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成本分析法德鲁克关键五问题1、我们的事业是什么?2、谁是我们的客户?3、客户需要什么?4、我们要追求什么样的结果?5、我们的计划是什么?作用成本分析法作用成本分析法现代管理学教父彼得·德鲁克1909年11月19日至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给北京光华德鲁克研究会的开幕词中这样写道:“管理者不能依赖进口,即便是引进也只是权宜之计,而且也不能大批引进。中国的管理者应该是中国自己培养的,他们深深扎根于中国的文化,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只有中国的人才能建设中国,因此快速培养并使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迅速成长起来是中国面临的最大需求,也是中国的最大的机遇。”作用成本分析法1、有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所长的同时,必须容忍人之所短。2、有效的管理者用人,是着眼于机会,而非着眼于问题。3、卓有成效是一种习惯,是不断训练出来的综合体。4、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为成果负责的人,不管他职位多卑微,他仍属于“高层管理者”。作用成本分析法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德鲁克德鲁克管理学说三大特点实用性系统性前瞻性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个体在工作情境中有三种主要的动机或需要。1、成就需要:达到标准、追求卓越、争取成功的需要。2、权力需要:影响或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欲望。3、归属需要:建立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的愿望。10作用成本分析法“传统会计往好的说是无用的,往坏的说是功能失调与具有误导作用”。以传统成本为基础的管理会计正在失去其相关性。企业界留传80/20法则,认为80%的利润由20%的产品产生,但是当哈佛商学院的卡普兰教授在企业应用作业成本计算系统时,却发现20%的产品竟然产生了225%的利润,他称之为20/225法则,该法则表明:许多产品实际上正在侵蚀着企业的利润,而这却被传统成本提供的信息所掩盖。20/225法则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产生于上世纪初,是与大规模的生产相适应的。20世纪70年代以后,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企业的生产特点由大规模、单一品种生产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使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环境、技术工艺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生产的复杂化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的运用使得管理作业增多,而直接的生产活动相对减少,这一切使得生产的间接费用呈急剧上升的趋势。70年代以前,间接费用仅占人工成本的50%-60%,而现在很多企业的间接费用已上升为人工成本的400%-500%。以少量的人工费用为基础分配大量的制造费用,必然带来成本分配的偏差。多品种、小批量传统成本核算是以数量为基础的,它隐含一个假设:产量成倍增加,所有投入的资源也会成倍增加。基于这种假定,成本计算中普遍采用产量关联基准分配。这种基准最常见的表现形态就是材料耗用额、直接工时、设备工时等。然而,现实企业中资源的消耗与产量不相关的例子比比皆是。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企业迫切需要新的成本核算方法,在此情况下,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它隐含一个假设作业是企业的各种活动,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ABC)是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的新型成本管理方法,它把企业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对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并动态反映,为企业决策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成本是无法管理的,只能管理引起成本的作业”。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产品(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作业导致成本发生。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成本动因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费用的分配应着眼于费用的发生原因,把费用的分配与导致这些费用产生的原因联系起来,按照费用发生的原因分配。“成本是无法管理的,只能管理引起成本的作业”。作业成本法把作业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单元作业、批别作业、产品作业、支持作业,其中单元层次作业是与产品的产量成正比的,批别作业的成本与产品的生产批数成正比,产品作业的成本与生产产品的品种数量成正比,支持作业与产品生产无直接关系。显然不同层次的作业具有不同的成本动因。按照传统成本的处理方法:对批别作业和产品作业的成本按产品产量分配,这必然导致产品成本计算的扭曲。在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下,这种扭曲尤为严重。“成本是无法管理的,只能管理引起成本的作业”。作业成本核算的运行需要先确定资源、作业、成本对象以及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并根据实际的消耗关系建立资源向作业的分配和作业向产品的分配。资源就是各项费用,来自企业总分类账户,成本对象通常是各种产品,作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作业成本采用二阶段分配实现成本计算,即资源成本按资源动因分配到各个作业,归集到作业的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各产品。“成本是无法管理的,只能管理引起成本的作业”。传统成本法是企业适应成本核算方法,而作业成本法是成本核算方法适应企业,两者有根本的不同。“成本是无法管理的,只能管理引起成本的作业”。(1)设定作业成本法实施的目标、范围,组成实施小组,作业成本的实施必须目标明确,即决策者如何利用作业成本计算提供的信息。实施范围是作业成本的实施的部门,作业成本可以在全企业实施也可以在独立核算的部门实施,作业成本的实施主体必须明确。为实施作业成本必须组建作业成本实施小组,小组由企业的领导牵头,包括企业的会计负责人以及相关的人员。国外作业成本实施时一般由企业内部的人员和外部的专业咨询人员组成专门实施小组,外部专业的咨询人员具有作业成本的实施经验,使得实施可以借鉴其他实施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作业成本的实施一般包括一下几个步骤:(2)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收集相关信息,此步的目的是详细了解企业的经营过程,理清企业的成本流动过程,导致成本发生的因素,各个部门对成本的责任,便于设计作业以及责任控制体系。作业成本的实施一般包括一下几个步骤:(3)建立企业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在对企业的运作进行充分了解与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企业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主要确定以下内容:企业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的确定,包括他们的分类,与各个组织层次的关系,各个计算对象的责任主体,资源作业分配的成本动因,资源到作业的分配关系作业到作业产品的分配关系建立。作业成本的实施一般包括一下几个步骤:(4)选择/开发作业成本实施工具系统,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比传统成本丰富的信息,是建立在大量的计算上的。作业成本的实施离不开软件工具的支持,软件工具有助于完成复杂的核算任务,有助于对信息进行分析。作业成本软件系统提供了作业成本核算体系构造工具,可以帮助建立和管理作业成本核算体系,并完成作业成本核算。作业成本的实施一般包括一下几个步骤:(5)作业成本运行,在建立作业成本核算体系的基础上,输入具体的数据,运行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的实施一般包括一下几个步骤:(6)分析解释作业成本运行结果,对作业成本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与解释,如成本偏高的原因,成本构成的变化等。作业成本的实施一般包括一下几个步骤:(7)采取行动,针对成本核算反映的问题采取行动。如提高作业效率,考核组织和员工,改变作业的执行方式,消除无价值的作业。作业成本的实施一般包括一下几个步骤:(8)企业是一个变化的实体,在作业成本正常运行后,还需要对作业成本核算模型进行维护,以使其能够反应企业的发展变化。伴随企业的运行,作业成本的运行、解释和行动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作业成本的实施一般包括一下几个步骤:作业成本法于1994年介绍到国内,目前处于理论研究阶段,还没有开始大规模的应用,出现了一系列的试点案例。推广难点与传统成本法不同,作业成本法没有固定的框架和统一的模式,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实施目的和核算体系,必须结和企业的实际实施。作业成本理论虽然先进,如果不能够成功实施则不能发挥作业成本的先进性。目前作业成本在国内实施主要有以下难点。推广难点(1)实施责任主体不明,作业成本法属于管理会计范畴,国内企业大多没有管理会计这一职位和相关部门,其功能分散在各个部门中,导致作业成本的实施可能无主管部门,可能出现人人有责、人人都不负责的情况。推广难点(2)企业高层认同,企业高层的认同是实施作业成本的关键。我国企业对作业成本的认同与西方国家企业的认同存在较大差距。这可能与企业的体制有关,也与对作业成本的了解和理解有关,这与作业成本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推广难点(3)组织行为阻力,作业成本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全员实施。因为作业成本必须清楚企业的运作过程,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设计、基础数据收集以及改善行动都需要全员参与。另外实施作业成本法,成本在产品之间的重新分配和对作业进行核算,不可避免的导致对个人和组织的绩效的影响,受到影响的组织和个人可能会抵制作业成本的实施。推广难点(4)基础数据获取,作业成本实施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我国大多数企业管理不规范,数据的采集是一个难点。在不影响实施目标的前提下,尽量采取容易获取的数据或者已经有的数据,会大大减少实施成本。推广难点(5)缺乏实施工具,作业成本的实施离不开软件的支持,国外已经有成熟的作业成本软件,国内还没有成熟的软件工具。没有软件工具的支持,作业成本的运行与数据分析都很困难。尽快开发适合中国企业特色的作业成本软件,使得实施标准化、信息化,并加快与企业现有信息系统的集成是解决实施问题的关键。推广难点(1)首先作业成本法理论基础上优于传统成本法,传统成本的巨大缺陷是作业成本得以发展的根本原因,使得作业成本具有广阔的需求。发展潜力(2)低成本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主要武器,面对激烈多变的市场环境,正确的成本信息、与决策相关的成本信息能够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企业有对作业成本的客观需要。发展潜力(3)传统成本法是一种通用的解决方案,不考虑企业的目标,作业成本从一开始就考虑企业的实施目标和范围,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实施,并把成本核算与成本信息分析和应用结合起来,直至采取改善行动,为企业提供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发展潜力(4)当前国家大力推行企业信息化工程,企业借助信息化实现了规范的管理,能够为作业成本提供数据支持,为作业成本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发展潜力(5)一些非制造行业的成本核算与控制比较复杂,如电信行业、银行、保险、铁路运输部门、医疗行业的成本核算与控制,没有通用的规律可循,传统成本对此无能为力,作业成本作为个性化的成本核算方法可以大有作为,作业成本法可能在这些行业取得突破,最先实现大规模的应用。发展潜力(1)作业成本法的实施目的是为了改变成本扭曲。一些文献介绍作业成本法时,突出了作业成本信息与传统成本信息在产品成本结果上的差异,以说明作业成本的应用效果,使得读者认为作业成本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成本的成本扭曲,实际上这仅仅是作业成本最基本的功能。作业成本的实施是根据企业确定的实施目标进行的,它可能用于对生产过程的分析与优化,也可能用于企业内部业绩的考核。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必须为企业的目标服务。对作业成本法的不正确认识(2)作业成本法是精确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的实施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对一些不重要的成本项目可能简化处理,因此作业成本法并不计算精确的产品成本。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哲理是:模糊的正确好于绝对的错误。作业成本法追求一定程度的准确性,更追求成本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即成本信息对管理和企业决策有用。对作业成本法的不正确认识(3)作业成本体系庞大,实施太难,作业成本法的实施,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实施规模。面向战略决策的实施通常只划分几个大的作业,实施相对简单,面向战术决策的实施通常划分作业详细,作业数目较多。企业可以采取由简到难、由局部到全面的渐进实施方法,并在运行中优化完善。对作业成本法的不正确认识是以作业(activity)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分析法概念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