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移动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案例分析•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定义•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特点•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意义•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活动的实施过程自主性学习,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而存在的,它与他主性学习相对。是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状态下的主动性与能动性的学习。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自行利用网络媒体,主动地运用和调控自己的元认知、动机和行为进行网络课程的学习。即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丰富的资源和先进的技术以及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方式来进行自主学习。可呈现状态:学习动机可自我激发,学习内容可自我选择,学习方法可自我确定,学习时间可自我计划,学习过程可自我监控,学习结果可自我评价。自主性学习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概念(1)能动性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是个人化(个别化)的学习形式,学习者积极主动地确定学习目标、自定学习内容、自定学习时间和地点,学习活动由学习者自身引发,学习任务的完成主要靠学习者本身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独立性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要求学习者不依赖于教师或他人独自开展学习活动,没有外界的压力和要求,没有直接的社会性监督,学习的成败决定于自己的主动探索、积极自我监控程度。(3)开放性学习过程可随意进退,随意进出;资料查询随意跳转,可随意获取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信息;甚至于学习没有固定的路径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的特点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特点(4)趣味性教学中,教师指导下的网络自主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展示教学内容的魅力和趣味性,让学生体验学习带来的欢乐和成功的喜悦。(5)个性化遵循个体差异原则,最大限度地体现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规律,因人而异,开放性地对待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启发学生创造性地思考,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尽可能使每个学生在每项学习内容上都得到最佳发展。(6)互动性最大限度地体现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将学习活动寓于动态活动之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习兴趣。(7)主创性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果。创造性地学习是学生心理和认知的发展需要,而创造性又会诱发主动学习。网络教育就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一,可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上,呈现出来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过程。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确定,直到学习过程的组织、反思、评价,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因素来展开的。”第二,可搭建起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知识建构的桥梁。在教学中,网络自主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一系列自主性学习活动而展开的,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参与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使其获得全程性的体验与感受。与此同时,不但能使学生的知识得以生成和建构,而且还能使学生的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第三,可使自主性学习与课堂教学在开放中走向融合。网络自主性学习与课堂教学本来并不是同一范畴的概念,但网络自主性学习却可以基于课堂而存在,甚至是超越于课堂而存在。这种状态既可以真正拓展自主性学习的外延,又可以使课堂教学的过程与效益得到真实的延伸。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意义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活动的实施过程•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需要教师借助网络技术来实现自主学习环境及过程的设计(一)确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确定是教学活动的前提性环节或准备性环节,所以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组织学生以此目标为起点开展自主性学习活动。从内容来说,必须包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从呈现来说必须反映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课程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学习目标的确定可在学生的参与下进行,这样可使学生对学习目标产生认同感,从而有益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活动的实施过程(二)创设学习情境学习情境是指学生学习时所需要的课堂学习场景。教师为学生创设的学习情境,从内容上来说主要包括:创设合作式情境,以实现学生间的互动与交流;创设问题式情境,以形成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思维;创设探究式情境,以培养学生的探求精神和创新能力;创设体验式情境,以强化学生的自主感悟与自我调控。这是一种富有情趣的、生动活泼的、轻松愉快的、蕴涵哲理的自主学习情境。可使学生在课堂上激情充溢、思维流畅,从而入情入境地进行自主学习与自我发展。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活动的实施过程(三)进行学习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除需要教师为其确立学习目标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外,还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必要的学习引导。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合理的组织。要实现网络自主学习,教师在网络平台上的教学组织要以知识的形成过程、思维的发展过程、能力的提高过程为主线,以多方合作互动、多项信息沟通、多种感官协调为方式,组织学生在网络上进行自主探究活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活动的实施过程(四)学生自主探究学生自主探究是基于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和重要阶段。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是:借用背景材料—形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自主探究的最基本形式是合作互动式探究,主要表现为学生个体之间的合作互动式探究,学生集体之间的合作互动式探究,学生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合作互动式探究,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互动式探究。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活动的实施过程(五)形成总结评价自主探究活动结束后,要对探究活动的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总结评价可由教师进行,也可由学生进行。总结评价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总结升华的过程,所以,由学生进行总结评价,则更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在网络自主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可制定学习评价表,其中内容可包含自评、他评、教师评价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活动的实施过程一级目标二级目标具体内容权重自评生评师评学习能力(20)明确学习任务1、知道解决几个问题6知道怎样学习2、会分析并完成“学习任务”涉及的知识,找出新知识。7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7学习能力(60)个人学习(20)4、熟练地操作65、专注于学习不受外界干扰76、有计划地搜索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并进行探索7同伴学习(20)7、和同伴共同讨论交流对问题的看法,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88、归纳、总结、分享成果59、发现新问题7教师指导(20)10、认真倾听,理解教师和同学的发言711、积极思考、询问提出不同意见712、清楚、完整地表达个人意见6学习效果(20)学习收获(10)13、完成了学习任务514、学到了新的学习方法5情感体验(10)15、对网上学习有兴趣积极参加学习活动516、与老师同学共同学习感到愉快5移动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移动环境下自主学习的定义•移动环境下自主学习的特点•移动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意义•移动环境下自主学习活动的实施过程•移动云计算下的自主学习简介自主学习强调学习动机的自我驱动和学习的独立性,要求学习者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独立自主地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定义:移动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移动设备(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手机等)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移动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的定义移动技术提供了网络、平台、设备、资源和内容支持,为学习者传递知识内容、创设学习情境、学习协作会话,有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移动设备的便携性让学习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移动设备的快捷交互性使得学习者可以便捷地与外界进行交互,以消除学习过程中的障碍,提高学习效率。移动学习中教师和学生的分离,使得学习者能够处于主导地位,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移动学习较好的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特点,信息环境下的移动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一种途径。移动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特点移动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活动设计移动云计算下的自主学习云计算、移动计算和移动网络的结合,促进了移动云计算的发展。基于移动云计算的新型学习模式,集成了移动学习和云计算的诸多优点,为数字化学习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自主学习带来了广阔的空间。移动云计算下的自主学习有助于推动教育资源系统的优化和整合,实现数据共享,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促进教育的公平等,通过云计算解决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如信息孤岛、系统互联和资源共享等。移动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优点:1.突破终端设备限制在移动云计算模式下,所有的运算和处理都在云端完成,用户只需要获得处理结果。这就突破了传统模式下应用程序必须依赖终端设备的限制,从而实现了与移动终端设备的无关性,为用户提供高效的计算和存储服务。2.高效处理在移动云计算中,计算一般都在云端完成。云端可以集合强大的处理资源,提供稳健的处理能力,这样就保证了数据的高效处理。3.降低成本由于移动云计算与设备无关的特点,对移动终端设备的性能要求降低,从而大大降低用户的成本。移动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案例一:网络环境下《电磁感应的应用》的自主学习案例二: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网络医学信息检索》的自主学习案例介绍与分析实验目标:以主题研究为过程,以“任务驱动”为策略,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易获性和超文本链接及交互共享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优势,采用“情境——探究”方式,扩展和深化学科教学,建立“探索——迁移——创新”的认知过程,从操作层面和理论层面上探讨如何建构信息网络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力图在计算机信息网络所提供的新情境下,引导学生根据电磁感应想象的基本原理,将学科的有关知识重组、综合,构成有机整体,以期在情景交融、信息获取、思维碰撞、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构建新知。网络教学的备课工作:下载有关信息、设置相关栏目、组建模拟网站,将有关材料合成链接网页栏目中。在既定目标下组建的模拟网站和网页内容。网络环境下《电磁感应的应用》的自主学习实施:分为4阶段第一阶段:背景和动机。教师简单介绍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同时演示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可以用来解决实验中难以解决的问题,用来体现电磁感应这种基本现象是十分有用的,接着介绍生活中电磁感应现象的一些例子。第二阶段:实践和体验。学生在信息网络情境中主动搜集和加工处理信息,同时开组内合作和人际交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小论文提纲,用BBS发布信息。教师在这一阶段的活动是:指导学生排除干扰,把精力贯注在当前研究的问题上;帮助学生寻找与研究问题密切相关的网页和栏目;引导学生学会快速浏览网页,择其关键处复制并粘贴在自己的文件夹中;帮助学生以现有材料为依据,提炼、升华,生成自己的观点,并在组内讨论、合作,达成共识。网络环境下《电磁感应的应用》的自主学习第三阶段:表达和交流。利用信息网络工具交流、研讨,与同学分享成果:①各组论文提纲传入教师机②大屏幕显示,小组发言人演讲③师生讨论、评价。既要评价活动成果(小论文提纲),更要评价活动过程:A收集、选择、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路径、速度、广度、准确度等方面进行评价)B小组合作程度(分工是否合理,参与是否全面,讨论是否热烈)最后通过简短的教学总结。在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这次研究性自主学习模式实验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实现了教与学模式的突破。网络环境下《电磁感应的应用》的自主学习1、教学环境分析:教学地点在学校网络教室,配备了20台网络计算机,学生三人一机。计算机成了学生学习的工具。模拟网站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真正置身于信息的海洋,揿按鼠标,打开网站,精彩的新闻图像、逼真的动画演示,构筑了一个以信息网络为依托的真实的学习环境。学生的“网络兴趣”同样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开展“主题教学”时,很多学生为了展示自己“网络高手”的才干,争着在课后帮助老师搜寻有关网站,下载有关素材。对学生来说主要阳学习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如何建构信息网络平台上的自主学习方式。网络环境下《电磁感应的应用》的自主学习2、师生角色分析:实验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取代了传统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满堂灌”的现象。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在信息网络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不可能是能够解决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