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产业经济学 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产业经济学第一节产业的含义与分类第二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三节产业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科的联系第四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五节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1.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2.制造(产)业;3.冶金(产)业。定义: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第一节一、产业的涵义正确理解产业的含义,必须把握以下6点:1、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2、产业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3、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4、产业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5、产业的含义具有多层次性•6、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产业的内涵不断充实,外延不断扩展(一)关联方式分类法1.技术关联分类法:技术关联分类法就是按照一些比较密切的技术关联关系,划分企业的经济活动。二、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2.原料关联分类法:原料关联分类法就是按照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原材料,性能相似的投入物或活动对象相类似为依据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归类的一种划分方法。3.用途关联分类法:产品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用途4.方向关联分类法:方向关联分类法是以产业间的关联方向为标准对产业进行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单向关联:前向关联、后向关联、侧向关联双向关联:纵向关联、横向关联环向关联:单环关联、双环关联、多环关联5.战略关联分类法:主导产业:依靠科技进步或创新获得新的生产函数、持续较高的增长率、较强的扩散效应。先导产业:对其他产业具有引导作用,但未必对国民经济有支撑作用。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份额,并起着支撑作用。支柱产业形成:先导产业发展壮大,达到较大产业规模以后就成为了支柱产业或先成为对其他产业既起引导作用又对国民经济起支撑作用的主导产业,然后再发展成为不再起引导作用而只对国民经济起支撑作用的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在国民经济规划中需要重点发展的产业。先行产业:狭义的包括:瓶颈产业和基础产业广义的包括狭义的先行产业和先导产业(二)三次产业分类法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首先创立•①初级生产阶段,人类的主要生产活动是农业和畜牧业•②第二阶段始于英国工业革命,以机器大工业的迅速发展为标志,纺织、钢铁及机器等制造业迅速崛起和发展。•③第三阶段始于20世纪初,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流入非物资部门,包括商业、运输、贸易、娱乐、教育、科研、保健和政府的活动中。第一产业是指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第二产业是指加工取自自然界的物质生产部门第三产业是从第一次、二次产业物质生产活动中衍生出来的非物质部门(三)国家标准分类法一国政府为了统一该国产业经济研究的统计和分析口径,以便科学的制定产业政策和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根据该国的实际而编制和颁布的划分产业的一种国家标准。特征:第一,具有整体性、广泛性和权威性的特征;第二,在运用上具有强制性和代表性;第三,它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第四,具有特殊性;第五,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四)国际标准分类法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是联合国为了统一世界各国的产业分类于1971年编制和颁布的《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将全部经济活动分为大、中、小、细四个层次。(五)两大部类分类法此种方法的缺陷:(1)不能涵盖所有产业、不利于对产业经济的全面分析;(2)许多产品难以归类,给产业经济的研究工作带来困难;(3)分类不够细化、不能深入地分析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4)与其他方法相差甚远,分析口径不一,而且不够细化,其分析结果很难进行比较。(六)农轻重产业分类法缺陷:(1)没有涵盖非物质生产部门、不利于对产业经济问题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2)农轻重界限模糊,相当多的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难于归类到哪一部门;(3)农轻重分类法也不够细分,一方面很难从深层次揭示农轻重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也难于对统计结果进行比较,这都给产业经济的分析和研究工作带来困难。(七)生产要素分类法生产要素分析法能比较客观地反映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了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趋势,这有利于一国根据产业结构变化的这种趋势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政策。局限性:它的划分界限比较模糊,也比较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另外,资源的密集程度是相对的,也是动态变化的。(一)四次产业分类法美国经济学家马克·波拉特的四次产业分类法: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业。我国学者王树林的四次产业分类法:第三产业属于物质产品再生产总过程的领域,第四产业属于精神产品再生产总过程的领域。三、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二)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是指按照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产业分类的一种方法。由于划分产业发展阶段的标准有很多,所以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的界限并不是很明确,只能是大概的划分。按照这种分类法划分的常见产业有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衰退产业、夕阳产业、淘汰产业。(三)生产流程分类法生产流程分类法是指根据工艺技术生产流程的先后顺序划分产业的一种方法。按生产流程可以划分为上游产业、中游产业、下游产业。(四)霍夫曼分类法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研究工业化发展阶段时将产业分为:消费资料工业、资本资料工业和其他工业。将产品用途有75%以上属资本资料的产业划分为资本资料工业,难以用以上标准划分的产业则被列入其他工业。这一划分界线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划分和量度,因而这一方法在特定条件下才有实际应用价值。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净产值的比例。(五)钱纳里—泰勒分类法钱纳里—泰勒分类法是指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和泰勒在考察生产规模较大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的制造业内部结构的转换和原因时,为了研究的需要,将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对经济发展起主要作用的制造业部门划分为初期产业、中期产业和后期产业的一种分类方法。第二节一、什么是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欧美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在欧美,经济学界将产业经济学等同于产业组织理论。2、日本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内容三、欧美产业经济学不同学派的研究对象及内容•1、哈佛学派•2、新产业组织理论•3、芝加哥学派•4、新制度学派•新制度学派的研究对象的重点为企业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5、新奥地利学派•新奥学派的研究对象为个体行为,对其进行逻辑分析。在理解市场时着重过程分析,而不是新古典主义的均衡分析,其研究目标是从个人效用和行为到价格的非线性因果传递,而不是为人熟知的新古典主义数学函数的相互决定。四、我国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将产业经济学等同于产业组织理论,持这一意见的学者往往受欧美影响较大,强调产业经济学的定位要与国际接轨。•2、将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也有将此并入产业结构的)、产业组织和产业政策作为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将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关联理论、产业布局理论等纳入产业经济学的学科内容体系中,研究内容较广。五、产业经济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涉及到的学科领域•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关联理论•产业布局理论•产业发展理论•产业政策研究第三节产业经济学与其他相关经济学科的联系一、产业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是从微观经济学中分化发展出来的一门相对独立的经济学科,微观经济学是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两相比较,微观经济学相对侧重基本经济理论,而产业经济学则侧重实际应用。•二、产业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内容较接近的是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关联理论和产业布局理论。但与宏观经济学将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分析不同,产业经济学更注重国民经济总量的结构分析、部门分析和空间分布分析。•三、产业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四、产业经济学的学科地位•1、产业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2、产业经济学有独立于其他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3、有完善的学科体系•第五节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一、有利于我们全面掌握产业经济发展规律•二、有利于我们运用科学理论分析产业经济现象•三、有利于我们制定正确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四、有利于我们从产业组织角度思考企业战略问题•第二章•第一节产业组织的内涵与理论渊源•第二节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第三节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第四节我国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发展第一节产业组织的内涵与理论渊源•一、产业组织的定义•关于组织:•第一,指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予以编制•第二,指形成的形式•第三,指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IndustrialOrganization•产业组织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对产业组织研究主要是以竞争和垄断及规模经济的关系和矛盾为基本线索,对企业之间的这种现实市场关系进行具体描述和说明。二、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1、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竞争是商品生产者(交换者)之间进行经济实力较量和利益争夺的一种关系,它使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在强制成为对商品生产者的外在强制而得到贯彻。•2、规模经济、垄断与“马歇尔冲突”“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3、斯拉法的不完全竞争理论大企业内部生产力的扩展具有无限性。这种无限性的扩张具有对市场进行垄断的趋势。大企业是在收益递增的条件下经营的。企业的生产规模越大,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越低。如果价格不变,企业则可能无限的扩大其产量,甚至占领整个市场。现实的市场存在着种种影响纯粹竞争的障碍,这些障碍都能使企业增加其垄断实力。•4、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的垄断竞争理论该理论否定了以往要么垄断、要么竞争这样极端和互相对立的观点,认为在人们生存的现实世界中,通常是各种形式的不同程度的垄断和不同程度的竞争交织并存。第二节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一、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1、贝利和米恩斯对经济力集中的实证研究对股份制的发展更易于使资金集中到大企业从而造成经济力集中、扼杀竞争、价格刚性的问题进行了较具体的实证研究,为以后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许多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研究。•2、勒纳等对垄断指标的研究•勒纳于1934年在《经济研究评论》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比较深入探讨了垄断力的测量方法及指标。贝恩正是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利润率测量垄断度,使垄断度成为推测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主要因素。•3、克拉克有效竞争概念的提出•克拉克认为,在不完全竞争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实现条件不相协调,这种不协调反映了市场竞争与实现规模经济的矛盾。•因此探索有效竞争条件的出发点就在于以现实中产生的条件为基础,寻找缩小企业背离程度(这种不协调)的方法和手段。•所谓有效竞争,就是既有利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其中,政府的公共政策将成为协调两者关系的主要方法和手段。•4、梅森有效竞争的内涵和度量标准的研究•梅森将以往有关有效竞争的定义和实现有效竞争的条件归纳为两类基本的有效竞争标准:•一是将能够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的形成条件归纳为市场结构标准;•二是将从市场绩效角度来判断竞争有效性的标准归纳为市场绩效标准。•5、贝恩理论•标志着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形成•明确阐述了产业组织研究的目的和方法;•提出了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三个基本范畴: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并把这三个范畴和国家在这个问题上的公共政策联系起来,规范了产业组织理论的理论体系。•继贝恩之后,谢勒进一步总结了有关市场行为,从而弥补了贝恩《产业组织》一书中对市场行为论述的不足。•他在1970年出版了《产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在贝恩的基础上对SCP分析框架进行了完整系统的阐述,并指出了所谓的产业基本条件对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影响,同时进一步揭示了市场行为对市场结构和产业基本条件的反馈效应。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因果关系二、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1、哈

1 / 3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