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画名家作品赏析-1•林风眠卫天霖•齐白石潘天寿•关山月傅抱石•张大千李可染•吴冠中其他首页下一页上一页尾页林风眠(1900—1991)早年留学法国,倾向西方现代派艺术。年轻时提倡“走上十字街头”的艺术运动,晚年却截然相反地回到艺术的“象牙塔”。画风中西糅合,擅长仕女、花卉、芦雁。并长期致力于美术教学,为中国当代美术教育创始人之一。《鸡冠花》《鸡冠花》是一幅比较写实的用水粉色绘制的花卉静物画。使用中国画的毛笔和纸,采用方形构图,花卉呈扇子形势态展开,花的高低、大小、穿插安排得非常生动;使用的笔法丰富多样,有力地表现出形象和质感;用色厚薄相宜,主体花卉颜色画得厚,色彩饱和鲜艳,光辉耀眼;背景、桌面色薄,使用水分较多,色调柔和,具有深远感,整个画面构图饱满紧密。《鸡冠花》首页下一页上一页尾页林风眠作品欣赏首页下一页上一页尾页林风眠作品欣赏《菊》这是林风眠成熟的静物画的代表作之一。在那个年代里,他所作最多的就是这类主题无明显思想性的画,在技巧形式上将现代派绘画浓重的色彩感觉和夸张的表现手法融入画面中,深色的背景上用丰富和谐的亮丽色彩描绘一丛盛放的鲜花,夺人眼目。1936年纸本彩墨《鸡冠花》首页下一页上一页尾页卫天霖(1898—1977)山西汾阳人。擅长油画。早年留学日本东京美术学校绘画系,毕业后任该校绘画系研究员,1928年回国后曾任中法大学孔德学院艺术部主任,北平大学西画系主任。解放战争初期转入解放区,任华北大学文艺学院教授。1949年建国后历任北京师范大学美工系主任、教授。首页下一页上一页尾页卫天霖作品欣赏首页下一页上一页尾页卫天霖作品欣赏首页下一页上一页尾页齐白石(1864.1.1─1957.9.16)原名纯芝,号渭青、兰亭,后改名璜,号濒生,别号白石、白石老人,别署杏子坞老民、星塘老屋后人、借山吟馆主者、寄萍、齐大、木居士、湘上老农、三百石印富翁等。湖南湘潭人。家贫寒,少时读书一年,牧牛砍柴之余读书习画。首页下一页上一页尾页看齐白石画的草虫,奇妙精绝,好像会飞、会跳动,但和真的相比,有些细部经过了画家的提炼和取舍。尤其是贝叶飘零,蜜蜂、蝴蝶等昆虫飞来,享受秋日阳光的情景,是画家根据自己长期的观察、提炼,把生活中的草虫变成了艺术形象。《贝叶工虫》首页下一页上一页尾页首页下一页上一页尾页首页下一页上一页尾页首页下一页上一页尾页潘天寿(1897-1971)字大颐,号寿者,又号雷婆头峰寿者。浙江宁海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曾任上海美专、新华艺专教授。1928年到国立艺术院任国画主任教授。1945年任国立艺专校长。1959年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他对继承和发展民族绘画充满信心与毅力。为捍卫传统绘画的独立性竭尽全力,奋斗一生,并且形成一整套中国画教学的体系,影响全国。他的艺术博采众长,尤于石涛、八大、吴昌硕诸家,中用学取精华,形成个人独特风格。不仅笔墨苍古、凝炼老辣,而且大气磅礴,雄浑奇崛,具有慑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美。他曾任中国美术协会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著述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他是一代艺术大师和美术教育家。首页下一页上一页尾页首页下一页上一页尾页这幅指画,十分精彩,画两只秃鹫的背部躯体用泼墨为之,前面一只用墨较重,几乎平面一块,但有浑厚凝重之感;后面一只用墨较淡,但层次分明,笔笔可见,墨迹淋漓。两只秃鹫,表现的层次感很强。秃鹫脚下的巨石,画得颇有气魄,着墨不多,但虚中见实,再加上浓重的点苔和赭色的晕染,益显得厚重坚实。首页下一页上一页尾页潘天寿作品欣赏首页下一页上一页尾页潘天寿作品欣赏关山月(1912-2000)原名泽霈,广东阳江人,幼承家训,喜爱绘画,1933年毕业于广州市立师范学校,后任小学教员。1935年进高剑父创办的春睡画院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随高剑父去澳门,1939年至1940年先后在澳门、香港举办抗战画展。1943年,与其夫人李小平去敦煌,专门临摹研究敦煌莫高窟千佛洞的古代壁画。曾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广东画院院长,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广东分会副主席,第三、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2000年7月3日17时08分因病于广州逝世,享年89岁。傅抱石(1904-1964)江西新喻人,早年留学日本,攻东方美术史学。由于长期对真山真水的体察,画意深邃,章法新颖,善用浓墨,渲染等法,把水、墨、彩融合一体,达到笔墨淋漓,气势磅礴的效果。在传统技法基础上,推陈出新,独树一帜,对解放后的山水画,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其人物画,线条劲健,深得传神之妙。解放前任国立中央大学艺术教授。解放后,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中国美协副主席,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出版有《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研究》、《中国山水人物技法》、《中国绘画理论》、《石涛山人年谱》、《罗马尼亚写生集》、《捷克斯洛伐克写生》等。首页下一页上一页尾页1959年,傅抱石和关山月接受了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巨幅国画的任务,这时傅抱石刚从韶山作画归来。傅抱石和关山月所面临的是命题画,“要求能体现出毛主席《沁园春》中‘江山如此多娇’的词意”,而高5米半、宽9米的巨大幅面也是历史上空前的。在绘制的过程中,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恩来、陈毅、郭沫若、吴晗都给予了具体的指示和意见。当一轮红日照耀着长城、黄河,沐周浴着江南的沃土、喜马拉雅山的积雪,祖国的四季山水“红装素裹,分外妖烧”。9月27日,毛泽东为他的诗意画题上了“江山如此多娇”,这幅现代美术史上的名作就完成了。《江山如此多娇》的意义并不在它那巨大的幅面和一般作品所没有的特殊的创作背景,也不在它所表现出的典型的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而是通过它启发了后来许多山水画画家的创作思路,找到了一个能够在特定社会环境中获得成功的创作题材。首页下一页上一页尾页首页下一页上一页尾页《江山如此多娇》关山月作品欣赏首页下一页上一页尾页关山月作品欣赏首页下一页上一页尾页傅抱石作品欣赏首页下一页上一页尾页傅抱石作品欣赏首页下一页上一页尾页首页下一页上一页尾页张大千(1899-1983),原名权,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斋名大风堂,祖籍广东番禺,生于四川内江。1936年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山水、花鸟、无一不精。他将工笔与重彩水墨溶为一体,造诣精深。•张大千艺术历程:•1917年与二哥善孖留学日本,在京都学染织。•1919年回国拜曾熙、李瑞清学书画。•1925年首次个人展在上海举行。•1933年参加巴黎印象主义博物馆主办的中国近代画展,《荷》被该馆购藏。•1936年应徐悲鸿邀,任南京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一年,《张大千画集》首次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1941年赴甘肃敦煌石窑,潜修临画,计276件,1944年出版《大风堂临抚敦煌壁画》二册。•1949年前在北京、上海、重庆、成都举办个展。•1956年首次游欧洲,晤毕加索于尼斯。•1963年,在纽约展出六屏通景荷花,以14万美元售予读者文摘社,创当时国画售价最高纪录。•1967年,敦煌壁画自摹本62件赠台北故宫博物院。•1968年台北中国文化大学授赠荣誉博士学位。•1977年返台北筹建“摩耶精舍”,1978年于台北定居。•1950年以来在世界各国举办个展60余次,出版有《张大千书画集》等多种选集。•1983年6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研究院、中国美术馆联合在北京举办“张大千画展”,并于中国美术馆举办座谈会研讨其艺术。首页下一页上一页尾页首页下一页上一页尾页张大千作品欣赏首页下一页上一页尾页张大千作品欣赏张大千作品欣赏首页下一页上一页尾页张大千作品欣赏首页下一页上一页尾页李可染先生1907年3月26日生于江苏徐州,13岁从师乡贤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16岁入上海私立美专学习。1929年以优异的成绩入杭州(国际)西湖艺术院,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师从林凤眠等教授,研习西画。1943年应聘为重庆国立艺专讲师,从事中国画教学、创作和工作。1946年应徐悲鸿之聘为国立北平艺专中国画教授,同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创作。新中国成立后、他进一步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革新。将“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大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为座右铭,使古老的山水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可染先生的山水深厚凝重,博大精深,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的提升与发展。可染先生自成体系的教育思想,出现了活跃于画坛的“李可染学派”。它不仅是画坛辛勤耕耘70余年的一代宗师,而且在艺术观念的开拓上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既影响早已越出美术界,受到各方面的高度评价。首页下一页上一页尾页《茂林清暑图》创作日期:1982年首页下一页上一页尾页李可染作品欣赏首页下一页上一页尾页李可染作品欣赏首页下一页上一页尾页《万山红遍》李可染作品欣赏首页下一页上一页尾页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42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后任重庆大学建筑系助教。1947年入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研习油画。1950年为寻根毅然回国。1951年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1953年因教学观点不同而被调往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1956年任教于北京艺术学院。1964年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8年中央工艺美院主办“吴冠中作品展“,在全国各地巡回展出。1979年中国美术馆主办“吴冠中绘画作品展“。1988年参加新加坡、日本、澳门主办的“吴冠中画展“开幕式并讲学。1990年赴香港、新加坡、泰国展画讲学并写生。1992年大英博物馆首次破例举办“吴冠中-20世纪的中国画家“画展。1997年台湾历史博物馆举办“吴冠中画展。吴冠中首页下一页上一页尾页吴冠中作品欣赏《扎什伦布寺》首页下一页上一页尾页首页下一页上一页尾页首页下一页上一页尾页首页下一页上一页尾页其他山水、花鸟画家作品欣赏陆俨少《千崖秋色图》刘海粟山水画作品首页下一页上一页尾页其他山水、花鸟画家作品欣赏黎雄才山水画作品首页下一页上一页尾页其他山水、花鸟画家作品欣赏谢稚柳花鸟画作品首页下一页上一页尾页其他山水、花鸟画家作品欣赏黄宾虹山水画作品其他山水、花鸟画家作品欣赏白雪石山水画作品桂林象鼻山桂山碧水首页下一页上一页尾页其他山水、花鸟画家作品欣赏白雪石山水画作品源远流长图云山图首页下一页上一页尾页山水画是中国人所特有的一个文化概念。中国人的山水画不同于外国人的风景画,它不是再现自然景观,而是通过自然景观的表现,赋予自然以文化的内涵和审美的情趣。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亲和,是山水画的基础。春夏秋冬,朝暮白昼,风霜雨雪,青山绿水表现出了不同的面貌,体现了生命的意义。山水和人一样具有内在的生命运动和精神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