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指导才算有效林子“自主学习,有效指导”的教学模式在各学课中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探究性学习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所以在实际的科学课堂上,常常会出现以下情况:1、热闹替代了思考在小组探究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场面热热闹闹,学生热火朝天,似乎人人都在主动参与,透过这种热闹的场面,我们不难看出其中的肤浅与浮躁,科学探究需要动手实验,但更需要冷静的思考与求索,没有了思考也就没有了研究。2、自主滑向了自流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在课堂探究中常有许多学生不按照要求和规程进行操作,不知道该怎么操作,交流的时候学生的发言和质疑漫无边际,看似开拓了学生思维但却脱离的主题,使课堂没有一点深度。还有一种情况是教师惟恐课堂太乱,而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预设步步为营,学生难有生动活泼的探索空间,学生体验亲历科学的过程简略思考上面的这些现象与问题,虽然原因众多,但主要是由于教师的指导和干预缺少针对性、失去了有效性。因此,教师适时、适当地对小组探究和组间交流进行指导,显得非常的必要,为此我阅读了《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培养》《教育智慧与教学机智》两本书,同时在网上吸取了一些同仁的优秀做法,在理论和实践操作上有了以下几点领悟。教师如何指导才算有效呢?如何评价教师的指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一是适时。即要在恰当的时候进行指导。在学生最需要指导时,不失时机地给予指导,可以取得最大效益。对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教学形态,选择指导的时机也不尽相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不要介入得过早(学生还没有充分地自主探究多长时间),以致阻碍了学生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差一点我们就要找到答案了!”),也不要介入过晚,以致让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迷茫的状态,白白地浪费课堂上宝贵的时间。二是适度。即突出主体,不包办代替,指导不是完全的告诉和给予。要防止不必要、不应该的指导,以免剥夺了学生尝试错误和从失败中学习的机会;也要防止不够充分的指导,以免学生感到手足无措。三是适当。即指导的内容做到针对性强,学生想了解的内容、难以解决的问题才给他指导。教学指导的有效性,往往表现在教师给予学生的指导与学生期望得到的指导的一致性上。因此教师在指导时要紧紧围绕学习目标,为学生提供支持性材料,并结合学生兴趣点和“最近发展区”给予指导。四是适合。根据活动主题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进行指导。所谓“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就是说在教学中,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到学习内容的选择,从教法手段的安排到教学语言的运用,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五是适应。即关注学生的需要,尤其是心理需求。“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教师在教学指导中要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传递给学生激励的信息,营造平等、宽容的学习氛围。绝不能由于学生在接受了指导后效果不明显或出现反复就失去信心。必须明确,学生接受指导的能力也是随着学习进程逐步增强的,教师的职责就是通过指导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基于以上要求,课堂教学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有效的学习指导,使学生想学、爱学、善学、会学,并积极创设自主学习的外部条件,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我们可从下面几个观点做起:一、提高备课的有效性,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奠定基础。教师的集体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备课不充分,上课效果不会好。有效备课主要突出教师如何设计学习目标,如何设计和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何利用教材,学情的把握、预设方法的审视等,对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提供指导和帮助。因此,就一堂课而言,我们必须做到:了解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要求,知识的前后联系,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具体有效。导入要创设探究的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先吸引过来。探究新知要精心设计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还有提问的策略,怎样提问才能启发学生的思考,问题要有一些思考含量。课堂练习的设计也要有策略,精心挑选有代表性,可以考察学生学习效果的练习。针对不同的学科或课题有选择地设计预习环节,让学生能够提前有所想,课堂上把自己的疑惑解决。能设计组织最有效的学习活动,把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二、处理好自主学习和有效指导的问题。从内容上需要注意解决学什么、怎样学、如何有效组织等问题。从方法上指导。学习方法既是一种学习技巧,又是一种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同时也是一种心理调节。通过指导要使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会进行自我检查、评定,不断进行自我反馈,调整自己的学习等。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法指导融于教学之中。组织学生进行学法交流,也是一种较好的指导方法,学生可以从中互补长短,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学法去改进教法,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明指向、巧点拨、善启发、严要求、会调控等等,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教师的指导是过程调控和组织参与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既可以表现为对于结果和目标的合理要求,又可以表现为对于过程的适时帮助,还可以是对于问题和困难的顾问、参谋。探究学习中,教师对学生探究过程的调控至关重要。教师要不停地做出各种决断。例如,应该在什么时候改变讨论方向,如何集中个别学生的注意力,什么时候允许学生探究他们个人感兴趣的东西,以及如何抓住机会发展技能,培养情趣。教师既要引导学生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努力,又要帮助学生确定他们自己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教师们面对的另一个难题是,既要肯花时间让学生对某个有趣的题目作更深一层的探讨,还需要及时地把教学活动转到有待学习的新内容上。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及时进行个别指导。课堂上采取了一下做法.1、对不清楚任务及操作程序的小组进行指导。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虽然合作前教师已经明确指出了合作的任务及操作程序,但在具体实施时可能有的小组仍然不够清楚,在操作程序上也会有些偏差,落实到个体上也可能不明确。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发现并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帮助,以保障各小组的合作学习都能正常进行。2、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进行引导与帮助。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是在非常开放、宽松的氛围下展开的,小组成员的思维都非常活跃,难免有的小组的讨论偏离主题或在细枝末节的问题上争执不休。此时教师就要介入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研讨。有时遇到复杂的问题可能一时谁都没有想法,谁都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表现出暂时的沉默。此时,教师有必要介入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这里需要注意,教师的“点拨”绝不能“越俎代庖”,不能代替学生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要适可而止,还是要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自己。3、对已经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表扬与点拨。由于个别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得较顺利,所以首先完成任务,此时教师绝不能对他们不闻不问。如果对他们置之不理,一方面会导致学生探究活动表层化,不求甚解;另一方面,在丧失小组间竞争意识的同时会给合作学习的秩序产生影响。因为已经完成任务、无所事事的学生难免会产生影响其他组的行为。所以,教师应对这样的小组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检查。如果他们的想法是正确的,可以及时表扬,并引导他们整理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准备在全班交流。也可以提出深一层的探究要求,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4、对小组成员落实自身职责情况进行监督。小组合作学习的显著特点就是成员都有共同任务下的各自的职责。如果哪个成员没有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或完成的不好,都要影响小组整体的合作成绩。所以,作为合作学习组织者的教师一定要督促小组成员各尽其职。5、对组内活动不协调的小组进行调控。由于学生个体的已有基础、性格、情感、表达等因素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在小组活动时难免有些不协调现象。此时,如果教师能及时介入并根据具体情况协调组内成员的关系,就可以保障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如果某个小组经常出现不和谐现象,就要考虑调换小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