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二语文2017.1注意事项及说明: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卷两部分,共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选考历史的考生,还要做加试题,共2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3.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写在答卷上。4.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卷上,试题序号不要搞错。考试结束后,只交答卷。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人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词人辛弃疾从小舞枪弄棒,何尝有什么身体疾病?金瓯缺,山河碎,国家破败成了他最大的心病,▲的诗句传达出他深沉的忧伤。(2)我们习惯把眼光投向城市与场地的久远历史,这些文化与传统,作为设计师的追求都▲,而本设计所要体现的是脚下的文化。(3)荔枝的核就是种子,优良的荔枝,种子发育不全,形状很小,现在海南岛有无核荔枝,核就更加▲了。A.西北望长安无可非议蜕化B.已是黄昏独自愁无可厚非蜕化C.西北望长安无可厚非退化D.已是黄昏独自愁无可非议退化2.下面这段文字在表达上有四处毛病,对这四处选择正确的一项是(3分)时下,一些营养品厂家①在对产品的微量元素进行标注时②,都不忘一个“高”字③,而顾客在选购商品时④,也往往只看重微量元素含量高的产品⑤。但是,根据XX大学营养与食品学教授的研究证明⑥,营养品中添加的微量元素种类和数量多⑦,未必一定就对人体有益⑧。A.①②④⑥B.①③⑤⑦C.②④⑥⑧D.①②⑥⑧3.下面是苏轼写的一首词,对它的词牌名判别正确的一项是(3分)持杯摇劝天边月,愿月圆无缺。持杯复更劝花枝,且愿花枝长在、莫离披。持杯月下花前醉,休问荣枯事。此欢能有几人知,对酒逢花不饮、待何时。A.虞美人B.念奴娇C.乌夜啼D.永遇乐4.阅读下面的内容,对麦家的话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著名作家麦家说,平庸的人有一条命:性命。优秀的人有两条命: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有2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它们分别代表了生存、生活和责任。A.平庸的人就是贪生怕死、明哲保身的人,活着如同死人。B.有所敬畏,勇于担当,才能脱离平庸,走向优秀和卓越。C.人人都有“性命”,人生而平等,没有尊卑贵贱的区别。D.“性命”是人生的基础,没有性命也就没有优秀和卓越。5.小明为爷爷祝寿写了一副对联“逾古稀又十年可喜慈颜久驻,去期颐尚廿载预征后福无疆”,对小明爷爷年纪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十岁B.七十岁C.八十岁D.—百岁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书褒城驿壁(唐)孙樵褒城驿号天下第一。及得寓目,视其沼,则浅混而污;视其舟,则离败而胶;庭除.甚芜,堂庑甚残,乌睹其所谓宏丽者?讯于驿吏则曰:“忠穆公曾牧梁州,以褒城控二节度治所。龙节虎旗,驰驿奔轺,以去以来,毂交缔劘①,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盖当时视.他驿为壮。且一岁宾至者不下数百辈,苟夕得其庇,饥得其饱,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至如棹舟,则必折篙破舷碎鹢②而后止;渔钓,则.必枯泉汩泥尽鱼而后止。至有饲马于轩,宿隼于堂,凡所以污败室庐,糜毁器用。官小者,其下虽气猛,可制;官大者,其下益暴横,难禁。由是日益破碎,不与曩类。某曹八九辈,虽以供馈之隙,一二力治之,其能补数十百人残暴乎?”语未既,有老甿笑于旁,且曰:“举今州县皆驿也。吾闻开元中,天下富蕃,号为理平,踵千里者不裹粮,长子孙者不知兵。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而户口日益破,疆埸无侵削之虞.,而垦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财力日益竭,其故何哉?凡与天子共治天下者,刺史、县令而已,以.其耳目接于民,而政令速于行也。今朝廷命官,既已轻任刺史县令,而又促数于更易。且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故州县之政,苟有不利于民,可以出意革去其甚者,在刺史曰: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在县令亦曰:‘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当愁醉醲®,当饥饱鲜,囊帛椟金,笑与秩终。”呜呼!州县真驿耶?矧④更代之隙,黠吏因缘恣为奸欺,以卖州县者乎!如此而.欲望生民不困,财力不竭,户口不破,垦田不寡,难哉!予既揖退老甿,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选自《四部丛刊》本《孙樵集》)[注]①劘:磨擦。②鹢:水鸟,古代在船头以彩色画鹋鸟之形,这里指船头。③醲:酒味厚。④矧:况且。3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庭除甚芜除:废弃B.盖当时视他驿为壮视:比较C.疆埸无侵削之虞虞:忧虑D.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条:整理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则.必折篙破舷碎鹢而后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B.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C.以.其耳目接于民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魏公子列传》)D.如此而.欲望生民不困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某曹八九辈,虽以供馈之隙,一二力治之,其能补数十百人残暴乎?(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下富蕃,号为理平,踵千里者不裹粮,长子孙者不知兵。(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报仁安书》)(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作者认为造成当时百姓困顿局面的原因是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古诗词鉴赏(10分)10.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登快阁黄庭坚痴儿①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②绝,青眼③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注]①痴儿:作者自称。②佳人:指知音。③青眼:表示有好感。(1)说说颔联和杜甫《登高》诗中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有何不同?(4分)▲(2)颈联“朱弦绝”“青眼横”分别运用了哪两人的典故?(2分)▲(3)联系全诗,说说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4▲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住近湓江地低湿,▲。(白居易《琵琶行》)(2)▲,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屈原《离骚》)(3)▲,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苏轼《赤壁赋》)(4)▲,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5)鼎铛玉石,金块珠砾,▲,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6)《诗》有之:高山仰止,▲。(《孔子世家》)(7)亦欲以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报仁安书》)(8)《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李将军列传》)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竹林的故事废名出城一条河,过河西走,坝脚下有一簇竹林,竹林里露出一重茅屋,茅屋两边都是菜园:十二年前,它们的主人是一个很和气的汉子,大家呼他老程。老程有一个小姑娘,非常的害羞而又爱笑。我们起初不知道她的名字,问她,她笑而不答,有一回见了老程呼“阿三”,我才挽住她的手:“哈哈,三姑娘!”我们从此就呼她三姑娘。老程除了种菜,也还打鱼卖。四五月间,霪雨之后,河里满河山水,搓衣的石头沉在河底,呈现绿团团的坡。老程把摇网朝水里兜来兜去,倘若兜着了,三姑娘小小的手掌,跟着她欢跃的叫声热闹起来,一直等到蹦跳蹦跳好容易给捉住了,才又坐下草地望着爸爸。三姑娘八岁的时候,就能够代替妈妈洗衣。然而绿团团的坡上,从此也不见老程的踪迹了——这只要看竹林的那边河坝上面,高耸着一个不毛的戒方一般模样的土堆,堆前竖着三四根吊着被雨粘住的纸幡残片的竹竿,就可以知道是什么意义。老程家的已经是四十岁的婆姨,穿的衣服都是青蓝大布,系鞋的带子也不用那水红颜色了。独有三姑娘的黑地绿花鞋的尖头蒙上一层白布,叫人见了也同三姑娘自己一样懒懒的没有话可说了。春天来了,林里的竹子,园里的菜,都一天一天的绿得可爱。正二月间城里赛龙灯,大街小巷,真是人山人海。然而能够看得见三姑娘同三姑娘的妈妈吗?不,一回也没有看见!锣鼓喧天,惊不了她母女两个,正如惊不了栖在竹林的雀子。堂嫂子们也邀请一声“三姐”,三姑娘总是微笑的推辞。妈妈则极力鼓励着一路去,然而别5人的渐渐走得远了,自已的不还是影子一般的依在身边吗?河里没有水,平沙一片,现得这坝从远远看来是埦蜒着一条蛇,站在上面的人,更小到同一颗黑子了。由这里望过去,半圆形的城门,也低斜得快要同地面合成了一起;木桥俨然是画中见过的,而往来蠕动都在沙滩;在坝上分明数得清楚,及至到了沙滩,一转眼就失了心目中的标记,只觉得一簇簇的仿佛是远山上的树林罢了。至于聒聒的喧声,却比站在近旁更能入耳,虽然听不着说的是什么,听者的心早被他牵引了去了。竹林里也同平常一样,雀子在奏他们的晚歌,然而对于听惯了的人只能够增加静寂。打破这静寂的终于还是妈妈:“阿三!你老这样守着我,到底……”“到底!这没什么到底不到底!我不欢喜玩!”三姑娘同妈妈间的争吵,其原因都出在自己的过于乖巧,比如每天清早起来,把房里的家具抹得干净,妈妈却说,“乡户人家呵,要这样?”偶然出门做客,只对着镜子把散在额上的头毛梳理梳理。妈妈却硬从盒子里拿出一枝花来,三姑娘眶子里的眼泪快要迸出来了,妈妈才不作声。三姑娘最后留给我的印象,也就在卖菜这一件事。三姑娘这时已经是十二三岁的姑娘,因为是暑天,穿的是竹布单衣,颜色已淡得同月色一般。三姑娘是这样淑静,愈走近我们,我们的热闹便愈是消灭下去。而三姑娘始终是很习惯的,接下铜子又把菜篮肩上。一天三姑娘是卖青椒,我们大家商议买四两来煮鱼吃。其中有一位是最会说笑的,向着三姑娘道:“三姑娘,你多称一两,回头我们的饭熟了,你也来吃,好不好呢?”三姑娘笑了:“吃先生们的一餐饭使不得?难道就要我出东西?”我们大家也都笑了;不提防三姑娘果然从篮子里抓起一把掷在原来称就了的堆里。“三姑娘是不吃我们的饭的。我们没有什么谢三姑娘,只望三姑娘将来碰一个好姑爷。”我这样说。然而三姑娘也就跑了。从此我没有见到三姑娘。到今年,我远道回家过清明,阴雾天气,走到坝上,远远望见竹林,我的记忆又好像一塘春水,被微风吹起波皱了。正在徘徊,从竹林上坝的小径,走来两个妇人,一个站住了,前面的一个且走且回应,而我即刻认定了是三姑娘!“我的三姐,就有这样忙,端午中秋接不来,为得先人来了饭也不吃!”再没有别的声息:三姑娘的鞋踏着沙土。我急于要走过竹林看看,然而也暂时面对流水,让三姑娘低头过去。一九二四年十月(有删改)12.竹林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13.赏析文中画线语段的表达特色。(6分)6▲14.小说按时间顺序描述了三姑娘生活的几个片断,请简要概括。(4分)▲15.沈从文在谈及《边城》的创作时,承认曾经受到《竹林的故事》的影响,三姑娘和翠翠有何相似?(6分)▲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大家小书”应方便阅读朱达志①目前,人文社科丛书“大家小书”已出版发行超过百种。这套15年前由古典文学专家袁行霈倡导并撰写总序的图书,收录了夏承焘、顾颉刚、赵朴初、姜亮夫、刘叶秋、竺可桢等诸多大家的学术普及作品,涵盖文学、艺术、历史、哲学、语言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如今已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人文科普套系。②在学术界热衷于追求数十万字大部头的当下,由文化学术大家撰写的“小书”能够让学问走出象牙塔,有助于让大众走近经典,全面提升大众的人文素养。尤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家小书”对扭转碎片化阅读趋势,也被寄予了厚望。相关报道称,“这种‘小书’篇幅虽小,却含有丰富的学术内容和研究价值,读者可以‘小中见大’,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学术、文化经典。这些学术文化在思想上的成熟、精神上的趋向深邃厚重,也必将在我们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同方面带来积极的影响。”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