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思考讨论你为什么会选修这门课?想从这门选修课了解什么样的知识?日常生活中你有什么影响健康的不良习惯?日常生活中你是否重视营养和养生?你原来对于中医和西医的了解?你原来对于中药和西药的了解?主讲:周吴萍E-Mail:kxt_w@126.com第一讲中医养生学概述第二讲中医饮食养生的内容第三讲常用药膳中药材及食物性能第四讲如何正确饮食第五讲常用的疾病症候饮食第六讲日常饮食保健中医养生学,是研究和阐释人类生命发生发展规律,预防疾病,增强体质,益寿延年基础理论、方法的一门实用学科。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保健活动的实用科学。第一章中医养生学概述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第一部分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中医养生学继承了传统中医学的理论和古代哲学思想的精华,以“天人相应”和“形神合一”的整体观为出发点.主张从综合分析的角度去看待生命和生命活动。养生方法以保持生命活动的动静互涵、平衡协调为基本准则。主张“正气为本”,提倡“预防为主”,强调辨证思想。一、健康人的生理特征(一)生理健康特征1眼睛有神2呼吸微徐3二便正常4脉象缓匀5形体壮实6面色红润7牙齿坚固8双耳聪敏9腰腿灵便10声音宏亮11须发润泽12食欲正常(二)心理健康特征1精神愉快2记忆良好生命是具有生长、发育活力,并按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过程。“生、长、壮、老、已”,是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探索生命的规律,对于中医养生学来说,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第一节生命第二节天年天年的概念:“天年”,是我国古代对人的寿命提出的一个有意义的命题。天年,就是天赋的年寿,即自然寿命。寿命是指从出生经过发育、成长、成熟、老化以至死亡前机体生存的时间,通常以年龄作为衡量寿命长短的尺度。一般计算年龄的方法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时间年龄,又称历法年龄;另一种是生物学年龄;还有“心理年龄”。第三节衰老衰老是人类正常生命活动的自然规律,人类的机体在生长发育完成之后,便逐渐进入衰老(或称衰退)的过程。衰老可分为两类,即生理性衰老及病理性衰老。第四节天人相应人生天地之间,宇宙之中,一切生命活动与大自然息息相关,这就是“天人相应”的思想。一、生气通天人与自然具有相通、相应的关系,不论四时气候,昼夜晨昏,还是日月运行,地理环境,各种变化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二、顺应自然和主观能动作用第五节形神合一形神合一主要在于说明心理与生理的对立统一、精神与物质的对立统一、本质与现象的对立统一等。所谓形,指形体,即肌肉、血脉、筋骨、脏腑等组织器官是物质基础;所谓神,是指情志、意识、思维为特点的心理活动现象,以及生命活动的全部外在表现,是功能作用。二者的辨证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神本于形而生,依附于形而存,形为神之基,神为形之主。第六节动静互涵动和静,是物质运动的两个方面或两种不同表现形式。人体生命运动始终保持着动静和谐的状态,维持着动静对立统一的整体性,从而保证了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功能。第七节协调平衡所谓“协调”,是指调节人体自身的生理功能状态,及其与外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所谓“平衡”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机体自身各部分间的正常生理功能的动态平衡;二是指机体功能与自然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相对平衡。协调平衡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理论之一。第八节正气为本中医养生学特别重视保养人体正气,增强生命活力和适应自然界的变化的能力,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正气是生命之根,人体疾病的发生和早衰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机体正气的虚衰。正气旺盛,是人体阴阳协调、气血充盈、脏腑经络功能正常、卫外固密的象征,是机体健壮的根本所在。因此,历代医家和养生家都非常重视护养人体正气。中医养生学所指的“正气”,实际上是维护人体健康的脏腑生理功能的动力和抵抗病邪的抗病能力。一、协调脏腑协调的含义大致有二:一是强化脏腑的协同作用,增强机体新陈代谢的活力。二是纠偏,当脏腑间偶有失和,及时予以调整,以纠正其偏差。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二、畅通经络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只有经络通畅,气血才能川流不息地营运于全身。三、清静养神在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各种生理功能都需要神的调节。故神极易耗伤而受损。因而,养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四、节欲葆精由于精在生命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使身体健康而无病,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养精则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五、调息养气养气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保养元气,二是调畅气机。元气充足,则生命有活力,气机通畅,则机体健康。六、综合调养养生必须从整体全局着眼,注意到生命活动的各个环节,全面考虑,综合调养。七、持之以恒养生保健不仅要方法合适,而且要经常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不断改善体质。第一章精神养生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怡养心神、调理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健康达到形神高度统一、提高健康水平。第一节情志变化情志又称情感,它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精神心理活动的综合反映。人的精神状态正常,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会增强,从而起到防病作用,患病之后,精神状态良好可加速康复,还可以利用心理活动规律治病。第二部分中医养生的方法第二节调神养生法人的精神活动是在“心神”的主导作用下,脏腑功能活动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综合反应,调神之法概括起来如下:一、清静养神清静,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二、立志养德正确的精神调养,必须要有正确的人生观。树立理想,坚定信念,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养生保健的重要一环。现代研究证明,坚强的意志和信念,能够影响内分泌的变化,如白血球大幅度升高,改善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三、开朗乐观医学研究已证明,人的性格与健康、疾病的关系极为密切。情绪的稳定,对一个人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四、保持心理平衡长期处在高节奏的竞争环境中,容易产生焦虑、心力疲劳、神经质等心理现象。必须培养在竞争中保持心理平衡的能力。第三节调摄情绪法历代养生家都非常重视七情调节。具体方法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可分为节制法、疏泄法、转移法和情志制约法。一、节制法所调节制法就是调和、节制情感,防止七情过极,达到心理平衡。(一)遇事戒怒(二)“宠辱不惊”二、疏泄法把积聚在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发泄出去,以尽快恢复心理平衡,称之为疏泄法。(一)直接发泄(二)疏导宣散三、转移法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改变人的思想焦点,或改变其周围环境,使其与不良刺激因素脱离接触,或转移到另外事物上去。(一)升华超脱(二)移情易性(三)运动移情第六章环境与养生人类的疾病70%~90%与环境有关。想健康长寿,必须建立和保持同外在环境的和谐关系。提出改善环境质量的一些基本方法,指导人们与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协调一致,从而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保护人体健康。一、自然环境与健康人类适宜的自然环境,应具备以下条件:洁净而充足的水源,新鲜的空气,充沛的阳光,良好的植被以及幽静秀丽的景观等。二、不良的自然环境(一)不良的地理条件地壳化学元素分布异常、有害的放射性物质(二)大气污染(三)水源污染三、居住环境与健康因地制宜选择住宅和营造房屋,创造一个科学合理、舒适清静的居住环境,对保障身心健康、延年益寿是非常重要的。(一)住宅选址一般而言,要选择依山傍水的地势建筑住宅。(二)住宅朝向建房座向的选择是根据地理位置所确定的。就我国大部分地区而言,建房的最佳座向是座北朝南。四、室内环境与健康良好的室内环境可提高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降低患病率和死亡率;反之,使居民健康水平下降。第七章起居作息与养生主要指对日常生活中各个方面进行科学安排及采取一系列健身措施,以达到祛病强身、益寿延年的目的。一、起居有常起居有常主要是指起卧作息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一定的规律并合乎自然界和人体的生理常度。它要求日常生活要有规律,这是强身健体的重要原则。(一)合理作息的保健作用人们若能起居有常,合理作息,就能保养神气,使人体精力充沛,生命力旺盛,面色红润光泽,目光炯炯,神采奕奕。反之,若起居无常,天长日久则神气衰败,就会出现精神萎靡,生命力衰退,面色不华,目光呆滞无神。(二)建立科学的作息制度人们的起卧休息只有与自然界阴阳消长的变化规律相适应,才能有益于健康。古人所说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二、劳逸适度劳和逸之间具有一种相互对立、相互协调的辨证统一关系。人们在生活中,必须有劳有逸,既不能过劳,也不能过逸。(一)调节气血运行合理的劳动对心血管、内分泌、神经、精神、运动、肌肉等各个系统都有好处。适当休息也是生理的需要,它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精力,调节身心必不可缺的方法。(二)益智防衰一个人经常合理地用脑,不但不会加速衰老,反而有防止脑老化的功能。三、服装顺时适体衣着适宜,可使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进行正常的热量交换,从而维持衣服内气候的相对稳定,达到保健的目的。四、排便保健法二便是人体新陈代谢、排除代谢废物的主要形式。二便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排尿是肾与膀胱气化功能的表现,是一种生理反应,因此有尿时要及时排出,不要用意志控制不解,否则会损伤肾与膀胱之气,引起病变。第八章睡眠养生所谓睡眠养生就是根据宇宙与人体阴阳变化的规律,采用合理的睡眠方法和措施,以保证睡眠质量,恢复机体疲劳,养蓄精神,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强身益寿的目的。一、睡眠的分期睡眠按深度分为四期:Ⅰ入睡期;Ⅱ浅睡期;Ⅲ中等深度睡眠期;Ⅳ深度睡眠期。睡眠又可分为两种;即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睡眠过程是这两种状态交替进行的,二者交替一次,即称一个睡眠周期。一夜大约有四、五个周期。慢快波睡眠期的正常比例是保证睡眠顺利进行的条件。二、睡眠的作用1消除疲劳2保护大脑3增强免疫4促进发育5利于美容三、与睡眠时间有关的因素年龄、性别、体质、性格、环境因素婴幼儿无论脑还是身体都未成熟,青少年身体还在继续发育,因此需要较多睡眠时间。老年人由于气血阴阳俱亏,夜间睡眠时间也应参照少儿标准。睡眠多少与人体胖瘦大小有关。一般说来,按临床体质分类,阳盛型、阴虚型睡眠时间较少;痰湿型、血瘀型睡眠时间相对多。按五行体质分类,凡金型、火型睡眠时间相对少,而水型、土型睡眠时间较多。按体型肥瘦分类,肥人较瘦人睡眠时间多,肥人中腠理粗、身常寒的胖人睡眠时间最长不同的环境,季节的变化影响睡眠的调整。一般认为,春夏宜晚睡早起(每天大约需睡5~7个小时),秋季宜早睡早起(每天大约需睡7~8个小时),冬季宜早睡晚起(每天大约需睡8~9个小时)。阳光充足的日子一般人睡眠时间短,气候恶劣的天气里一般人的睡眠时间长。随地区海拔增高,一般人的睡眠时间稍稍减少。随纬度增加,一般人的睡眠时间稍要延长。其他影响睡眠的因素睡眠时间的变化与工作性质、体力消耗和生活习惯有关。还与精神因素、营养条件、工作环境等有关。尽管个体所需睡眠时间差异很大,只要符合睡眠质量标准就视为正常。四、睡眠的质量标准实际生活中可用以下标准检查是否较高的睡眠质量:①入睡快。上床后5~15分钟进入睡眠状态;②睡眠深。睡中呼吸匀长,无鼾声,不易惊醒;③无起夜。睡中梦少,无梦惊现象,很少起夜;④起床快。早晨醒来身体轻盈,精神好;⑤白天头脑清晰,工作效率高,不困倦。一般说来,睡眠质量好,则睡眠时间可以少些。五、睡眠规律与子午觉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是提高睡眠质量的基本保障。要使睡眠模式符合一日昼夜晨昏的变化。子午觉是古人睡眠养生法之一。一、睡眠的卧向所谓卧向,是指睡眠时头足的方向位置。睡眠的方位与健康紧密相关。中国古代养生家根据天人相应、五行相生理论,对寝卧方向提出过几种不同的主张。(一)按四时阴阳定东西(二)避免北首而卧二、睡眠姿势(一)常人宜右侧卧右侧卧优点在于使心脏在胸腔中受压最小,利于减轻心脏负荷,使心输出量增多。睡眠的方位与姿势(二)孕妇宜左侧卧对于女性来说侧卧较仰卧和俯卧好。俯卧可使颜面皮肤血液循环受影响,致皱纹增

1 / 5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