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学的完整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八编清代文学•清代历史:1644——1911,共268年清代文学:1644——1840(近古文学第一段)近代文学:1840——1919(近古文学第二段)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清代社会与文化•一、社会:封建社会的最后辉煌•版图:乾隆二十四年(1759),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统一国家,北起萨彦岭、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南至南海诸岛,西起巴尔客什湖、帕米尔高原,东至库叶岛。•人口:乾隆二十九年(1764),全国人口超过二亿,是晚明万历六年(1578)全国人口六千多万的三倍。二、文化••↗独尊程朱理学文化专制→编书、禁书•↘文字狱(顺康雍乾四朝逾百起)三、乾嘉朴学•朴学之称,初见于《汉书·儒林传》,意谓质朴之学,汉儒治经,注重名物训诂考据,故以名之。清代一些知识分子,在政治高压下回避现实,墨守汉儒之学,形成烦琐学风,因此风盛行于乾隆、嘉庆朝,这种学风也称为乾嘉学派。四、清初启蒙思想•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思想家)第二节清代文学第二章清代戏曲•第一节清初戏曲•一、抒情剧•1、吴伟业:《秣陵春》(传奇)•《通天台》、《临春阁》(杂剧)•2、尤侗:《钧天乐》(传奇)二、李玉与苏州剧派•1、苏州剧派:清初以李玉、朱素臣、朱佐朝等为代表的剧派,他们大多是平民专业作家,是与舞台表演紧密联系的专门编剧的剧作家,作品多写政治题材,戏剧结构集中,场面生动,创作中常常是个人与集体合作。代表作品是〈清忠谱〉、〈双熊梦〉等。•2、“一人永占”:李玉入清前的四部传奇剧作,包括《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重在反映明末的世态人情。•3、李玉与新编历史剧:继承《鸣凤记》的传统,以传奇反映现实政治斗争•《清忠谱》、《千忠戮》三、李渔与风情喜(趣)剧•“一夫不笑是我忧”•《笠翁十种曲》•《风筝误》第二节《长生殿》•一、生平与剧作•洪昇(1645-1704),出生于明王朝覆灭后的第二年,青少年时代是在动荡中度过的。二十五岁以前就到过北京,后因家庭受到清王朝的迫害,弟兄都流寓在外。他再次北上,在京城度过了长期的国子监生的生活。《长生殿》经过了十馀年的努力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定稿。次年因在佟皇后丧期演唱这戏,得罪削籍回乡,从此失却了仕进的机会。晚年抑郁无聊、纵情湖山之间,在浙江吴兴夜醉落水而死。•洪昇的戏曲著作共有九种。现在保存的只有《长生殿》和《四婵娟》两种。二、《长生殿》的创作过程•1、“天宝遗事”的历史蕴涵•2、《长生殿》的创作过程《沉香亭》——→《舞霓裳》——→《长生殿》“偶感李白之遇”“李泌辅肃宗中兴”“钗盒情缘”•怀才不遇“至情”三、《长生殿》的主题•1、“至情”感天动地•洪昇《长生殿自序》:余览白乐天《长恨歌》及元人《秋雨梧桐》剧,辄作数日恶。《长生殿》吸取前人经验教训,突出“至情”和“兴亡”的主题,赋予了这一题材新的艺术生命。•2、双重主题•情节发展逻辑:乐极→哀来→悔罪→精诚•3、“男性悲剧”四、《长生殿》的艺术特点•1、构思巧妙,排场紧凑•2、人物个性鲜明•3、曲词清丽流畅第三节《桃花扇》•一、生平与创作•1、孔子第六十四代孙;•2、36岁时,也就是康熙二十四年(1685),康熙南巡北归时到曲阜祭孔,孔尚任因御前讲《论语》受到褒奖,被任命为国子监博士。写《出山异数记》,表示他对清朝的感激涕零:“犬马图报,期诸没齿”。•3、康熙二十五年(1686),出差淮阳疏浚黄河海口,历时三年,积累大量南明史料,为创作《桃花扇》打下基础。•创作:戏剧作品除《桃花扇》外,还和顾彩合撰的《小忽雷》传奇。诗文有《湖海集》、《岸堂稿》、《长留集》。二、《桃花扇》的历史背景•南明弘光政权•1644年5月——1645年5月三、《桃花扇》的主题•1、揭示明王朝覆灭的原因•权奸误国•文争武哄•昏君荒淫2、“悼明”还是“颂清”:关于民族意识•三十五出《誓师》是抗清英雄的赞歌•一出《先声》吹捧康熙王朝:“尧舜临轩,禹皋在位,处处四民安乐,年年五谷丰登”。•“悼明”说在60年代就很盛行,该剧共40出,与侯方域和李香君恋情相关的只有15出。•“颂清”说•“悼明颂清并存”说3、儒家文化的反思•过明论:不仅是一部民族悲剧,而且是一部时代悲剧;不仅是明王朝的挽歌,而且是整个封建王朝的挽歌。•(1)“社会的栋梁还支撑得住倾斜的大厦吗?”•(2)“贵贱尊卑的等级合理吗?”•(3)“历史向何处去?”四、艺术成就•1、人物形象•李香君:不是传统的佳人美女,也非一般的底层反抗者,而是一个聪明美丽、温柔刚烈,并有着清醒的政治头脑,为国家利益置个人私情私利于度外的女性形象。•富于正义感,是戏曲舞台上少见的女性形象。《却奁》、《骂筵》等出,表现人物气节,寄托兴亡感慨。侯方域不是一般才子佳人剧中的“才子”形象,包含了作者对士人委婉含蓄的谴责:(1)自命名士风流而实则流连声色;(2)书生议论,无实际扶危救困本领;自负为中兴栋梁,实则平庸无能;(3)自许为大节凛然,实则动摇妥协。•2、艺术构思:“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桃花扇》通过侯方域和李香君的悲欢离合,描写了南明王朝覆灭。作者意在总结历史兴亡的普遍经验。•将广阔的历史背景浓缩到主人公的个人命运和浪漫史中,悲欢离合写照了宏大历史的兴衰沉浮。第四节清中叶戏曲与讲唱文学•一、中国戏曲的发展•1、孕育形成期原始歌舞——汉:“角抵戏”(《东海黄公》)——南北朝:“歌舞戏”(《踏摇娘》)——唐:“参军戏”、“俗讲”和“变文”(通俗说唱形式)——宋代:“宋杂剧”——金:“金院本”,南方“南戏”——元:“北杂剧”、南戏2、最早的成熟形式──宋元南戏•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的表现形式,它形成于南北宋之交的浙江温州(古称永嘉)一带的民间。它是在宋杂剧的基础上,融和南方民间小曲、说唱等艺术因素形成的。以体制庞大、曲词通俗质朴为其特点,已粗具戏曲的基本艺术特征。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以四大传奇和高明的《琵琶记》为代表。3、第一个繁盛期──元杂剧•元代,是中国戏曲史的一种重要时期,它以其元曲闻名于世,而元曲中影响最著者,唯北杂剧(亦称元杂剧)。北杂剧之文学,以质朴自然胜,后世戏曲文学无有出其右者;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杂剧作家,使北杂剧成为一代之文学。北杂剧之表演则显示出戏曲在形成之初的朴实和浓郁的民间气息。4、第二个繁盛期──明清传奇•传奇,源于宋元南戏,是它成熟化与规范化的结果。明中叶以后,传奇代替杂剧成为戏曲舞台上的主角。其剧本文学曲词典雅,体制庞大,名篇佳作不胜枚举,为戏曲文学绝盛之时。表演上则日趋成熟,多用昆曲演唱。5、转型期──清代地方戏的兴起•明代四大声腔是对中国明代南曲系统的浙江海盐腔、浙江余姚腔、江西弋阳腔和江苏昆山腔的合称。明代戏曲,在音乐上出现明显的地方化趋势,主要表现为地方声腔的崛起。对后世戏曲影响最大的是后两种,即弋阳腔和昆山腔,前者发展为全国影响广泛的高腔系统;后者发展成典雅细腻的昆曲。•自清代前期起,戏曲舞台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戏曲的民间化和通俗化。先是昆曲、高腔折子戏的盛行,后是地方戏的兴起。从此,戏曲舞台不再是传奇戏的天下,昆曲与高腔有了来自民间的竞争者。戏曲的表演场所也由厅堂变为了茶肆歌台6、徽班进京与京剧的兴起•乾隆五十五年(1790),为庆祝乾隆的八十寿辰,徽班进京献艺,带来了与昆曲然不同的一种地方曲调徽调,给京城观众以耳目一新之感。而后,徽班相继进京。徽调以其通俗质朴之气赢得了京城观众的欢迎,从此在京城扎下了根。•继徽班进京之后,湖北汉调艺人也于道光年间(1828年前后)进京与徽班艺人同台献艺,他们同徽调艺人一样唱皮黄腔,只是更具湖北风格。徽、汉皮黄在京城和流,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终于在1840年前后,形成一种独具北方特色的皮黄腔京剧。•二、花部、雅部•三、讲唱文学•弹词•鼓词•子弟书第三章清代白话小说•一、白话长篇小说•1、历史演义•东周列国系列:蔡元放《东周列国志》•隋唐系列:褚人获《隋唐演义》•通史型:吕抚《二十四史通俗演义》2、英雄传奇•钱采、金丰《说岳全传》八十回(康熙)•陈忱《水浒后传》•鸳湖渔叟《说唐演义全传》(雍正)•吕熊《女仙外史》(康熙)3、世情小说•西周生《醒世姻缘传》(清前期顺治)一世(前22回)二世•晁源狄希陈•︱︱•计氏(妻)———→童寄姐(妾)•︱︱•珍哥(妾)——→珍珠(婢)•︱︱•狐精——→薛素姐(妻)•4、才子佳人小说•张匀《玉娇梨》•张匀《平山冷燕》•《好逑传》•5、神魔小说•李百川《绿野仙踪》(清前期)•6、才学小说•李汝珍《镜花缘》(嘉庆)•夏敬渠《野叟曝言》(乾隆)•7、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二、白话短篇小说•李渔《无声戏》《十二楼》•世情叙写•娱乐玩世第四章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第一节生平与创作•一、生平•十九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受知于时人施闰章。少年与同邑李希梅诸先生结郢中诗社,以风雅道义相劘切,始终一节无少间。然而久困场屋,以诸生受徒,舌耕数十年。曾一度幕游宝应、高邮等地。康熙五十年(已时年71岁)援例为岁贡生。新城王士禛素奇其才,谓非常流辈能及。“先生性朴厚,笃交游,重名义,而孤介峭直,尤不能与时相俯仰”。“生平之侘傺失志,濩落郁塞,俯仰实事,悲愤感慨,又有以激发其志气,故其文章颖发苕竖,诡恢魁垒,用能绝去町畦,自成一家”。生平诗词、古文、小说、戏曲、杂著等颇富,尤以小说《聊斋志异》脍炙人口,传钞殆遍。•二、《聊斋志异》的创作方式第二节《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一、描写爱情和婚姻生活,歌颂理想的爱情,表达了争取婚姻自由的民主要求,具有对礼教的大胆反抗精神。如《黄英》一类。•二、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与腐朽。如《司文郎》一类。•三、暴露封建政治的黑暗,抨击贪官污吏的罪行,赞扬人民的反抗。如《席方平》一类。第四节《聊斋志异》的影响•和邦额《夜谭随录》仿《聊斋志异》之作沈起凤《谐铎》•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仿魏晋志怪之作袁枚《新齐谐》《子不语》•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第五章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第一节生平与创作•一、生平•二、创作三、关于讽刺小说•1、寄寓性讽刺(主要从神魔小说中孕育)•唐传奇→《西游记》→《聊斋志异》•2、写实性讽刺(主要从世情小说中孕育)•《金瓶梅》→三言二拍→《醒世姻缘传》→〈儒林外史〉第二节《儒林外史》的人物体系•《儒林外史》是以对待功名富贵和文行出处的态度为中心,在深层建构起一个褒贬对比的结构框架。•一、否定性人物•1、无智之士(儒林痛史)•童生→秀才→举人→进士的科举阶梯•如马二、周进、范进、王玉辉等;•八股举业的虔诚信徒:展示这类儒林人物对八股举业宗教式的信仰。流毒及于幼童闺阁。如鲁编修、马二先生一类。•借功名富贵发迹变泰者:展示这类儒林人物被科举挤压的人格乃至麻木逆来顺受。又通过他们的发迹揭示出猎取功名富贵后骄人傲人的心理根源。如周进、范进一类。2、无聊之士(儒林丑史)•变态的落选者:展示这类儒林人物实为登不了科场而又不甘寂寞的假名士,揭露功名富贵诱发的精神虚伪。如娄三、娄四一类。•从科举中堕落者:展示这类儒林人物在功名富贵的侵蚀下,人生有价值东西的毁灭,无价值东西的恶性膨胀。如匡超人一类。•如杜慎卿、娄三、娄四公子等;3、无耻之徒(儒林恶史)•严贡生、王惠等,在官是贪官酷吏,在乡是恶霸。•吴敬梓借助于他所熟悉的知识分子群体来反思民族知识分子性格,展示在科举文化背景下掌握知识却掌握不了自己命运的知识分子奴性心理。作者从病态的社会外层走入了知识分子的深层次心理,提出了知识分子群体如何摆脱八股举业与功名富贵的巨大磁场这一重大命题。二、肯定性人物•文行出处的真儒:如王冕、杜少卿一类。他们具备以下条件:学识渊博而非八股举业知识;鄙弃功名富贵而志存高远;有以仁义治理天下的政治理想;能够自食其力。•1、贤人:虞博士•2、狂士:杜少卿•3、市井奇人:“四大奇人”第三节《儒林外史》的思想意蕴•一、对儒林的解剖•鲁迅“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居于画卷中心的是形形色色的儒士和名士,是封建末世士林百态的浮世绘。通过一代文士生活和思想的现实主义描写,深刻揭示了封建末世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的严重危机,并探求疗救的出路

1 / 7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