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加快市本级财源建设建议加强财源建设是保增长、转方式、促改革、惠民生重要途径。实践证明,没有财源就没有财力,没有财力就难有发展,必须高度重视财源建设工作,把财源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的一项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十二五”以来,我市充分发挥现代农业、工业基础、中心城市和沿边开放四大比较优势,积极招商引资,狠抓财源项目建设,强化税收征管,市本级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对促进经济持续加快发展和民生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财税收入实现较快增长。2013年市本级财政总收入预计突破50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8%以上;其中税收收入预计突破33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6.0%以上。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突破26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30%以上。二是房地产业和金融业税收增速强劲,成为财税增收新的增长点,2013年两大产业预计分别实现税收7.8亿元和2.6亿元,“十二五”年均增长均超过35%,占税收比重分别突破24%和8%,两大产业占税收比重比2010年提高一倍以上,对税收增长贡献率超过55%。三是财源项目建设取得初步成效,2011年以来市区共有78个产业项目实现竣工投产,实际完成投资84.5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形成税源10亿元。但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市本级财源建设还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财力总量不高,人均财力较低,近年来,教育、卫生、社保等民生支出明显加大,财政收支矛盾仍十分突出。二是税源结构不合理,税收支撑作用不足,2013年市本级第二产业和第三产2业税收比例结构大致为43:57(第一产业税收占比仅为0.3%),二产税收年均增速不足10%,低于税收平均增速6个百分点,占比较2010年下降了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税收年均增速仅为8%左右,占税收比重仅为33%,比2010年下降了8个百分点。作为老工业城市与国内同类型城市相比,第二产业和工业税收占比和贡献率明显偏低。财政增收对房地产业、非税收入依赖过大,其中非税收入2013年预计为8.5亿元,年均增长50%。三是财源大项目少,实际纳税不理想,竣工投产项目超过5亿元的只有两个,工业项目最大的不到3亿元,纳税不足3亿元,远低于10亿元的预期。四是高新区产业项目集聚效应未能有效发挥,2011年以来,市高新区5000万以上竣工投产的工业项目仅有11个,完成投资15.8亿元,占比分别仅为20%和34%,税源贡献率较低;此外部分招商引资项目土地出让金和税收优惠过多,也对财源建设带动了明显影响。建议今后一个时期,要紧紧抓住我省加快实施“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等战略规划的历史机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发展举措,突出发展重点,强化项目生财理念,增强多元聚财能力和可持续性财源,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的佳木斯,提供充足的财力保障。1、建议加快产业项目建设,努力做大税源基础。在新一轮产业项目建设中,集中力量突出抓好工业项目的谋划、推进、建设和考核,引导全市有关部门将产业项目建设重点转移到工业项目上,加快提高工业企业数量和规模,提高工业比重,为转方式、调结构和增加持续稳定税源奠定基础。抓好项目谋划,重点在绿色食品、3装备制造、对俄资源合作等领域,加快谋划开发一批带动能力强、税收贡献大的项目,同时做好重点产业发展报告、投资潜力分析,为招商引资奠定基础。抓好金融保障,进一步健全政银企服务平台,实现无缝对接,引导金融机构支持重点企业和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抓好产业园区建设,加快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力量向高新区摆放项目,要重点把握好建设规模、用地容积率、投资强度、投产达效、创税能力等关键指标,集约使用高新区宝贵的土地资源,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有关市区、市县税收分成政策,吸引各县(市)区工业项目落地,尽快形成全市工业发展的集聚效应。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的综合管理,全面开展对招商项目投产后实际纳税情况的评估和跟踪问效,努力做到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与企业实际纳税之间的平衡,促进企业与政府的双赢。2、建议继续抓好房地产发展,努力保持对财税的拉动作用。当前房地产业对财政税收的贡献作用仍十分突出,要努力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避免大起大落,为调结构转方式奠定坚实基础。在开发方面,建议根据当前房地产总量供过于求的情况,按照控总量、调结构、保规模、提品质的原则,大力引进国内房地产龙头企业和上市场公司,稳步提高保障性住房和高端住宅建设规模,在保障低收入群众需求的基础上,努力吸引周边地区居民来我市投资购房。在销售方面,建议把握当前房地产销售回暖的时机,进一步降低二手房交易税费,减免二手房交易滞纳金,激活二手房市场,带动一手房销售。同时充分发挥公积金作用,针对不同情况适当降低首付比例,提高贷款额度,支持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促进消费升级。43、建议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努力拓展税源空间。建议要充分利用我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平台,着力培育有潜力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向规模企业转变,重点在融资上给予支持,如通过放大政府担保公司担保倍数,引导商业银行向制造业中小企业倾斜,促进市场经济主体尽快成长。同时市有关部门要强化对规上工业、限上贸易业企业统计调查,全面掌握中小企业生产情况,应统尽统,增加税源。注册登记部门要按照国省部署,进一步深化改革,按照便捷高效、规范统一、宽进严管的原则,最大限度为市场投资主体服务。4、建议强化财政税收征管,确保应收尽收。要加强对服务业的征管,严控税收减免,对餐饮业要科学合理制定税收定额,对物流、商贸等占地较多的市场类企业要加强土地使用税的征收管理,稳步提高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的税收贡献率。要继续加强对房地产业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的税收征管,特别是要根据近年来部分高档楼盘价格大幅上涨的实际,进一步提高土地增值税预征比例,并强化对预售超过3年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的清缴,最大限度地避免税收流失。要加强部门联动,研究好总部经济、建筑业税收管理,尽可能将在我市实现的税收留住。要严控招商引资项目所涉及的土地出让金和各项税收进行减免,原则上不能突破政策法规底线。要加强非税收入征管,确保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及时、足额入库。要高度重视政府性债务风险,切实提高理财能力,确保将资金用在能够产生较好的现金流和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领域。要加大财政支出的监管力度,树立节约也是增收的观念,在保工资、保运转、保刚性支出的前提下,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控一般5性支出,特别是对财政供养人员要力争做到只减不增,切实降低行政成本,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5、建议强化对上争取工作力度,努力破解发展资金制约。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是加快发展、壮大财源的一条便捷途径。2014年,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保障性住房,农田水利、中西部铁路,节能减排,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将加大资金投入,同时将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建议市有关部门,更加注重政策的研究,努力掌握国家有关宏观调控的新政策、新动态,及时选择一批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源建设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挤入国家和省计划盘子,争取更多的建设资金和转移支付额度。同时要通过专门制定政策、加大奖惩,充分调动各有关部门对上争取资金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为全市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财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