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中世纪世俗翻译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西方中世纪的世俗翻译活动龙爽孟庆佳李鑫高欢郭晓琳鲁钰胡越程常运欧洲的百年翻译运动早期的翻译活动阿拉伯世界的百年翻译活动文稿脉络ABCD晚期的民族语翻译历史背景•中世纪(MiddleAges)(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的这段时期。另有说法认为中世纪结束于文艺复兴时期。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关于其名称,也叫做“MedievalAges或MiddleTimes,FrancescoPetrarca称之为”DarkAges)•随着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所灭,相继出现了一批蛮族国家。先后有法兰克、伦巴德、奥多亚克、勃艮第、汪达尔·阿兰、东哥特、西哥特、盎格鲁撒克逊等王国建立。王国之间战争不断,其中盎格鲁撒克逊、法兰克王国存在的时间比较长。•教会统治非常严厉,并且控制了西欧的文化教育。11~13世纪为中世纪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13世纪末,意大利产生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扩展到欧洲很多国家。这时涌现出了许多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像但丁、薄伽丘、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马基雅维利、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开普勒、哈维、弗兰西斯·培根等等。•中世纪时的经济主要是封建制的庄园式自然经济。出现了一批商业城市:巴黎、里昂、都尔奈、马赛、科隆、特里尔、斯特拉斯堡、汉堡、威尼斯、热那亚等等,形成了一个以地中海为中心的贸易区。•16世纪以后,兴起了工场手工业,最初是佛罗伦萨,随后是佛兰德尔,而圈地运动使英国迅速发展。这种经济模式加速了贸易,从而有了地理大发现,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自从公元312年君士坦丁宣布合法化基督教后,基督徒就从被迫害者变为迫害者。他们敌视一切不合乎圣经的东西,包括部分新思想及科学等。历史上就有很多伟大的思想家及科学家被基督徒迫害。•到中世纪,更出现罗马教廷的“宗教裁判所”及加尔文的“宗教法庭”等合法机构迫害所谓的“异端”。但在另一方面,教会也相当重视古代知识的传承以及教育,欧洲有许多大学是在教廷资助下建立的。基督教在其渗透过程以及胜利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所受周边异教学术的影响而做出的诸多重大调整在许多学识渊博的基督徒那里都有所体现。他们的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早期的翻译活动中世纪西欧国家代表人物A哲罗姆B波伊提乌C格里高利一世D阿尔弗雷德大帝主要代表人物•哲罗姆•哲罗姆(Jerome,约340年-420年),早期基督教拉丁教父,是古代西方教会领导群伦的圣经学者,公元340年生于罗马帝国。366年入基督教。一生致力于神学和《圣经》的研究,曾根据希伯来版本,用拉丁文重新翻译圣经,即《通俗拉丁文译本》,由于此译本对中世纪神学有很大影响,16世纪中叶被特兰托公会议定为天主教法定版本。哲罗姆有志博览宗教丛书,遍游天下名胜,晚年时(386年-420年)定居于耶稣的出生地伯利恒,过苦修隐居的生活神学贡献•研究圣经•哲罗姆以研究圣经和注释经文闻名。当他住在安提阿及伯利恒时,向犹太拉比学习希伯来文,因此他可算是拉丁教会中唯一懂得希伯来文的人。哲罗姆非常的博学又多闻,因为对希伯来文又有研究,所以在翻译圣经这件事上,就可以完全展现他的才华。在382年后,他出任罗马教宗达马苏(Damasus)的秘书。在罗马这段其间教宗请他将圣经翻译成拉丁文。虽然当时已有一部拉丁文译文,但那部圣经非常的粗糙又错误很多。他翻译时先用旧约的希腊文译本也就是七十士译本和希腊文新约作基础,再译成拉丁文的诗篇、旧约及四福音书。但是后来他发现要将希伯来原文所蕴藏的宝库,展现给拉丁文的读者。所以他又以希伯来文旧约作基础,重新翻译,他辛勤工作二十三年(382年-405年)完成了拉丁文圣经修订本《武加大译本》,这也是拉丁文通俗译本,包括一部新约保守性的拉丁文订正本这也是西方教会所认定核可的拉丁文译本。并在1546年的“天特会议”重新受到肯定。直到今日这译本仍为罗马天主教会所重用。由这可以看到哲罗姆对圣经、真理、学问的追求是一丝不苟。•最有学问的古教父•哲罗姆是最有教养、最有学问的古教父之一,这位伯利恒的伟大隐士的才华不及奥古斯丁品格高超上不及安波罗修,在坚定的意志力不如屈梭多模,但在学识和多才多艺上,上述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他。主要著作哲罗姆除了圣经的翻译,并且写了许多圣经的注解,在这方面哲罗姆是非常有天份。•他依赖许多犹太传统,也大量引用旱期教会权威的看法意见。他的注释书的权威和俄利根及奥古斯丁并列。他又将希腊神学家的一些著作将他们翻成拉丁文,而且喜欢参与讨论。哲罗姆的著作除了武加大译本(Vulgate),及许多圣经注释外,还有续编了优西比乌的历代志及编辑一部名人传(DevirisInlustribus),以及说明独身与修道生活的许多论文及书。约15世纪的荷兰鹿特丹的伊拉斯姆,他编了哲罗姆文集,这是一个杰出的成就,也可以看出哲罗姆是非常多产且重要的神学家。哲罗姆与安波罗修,相信圣灵不仅出于圣父,并且也出于圣子,所以是主张圣灵是出于圣父和圣子的‘双出说’,这种的观念已加入在亚他那修信经的当中。哲罗姆对亚流派的思想是非常忧心的,甚至于他写道“全世界发现为亚流所支配,受惊而呻吟起来”,可见他的失望和沮丧。对于圣徒和殉道的膜拜,当时哲罗姆、安波罗修和奥古斯丁都表示鼓励。并且哲罗姆曾说:“无论羔羊往那里去,他们都跟着他假如羔羊是各处同时都在的,那么,我们也得相信那些与羔羊同在的人各处同寺都在。”并且他们在圣徒面前以点灯,表示对圣徒的尊敬。主要代表人物•波伊提乌波伊提乌,别名波爱修,罗马后期哲学家、政治家和音乐理论家曾任执政官。波爱修认为“种”与“属”是头脑在感觉的基础上加工的结果,共相存在于事物之中,而它本身却是非物质性的解释了基督教神学中“三位一体”和神的存在等教义。主要贡献•哲学方面•波伊提乌主要以政治家和哲学家留名青史。在政治上他有过辉煌时期,死后被认为是殉道者。在哲学上他最早将亚里士多德《工具论》中的《范畴篇》和《解释篇》等著作译为拉丁文传到西欧,还对其中一些著作做了注释,并声称要翻译并注释所有能找到的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两人的著作。•他将哲学分为思辨哲学和实践哲学两部分:思辨哲学包括自然哲学、数学和神学;实践哲学包括伦理学、政治学和经济学。他提出的“共相”是否真实存在的问题。成为经院哲学唯名论与实在论争论的焦点。•其代表作有在狱中写就的5卷本《哲学的安慰》和对希腊学者波菲利的哲学著作《导论》所作的注释。•这些论著充分反映了他的宗教思想与道德哲学观点,被译为多种文字广泛流传。他的哲学是古希腊罗马哲学到中世纪经院哲学的过渡,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数学方面•波爱修的数学著作主要有《算术入门》二卷和《几何学》。•除传播希腊数学外,他也做出自己的一些贡献,主要是在《几何学》中记载了一种罗马算盘的构造及其用法。•此外,他还在书中阐述了计算所依据的10进位制的数系。•逻辑学方面•波爱修在逻辑学上也有建树,他创造了大量拉丁文逻辑术语,确定了属加种差的定义和发生定义,并试用了一些逻辑符号。•他发展了命题逻辑,将假言命题分为简单的和复合的,提出了10个假言三段式(A则B,A,所以,B;A则B,非B,所以,非A,等等)。其逻辑著作对中世纪教士的训练起了支配作用。作品•波爱修在他的著作中较早地使用了大量拉丁文数学词汇,例如加、减、乘、线、面、三角形、角、分、秒、素数、比例、相等、数……使古希腊的学术用语得以保存。他给出几个物体每次取两个的组合数法。多边形等问题做了阐述。•波爱修在《算术入门》的引论中提出一个计划,说要为算术、音乐、几何、天文四门学科各写一本手册。他认为这些都是数学的学科,称之为“四道”(四条道路)。在中世纪的大学里,这四门学科被列为高级学科,统一用他确立的名称“四道”表示。除《算术入门》和《几何学》外,他还写了一本《音乐入门》,用数学语言表述音乐的一些基本原理及术语。他以数关系为标准划分出三种音乐:宇宙的音乐、人类自然音乐和某些乐器的音乐,并指出最后一种音乐才是我们唯一能听到的音乐,但只是音乐的一种。这为解答音乐是什么和将音乐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提供了参考。•作为古罗马学者,他的神学论著亦有一定影响。他除讨论了“三位一体”涉及的教义学说外,还对“自然”的各种含义做了详细论述,其《哲学的安慰》集中表达了他以认识神为获得至善境界,以哲学沉思为莫大安慰的思想。主要人物介绍•格里高利一世•格里高利一世(约540~604),又译格里高利一世,第64任罗马天主教教皇(590-604在位),中世纪教皇之父。曾当过隐修士、590年被选为教皇,595年兼任罗马行政长官,对意大利中部、西西里、撒丁尼亚和科西嘉进行政教合一的统治。自称天主的众仆之仆•。他凭借敏锐的政治嗅觉,广建修道院,强制实施了宗教教规,又允许修士从事经济活动,扩大教会资产。极大地提高罗马教皇的地位而削弱君士坦丁堡大主教的地位及职权,使得罗马教皇的地位与皇帝的地位相当。其神学思想主要遵循奥古斯丁的学说,但较少强调预定论。著有《伦理丛谈》、《司牧训话》等。•格里高利一世不仅是一个很有政治才干的教皇,而且是一位神学理论家。他根据圣·奥古斯丁的神学思想认为,一切对人有用的知识,都已包括在《圣经》中了。任何人如遇疑难,都可以从《圣经》中求得解答。•格里高利一世写了许多宗教著作流传于世,其中有三部著作在中世纪的欧洲可谓家喻户晓。一部是《伯约记解说》(或译《道德论》),这部书是对《圣经》的诠注,也是关心教会伦理道德的教科书。一部是《论神职人员的职责》,写的是关于主教、神父们的人品和职责指南,曾被译为希腊文、英文而流行各地。还有一部是《意大利父老生平神迹对话录》,在书中他把世界描绘成充满神迹、天使、魔鬼和炼狱等情景,并有好人享乐,罪人受苦之类的宗教故事。格里高利一世对奥古斯丁关于教会的论述又有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更多地结合了大众基督教的内容。解释《圣经》也就成了人类最大的学问。主要代表人物•阿尔弗雷德大帝•阿尔弗雷德(849年-899年10月26日)也译作阿佛列、艾尔弗雷德等,是英格兰盎格鲁-撒克逊时期韦塞克斯王朝的国王,他也是英国历史上真正第一位称呼自己为“盎格鲁-撒克逊之王”的君主。由于其英勇的统帅臣民对抗北欧维京海盗民族的入侵,被后世尊称为阿尔弗雷德大帝(AlfredtheGreat)同时也是英国唯一一位被授予“大帝”名号的君主。•他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鼓励教育,翻译大批古典名著,并编纂《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大力完善他的国家的法律体系和军队结构。他被一些天主教徒视为圣徒,但从未得到官方认可。英国圣公会尊称他为天主教英雄,并在他的忌日10月26日设立节日纪念他。他通常被描绘在英国教堂的彩色玻璃上。•阿尔弗雷德自己也是个学者,非常支持学术事业。然而比德(673年~735年),卜尼法斯(约675年~754年)和阿尔昆(735年~804年)的时代早已过去。维京人将英国的修道院破坏殆尽,在当时的英格兰,拉丁语这种通向古典文化的语言几乎没人会说。对此,阿尔弗雷德决定在宗教界和俗世都要大幅度提高识字率,同时把拉丁文著作翻译成盎格鲁-撒克逊语。•阿尔弗雷德聚集起一群学识渊博的学者,自己也参与其中(他曾自修拉丁文),翻译了不少著作,包括波依提乌的《哲学的慰藉》,格利高历主教的《牧民职务》和比德的《英吉利教会史》,在为《牧民职务》所作的前言里,他无不怀旧地写道:在一切被破坏殆尽,被烧毁之前,英格兰的教堂里堆满了财富和书籍。”在后来的千百年里,这本教规一直作为主教们的职务指南。阿尔弗雷德可能也主持编写了《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以史无前例的规模记载了远至450年的大事(甚至更早,因为书中还对基督降生一事发表了评述)这部《编年史》一直由后人续编至1154年。阿拉伯世界的百年翻译活动摘要•中世纪的翻译运动,是世界学术史上潮流转换的大关节,而在这场持续数百

1 / 6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