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一、整体感知、快速阅读的技巧:•(1)浏览标题,领悟基本内容:标题有时暗示主旨、有启迪文章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题的方向等。•(2)辨识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分析重点文意。•(3)精读首尾,揣摩主题思想:首尾往往发现作者所表达的中心。•二、答案来源:•A.摘录材料中的原文、关键词语或语句(诸如抓住议论句、抒情句和特殊修辞句、文段中的关键形容词和动词)。•B.提炼筛选主要的,剔除次要的。即先用自己的话或材料中的语句来概括归纳,再加以合并浓缩,留下重点语句。•三、温馨提示:•1.注意审题,领会出题者意图,围绕题目要求作答,防止答非所问。•2.辨识文体,根据文体知识作答;答题应有条理、书写规范。•3.遇到开放性或谈看法感受的题目必须结合文章的中心意旨(中心论点)来发散,可适当摘录文中重点语句回答,并尽量结合实际感受、引用的相关名言警句或美文精练概括。•四、答主观题要有创意•解答要求谈“个人的主观感受”的题时,要想答出创意,从语言上给评卷老师留下较好印象,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灵活引用出新意•在答题时,灵活引用古诗文、名言警句,使答案具有文学美。•如阅读《牵着母亲过马路》一文,要求考生谈谈受到的启发或教育。我们借助引用作以下回答:“‘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天底下最伟大的爱是母爱,正是这样伟大的母爱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我当孝敬她——在我生活的每一天。”•“‘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而‘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兽犹如此,人何以堪?不尽孝道,不及禽兽,枉称为人!”•2、巧用修辞闪亮点•在答题时,恰当地运用对比会使说理鲜明、透彻,比喻的运用会大大增强语言的生动形象性,而运用排比能增强语言的气势,使答案具有节奏美。•例如读《人生》一文,要求写出对人生的感悟,综合运用排比、比喻可作如下回答:•“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热烈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叹息;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再比如读《羞辱是炼狱》一文,要求谈谈对文章的理解和体会。此题可用对比、比喻作如下回答:“人生在世,难免遭受羞辱。得意处,羞辱促人猛醒,使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失意时,羞辱是当头一棒,定会激发斗志,催人奋进。记住,无论何时何地,都把羞辱当作奋进的动力,你的人生之路定会越走越宽阔!”•3、遣词造句细推敲•试题答案寥寥数语,要想吸引评卷老师,就得尽量选用成语或四字词语,努力使句式整齐划一,读来琅琅上口,使答案具有音乐美。•下面是某同学答案中的一句话:“这个故事很感人,我读后受到了震撼,我终生不会忘记。”很显然,此答案算不得上乘之作。如若添上几个成语,变换一下句式便会大有改观:“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故事,它使我的灵魂得到了洗涤,使我的人格得到了升华,我将永铭心头,没齿不忘!”•各种题型的解答方法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1描绘类•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2结构类•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3修辞类•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3.对比:强调了……突出了……•4.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5.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二、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题模式:•1.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3.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三、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1艺术类•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2人称类•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答题模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四、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五、有关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表达技巧分析术语归纳指导•一、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二、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三、描写•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四、修辞•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五、结构安排•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六、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七、语言•1、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2、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3、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八、表现手法•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10、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常见题型的基本答法•一. 开头对下文的作用或对全文的作用。•1.交待时间.地点.背景或奠定全文基调。•2.通过烘托.铺垫引出下文。•3.描述某场景.现象为后文的议论.抒情做依托.张本或与之照应。•4.与下文作对比.反衬,使后面的内容更突出。•5.引发读者好奇心,吸引读者兴趣,激发读者阅读下文的欲望。•二. 为什么要写(或详写)这些内容•1.为什么要写(或详写)这些内容,实际

1 / 6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