《快速跑》说课主讲人:蔡桂莲IF语句的应用说课内容指导思想1教材分析2学情分析3教学目标4教学重、难点56教学法设计IF语句的应用1指导思想本节课贯彻执行“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领悟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IF语句的应用3教学法设计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中利用跑的专门练习和教师指导纠错来突破重难点教学手段在教学中以形象直观的教学为主,通过挂图,图片,教师完整示范给学生建立动作表象。通过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边看、边听、边想、边练去领悟动作IF语句的应用2教材分析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是《快速跑》选自初中《体育与健康》三年全一册快速跑单元教学计划第四次课。快速跑是由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跑组成。快速跑可以发展速度、柔韧、灵敏、和协调等身体素质。让学生掌握推快速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正确的身体姿态提高跑的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等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IF语句的应用3学情分析生理:九年级的学生呼吸体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都日趋完善。心理:认知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自练的能力,在教师引导下在学练中具有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合作、自控能力。情感方面:这一时期的学生情感易波动、心理压力较大。教学中加入游戏让学生舒缓压力、建立自信。在练习中出现的自卑心理、挫折心理要正确引导鼓励。对于一些调皮的不守纪律的学生批评时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产生逆反心理。IF语句的应用5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后蹬有力前摆充分快速跑中途中跑的支撑腿与摆动腿的协调配合IF语句的应用4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快速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常识,能够叙述快速跑动作连接的结构。技能目标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让80%的学生掌握快速跑技术培养学生探索研究、团结协作、主动参与、勇往直前的精神IF语句的应用7教学过程3运动参与体验阶段25’4恢复身心阶段3’激发求知欲阶段10’激趣导入阶段2’121节课IF语句的应用1激趣导入阶段1、集合整队:课堂常规2、情境导入要求:快静齐博尔特是世界上优秀的短跑运动员,他们的起跑技术并不十分突出,但是他们却拥有突出途中跑技术,拥有强大的加速能力,使他们在比赛中屡屡获胜。大家想不想学习?设计目的:通过举例说明途中跑在短跑中的重要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导入情境,随机分组让学生团结协作、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IF语句的应用2激发求知欲阶段1、游戏“做操算钱”介绍:游戏“做操算钱”把所有男生规定为五角,所有女生规定为一元,然后学生成一路纵队按照圆形路线做徒手操。在运动过程中,老师突然说1元5角时,学生迅速根据自己与同伴钱数的数额进行组合。可以是三个5角组合(3个男生),也可以是一个一元和一个5角组合(1男1女)。设计目的:考验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合作能力。IF语句的应用2、提问并出示图片怎样才能跑的快,影响速度的因素有哪些?以算钱为组合的小组进行探究,合作讨论,解决问题?设计目的: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团结协作、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组织方式:大家围成一个圈。IF语句的应用3运动参与体验阶段小步跑、高抬腿、跨步跳。设计目的:利用跑的专门练习发展协调性、提高基本动作、改进途中跑技术。在练习中加入音乐(让每一组选一首歌,到他们练习的时候就大声唱出来)音乐可以使枯燥的练习生动活泼,缓解学生的压力。设计目的:放开步幅,动作自然有力,着重体会蹬摆技术突破重点。利用学生自评互评确立正确的技术概念。跑的专门练习30米放松跑30米IF语句的应用3、游戏:“长江黄河”“黄河长江”的经典游戏方法是画两条相距28米的平行线,在两条平行线之内再画两条相距2米相互平行的中线,两队学生开始面对面站在两条中线之后准备,学生左右间隔一步。其中一个队命名为“黄河”,另一队命名为“长江”。游戏开始,如教师喊“长江”,则“长江队,的学生追“黄河队,的学生,“黄河阱,的学生则尽快向后转,跑回自己一侧的安全线,如在安全线以前追拍上,就算被抓,暂时退出游戏。追者和逃者都只能朝安全线方向跑,不能横向跑。IF语句的应用设计目的:提高学生兴趣、达到熟练巩固技术动作。在游戏中让学生培养正确的竞争意识并获得成功体验。2米IF语句的应用4恢复身心阶段放松操放松小结课后课堂小结收拾器材教师叫口令进行放松操练习。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评价,来实现以体育德、以体增智、以体健美、以体长技、以体怡心的学校体育目标。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IF语句的应用五、场地器材:篮球场一个六、课的效果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认真参与各个练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感情融洽。预计课的练习密度为35%左右,最高心率大概出现在30',为150--160次/分,平均心率达到120--130次/分。根据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材的特点及对学生的分析进行估测,预计本课能达到所制定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