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记忆结构介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章记忆结构第四章记忆结构第一节两种记忆说第二节感觉记忆第三节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第四节加工水平说第一节两种记忆说一、两种记忆说的内容和核心1、James的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2、两种记忆说的内容和核心3、两种记忆系统模型二、短时记忆存在的证据1、临床和动物实验2、自由回忆实验一、两种记忆说的内容和核心1、James的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James(1890年)提出了初级记忆(PrimaryMemory)和次级记忆(SecondaryMemory)的划分。前者相当于短时记忆,是一种直接的记忆,涉及直接的意识经验,离不开当前意识。后者相当于长时记忆,是间接记忆,是当前意识之外的过去经验的贮存,具有长期性质。James主要依靠某些内省材料,缺乏科学证据。2、两种记忆说的内容和核心记忆不是单一(长时记忆)的,存在着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两种记忆,它们彼此独立而又互相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记忆系统。长时记忆是一个大容量的信息库,又称永久记忆。短时记忆是一个容量有限的缓冲器和加工器,信息在这里可以通过复述进入长时记忆,也有可能产生遗忘。核心是承认在长时记忆以外还存在着短时记忆。3、两种记忆系统模型两种记忆说的典型代表是Waugh和Norman(1965)提出的两种记忆系统的模型。强调了复述在从短时记忆转向长时记忆中的作用。两种记忆系统模型(Waugh和Norman,1965)二、短时记忆存在的证据1、临床和动物实验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动物海马摘除实验和电击实验2、自由回忆(freerecall)实验:系列位置效应。大量的自由回忆实验都出现系列位置效应,这是短时记忆存在的最有力证据。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颞叶和海马损伤的病人HM,虽然短时记忆正常,但他把材料从短时记忆转移到长时记忆的能力受到损伤,他不能学习或保持任何新的信息。病人KF的左顶枕区受损,与HM的症状相反。其长时记忆正常,但短时记忆严重受损。例如,KF能够很好地复述句子:Thedogbitthemanandthemandied;但不能复述句子:Themanthedogbitdied。在记忆领域,上述两项个案研究,经常被作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分离的证据。逆向性遗忘和顺行性遗忘A、逆向性遗忘(retrogradeamnesia)患者的短时记忆受到损害,而长时记忆则未受影响(发病之前的记忆丧失)。脑震荡患者常伴有遗忘症。受猛烈撞击的汽车驾驶员或足球运动员不能回忆受伤的原因和经过(受伤前几秒钟发生的事情)。B、顺行性遗忘(anterogradeamnesia)短时记忆任务表现正常,但长时学习能力却严重受损(即不能形成新的长时记忆)。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Lyuch和Yarnell(1973)确定,受伤后立即进行的回忆似乎并未受到损害。对受到脑损伤的足球运动员进行谈话,在受伤后30s内进行,或在受伤后3-5min进行,甚至每隔5-20min进行一次。以未受伤的球员作为对照。结果,受伤后立即交谈,球员能够准确地回忆出他当时比赛的情景,但隔5min后,他们就不能回忆出来了。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Baddeley和Warrington(1970)给正常被试和遗忘症患者识记10个词组组成的字表,然后进行自由回忆。结果,在识记后立即回忆,正常被试和遗忘症患者在回忆成绩上基本相同;延缓30s(在此期间用心算作业来防止复述),则遗忘症患者的回忆成绩比正常被试要差得多。动物海马摘除实验海马回神经核与近期记忆有关。这种关系已在人和动物的临床和实验中被证实。高等动物的海马被摘除以后,原来已经习得的反应保持无损,但新的反应却难以形成或保持。癫痫患者在摘除大脑海马回后,过去记住的东西未受损害,但新东西难以记住。表时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没有进入长时记忆中,客观上反映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是分离的。白鼠跳台实验(Jarvik&Exman,1960)铁笼,台子,白鼠可形成跳台的避电反应。若在白鼠跳到笼底足部受到电击之后,立刻在鼠的头部施加电休克刺激,则白鼠以后还会往笼底跳。显出未学会呆在台上,忘掉足部曾受到电击。若增加电休克刺激与足部电击之间的时间,则电休克的作用就会降低。说明,电休克破坏了当前事件记忆的生理过程,未能使之转为永久贮存。2、自由回忆实验由Ebbinghaus首先发展出来。给被试按一定顺序呈现若干音节、字词或其他项目,然后要求被试尽快回忆出已学过的东西,但不必按照原先呈现的顺序来回忆,故称自由回忆。完成后,将被试的回忆结果与原先呈现的顺序相比较,可以发现在原来的刺激系列中不同位置上刺激的记忆效果。据此作图可得到系列位置曲线。系列位置效应(serialpositioneffect)由于刺激材料呈现的相对位置不同,它们的记忆效果也就存在一定的差异。常见的系列位置效应有:A、首因效应(primacy):材料呈现的开始部分的单词有较高的回忆正确率。B、近因效应(recency):材料呈现系列结尾部位的单词也有较高的回忆正确率。解释(一)干扰说: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刺激系列中间部分项目的回忆成绩较差是由于它们既受起始部分项目的干扰(前摄抑制),又受结尾部分项目的干扰(倒摄抑制);两个方向的干扰。起始部分的项目只受其后项目的干扰(倒摄抑制),结尾部分项目只受以前项目的干扰(前摄抑制)。解释(二)两种记忆说: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曲线的起始部分和中间部分组合成一部分,反映着长时记忆。系列的起始部分比中间部分保持较长时间,可以得到较多的复述,因而比中间部分的回忆成绩好。曲线的结尾部分反映着短时记忆。结尾部分的回忆成绩之所以好,是因为这些项目正保持在短时记忆中。而且,近因效应所涉及的系列刺激结尾部分的项目数正与短时记忆的有限容量相吻合。如何验证以上假设?验证两个假设有效的验证方法是在实验中,应用一个因素来改变系列位置曲线的一个部分而不影响另一部分。根据两种记忆说,可以作出两种假设:A、若增加每个刺激的呈现时间,就将增加复述的时间,使更多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而不会对短时记忆产生影响。B、若进行延缓回忆并防止复述,就将损害短时记忆,但不会影响长时记忆。对自由回忆实验的改进1Murdock(1962)把刺激呈现的时间分别定为1s和2s,用同样的方法测定。呈现时间为2s的刺激材料在前面和中间位置的记忆效果好于1s呈现的情况,但是后面和结尾部分没有大差别。说明呈现时间的长短只对长时记忆起作用。证实了第一个假设。对自由回忆实验的改进2Gianzer和Cunitz(1966)采用两种回忆方法测定记忆效果。一种是即时回忆,让被试在刺激系列(词表)呈现完毕后立即回忆。另一种是延缓回忆,被试在刺激系列呈现完以后,立即进行30s的心算作业(干扰其短时记忆),再回忆。实验结果即时回忆和延缓回忆都有首因效应,而且在刺激系列的起始部分和中间部分的成绩均相近,但即时回忆有近因效应,而延缓回忆没有。这说明延缓回忆损害了刺激系列结尾部分即短时记忆,这部分信息因心算而未得到复述,并被心算的信息排挤掉了,而对长时记忆却没有影响。这证实了第二个假设。其他的证据前面已经提到的Baddeley和Warrington(1970)在自由回忆实验中还发现,遗忘症患者有与正常人相同的近因效应,但其首因效应较差。还有人发现,智力落后儿童有近因效应,而无首因效应,学前儿童可有类似的情况。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在机能方面的差别早就被看作是这两种记忆划分的依据。工作记忆和短时记忆。第二节感觉记忆感觉记忆,又称瞬时记忆或感觉登记。目前关于感觉记忆的研究主要涉及视觉和听觉。视觉的感觉记忆被称为图像记忆(IconicMemory),听觉的感觉记忆被称为声象记忆(EchoicMemory)。一、图像记忆1、部分报告法实验2、图像记忆的特性二、声象记忆一、图像记忆1、部分报告法实验全部报报告法。Sperling(1960),通过速示器以每张50ms的速度给被试看一张有9个字母的卡片,之后要求被试将看到的字母报告出来,越多越好。实验结果:被试一般只能报告4-5个字母。CFXPLANTS部分报告法(PartialReport)不要求被试报告全部的字母,三行字母每行配以高、中、低三个提示音,卡片呈现完毕之后,随机播放一个提示音,要求被试报告相应行的字母。实验结果:被试可以全部报告与提示音匹配行的所有字母。结果比较全部报告法:刺激呈现后让被试尽可能多的回忆看到的字母。被试只能回忆三四个。部分报告法:被试根据提示线索随机回忆一行字母,无论提示线索指定回忆哪一行,被试都能正确回忆。表明,这些字母都进入了感觉记忆阶段,但由于全部报告法耗时较长,很可能在报告的过程中出现了遗忘。由此可见,确实存在一种感觉记忆,其容量相当大,而信息保持的时间极其短暂。2、图像记忆的特性视觉感觉记忆保持时间在0.5s以内,约为300ms。Sperling(1960)在另一个部分报告法的实验中应用4行字母,每行4个,并改变刺激卡片与提示音之间的时距。结果如右表:声音延迟(秒)回忆率0.00100%0.1080%0.1570%0.3055%0.5秒以后的回忆率与1秒以后的回忆率没有什么差别。回忆正确率(%)1005000.51.0声音信号延迟时间/s部分报告法全部报告法实验结果感觉记忆阶段的信息整合加工Erikkson和Collins(1967)用随机点阵组合图实验,发现感觉记忆信息的整合现象。实验过程:向被试相继呈现两组随机点,这两组随机点如重叠在一起会构成VOH三个字母。假设:如果相隔一定时间仍能看出上述三个字母,就可证明先呈现的随机点的图像感觉信息仍储存在感觉记忆中,并能够与后呈现的随机点图像进行整合。实验结果两个随机点的时间间隔在0-500毫秒。字母确认的结果以百分比作为指标。结果,时间间隔在0-100毫秒时,确认率从90%下降到50%,在100-300毫秒时,确认率从50%下降到40%。与Sperling的实验结果在总的趋势上是一致的。更有意义的是它们表明在感觉记忆中还可进行信息整合这样的加工。它不是有意进行的,不受人的控制。Averbach和Coriell的类似实验他们发展出一个类似部分报告法的技术。与Sperling的有两点不同:1)不用声音信号作为回忆线索,而用条形标记;2)每次不报告一行字母,只要报告一个字母。实验时先呈现字母卡片,然后立即或经过一定时距呈现一张带有条形标记的卡片,标记就打在原来字母卡片中某个字母的位置上,标记在什么位置,被试就要报告该位置上的字母。结果和Sperling一致。表明,视觉感觉记忆的作用时间约250ms。视觉感觉记忆的容量可达20个字母。但是还不能严格确定这个容量的最大值或上限。因为受到方法上的限制。1)用声音线索,增加字母行数,就需增加声音信号数目。声音信号会对字母的保持产生不利的影响。2)用视觉条形线索,字母数目增多势必增加字母位置区分的难度。3)存在输出干扰,先提取的信息对后面信息的提取可能会有干扰作用。一般说,容量为9-20个项目或更多。小结1)视觉感觉记忆可将感觉信息存贮几百毫秒;2)保持感觉信息的原有直接编码形式,具有鲜明的形象性;3)其容量至少为9个项目或更多。二、声像记忆Moray等人的“四耳人”实验。四个扬声器放在四个屋角位置,被试坐在中间。可以从2个、3个、4个声源同时各呈现1-4个字母。分别采用全部报告法和部分报告法。部分报告法:被试面前的板子上的四个灯各代表一个声源,哪一个灯亮,被试报告哪一个声源。结果:部分报告法的成绩优于全部报告法。Darwin(1972)三耳人实验采用类似双耳分听的技术实验材料如右图左耳双耳右耳B2L86UFR10声像记忆实验实验过程左耳:B和8,右耳:F和8,被试会觉得左耳听到B,右耳听到F,而数字8似乎来自脑内部(其实来自双耳)。出现“三耳人”。也采用全部报告法和部分报告法。部分报告法:被试面前屏幕的左中

1 / 7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