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学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主讲教师:佟玉华概说魏晋南北朝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这一阶段的文学始于汉末建安(公元196-220)年间,至公元589年南朝的陈灭亡。前后约400年。第一节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一、魏晋南北朝是继春秋战国以后我国第二次思想大解放时期,也是文学进入自觉的时代。二、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兴盛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批文学理论和批评的专论、专著和文学总集。主要有:1、曹丕的《典论·论文》2、陆机的《文赋》3、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最重要的巨著。4、锺嵘的《诗品》5、萧统的《文选》6、徐陵的《玉台新咏》第二节动乱中文人的命运和文学主题的多样性一、动乱中文人的命运二、乱世文学主题的多样性较为集中的有:1、功业主题2、生死主题3、游仙主题4、隐逸主题第三节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下的文学创作一、门阀制度下士族与庶族的对立门阀制度贯穿魏晋南北朝的始终。士族和庶族的对立是魏晋南北朝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二、门阀制度和观念对文学的影响1、寒门庶族文学的压抑与不平2、文学家族的大量出现和文学的士族化、宫廷化第四节玄学对文学的渗透一、什么是玄学玄学是魏晋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它以老庄思想为主干,糅入儒家的经义,对宇宙、自然、人生进行纯哲学的思考、思辨。二、玄学对魏晋文学的渗透1、玄学中崇尚自然的思想,对文学的影响是进一步确立了以“自然”和“真”为上的审美理想。2、玄学中言意之辨的命题对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产生了重大影响。3、魏晋士人所追求的魏晋风流,可以说是追求艺术化的人生,或者说是用自己的言行和创作,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4、魏晋玄学的思辨性直接转化为诗歌,就是从西晋末到整个东晋时期的玄言诗。5、魏晋士人清淡玄理往往在游览和参悟山水中进行,因而少数玄言诗同时也表现了自然山水之美。第五节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一、佛教的传入与兴盛二、对文学的影响1、想象世界的丰富。2、故事性的加强。3、反切的产生和四声的发现。4、词汇的扩大。5、文学观念的多样化。第六节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略)1、曹操诗歌的特点曹操的诗歌现存二十多首,全部都是乐府诗。继承汉乐府诗的写实传统,用乐府古题抒写时事,深刻反映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和人生感叹。风格慷慨悲凉,浑雄壮美。语言质朴本色,刚劲古直。形式兼有四言、五言和杂言。2、曹操诗歌的主要内容曹操反映反末动乱和人民苦难的代表作是《薤露行》和《蒿里行》。与之相关的有军旅题材的《苦寒行》和《却东西门行》。曹操抒发理想抱负的代表作是《短歌行》和《观沧海》、《龟虽寿》。与之相关的是抒发其政治主张的诗歌,如《度关山》、《对酒》。此外,曹操还有一些游仙诗。如《气出唱》、《陌上桑》等。2、曹操对诗歌的主要贡献:第一是他对文学的倡导作用和自己的创作对文坛的表率作用。2第二是他用乐府古题抒写时事,开了文人拟乐府诗进行创作的局面。第三是他的诗歌关注社会民生,抱负雄大,悲凉慷慨,开一代诗风并激励后人。第四是他的四言名篇使古老的四言体重焕光彩。二、曹丕曹丕(187-226),字子桓。1、曹丕诗歌的主要内容第一类是宴游诗,如《芙蓉池作》、《于玄武陂作诗》等。芙蓉池作曹丕乘辇夜行游,逍遥步西园。双渠相溉灌,嘉木绕通川。卑枝拂羽盖,修条摩苍天。惊风扶轮毂,飞鸟翔我前。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上天垂光彩,五色一何鲜。寿命非松乔,谁能得神仙。遨游快心意,保己终百年。第二类是抒发自己的人生体验与凄凉情感,如《丹霞蔽日行》、《短歌行》、《大墙上蒿行》等。第三类是写征人思妇的相思离别及思乡之情,如《燕歌行》二首、《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杂诗二首》等。第四类是军旅题材,如《黎阳作》三首等。2、曹丕诗歌的新变和艺术特点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情。—沈德潜《古诗源》卷五①更趋于个人情感的抒发。②感情细腻,语言清丽,风格婉约柔美。③形式多样。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兼备。其中《燕歌行》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成熟的文人七言诗。第三节曹植一、生平曹植(192-232),字子建。建安十六年封为平原侯,十九年改为临淄侯。曹丕称帝后他的封地屡经改迁,最后终于陈,死后谥号思。一生以曹丕称帝为界,生活和创作都明显地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二、曹植诗歌的内容1、前期作品以昂扬乐观为基调,主要歌唱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代表作《白马篇》。还有一些宴游和赠答诗,如《公宴》、《送应氏》等。2、后期作品以沉郁悲愤为特征,主要抒发自己壮志不得施展的激愤和备受迫害的压抑之情。第一类是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如《野田黄雀行》、《赠白马王彪》等。第二类是用思归、弃妇托寓身世,抒发失意心情的诗,如《美女篇》、《七哀诗》等。第三类是述志诗,主要抒发自己虽身处逆境仍渴望用世、甘赴国忧的慷慨之情。代表作《杂诗》其五(仆夫早严驾)。第四类是游仙诗,借游仙表现自己对现实的怨愤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如《仙人篇》、《五游咏》等。三、曹植诗歌的艺术锺嵘《诗品》称曹植是“建安之杰”,称其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曹植的诗兼有其父其兄之长,风骨与文采完美结合,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是建安诗坛最杰出的代表。1、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曹植前、后期诗歌的内容虽然有所不同,但远大的抱负和慷慨的精神是贯穿始终的。他的诗歌,充满追求和不平,富有气势和力量。这种特点,形成了曹植诗歌“骨气奇高”的一面。2、完成了乐府诗向文人诗的转变内容:由主叙事转为重抒情。艺术风格:由古朴转为华美。与音乐的关系:由乐府机关的乐歌转为文人的徒诗。3、大力写作五言诗第四节建安七子和蔡琰一、七子简说七子之称,出自于曹丕的《典论·论文》,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刘桢七位建安作家。除孔融外,其他六人都是曹氏父子的近臣和邺下文人集团的重要作家。3七子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其他五人的诗歌的代表作:孔融(153-208):《杂诗》二首陈琳(?-217):《饮马长城窟行》阮瑀(165?-212):《驾出北郭门行》徐干(171-217):《室思》。应玚(?—217):《赠赵淑丽》、《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二、王粲和刘桢(一)王粲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王粲在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刘勰《文心雕龙》篇称其为“七子之冠冕。”其诗以归附曹操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作品主要描写汉末战乱,抒发自己的羁旅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感慨。代表作《七哀诗》三首。后期作品,一类是随曹操出征时的军旅之作,如《从军行》五首。一类是与邺下文人的宴游唱和之作,如《公宴诗》、《赠杨德祖》等。王粲诗感情深沉,苍凉悲慨。“自伤”是其思想的感情特征,其诗也因之具有“悲而不壮”的特征。(二)刘桢刘桢(?—217),字公干,东平(今山东东平)人。其诗内容主要分为赠答和宴游两类。赠答诗的代表作是《赠从弟》三首。宴游诗如《公宴诗》、《斗鸡诗》等。刘桢的诗纯以气取胜,在语言上很重文采。三、蔡琰蔡琰,生卒年不详,字文姬,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列在蔡琰名下的诗有三首:五言《悲愤诗》,骚体《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其中五言《悲愤诗》可以确定是蔡琰所作,其他二首尚无定论。蔡琰的五言《悲愤诗》是一首自传体长篇文人叙事诗。第一段写董卓乱中自己被掳掠的遭遇和被俘难民所受的虐待。第二段写自己在胡地的生活和被赎归汉时不忍割舍儿子的痛苦。第三段写归家以后的凄凉处境和心情。蔡琰的五言《悲愤诗》在表现个人不幸遭遇的同时,展现了汉末社会动乱的广阔背景,将国家的灾难和个人灾难结合在一起描写,是建安诗坛上杰出的现实主义诗篇。在艺术上,全诗以叙事为主,又兼以抒情,笔调深曲,表现细腻。第五节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一、建安风骨建安诗歌直接继承了汉代乐府诗的现实传统,在内容上,一方面反映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一方面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和人生感叹。风格慷慨悲凉,刚健清新。建安诗歌的这种特点,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二、用乐府古题写时事而更具有文人诗的特点1、内容由主叙事而趋于主抒情。2、语言由质朴而趋向华美。三、诗歌形式上“五言腾踊”。第六节阮籍、嵇康与正始诗歌一、正始时期的社会政治、士风和诗风正始是魏晋易代时期,政治上突出的特征是恐怖与黑暗。文人普遍具有危机感和幻灭感,对生命忧虑恐惧。玄学兴起。正始士人在清淡玄理中体悟自然和人生。外在的表现是追求一种任诞放达的风度。竹林七贤是正始士风的代表。在这样的背景中产生的正始诗歌,呈现出与建安诗歌不同的风貌。正始诗歌在内容上多表现为对黑暗政治的愤懑,对人生祸福的忧惧,以及托好老庄,韬晦遗世的志趣情操。受正始玄风的影响,诗歌开始与玄理相结合。诗风由建安时期的慷慨悲凉而变得词旨渊永,寄托遥深。正始诗歌的这种特点,后人称为“正始之音”。代表作家阮籍和嵇康。4第一章建安和正始诗歌建安(公元196-220)是汉献帝刘协的年号,建安诗歌包括汉末建安年间到魏前期的诗歌。正始(240-248)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正始诗歌指魏后期的诗歌。二、阮籍1、生平阮籍(210-263),字融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阮籍的思想性格是十分矛盾的,一生在矛盾痛苦中挣扎。2、《咏怀诗》八十二首的内容阮籍诗歌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这组诗不是一时一地之作,是他整个人生的政治感慨和复杂情感的总汇。首先是难以排谴的苦闷和孤独,第一首是其苦闷孤独忧伤的总纲,其他多首诗抒发了这种情感。第二是游仙和隐居,如第三十二首(朝阳不再盛)、第五十五首(人言愿延年)等。第三,也表现出对时局的关注和自己的怀抱。如第三十一首(驾言发魏都),第六十七首(洪生资制度),第三十九首(壮士何慷慨)等。3、《咏怀诗》八十二首的艺术第一是隐晦曲折的风格。第二是常用典故和比兴象征手法。第三是用五言组诗的形式进行抒情,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抒情组诗的体例。2、诗歌创作嵇康的诗现存五十多首,以四言诗成就较高。其内容主要表现自己追求自然,托好老庄,高蹈独立的志趣情操和对污浊现实、功名富贵厌弃。代表作《幽愤诗》和《赠秀才入军》十八首。以《幽愤诗》为代表的诗歌表现出一种峻切的风格,以《赠秀才入军》十八首中的一些诗歌表现出一种隽秀的风格。第一节两晋诗坛简说一、西晋社会特点1、门阀制度和观念继续发展。2、王室内部矛盾斗争十分复杂。3、文人有从政热情,他们依附权贵,求名逐利,但最终成为王室斗争的牺牲品。二、东晋社会特点1、门阀制度和观念发展到极点。2、朝廷偏安江南,无心、无力北伐。3、玄学、清淡之风大盛。三、两晋诗坛简说1、西晋前期太康(280-289)、元康(291-299)年间,诗歌创作再一次繁荣,主导诗坛的是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太康诗风”。唯有左思的《咏史》诗,喊出了寒士的的悲愤与不平,在太康诗坛独树一帜。2、西晋末的永嘉(307-312)前后,诗坛上开始盛行玄言诗。唯有刘琨的诗唱出了慷慨悲歌。另有郭璞的《游仙诗》,借游仙抒其坎壈之怀。3、东晋诗坛一直被玄言诗笼罩。直到东晋末陶渊明的出现,才给诗坛带来了全新的气息。陶渊明是东晋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第二节陆机、潘岳和太康诗风一、太康诗风太康诗风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太康时期,诗坛上又一次呈现出诗歌创作的繁荣景象,出现了三张、二陆、两潘、一左等诗人群体。此时的诗歌,内容比较贫弱,诗人的努力,主要表现在拟古和追求诗歌的形式技巧,并表现出繁缛的诗风。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太康诗风”。二、陆机、潘岳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陆机是太康诗风的代表。其诗内容多是士大夫的一般感慨,艺术上刻意追求辞藻的华美和诗句的对偶,并喜欢模拟前人的作品。其诗歌以其形式美为时人推重,并对后代产生很大的影响。也有一些诗写得情感深沉动人,如《赴洛道中作二首》。5潘岳(247-300),字安仁,荥阳中牟(今河南中牟)人。潘岳也是太康诗风的代表。但有些诗歌的语言写得比较疏朗和畅。潘岳善为哀诔之文,其《悼亡诗》三首悼念亡妻,婉转悱恻,曲尽其情。以至于“悼亡”一词,从此专为悼念亡妻之用。第三节左思、刘琨一、左思(一)生平左思,生卒年不详,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出身寒微,博学能文。其诗存十四首,代表作《

1 / 4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