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第一节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1.安全生产: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2.安全生产管理: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目标:减少和控制危害、事故、避免造成人身伤害、财物损失、环境污染)3.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员工。4.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96),将工伤事故分为20类,分别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等。【必考考点】5.事故的等级:(从重不从轻,就高不就低)【必考考点】6.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违规或者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上的缺陷。7.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必考考点】一般隐患: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隐患: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报主要负责人)(责令排除,排除有危险,撤出作业人员)隐患排查治理:辨识、评价、消除、整改、监控8.危险是不期望的后果超出人们可承受程度。危险和安全是相对的。危险尺度/风险度=f(F,C)。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9.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对应严重程度,是主要原因;第二类危险源—根源或状态,物的障碍、人的失误、管理缺失。对应可能性,是必要条件。【必考考点】企业安全工作重点是第二类危险源的控制。2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是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物品的危险性;危险品的存储数量;临界量】只有一个单元:q/Q≥1有多个单元:q1/Q1+q2/Q2+....qn/Qn≥110.海因里希法则:规律性,伤亡;轻伤:不安全行为(未受伤)=1:29:300。【330起意外事件,有300起未受伤时间,29起轻伤事故,1起重伤或死亡事故。】11.本质安全:设计阶段:1.失误—安全功能。2.故障—安全功能。第二节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一、按照系统的观点,管理系统具有6个特征,即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和适应性。二、安全生产管理原理包括系统原理、人本原理、预防原理、强制原理。【做题要把原理和原则对应起来】(1)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①动态相关性原则:有干活就可能产生事故;②整分合原则:整体规划—合理分工—有效整合;③反馈原则:内外部实行情况反馈;④封闭原则:PDCA,要有回路。(2)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以人为本):①动力原则:管理者对员工提供信息,内心没有调动,要我工作;②能级原则:按能力安排工作;③激励原则:员工角度出发,动力被调动起来,我要工作;④行为原则:有需求和动机,就有相应的行为。对于管理系统,有3种动力,即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人的工作动力来源于内在动力、外部压力和工作吸引力。(3)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预防为主):①偶然损失原则:同类的事故导致的结果不一定相同;②因果关系原则:有不安全因素就肯定发生事故,只是时间问题;③3E原则;工程技术、教育、法制;④本质安全化原则:从设计就去预防事故。3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可归结为4个方面,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以及管理原因。针对这4方面的原因,可以采取3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即所谓3E原则。(4)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①安全第一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②监督原则:实施主体是政府负有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三、事故致因理论:1、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伍德、伍兹、法默、查姆勃):事故频发倾向者时事故的主要原因,防止事故发生应该针对这类人;2、(海因里希和博德)因果连锁理论(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5个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多米诺骨牌】3、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事故的原因是能量的意外释放,防止事故可用屏蔽防护系统】第一类伤害:超过人体能承受的阈值;第二类伤害:能量交换导致打破人体能量平衡。与20种事故对比记忆(吉布森、哈登。哈登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伤害,取决于能量大小、接触能量时间长短和频率以及力的集中程度);屏蔽防护系统:(1)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能源;(2)限制能量;(3)防止能量蓄积;(4)控制能量释放;(5)延缓释放能量;(6)开辟释放能量的渠道;(7)设置屏蔽设施。(8)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置屏障,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9)提高防护标准。(10)改变工艺流程。(11)修复或急救。4、轨迹交叉理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同一时间、同一空间。企业安全工作重个人原因是表象,反映的是企业管45、系统安全理论:(1)改变了人们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而忽略硬件的故障。【物的不可靠也可导致事故】(2)没有任何一件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安全是相对的】(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和危险,可以减少来自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危险减少到一定程度就是安全的】(4)新技术、新技艺、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出现,又会产生新的危险源。【四新可能导致新的危险源】第三节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概述一、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二、安全生产月: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应从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入手。四、安全生产工作格局: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社会广泛支持。五、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体系: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六、安全生产“五要素”是指安全文化(即安全意识)、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和安全投入。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根本,安全文化的最基本内涵就是人的安全意识;安全法制是保障安全生产的最有力武器;安全责任心是安全生产的灵魂;安全科技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手段;安全投入是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一、安全生产标准化1、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企业通过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通过全员全过程参与,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全面管控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的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工作,实现安全健康管理系统化、岗位操作行为规范化、设备设施本质安全化、作业环境器具定置化,并持续改进。【落实责任】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基础:风险管理、隐患排查、职业病危害防治核心:安全生产责任制2、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创造人的安全环境,规范人的不安全行为,使人一机一环达到最佳统一,从而实现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伤土事故的目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核心是人。3、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PDCA”计划—实施—检查—改进4、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最高,国家评审,二/三级省级。分为企业自评和评审单位评审。5、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每年一次进行评定。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主要负责人对绩效评定工作全面负责。5二、生产设备设施管理项目内容规范化管理1、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各种安全设施专人负责管理各种安全设施,建立台帐定期检维修。2、设备设施检维修前应制定方案,检维修方案应包含作业行为分析和控制措施,检维修过程应执行隐患控制措施并进行监督检查。3、落实“五定”原则,即定检维修方案、定检维修人员、定安全措施、定检维修质量、定检维修进度。禁止性规定安全设备设施不得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确因检维修拆除的,应采取临时安全措施,检维修完毕后立即复原。三、作业安全项目内容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对动火作业、起重作业、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等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可管理,严格履行审批手续。作业许可证应包含危害因素分析和安全措施等内容。对于吊装、爆破等危险作业,应当安排专人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安全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对临近高压输电线路作业、危险场所动火作业、有(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爆破作业、封道作业等危险性较大的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可管理,严格履行作业许可审批手续。作业许可应包含安全风险分析、安全及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应急处置等内容。作业许可实行闭环管理。(新规范)安全警示标志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作业场所和设备设施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进行危险提示、警示,告知危险的种类、后果及措施。变更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应执行变更管理。变更的实施应履行审批及验收程序,并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隐患进行分析和控制。四、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项目内容绩效评定生产经营单位每年至少一次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定,主要负责人应对绩效评定工作全面负责。持续改进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结果和安全生产预警指数系统所反映的趋势,对安全生产目标、指标、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进行修改完善,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五、安全文化的主要功能项目内容安全文化的组成及含义企业的安全文化是“以人为本”多层次的复合体。由安全物质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精神文化组成。6安全文化的三个层次(1)直观的表层文化,如企业的安全文明生产环境与秩序;(2)企业安全管理体制的中层文化,它包括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管理网络、部门分工和安全生产法规与制度建设;(3)安全意识形态的深层文化。导向功能企业大多数职工所认同的价值取向,它们能将价值观内化为个人的价值观,将企业目标“内化”为自己的行为目标,使个体的目标、价值观、理想与企业的目标、价值观、理想有了高度一致性和同一性。凝聚功能当企业安全文化所提出的价值观被企业职工内化为个体的价值观和目标后就会产生一种积极而强大的群体意识,将每个职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励功能企业安全文化所提出的价值观向员工展示了工作的意义,员工在理解工作的意义后,会生产更大的工作动力。辐射和同化功能企业安全文化一旦在一定的群体中形成,便会对周围群体产生强大的影响作用,迅速向周边辐射,同化一批又一批新来者。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项目内容评价指标基础特征企业状态特征、企业文化特征、企业形象特征、企业员工特征、企业技术特征、监管环境、经营环境、文化环境安全承诺安全承诺内容、安全承诺表述、安全承诺传播、安全承诺认同安全管理安全权责、管理机构、制度执行、管理效果安全环境安全指引、安全防护、环境感受安全培训与学习重要性体现、充分性体现、有效性体现安全信息传播信息资源、信息系统、效能体现安全行为激励激励机制、激励方式、激励效果安全事务参与安全会议与活动、安全报告、安全建议、沟通交流决策层行为公开承诺、责任履行、自我完善管理层行为责任履行、指导下属、自我完善员工层行为安全态度、知识技能、行为习惯、团队合作减分指标死亡事故、重伤事故、违章记录七、重大危险源辨识项目内容重大危险源的概念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7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和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运输工具加油站、加气站除外),与下列场所、设施、区域的距离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1)居民区、商业中心、公园等人口密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