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学概述元代文学从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中国(1234)起,到被朱元璋推翻、元顺帝逃离大都(1368)止,其间约一百三十四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继唐诗、宋词后,元曲登上文学舞台。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各种表演艺术形式于一炉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又称北曲。主要特色是:“四折一楔子”、“一人主唱”、“曲白相生”,是严谨完整、个性鲜明的戏曲艺术。元曲四大家:(两种说法)1、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2、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元曲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元曲四大爱情剧: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一节元代的叙事文学一、元代叙事文学的发展繁盛元代叙事文学的两个代表:戏剧和话本小说,是在前代戏曲、说话的基础延续和发展而来的。金末元初,戏曲发展成戏剧,由于宋金对峙,分别在北方和南方出现了杂剧和南戏两种类型。宋代,说话分为四家,即小说,说经,讲史,合生。说经——讲演佛禅道理;小说——讲述灵怪传奇;讲史——讲述历史兴废;合生——即兴性的滑稽表演。二、元代叙事文学繁盛的原因1、元代政治的影响。2、经济发展的推动。3、民族文化的融合。4、思想的相对自由。5、其他因素的影响。a、叙事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b、统治者的喜爱和重视。c、北方音乐的影响。第二节元代的抒情文学元代抒情文学包括两种,一是散曲,二是传统诗词。一、元代的散曲散曲:诗歌发展到元代形成的新种类,分为套数(也称大令),小令和带过曲三种。套数是成套的散曲;小令,是独立的支曲,带过曲是介于套数(大令)和小令之间的曲子。散曲的特点:雅俗交融A、情调上既有传统诗词的雅致,又有民间曲词的俗情;B、语言上既有一定的格律,又可以增加衬字;C、形式上既有传统诗词的表现方式,又有口语化俚俗化的特点。D、风格上既有洒脱豪放的本色派,又有斑斓婉丽的文采派。2、元代诗歌A、兼融唐宋,情理交融。唐诗偏情,宋诗重理,元诗兼融唐,宋诗之优长,情理交融。B、返朴归真,雅俗交融。回溯源头,追寻《诗》三百的自然;受散曲和歌谣影响,雅俗交融;受理学影响,重理重思。C、家国之情,隐逸之思。家国诗多、题画诗多、隐逸诗多、酬唱诗多;咏史诗少,政治诗少。关汉卿与《窦娥冤》第一节关汉卿的生平、思想和杂剧创作1、关汉卿的生平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字汉卿,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元曲四大家”之首。王国维评价他“一无依傍,自铸伟词,曲尽人情,字字本色”,他的作品成为元杂剧本色派的代表。“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熊梦祥《析津志》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南吕·一枝花·不伏老》2、关汉卿的思想他能编、能导、能演,精通诗文、歌舞、吹弹,多才多艺,在放浪洒脱的外表下隐藏着对现实的关注之情和愤激之情,隐含着一缕时代的苦闷和对封建礼俗的轻蔑。3、关汉卿的杂剧创作一生创作杂剧67种,今存18种。即《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西蜀梦》、《拜月亭》、《鲁斋郎》、《蝴蝶梦》等。二、关汉卿戏剧的主要分类1、历史剧——反映时代精神吸取平话和演义小说的手段,对史书进行了很大改造。如《西蜀梦》关张鬼魂向刘备托梦的情节;《单刀会》关羽和鲁肃的对话等。[驻马听]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情惨切!(云)这也不是江水,(唱)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沉醉东风]想着俺汉高皇图王霸,汉光武秉正除邪,汉献帝将董卓诛,汉皇叔把温侯灭。俺哥哥合承受汉家基业。则你这东吴国的孙权,和俺刘家是甚枝叶?2、公案戏——批判社会现实有浓重的血泪控诉的色彩,如《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等,发泄一腔悲愤,控诉权贵暴行,揭露官府妄杀无辜的现实,收到社会批判的政治效果,洋溢着时代的精神。3、婚恋戏——反映妇女新形象如《拜月亭》《救风尘》等。有独特的创造性,主要是以青楼女子为中心的风情戏。表现对青楼女子的同情,对女性人格的尊重。〔后庭花〕我将这知心书亲自修,教他把天机休泄漏。传示与休莽戆收心的女,拜上你浑事疼的歹事头。(带云)引章,我怎的劝你来?(唱)你好没来由、遭他毒手,无情的棍棒抽,赤津津鲜血流。逐朝家如暴囚,怕不将性命丢!况家乡隔郑州,有谁人相睬瞅,空这般出尽丑。第二节《窦娥冤》与关汉卿的悲剧创作一、《窦娥冤》的社会意义1、揭露官吏贪赃枉法,冤狱层出不穷的黑暗现实。2、反映强梁横行、道德败坏的黑暗时代。3、揭示窦娥的遭遇是高利贷剥削的产物。总之,窦娥的冤狱既是个人悲剧,又是社会悲剧,更是时代悲剧。她的屈死,是无数冤狱的体现;她的遭遇,是人民苦难的反映,她的抗争,是斗争精神的表现。二、窦娥的艺术形象窦娥的身上反映了古代女性孝顺与抗争的二重精神:面对生活重压,以善良之心侍奉丈夫婆母;面对恶势力压迫,坚持反抗。她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千万个社会悲剧背后的真正原因,她不仅是黑暗社会的牺牲者,更是控诉者、抗争者。[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三、《窦娥冤》的艺术成就(一)《窦娥冤》的剧场性1、巧妙自然,节奏分明的艺术结构。节奏紧凑集中,巧妙自然;剧情繁简得体,疏密相间;内容简略处惜墨如金,详细处不吝笔墨。2、浪漫化的现实主义倾向。理想的现实主义者。为抒发感天动地的冤屈,表现宁死不屈的性格和有冤必伸的理想,运用浪漫手法,让窦娥临死前发出三桩誓愿。誓愿的实现,不是上天的怜悯,而是正义力量的胜利。3、强烈的悲剧气氛。通过悲剧性格,展示矛盾冲突。窦娥的悲剧是善良者和抗争者被毁灭的悲剧,不仅使人产生悲哀之情,更令人激起悲壮之气。(二)《窦娥冤》的语言特点1、通俗生动的戏剧语言。元杂剧“本色派”代表。“一无依傍,自铸伟词,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为元人第一。”——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指关汉卿戏剧语言自然,准确精炼,汲取日常口语,质朴明快。对话多而独白少,偏重叙事说理。直截了当地表达思想感情,淋漓痛快地表现人物性格。2、个性化的戏剧语言。观察反映生活细致入微,戏剧语言符合人物身份经历,极具个性特征。“快者掀鬓,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臧懋循《元曲选序》窦娥:善良而刚强。蔡婆婆:善良而懦弱。张驴儿:趁人之危,无恶不作。赛卢医:表里不一,心术不正。[寄生草]你道他匆匆喜,我替你倒细细愁:愁则愁兴阑删咽不下交欢酒,愁则愁眼昏腾扭不上同心扣,愁则愁意朦胧睡不稳芙蓉褥。你待要笙歌引至画堂前,我道这姻缘敢落在他人后。〔卜儿云〕孩儿也,再不要说我了,他爷儿两个都在门首等候,事已至此,不若连你也招了女婿罢。〔正旦云〕婆婆,你要招你自招,我并然不要女婿。〔卜儿云〕那个是要女婿的?争奈他爷儿两个自家挨过门来,教我如何是好?〔张驴儿云〕我们今日招过门去也。帽儿光光,今日做个新郎;袖儿窄窄,今日做个娇客。好女婿,好女婿,不枉了,不枉了。〔同孛老入拜科〕〔正旦做不理科,云〕兀那厮,靠后!思考题1、名词解释:曲尽人情,字字本色元杂剧元散曲2、元散曲的特点。3、元代诗歌的特点。4、关汉卿戏剧的主要分类。5、《窦娥冤》的社会意义。6、《窦娥冤》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