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的物质基础—DNA的结构说课人:刘小芝学科:生物说课内容说教材1说学情2说教法和学法3说教学过程4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遗传的物质基础》是人教版职业高中全一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包括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两部分内容,共分4个课时来完成,本次说课主要讲前两个课时。DNA分子结构以前面学过的核酸、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等知识为基础,同时为学习《DNA的复制》、《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的章节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起到了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是全册重点内容之一。2教学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了解确定DNA是遗传物质及DNA分子结构的探究历程。理解DNA分子空间结构的特点。认同与人合作在学习探究中的重要性,体验科学探究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通过DNA结构的学习,探索生物界多样性的奥秘,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通过跟随科学家的探索历程,发现科学家曾遇到的问题,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和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观察,来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理解能力。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二、说学情高一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相关的知识经验,具备了一定认知能力,对于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探究的目的性和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一定的理性思考,所以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应给予适当的指导。三、说教法与学法1、教法根据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学生对于直观的事物更容易理解和记忆,鉴于DNA分子微观抽象的特征,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情感的过程,因此,对于遗传物质探究历程的学习,我主要采用先设置问题情景,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自学的方式,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启发引导法2、学法组织学生观看DNA分子结构探索历程的图片及观察DNA分子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最终得出DNA分子结构特点的正确结论,感受到科学家们科学探究的历程。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深刻、更牢固,同时培养了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讨论法布鲁纳认为,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作用,因此在教学中,针对老师及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间相互合作讨论,集思广益,相互促进,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学习法分析归纳法新课标要求学生要主动地学习,就是要求学生主动的思考和分析,积极的归纳和总结,因此本节课在学习DNA分子结构的过程中还运用了分析归纳法。观察学习法为了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顺利地突破重点和难点,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在DNA分子结构的学习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法来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的理解。四、说教学过程3课堂小结4min45板书设计5min布置作业1min讲授新课65min新课导入5min12课堂练习10min64.1新课导入一、图片展示成都九路公交车起火死难者遗体图片,二、展示问题:对于烧的面目全非的死难者,警察进行DNA鉴定其身份,为什么检测DNA就可以确定他们的身份呢?是检测DNA的化学组成还是它的结构?让学生带着好奇引入课题:4.2讲授新课知识点一:蛋白质与DNA哪种是遗传物质学生阅读课本,并在仔细思考的基础上回答下列两个问题:知识点二:DNA的化学组成知识点三:DNA的立体结构活动一:了解探究DNA分子结构的历程活动二:观察DNA分子模型DNA分子模型活动三:小组讨论有关DNA结构的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教师给予必要指导。活动四:学生展示,教师点评教师点拨提升倾听质疑追问争辩抽取三四小组代表展示其讨论成果。教师播放视频介绍DNA分子结构,以进一步总结和巩固4.3课堂小结1、确定DNA是遗传物质的探索2、DNA分子结构的探索历程(沃森和克里克)3、DNA的化学组成(1)DNA的组成化学元素(2)脱氧核苷酸的化学组成4、DNA分子的空间结构特点(1)两条反向平行的长链组成双螺旋结构(2)外侧:磷酸+脱氧核糖——基本骨架内侧:碱基对,碱基通过氢键相连。(3)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4.4课堂练习与作业布置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设置不同难度的题。布置作业课堂练习随堂练习习题部分,进一步巩固知识。4.5板书设计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一、确定DNA是遗传物质的探索二、DNA分子结构的探索历程三、DNA的化学组成(1)DNA的组成化学元素(2)DNA的基本组成元素及其化学结构四、DNA分子的空间结构特点(1)两条反向平行的长链组成双螺旋结构(2)外侧:磷酸+脱氧核糖——基本骨架内侧:碱基对,碱基通过氢键相连。(3)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本节课,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采用启发式教学,设置问题情景,启发学生主动地探索和发现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自觉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发展技能,形成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