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和语文学习点此播放教学视频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逻辑的一般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培养学生准确、严密、清晰地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辨析概念和运用推理的一般方法,提高语言运用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习惯,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的内容是必修4“梳理探究”部分“逻辑与语文学习”,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概念、命题、推理和逻辑规律的一般知识,培养准确表达的语言能力。学好这一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点此播放教学视频重点与难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梳理感性材料,掌握概念、命题、推理和逻辑规律的一般知识是教学重点把自发形成的思维习惯转化为自觉的合乎逻辑的思维方式是教学难点点此播放教学视频•一、课前预习阶段(明确任务)•1、通读本课内容,划出有关逻辑的知识点。思考课后练习。•2、搜集各学科学过的概念或定义。•3、了解逻辑推理规律。•二、课堂分组探究(把学生分为小组,由学生和教师一起讨论确定深入探究的课题重点)•1、概念、命题、推理和逻辑规律的一般知识。•2、运用逻辑知识解决语文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点此播放教学视频•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残暴的国王,统治着一个奇怪的国家。这个残暴的国王颁布了一条奇怪的法令,所有从前线抓回来的俘虏都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你来这里做什么?如果答的是真话,就得用火烧死,如果回答的是假话,就得绞死。看起来,任何俘虏都难逃噩运。•有一天前线送来了一个俘虏,执法官按照惯例问他:你来这里干什么?聪明的俘虏回答:我来这里是为了被绞死。听了俘虏的回答,执法官顿时傻了眼,不知道如何是好。因为如果真的绞死这个俘虏,那么这个俘虏说的是真话,而说了真话是要被烧死的。可是如果把这人烧死,那他答的就是假话,而说假话的是要被绞死的。执法官不好处理,只好上报国王裁决。国王冥思苦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办法,最后只好把这个俘虏放了。这个聪明的俘虏利用真话假话,绞死烧死之间的逻辑推理关系,救了自己一命。新课导入点此播放教学视频•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个多义词,大致有四种词义:第一,指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第二,泛指思维的规律;第三,在贬义上指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和看问题的方法;第四,特指一门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和方法的科学。我们所说的“逻辑”一般指逻辑规律,即关于思维形式结构最基本、最一般的规律。点此播放教学视频什么是逻辑•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个多义词,大致有四种词义:•第一,指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第二,泛指思维的规律;•第三,在扁义上指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和看问题的方法;•第四,特指一门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和方法的科学。•我们所说的“逻辑”一般指逻辑规律,即关于思维形式结构最基本、最一般的规律。在日常语文学习中应该了解几方面的逻辑知识•1、概念•2、命题•3、推理•4、逻辑规律点此播放教学视频1、概念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分子范围的思维形式。属性包括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所谓本质属性,是决定该对象之所以成为该对象并区别于其他对象的属性;所谓非本质属性,是对该对象不具有决定意义的属性。点此播放教学视频ab全同关系a包含关系bbaabab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有以下五种关系:做练习点此播放教学视频概念和词语的关系•概念和词语呈现非常复杂的关系。•①一个概念可以由多个词语表示。•“父亲”是“有子女的男子”,这是“父亲”的概念。而“老子”“爹”“爸爸”“家严”“阿大”也可以表示这个概念,甚至“老爷子”“老头子”等在特定的场合也可以表示这个概念。•又如死是一种生理现象,中国人有上百种说法,一个字的有“亡”“故”“薨”;两个字的有“断气”“长眠”“物化”;三个字的“回老家”“上西天”“见阎王”;四个字的有“与世长辞”“百年之后”“骑鹤西去”;基督教有“上天堂”“下地狱”;共产主义者把它幽默地说成“去见马克思”。这些是同义词、近义词,词不相同,表示的概念却是一样的。•②一个词语也可以表示多个概念。•如北京是个内陆城市,但不少地方被称为海,“中南海”“北海”“什刹海”等,在这里,“海”是蒙古语“海子”的简称,意思是花园,这是元代沿袭下来的名称。语言当中的多义词常常表示了不止一个概念。点此播放教学视频写作中的运用选词贴切和概念的明确性:概念是词语的思想内容,词语是概念的表现形式。词语运用得贴切、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概念的表达是否明确的问题。例:1.班长工作很模范。2.我做过一度家庭教师。“模范”是名词,此处误用动词。“模范”可以做定语,如“模范工作者”“模范班级”等,但它不是形容词,不能受“很”修饰。因此“模范”应改为“积极”“认真”。“一度”副词误用为形容词,“一度”与“一次”用法不同,“一次”用在动词之后,“一度”用在动词之前。应改为“一度做过”。二.词语搭配恰当性要避免用词的错误,不仅要了解每个词的意义所表示的概念,还要注意词与词之间要有一定的搭配关系。词语搭配不得当,往往会造成判断表达的不准确,使人不明其意。点此播放教学视频例:1.老师留给我们的印象是良好而又深厚的。2.他的病状一直没完全康复。3.不能把中学生培养成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良好”能跟主语“印象”搭配,但“深厚”不行,应改为“深刻”。“病状”和“康复”配不拢,没有康复的是“身体”不是“病状”。“学生”不会成为“现象”,应改为“人”。命题•命题,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语言形式,是断定或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单位。语句“人是动物”就表达了一个命题。(1)我们看下列语句:①红豆生南国,②春来发几枝?③愿君多采撷,④此物最相思!思考这些句子哪些是命题?这里的语句②是疑问句,它仅仅提出问题。语句③是祈使句,它表达一种要求、愿望。语句④是感叹句,它只是抒发情感。这几类语句都没有直接描述事件,也这就无所谓真假,因此它们不表达命题。语句①则不同,它作为陈述句,描述了红豆生长的客观情况。这个描述是符合事实的,因此它是一个真的陈述句,语句①有所描述并且可区分真假,它表达了命题。一个句子可以表示不止一个命题,这就是多义句。•如:王小刚在飞机上写字•我们煤气厂今年夏天一定供好气。点此播放教学视频判断是表情达意的基本形式,判断中所用的词语前后不能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1.中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2.工人师傅张大爷是苦水里长大的穷孩子。3.他是多少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中国就在世界上,怎么能说世界上没有呢?“张大爷”怎么会是“穷孩子”呢?“死难者”与“幸免者”不能同存。潜台词就是深藏在话语中的真正含意。这种含意没有直接写出来、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语言流露、表达出来。俗话说“说话听声,锣鼓听音”,指的就是话中有话,有潜台词。潜台词表现出说话者的真正意图、真正动机。练习点此播放教学视频推理•推理的特点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推理由前提、结论、推理联项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前提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已知判断;结论是根据已知判断所推出的新判断;推理的联项是前提与结论之间的逻辑联结项,是推理的逻辑常项。点此播放教学视频《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华生与福尔摩斯第一次见面福尔摩斯,说:“我看得出来,您到过阿富汗。”令华生吃惊不已。之后他分析说:这一位先生,具有医务工作者的风度,但却是一副军人气概。那么,显见他是个军医。他是刚从热带回来,因为他脸色黝黑,但是,从他手腕的皮肤黑白分明看来,这并不是他原来的肤色。他面容憔悴,这就清楚地说明他是久病初愈而又历尽了艰苦。他左臂受过伤,现在动作品来还有些僵硬不便。试问,一个英国的军医在热带地方历尽艰苦,并且臂部负过伤,这能在什么地方呢?自然只有在阿富汗了。推理中常见的有三段论推理和二难推理等•⑴三段论推理是由两个包含着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前提,推出另一个性质判断为结论的间接推理。这个定义注意三点:一是三段论全由性质判断组成;二是两个前提必须有一个共同项(相同的概念);三是三段论是间接推理,因为它的前提是两个判断组成。•例如:•凡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抢劫行为是犯罪行为,•所以,抢劫行为是违法行为。•⑵二难推理在前提中提出两种可能,然后由这种可能推理出两种结论,对方无论选择其中的哪一种结论,都会陷入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境地。点此播放教学视频逻辑规律•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是关于思维的逻辑形式的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普通逻辑基本规律对人的思维有强制性,违背了它,思维就会发生混乱,人们就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和准确地表达思想。点此播放教学视频课外延伸•下面的故事运用了什么逻辑规律?请简要分析•1.数学家斯摩林,根据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中的情节编成一道逻辑推理题:•女主人公鲍西亚对求婚者说:“这里有三只盒子:一只是金盒子,一只是银盒子,一只是铅盒子,每只盒子的铭牌上各写有一句话。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谁能猜中我的肖像放在哪一只盒子里,谁就能做我的丈夫。”金盒上写的是“肖像在这里”,银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这盒里”,铅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金盒里”。点此播放教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