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主要内容:一、均衡产出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三、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四、三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五、四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六、乘数论第2讲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讨论:世界各国在生活水平上存在的巨大差别。在美国、日本或德国这样的富国,平均每人的收入是印度、印度尼西亚这样的穷国平均每人收入的十几倍。这种巨大的收入差异反应在生活质量的巨大差异上。富国有更多的汽车,更多的电话、电视机,更好的营养,更安全的住房,更好的医疗以及更长的预期寿命。讨论:什么东西决定一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过去有一个蜜蜂王国,一度因繁荣昌盛而名震天下。开始,王国的蜜蜂贪图享受,任意挥霍。为了满足一部分蜜蜂无穷无尽的欲望,大批蜜蜂日夜劳作,制造了很多精巧的产品。街上商品琳琅满目,行人摩肩接踵,一片兴旺景象。王国国库充盈,国力强盛,天下无人敢敌。后来,蜜蜂崇尚节俭,鄙弃奢侈。商人们不再去远方追逐利润,工人们因商品无人购买而告别倒闭的工厂。人们赞美节约,赞美家中的储蓄。街道越来越冷落,经济越来越萧条,王国越来越衰弱。最后,外敌入侵,蜜蜂国破家亡、四处逃遁。故事《蜜蜂的寓言》强调了有效需求的重要性。开始,王国推崇挥霍,故总需求旺盛,均衡国民收入增加,经济走向繁荣。后来,王国推崇节俭,故有效需求不足,均衡国民收入减少,经济走向衰退。第一节均衡产出一、最简单的经济关系假设:1、不存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易,只有家庭和企业两部门;2、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3、不存在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在这样的情况下,GDP、NDP、NI和PI就都相等,并且经济社会的产量或者说国民收入就决定于总需求。二、均衡产出概念及条件均衡产出是正好等于计划总支出(总需求)的产出。总需求是社会想要购买的当年最终产品之和,记作AE:AE=c+i+g+nx在只有两部门时,AE=c+i于是均衡产出可以用公式表示为:y=c+i注:此时i是企业实际想要的投资等,非意愿存货为零。企业可以对产量进行调节,最后达到均衡产出。调节方法?计划总支出总产出计划总支出450线非意愿存货大于零E均衡产出非意愿存货小于零图一:均衡产出的决定第二节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一、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消费函数——指家庭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件的依存关系。一般情况下,只表明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即:C=f(Y)储蓄函数——表明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即:S=f(Y)二、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1.“平均消费倾向”:APC(AveragePropensityofConsumption)——消费占收入中的比例。2.“平均储蓄倾向”:APS(AveragePropensityofSaving)——即储蓄在收入中的比例。APC+APS=1三、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1.“边际消费倾向”:MPC(MarginalPropensityofConsumption)——表示增加或减少单位收入会使消费量变化多少。2.“边际储蓄倾向”:MPS(MarginalPropensityofSaving)——表示增加或减少单位收入会使储蓄量变化多少。MPC+MPS=1例题:某居民上个月收入为3000美元,取出500美元储蓄使消费支出达3500美元。他本月收入为3200美元,取出400美元储蓄使消费支出达3600美元,试计算:(1)该居民上个月和本月的平均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2)该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四、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凯恩斯认为,当人们收入增加时,消费也会随之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却不断下降。即随着收入的上升,在增加的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储蓄所占的比重却越来越大。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意义:1、凯恩斯把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看成是经济危机的根源之一。由于收入增加时增加的消费所占比例逐步减少,故经济扩张会带来消费需求不足,从而形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2、一些西方学者利用该规律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他们认为,既然收入增加时增加的消费所占比例减少,表明高收入的资本家会比工人拿出更大比例的收入用于储蓄。他们的结论是,分配有利于资本家是合理的,可以促进资本循环,促进经济发展。3、还有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体现出经济制度的稳定性功能。经济衰退时人们收入水平较低,在增加的收入中将较大的比例用于消费。经济繁荣时人们收入水平较高,在增加的收入中将较小的比例用于消费。这样,该规律在衰退时有利于扩大总需求,在繁荣时有利于缩小总需求,具有使经济自动趋向稳定的作用。第三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一、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均衡收入是正好等于计划总支出(总需求)的产出,在两部门经济中,计划总支出由消费和投资构成,所以有:y=c+i又由上节中,得c=a+β×y所以可得均衡收入y=(a+i)/(1-β)例:1、已知:消费函数c=40+0.75y;①投资i=50时,试求均衡时国民收入、消费、储蓄。②投资i=100时,试求均衡时国民收入、消费、储蓄答:①y=(a+i)/(1-β)=360c=310S=50②y=560c=460S=100思考:在①中,当国民收入大于360时,会出现何种情况。二、用图形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1、消费+投资法说明:450YAEAD=ASc+iEHci在E点左边,国民收入OH,这时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促使价格上涨,供给增加,国民收入也增加。在E点右边,国民收入OH,这时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因此使价格降低,供给减少,国民收入亦减少。2、用投资等于储蓄法说明0OY—国民收入。纵轴代表消费与投资。投资I为投资曲线,它与OY平行,是因为假定为既定。S为储蓄曲线,I与S相交于E点,这时I=S。决定了国民收入为OH。在E点左,IS,国民收入扩张。在E点右,SI,国民收入收缩。只有在E点,I=S,国民收入才达到均衡。S,ISIEHY第四节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一、三部门经济的均衡三部门国民收入的构成,从总支出(需求)的角度看,包括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即AE=c+i+g。二、国民收入公式的推导(一)采用定量税时国民收入的推导采用定量税T=T0时,在均衡点上,由y=c+i+gc=a+βyDyD=y-T0得:y=a+β(y-T0)+i+g即y=(a+i+g-βT0)/(1-β)(二)采用比例税时国民收入的推导采用比例税时,T=ty;yD=(1-t)y在均衡点上,由y=c+i+gc=a+βyDyD=(1-t)y得:y=a+β(1-t)y+i+g即y=(a+i+g)/(1-β+βt)0YAEAD=ASc+i+gEHc+i二、用图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思考:当政府购买、定量税、比例税发生变化时,均衡国民收入如何变化。第五节开放经济下国民收入的决定——四部门国民收入决定一、四部门国民经济的均衡四部门是指厂商、居民户、政府与国外之间的经济,又称开放经济(openEconomy)。从总需求的角度说,除原有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外,还有一部分产品用于出口,可写成:AE=c+i+g+x第六节乘数原理一、乘数的定义和计算乘数是实际GNP的变动与引起GNP变动的自发支出变动之比。如果以ΔX代表自发总需求增加量,以ΔY代表国民收入增加量,以k代表乘数,则可以用下列公式来表述乘数的概念:k=ΔY/ΔX在现实经济中,乘数是大于一的,这是因为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自发总需求的增加首先会使国民收入等量增加,这种国民收入的增加中必然有一部分用于支出,从而使总需求又一次增加,这种总需求的增加又会使国民收入再增加。这种总需求与国民收入的增加会不断进行下去,形成一种连锁反应,最终使国民收入的增加数倍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增加。当然,如果是自发总需求减少,也同样会有乘数作用,使最终国民收入的减少数倍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减少。因此,西方经济学家把乘数称为一把“双刃的剑”。二、乘数大于1的原因设边际消费倾向β为0.8。序号自发总需求ΔA人们的收入消费总需求1增加1000亿投资1000亿800亿2800亿640亿3640亿512亿4512亿409亿5409亿328亿┇┇┇总需求的增加总量为:1000+1000*0.8+1000*0.82+1000*0.83+………+1000*0.8nΔX=ΔX+β•ΔX+β2•ΔX+β3•ΔX+……=ΔX(1+β+β2+β3+…)=[1/(1—β)]•ΔX根据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ΔX=ΔY所以:ΔY=[1/(1—β)]•ΔX其中1/(1—β)就是乘数,用k表示乘数,则k=1/(1—β)=1/MPS由这个公式中可以看出,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β,与β同方向变动。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反之,亦反之。这是因为,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所增加的国民收入中用于消费支出的部分就越大,从而所引起下一轮的总需求增加也就越大,以后国民收入的增加就越多。而且,由于0<β<1,因此乘数k1。三、投资乘数——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投资变动量之比。KI=△Y/△I实践意义:“双刃之剑”适用条件:只有当经济社会存在着闲置资源时,乘数才能发挥作用。《岳阳楼记》唐朝初年,天下大旱,很多地方粮食颗粒无收。百姓背井离乡,四处逃荒。岳阳地区也遭此大灾,县令见了忧心如焚。他茶饭不香、朝思暮想,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县令请来了所有的豪门富户,对他们说:“我们守着八百里洞庭,应该好好地观赏游玩。如果造一座高楼,可以一览洞庭全景。诸位大人在楼上吟诗作画,听歌赏月,举杯极目,岂不是风流千古?”有钱人听了,大喜过望,纷纷出钱建楼。县令立即找人设计、施工。大批农民有了工作,很多行业也沾了光。岳阳人有了谋生之路,非常顺利地度过了荒年。故事《岳阳楼记》就是政府干预消除通货紧缩缺口的生动事例。荒年时,经济不景气,出现了通货紧缩缺口。岳阳县令说服富人出钱修建岳阳楼,使总需求增加,可以缩小或消除缺口,减少失业,增加均衡国民收入。四、节约悖论传统经济学储蓄是美德,消费是罪恶凯恩斯:消费是美德,储蓄是罪恶(明)陆楫:“予每博观天下大势,大抵其地奢则其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也。”凯恩斯:“无论你们购买什么都是爱国。”节约悖论储蓄是一种节约行为。某个家庭储蓄增加,就可以获得利息收入,从而使个人收入增加。但如果所有家庭都增加储蓄,则MPS↑,从而投资乘数下降,国民收入收缩。消费对个人来讲是浪费。个人增加消费使收入减少,但所有的人都消费会导致MPC↑,从而投资乘数增加,国民收入扩张。案例:中国的储蓄率我国一直是一个储蓄率很高的国家,截至2001年8月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7.06万亿元,首次突破7万亿元大关。2005年的储蓄率高达46%,居民储蓄存款14万亿元,企业存款10万亿元。中国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一国的储蓄率主要由以下原因决定:(1)资本市场状况。资本市场越发达,居民储蓄率越低。(2)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发达,居民储蓄率较低。(3)将来收入保障情况。将来收入有较强的保障,储蓄率较低。(4)一国居民的消费习惯。我国储蓄率高的原因:(1)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落后。(2)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3)我国居民总体收入水平低,收入不确定性高。(4)中国传统文化和消费习惯。其他,如社会结构、家庭观念等因素。解决这一悖论就要在家庭节约、节俭的同时刺激投资,如果所有的家庭节约、节俭,使得储蓄增加,而投资不能相应的增加,自然会导致国民生产总值减少。投资增加,会使得支出增加,劳动需求增加,就业增加,人们的收入增加,这样会拉动消费支出。所以资本、金融市场的完善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