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药、眼耳鼻喉及口腔用药的合理使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外用药、眼耳鼻喉及口腔用药的合理使用南充市中心医院药学部彭贤东副主任药师55%D.Descriptionofthecontents一、皮肤外用药的合理使用二、眼用药的合理使用四、口腔用药的合理使用三、耳鼻喉用药的合理使用一、皮肤外用药的合理使用1、皮肤病的治疗2、外用药物治疗的重要性3、外用药物疗法4、皮肤科外用药作用类型5、皮肤科常用外用药的剂型6、皮肤外用药治疗原则7、常用皮肤科药的用法1、皮肤病的治疗外用药物疗法内用药物疗法物理治疗皮肤外科治疗2、外用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大多数皮肤病需要外用药物治疗。局部疗效高、不良反应少;药物涂于体表,经释放、吸附、渗透、代谢、全身性吸收后发挥药理作用;角质层→颗粒层和棘层→真皮乳头→血液;吸收较快,以角质层为主;(毛囊、皮脂腺、汗腺吸收为另一通路)目的:加速皮疹痊愈,尽快消除自觉症状。3、外用药物疗法•作用药物•药物剂型•治疗原则外用药物疗法—作用药物1、皮肤外用药•凡在体表皮肤部位应用,具有杀虫止痒、消肿散结、化腐排脓、生肌收口、收敛止血的一些药物,称为皮肤外用药;•外用药由于性能不同,而有不同的用途;•以外用为主,通过与体表局部直接接触而起治疗作用;•一部分专供外用,一部分兼可内服;•许多以内服为主的药物则亦兼作外用。•根据病情需要用不同的剂型和不同给药方法。外用药物疗法—作用药物2、皮肤对药物的吸收角质层的厚度差异导致不同部位吸收差异。角质层的含水量↑,药物经皮吸收↑。角质层的完整性受损,药物经皮吸收↑。环境温度高、湿度大,药物经皮吸收↑。抗病原微生物杀虫作用局部刺激作用收敛、止血保护及润滑皮肤促骨折愈合生肌局部麻醉外用药的药理作用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4、皮肤科外用药作用类型•清洁剂•保护剂•止痒剂•抗炎剂(糖皮质激素)•角质促成剂•角质剥脱剂•收敛剂•腐蚀剂•抗菌剂•抗真菌•抗病毒•杀虫剂•遮光剂•脱色剂•维A酸类皮肤科外用药作用类型—药物性质和作用1、清洁剂:清洁皮损上的浆液、脓液、污物、鳞屑、结痂、外用药物。(生理盐水、黄连素溶液、高锰酸钾溶液、植物油、液体石蜡、硼酸溶液)2、保护剂:减少摩擦、保护皮肤、防止皮肤过湿或过热,作用温和,本身无刺激性。(氧化锌、炉甘石、滑石粉、淀粉)皮肤科外用药作用类型—药物性质和作用3、止痒剂:麻醉感觉神经末梢或清凉皮肤,减轻痒感。(薄荷脑、樟脑、苯酚、苯佐卡因)4、杀虫剂:杀灭危害人类健康的医学昆虫,疥螨、虱等寄生虫。(百部、硫磺)皮肤科外用药作用类型—药物性质和作用5、抗菌剂:杀菌或抑菌。(百多邦、硼酸、洁霉素、红霉素)6、抗真菌剂:杀灭或抑制真菌。(益康唑、克霉唑、联苯苄唑、特比萘芬、咪康唑、冰醋酸、水杨酸、苯甲酸、十一烯酸)注:百多邦(莫匹罗星、假单孢菌酸)皮肤科外用药作用类型—药物性质和作用7、抗病毒剂:阿昔洛韦、利巴韦林、足叶草酯。(足叶草酯=鬼臼毒素、碘苷、干扰素)8、角质促成剂:促进局部小血管收缩,减轻炎症渗出、浸润,使表皮恢复正常角化。(3~5%水杨酸、2%焦油类、蒽林=地蒽酚、鱼石脂)皮肤科外用药作用类型—药物性质和作用9、角质剥离剂:表皮水分吸去,使过度角化的角质层细胞松解脱落,治疗角化过度性皮肤病。(5%~10%水杨酸、雷锁辛=间苯二酚、尿素、维A酸)10、收敛剂:凝固沉淀蛋白质作用,使水肿消退、渗液减少,炎性反应消退。(明矾液、5%甲醛)皮肤科外用药作用类型—药物性质和作用11、腐蚀剂:破坏和去除增生的肉芽组织及赘生物。(30%-50%三氯乙酸、苯酚、乳酸硝酸银棒)12、遮光剂:吸收或阻止紫外线穿透皮肤。(物理性遮光5%二氧化钛、氧化锌,化学遮光对氨基苯甲酸)13、脱色剂:减轻色素沉着。(氢醌=对苯二酚、壬二酸)皮肤科外用药作用类型—药物性质和作用14、甾体抗炎剂:糖皮质激素,该药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细胞浸润,具有抗炎和止痒作用。低效:醋酸氢化可的松中效:地塞米松、曲安奈德、糠酸莫米松强效:肤轻松、氯氟舒松极强:丙酸氯倍他索、卤美他松5、皮肤科常用外用药的剂型•溶液剂•散剂•洗剂•酊剂•糊剂•乳膏剂•软膏•贴膏剂•凝胶剂皮肤科常用外用药的剂型—溶液剂1、溶液剂(solution)一种或多种药物的水溶液-散热、消炎、清凉清洁、促进上皮新生-适用于急性炎症有大量渗出或有糜烂溃疡皮损-如1%-3%硼酸溶液、1:8000高锰酸钾溶液注意:多用开放性冷湿敷皮肤科常用外用药的剂型—散剂2、散剂(powder)-药物与基质的干燥粉末-干燥、保护及散热,降潮湿和浸渍、减少表面摩擦-适用于无渗出的急性、亚急性皮炎-如滑石粉、氧化锌粉、炉甘石粉注意:不能用于有渗液部位皮肤科常用外用药的剂型—洗剂3、洗剂(lotion)-为不溶于水的药粉与水混合而成-有散热、消炎、干燥、护肤及止痒作用-适用于急性、亚急性炎症而无渗液-如炉甘石洗剂、复方硫磺洗剂注意:使用时充分震荡,不适用于毛发部位皮肤科常用外用药的剂型—酊剂4、酊剂(tincture)-是药物的乙醇溶液或浸液-有消炎、杀菌、止痒等作用-含不挥发性药物为酊剂,如碘酊含挥发性药物为醑剂,如樟脑醑-适用于慢性皮炎、瘙痒症。注意:不可用于破损皮肤及口腔周围碘酊皮肤科常用外用药的剂型—糊剂5、糊剂(paste)-基质中含有25%~50%粉末成分-有保护、吸水和收敛作用-适用于亚急性皮炎和湿疹-常用氧化锌糊注意:不宜用于毛发部位氧化锌糊皮肤科常用外用药的剂型—乳膏剂6、乳膏剂(cream)-油相和水相经乳化而成。分为:水包油型(O/W)油包水型(W/O)-渗透性好,易清洗-有保护、润滑、软化痂皮及消炎等作用-适用于亚急性、慢性皮炎和瘙痒症-常用糖皮质激素乳膏、尿素乳膏皮肤科常用外用药的剂型—软膏剂7、软膏剂(ointment)-药物和油脂性基质(凡士林等)混匀而成-保护、润滑、软化痂皮,渗透作用强于乳剂-适用于慢性湿疹皮炎、银屑病等的治疗-常用水杨酸软膏、氧化锌软膏等注意:有渗出的急性、亚急性期皮损不宜应用皮肤科常用外用药的剂型—贴膏剂8、贴膏剂(emplastrum)-提取物、饮片或和化学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和基材制成的供皮肤贴敷,可产生局部或全身性作用的一类片状外用制剂。-增加皮肤水合作用,利于药物经皮吸收-适用于慢性、限局性损害-如曲安奈德-尿素/新霉素贴膏、中药贴膏注意:不宜用于毛发部位,糜烂渗出皮损禁用。皮肤科常用外用药的剂型—贴膏剂9、凝胶剂(gel)-透明,无色半固体的胶状分散体,水、丙酮、乙醇、丙二醇。-体温作用或摩擦可液化,润滑和保护作用,不油腻、易洗除,可用于有毛部位。-2.5%-10%过氧化苯甲酰凝胶。过氧化笨甲酰凝胶6、皮肤外用药治疗原则1、正确选择药物:应根据不同的病因、自觉症状,选择相应的药物。2、正确选择药物剂型:主要根据皮损的性质而定。急性:渗出多--溶液(湿敷)无渗出--粉剂、水粉剂亚急性:渗出--糊剂、油剂无渗出--粉剂、水粉剂、乳剂慢性:乳剂、软膏、酊剂、涂膜剂3、注意浓度要适当,考虑年龄、性别、部位,刺激性强不宜用于婴幼儿、妇女、面部等。皮肤外用药治疗原则1、病因不同,选择药物不同•对脓疱疮,毛囊炎等细菌感染性皮肤病,应先用抗菌药物;•对于手足癣,花斑癣等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应用抗真菌药物;•对于单纯疱疹等病毒感染的皮肤病则应选用抗病毒药物;•对于湿疹、神经性皮炎等非感染性皮肤病,可适当选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治疗水痘若滥用去炎松或肤轻松软膏,可能发生出血性水痘或继发细菌感染而引起严重不良后果;•癣病若用激素类药膏则会加重病情。皮肤外用药治疗原则2、皮损特点不同,选择药物不同•急性炎症性皮损,仅有红斑丘疹而无糜烂时,可选用粉剂和洗剂;•炎症较重,出现糜烂且渗出较多时,可先用溶液湿敷,后用油剂,可起到消炎作用;•亚急性炎症性皮损渗出少者,可用油剂,待红肿减轻,渗出减少后,再酌情选用糊剂、粉剂、洗剂,以发挥其消炎、止痒、收敛、保护作用;•若呈干燥脱屑者则宜用乳剂或糊剂;•对慢性炎症性皮损,可选用软膏、乳剂、糊膏等,它们穿透力强,作用持久,且具润滑及护肤作用。皮肤外用药治疗原则3、外用药物性质、浓度和制备工艺不同,治疗作用和效果不同•药物可因浓度不同而作用各异,如1~2%水杨酸有角质形成作用;3%具有消毒和杀菌作用;10%有角质溶解和角质剥脱作用;20%以上则是一种腐蚀剂;•0.1%苯甲酸可抑制细菌和真菌生长;6~12%有角质形成和角质溶解作用;•冰醋酸1%溶液用于止痒;0.5%用于烧伤、烫伤感染;7%溶液用于手足多汗症;10%用于浅部真菌病;30%用于甲癣的治疗。皮肤外用药治疗原则3、外用药物性质、浓度和制备工艺不同,治疗作用和效果不同•不同工艺制备出同样浓度的制剂而显示出不同的生物利用度,在临床也具有不同的效果;•加了皮肤促渗剂Azone的氯倍他索乳膏比不加者,其药物浓度下降4倍而疗效完全一样,既减少了用药量,同时也降低了副作用;•相同浓度的水杨酸软膏要比酊剂温和得多;•在治疗时必须熟悉掌握外用药的药理作用,药物浓度,添加的各种附加剂、溶剂等,以免发生不良反应。皮肤外用药治疗原则4、皮损部位不同,选择药物不同•面部、阴部、乳房、腋窝等部位皮肤相对较薄嫩,不宜选用浓度高,刺激性大的药物;•手掌、足部等可用高浓度药物;•面部应选择一些更安全药物,如尤卓尔(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艾洛松(糠酸莫米松乳膏)等;•面部湿敷不可用高锰酸钾水而应用硼酸水;•毛发较多的部位不宜使用软膏、糊膏、硬膏等剂型,而应使用液体制剂,但也不宜使用油混悬剂或油稀糊,以免清除困难;毛发部位确需使用糊剂、粉剂时要剃去头发;•阴部不宜多用粉剂,以免体内吸收;•小儿皱褶部位用药亦倍加小心,不用酊剂,常用粉剂。皮肤外用药治疗原则5、、患者性质不同,选择药物不同•不同年龄的人其皮肤特点有所不同;•婴幼儿的皮肤比较娇嫩,老年人皮肤有不同程度的萎缩,故老幼患者应选择低浓度、刺激性小、作用温和、副作用少的药物;•成年人尤其是成年男性的皮肤相对较粗厚,故应选择高浓度、渗透性强的药物;•孕产妇使用外用药应顾及药物对胎儿、乳儿的影响;•皮肤敏感者初诊可先选用低浓度。皮肤外用药治疗原则6、掌握用法,科学用药用药时间、次数:药水和洗剂,易挥发而降低疗效,用药次数可相对多些,每3小时搽一次;软膏剂作用持久,每天早晚一次;单一药物切忌长时间局部使用:•抗菌药物长期使用会出现耐药现象,在治疗时,可考虑多种抗菌药有计划地交替或间歇使用,尽可能在用药前后做药敏试验以避免产生耐药;•皮质类固醇激素长期外用则产生局部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及毛囊炎等不良反应,也可吸收后引起全身不良反应;•正确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可以:1、先用强效迅速达到有效浓度;2、控制后采用中低效制剂维持(适当更换结构和作用方式不同的其他药);3、逐渐减少用药频率;4、不用于感染创面。皮肤外用药治疗原则6、掌握用法,科学用药对强刺激性药物或从未接受治疗的患者,应从低浓度开始,渐次增加浓度,以免发生不良反应;对新药或易致敏的药物(如维甲酸类、白癜风药“白癜净”等),先在耳后或手腕内侧小面积试用,若无过敏,再根据需要扩大使用面积或提高浓度;对湿疹、脓皮病及胶布过敏的病人,更换敷料时,不要用胶布贴于皮肤,可用无刺激的胶水代替(其配方为:松香40g,95%酒精33ml,乙醚15ml,花生油1.0g);皮肤外用药治疗原则6、掌握用法,科学用药湿敷方法要适当,用药前患处要清洗、消毒;痂皮应先消毒,并用食物油软化;直径大于0.5厘米的水疱要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出内容物,不要除去疱壁;传统湿敷疗法的做法较为繁杂,多数患者未能正确执行,如3%硼酸溶液湿敷:用6~8层纱布沾取溶液,提起至不滴水为度(不可过干,不可过湿,过干过湿都会影响疗效),敷于皮损处,5~10分钟更换一次(保持湿润,防止干燥而失去作用且刺激创面),持续1小时,每日重复2~4次。注意:皮肤破溃者禁用(因其可从皮损处吸收,避免中毒);湿敷浓度不宜太高(以防局部刺激和吸收中毒);不宜大面积使用,尤其皮损面积广泛者更应注意;须分次湿敷,每次不应超过体表面积的1/3;儿童

1 / 10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