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大学语文2006-22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大学语文2006-23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高祖以上有四代做过宰相。其母卢氏是非常杰出的知识女性,其祖上也是世代为官,不但慈祥、勤勉、懂礼义,而且还有很高的学问和很好的教育方法,所以对他既在性格上施与影响使从小就正直善良,又在学业上予以指导,使他四岁就熟读了很多辞赋。所以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21岁考中进士,便热情地广事交游,显示出年轻政治家渊博的学识和惊人的才华,31岁入朝为官,踌躇满志,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打击豪族地主以及藩镇势力。33岁遭遇革新失败,和刘禹锡等贬为“八司马”,(江州司马,闲职),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政绩卓著。47岁逝于任所。大学语文2006-24强调“文”与“道”的关系。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推崇先秦两汉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经典及《庄子》、《老子》、《离骚》、《史记》等学习借鉴,博观约取,但又不能厚古薄今。大学语文2006-25其文各体兼备,包括论说、寓言、传记、山水游记。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笔锋犀利,论证精确。《天说》为哲学论文代表作。朴素唯物论(毛很喜欢)。《封建论》为长篇政论之代表作。剖析古代分封制度,抨击藩镇割据局面。柳宗元的政治思想基本上是儒家的先进的民本思想。他认为官吏是人民的仆役,并非人民是官吏的奴仆。指出人民“出其十一”雇佣官吏来为他们服务,而官吏却“受其直怠其事”。如果我休息,国家就不能前进。金正日苏轼说:“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大学语文2006-26寓言:继承并发展了《庄子》、《韩非子》、《战国策》传统,先秦寓言,往往只是文章的一部分。柳宗元的有意识的创作,使寓言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一、结构短小独立成篇,有了全新的情节,极富哲理意味。二、有了典型化的形象。三、十分讲究语言表现形式,用笔精到。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有很大的贡献。大学语文2006-27《三戒》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借意名篇。《临江之麋》写一只惯受主人宠爱的小鹿常与家犬嬉戏,以犬为同类,后一出家门,立即被外面的狗吃掉;刺依仗权贵而得意忘形的小人。《黔之驴》“黔驴之技”、“庞然大物”作为富于形象性的成语流传下来;刺外强中干的小人。《永某氏之鼠》写群鼠在旧房主纵容下横行无忌、干尽坏事,最后被新房主彻底消灭。刺自以为饱食无祸而最终惨败的小人。因物肖形,细节刻划非常生动。表现了高度的幽默讽刺艺术。大学语文2006-28《罴说》“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鹿畏貙(貙chū:一种似狸而大的野兽),貙畏虎,虎畏罴。鹿怕貙,貙怕虎,虎又怕罴。虎与熊杂交的后代。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极度)有力而甚害人焉。罴的样子,头上披着长发,好像人一样站着,非常有力并且会吃人。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楚国有个打猎的人,能用竹笛吹出多种野兽的声音。寂寂(清静无声)持弓矢罂(一种小口大肚的罐子)火(火种),而即之山。为鹿以感(感召,引诱)其类,伺其至,发(点燃)火而射之。有一次,他悄悄地拿着弓箭,用罐子装着火,来到山上。首先,他模仿鹿的叫声引诱鹿出来,等到鹿一出来,就点燃火种向它射去。大学语文2006-29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貙听到了鹿叫声,很快地跑过来了,猎人见到貙,很是害怕,就吹出虎的叫声来吓唬它。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貙被吓跑了,虎听到了叫声也起来了,猎人更加惊恐,就又吹出罴的叫声来,虎又被吓跑了。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zuó,揪住)搏(抓、扑)挽(拉)裂(撕开)而食之。这时,罴听到了自己同类的叫声就出来寻找,找到的却是人。罴就揪住他,又抓又扯,最后把他撕成块吃掉了。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现在那些没有真正本领,却专门依靠外部力量的人,没有不被罴吃掉的。讽刺“不善内而恃外者”只知假借外力而不思自强的愚蠢行为。这种人虚张声势、欺世惑众,虽能依靠欺骗手段蒙混一时,但在紧要关头,难免原形毕露,以致害了自己。大学语文2006-210《蝜蝂传》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昂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追逐名利,贪得无厌。大学语文2006-211•〔嗜取者〕贪得无厌的人。嗜,贪,喜好。•〔货〕钱财。•〔厚〕动词,增加。•〔室〕家。•〔怠(dài)〕通“殆”,危险。•〔黜(chù)弃〕罢免不用。•〔迁徙〕这里指贬斥放逐。•〔病〕辱。•〔不艾(yì)〕不改。艾,改过。•〔前之死亡〕前人因贪财而死的。•〔形〕形体。•〔魁然〕高大的样子。•〔名人〕名字叫做“人”。大学语文2006-212传记:继承了《史记》、《汉书》传统,又有所创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梓(zǐ)人传》、《捕蛇者说》等。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如《种树郭橐驼传》。大学语文2006-213山水游记:共三十余篇,均写于贬官之后,其绝大多数作于被贬永州时期,典范之作为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hé)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精裁密致,璨若珠贝”。独立成篇,又脉络相通,以作者寻幽探胜的游踪为代表,按西南走向的次第,一一描写了西山及其附近的八处胜景。大学语文2006-214纵观我国文学发展,在山水散文中营造完美的意境,要远远落后于诗歌。以山水景物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游记散文,在东晋、刘宋时才出现。晋宋之际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等为代表。但《桃花源记》只是通过自然山水寄托人类社会理想;《水经注》描述三峡等山川胜景已如山水游记,但也只是地理著作中的某些零星片断。而且这些作品目的主要还在欣赏山水声色之美,尚未营造出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完美意境。到了唐代,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元结的《右溪记》等,笔致精炼,自成情趣,已是具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山水游记了,但二人并未专力于山水散文创作,数量亦有限。可以说,致力于山水游记创作,在作品的数量和质量上远超前人,尤其是在山水游记中创造了完美意境从而奠定了游记散文坚实基础的,首推柳宗元。大学语文2006-215山水游记是柳文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它继承了《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不仅用凝练的文笔、精华的语言描绘南国美好风物,并且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幸遭遇、怨愤抑郁的心情融注其间,文笔或峭拔、峻洁、或奇丽,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古代散文百科大词典》大学语文2006-216自然山水对于柳宗元不是一种冷漠的存在,仿佛是亲切的知己。因此,他笔下的自然山水便具有和他的性格相协调、相统一的美的特征:高洁、幽邃、澄鲜和凄清。这种自然美是通过对事物洞察幽微的细致刻画而表现出来的。——《中华文学通史第二卷·古代文学编》大学语文2006-217柳宗元的游记观察细微,描绘精当,寄托着作者遭贬弃的悲愤和天人合一式的思致,取得了卓异的美学成就。林纾说,“文有诗境,是柳州本色”,“柳子厚山水记,似有得于陶渊明冲淡之趣,文境最高,不易及。”柳宗元山水游记具有的强烈的诗化倾向和浓郁的诗意。《始得西山宴游记》始得:第一次得到,即发现。西山:湖南零陵县西湘江外二里,俗称粮子岭。宴游:饮酒游玩。是永州八记中统领全局、开宗明义之作。大学语文2006-219“始得”二字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以“始得西山宴游记”为题,强调此文并不只是写宴游西山,而首先是要写发现西山。永州地处湖南、两广交界,蛮荒之地,然而佳山秀水。作者游山玩水并不是从西山开始的,只是像西山这样自然与人格默契的独特风光却是首次发现,而这一发现,成为了作者生活的一个转机。“始得”二字明确了这次宴游的意义。大学语文2006-220游记记述了作者发现和游览西山的全过程,对西山景致作了传神描绘。借描绘西山的高峻气势,暗寓作者虽处谪地不失青云之志的特立独行的品格、身处逆境的铮铮傲骨。语言清丽,结构完整,景情融为一体,写景重在写意,抒情深沉含蓄。大学语文2006-221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粟。自从我成为遭受刑戮侮辱的人,柔中寓刚,虽不能说是直刺时政,但千言万语难言之痛尽在其中。居住在本州,心中一直忧惧不安担惊受怕恒惴粟:概括自己被贬的心情。柳氏自被贬永州,时时感到屈辱、压抑,郁郁寡欢的痛苦之中只能靠放情山水得到暂时解脱。这三字是他游山玩水的缘由。大学语文2006-222作为一个改革失败的政治家,柳宗元比一般的获罪遭贬者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不仅承受着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所造成的身体上的痛苦,精神上也陷于孤独之中。此时政敌对于他的打击仍没有停止,这对于生性“俊杰廉悍”(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坚毅执著的柳宗元来说,不免使他幽愤难抑,但在表现上却又不能不小心翼翼。在贬谪之后,柳宗元屡以孝道自责,他二十四岁与杨凭之女结婚,但三年后,妻子便去世,未有子女存活,绝嗣之虑使柳宗元在经受政治打击痛苦的同时,又在精神上平添悲苦。种种痛苦聚集,构成了柳宗元贬谪后复杂的独特的情感特点。大学语文2006-223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空闲的时候,缓缓散步,漫无目的地到处转悠。骈偶句对仗工整、字音谐调,给人严谨的感觉。施施摹态,漫漫状情。。施施形容走,漫漫形容游,古代不乏其例,但用在这样特殊的时间场合,则不仅写出了作者的外观,更反映了他愁闷无聊的心情。大学语文2006-224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常常与僚属、朋友们登上高山、钻进深林,(穷尽)走遍迂回曲折的山间溪流,深幽的泉水,怪异的山石,无论多远,没有没到过的。短句排比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给人连续不断的运动感。形容词、动词的使用都很精当。深林,曲径通幽,幽深。若说密林,则令人生畏恐之意。回溪,可见其曲折萦绕使人流连。弯则不耐寻味幽泉,见其清澈而且僻远,清泉则无以见其远,与下文“无远不到”不能相应。怪石,奇异、多姿之感,堪称“异态”。若是乱石,则不足一观。大学语文2006-225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到了那些地方,就用手拨开杂草席地坐下,倒出酒壶里的酒痛饮,喝得大醉。喝醉后便相互枕靠着躺下,躺下就做梦,心里想到哪里极:至,梦也就做到哪里。趣同“趋”。作者表面似乎沉醉于山林美景,实际上内心深处的忧郁并未得到排解,希望借游乐饮酒以求忘忧的目的没有达到。柳宗元内心的痛苦太深重了,通过寻幽探胜以期转移注意力的努力,往往只能使他“暂得一笑,已复不乐”(《与李翰林建书》)醒了就起来,起来之后就回家。本来独立的句子,通过顶针手法的运用被紧密地衔起来,有力地表现了动作间的连锁关系。可以看到,无论是整齐的骈偶,简短的排比,还是使句子断而复连的顶针,都被统一在一个艺术效果中,造成无心玩赏的单调感,从而更好地表现了平时游览生活的枯燥。每到一处都是如此,没有赏玩的乐趣。大学语文2006-226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我以为所有本州山水中所有特异形态的地方,都已被我领略遍了。却从来不知道西山的奇特怪异未始:不曾,未尝。第一段小结作者游西山前的感受。铺垫法:文章中心是记游西山,但落笔却从游众山开始。开篇并不切入正题,这是作者的精心安排,是为了对“始得西山”进行铺垫。第二段正面写游西山的情景。大学语文2006-227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