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斯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理论评价与比较以及比较利益的分解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是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说明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和利益分配。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可以了解:第1节重商主义的贸易观一、产生背景二、基本观点三、政策主张四、对重商主义主义的评价一、产生的历史背景重商主义(mercantilism)14~18世纪,全盛于16至17世纪欧洲封建社会开始瓦解,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的资本原始积累时期。重商主义产生于英国和法国二、基本观点1、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攫取金银,一个国家富裕的程度和实力的大小的唯一标志是金银等贵金属的多少。两种方式2、财富来源于流通领域。安徒安·德·孟克列钦说:货币是军事的神经,黄金比铁更有威力,所以大国都在寻找获得黄金的办法,并且证明获得黄金最重要的方法是商业。3、多卖少买,奖出限入,保持贸易顺差,是获得财富的基本原则。鼓吹经济民族主义,实施扩张战略。4、国家干预经济。早期重商主义货币差额论早期重商主义就像守财奴一样,双手把住他心爱的钱袋,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托马斯·孟说:如果我们只看到农夫在播种时节在田里抛撒下许多谷物,我们会把他看成疯子而不是农夫。但是,如果我们在收获季节考虑到他的劳动成果时,我们就会看到他的行为的价值以及这种行动带来的增益。三、政策主张1、货币政策2、奖出限入政策3、保护关税政策4、扶持本国幼弱工业的政策四、对重商主义主义的评价积极意义: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与发展提供了前提。不足之处:1.贸易建立在一国之所得,必为另一国之所失的基础上即零和博弈(Zero-sumGame)国际贸易关系是不可能长期发展的。因此,这种解释是相当原始和粗陋的。2.未从根本上说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基础为什么会产生国际贸易呢?逐利意识的驱动利差的存在价格差异成本差异不同的解释(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相对差异&各国之间要素存量比率差异)第2节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一、绝对利益说的基本内容二、绝对利益说的数学说明三、绝对利益说的图形说明四、绝对利益说的评价一、绝对利益说的基本内容背景: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又称《国富论》),书中对重商主义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斯密所处的时代背景是:英国资产阶级的原始资本积累已经完成,经济力量得以壮大,不再需要实行保护贸易政策,重商主义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产阶级要求实现自由竟争和自由贸易。斯密的学说正是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利益和政治主张的反映。(一)绝对利益说的基本概念在某一种商品生产上,一个经济体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体,则一国在这种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二、绝对利益说的数学说明采用2×2×1模型,即两个国家A和B,每个国家均能生产两种产品X和Y,都使用一种要素(劳动)。假设条件(1)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2)生产过程中唯一形成成本的就是劳动;(3)生产要素在两个国家之间不流动,但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可以自由流动;(4)两个国家的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5)当资源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机会成本不变;(6)不存在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而且产品在各国之间可以自由流动;(7)生产和交换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国家X产品Y产品共计分工前A国124B国21分工后A国306B国03一个2X2的模型:A国和B国,且A+B=W,每个国家均生产X、Y两种产品。A、B两国劳动耗费均为3单位。在分工前,A国生产X产品只耗费1单位劳动,生产Y产品要2单位,B国相反。此时,A国在生产X产品上占有绝对优势,B国在Y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全世界X、Y商品共4单位。进行专业分工之后,A国将全部的3个劳动单位用于生产3单位X产品,B国将3个劳动单位全部用于生产3单位Y产品。两国按照1X:1Y进行X产品和Y产品的交换,两个的消费总量均会有所增加。全世界X、Y共6单位,较之分工前各增加一单位。在A、B两国组成的世界总消费也得到了提高。三、绝对利益说的图形说明X1X0XOY1Y0YⅡⅠACDA,TwY,B,ⅠⅡY1,X1,X0,X,C,BD,o,Y0,Tw,(a)(b)出口X进口Y进口X出口Y区分生产点和消费点假设A国与B国各生产X与Y产品。左图为A国的基本情况,右图为B国基本情况。图形表明,当两国发生国际分工与国际交换后,两国的生产点和消费点出现了空间上的分离。A国的产业优势在于生产、出口X产品,B国产业优势则在于生产、出口Y产品。因此A国使用全部资源生产X产品,并用X产品按照国际交换比率Tw交换Y产品进行消费。四、绝对利益说的评价1、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的评价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说存在这一个必要的假设: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在生产上与交易伙伴相比处于劳动生产率绝对高,或生产所耗费劳动绝对低的地位上,否则该国便不具有实际参加国际分工的条件,或者在国际贸易中没有任何的利益而只有伤害,这在理论上过于绝对,在实践中也不符合实际的情况(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很可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不如发达国家,但仍然进行国际贸易,也未因此而使得本国产业走向衰亡)。2、从劳动价值论出发的评价斯密的学说符合18世纪资产阶级通过国家那样进行经济扩张的要求,但是在自己劳动价值论的坚持方面,却无法说明X、Y两种产品进行交换的内在等价要求是什么。理论对比绝对利益学说与重商主义1.斯密批判了重商主义关于财富的定义。认为社会财富应以商品劳务生产衡量(金银)2.鼓励经济自由主义(政府干预下的对外贸易,财富只产生于流通流域)绝对利益学说与相对利益学说李嘉图指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商品的相对劳动成本,而不是生产这些商品所需要的绝对劳动成本。而绝对利益学说则认为产生于绝对成本差异第3节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说一、李嘉图比较利益说的基本内容二、李嘉图比较利益说的图形说明三、对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评价四、机会成本与比较利益一、李嘉图比较利益说的基本内容根据绝对优势理论,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均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另一个国家均处于绝对劣势地位,则这两个国家之间不会进行贸易。根据这一理论,国际贸易可能只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就不会发生任何贸易。这显然与国际贸易的现实不符。1871年,大卫·李嘉图发表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其中他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所谓比较利益(ComparativeAdvantage),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与国际竞争中提供某种商品比提供其他商品相对来说更为便宜合算。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则称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假设条件(1)使用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种要素的模型(2)市场处于完全竞争之中,两国均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无任何贸易限制;(3)要素(劳动)在一国内自由流动,在两国之间不能流动;(4)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即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隐含着用一种要素进行生产);(5)交易双方生产成本不变,无规模效益,不考虑运输、保险等价值;(6)收入分配不受贸易的影响。在此假设条件下,李嘉图证明: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利益,而非绝对利益。基本内容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国际分工中若两个贸易参加国生产力水平不相等,甲国在生产任何产品时成本均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则相反,其劳动生产率在任何产品上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个国家间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都一样。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产品,而应该集中生产本国国内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产所有的产品,而只应该停止生产在本国国内处于最大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交换,参与交换的各个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交换而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以上论点便是古典甚至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传统基础。简单的数字说明(分工前、后比较)国家X产品Y产品A国B国6142国家X产品Y产品A国B国03100数字说明现假定两国分别只生产一个单位的X,Y,其消耗的劳动量如下表所示:分工前分工后国家1单位X产品1单位Y产品A国6(1)4(1)B国1(1)2(1)国家3单位X产品2.5单位Y产品A国0(1)10(1.5)B国3(2)0(1)解释说明:分工前,世界总产量A(1X,1Y)+B(1X,1Y)=(2X,2Y)按照绝对优势理论判断可知A国在X,Y生产上处于绝对劣势,而在X,Y得生产率对比上,Y产品处于相对优势产品。同理X产品在B国绝对优势产品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应生产分工后,世界总产量A(0X,10*1/4Y)+B(3X,0)=(3X,2.5Y)假设世界价格交换比率为1X:1Y,完成交换以后世界总产量,总福利增加二、李嘉图比较利益说的图形说明常用微观分析工具: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possibilityfrontier):它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大产量组合。假定:该经济社会只生产两种产品——X和Y;并且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资本(K)和劳动(L)。其他的一些基本假设如下所述:其他假设为完全市场假设且资源充分利用。均衡条件:满足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要素价格比(或相对价格),即:(1.5)我们就可以得到均衡条件下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述过程可通过所谓的埃基沃斯盒状图(Edgeworthbox)来描述。从而绘制出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0Y0XAOY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X机会成本&边际转换率机会成本定义:机会成本,在一国资源达到充分利用时,要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放弃另一种产品生产的数量。一般情况下,生产中的机会成本包括:机会成本递增,机会成本不变和机会成本递减三种情况。用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来解释这两个概念社会无差异曲线0UYX1UO距离原点越远社会福利越大成本价格线OLKC=w*L+r*K与等产量线确定最优产量A二、图形解释封闭条件下的均衡XX0OYY0A世界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李嘉图点BC:李嘉图点DOFAYXA国B国B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是BC,原点是D,相对优势产品是XA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是AC,原点是F,相对优势产品是YACB是两个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叠加,即世界生产可能性曲线BC段,A国完全分工C点,A、B国完全分工AC段,B国完全分工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图形解释XT’X2B’X1OY2Y1JYTWC’BⅡ’出口(X)E’TBTWTAHX1X2OY1Y2AICA’T’E进口(X)出口(Y)ⅡI’比较利益学说图解以A国为例YXOTAATX1Y1X2Y2ECHTWA,A进口X出口YⅡⅠ分工前:生产点即消费点,A点。A国的绝对劣势中的相对优势产品是Y产品分工后:生产点变为A,消费点为C点交换比率是1:1消费量增加的同时,社会福利上升至Ⅱ线三、对比较利益说的评价1、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的评价(1)比较利益说揭示出了国际贸易因比较利益而发生并具有互利性,证明了各国通过出口成本相对低的产品,进口相对成本高的产品就可以实现贸易互利,这是该学说的主要贡献。(2)该学说的假设前提过于苛刻,并不符合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如要素在国际间不能流动的假设,并不是经济现实。(3)按照该学说,比较利益相差越大则发生贸易的可能性越大,当今的贸易便应该主要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展开,但事

1 / 5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