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一、总体概况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为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2.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及有关文件精神,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在学校多年实施工程教育改革与实践的基础上,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以优势传统产业和特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学科专业为依托,以培养“强实践、重能力、厚基础”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为目标,以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为平台,以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以及教学方法与形式改革为核心,以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积极探索工程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国家及安徽省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适度超前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23.目标定位与实施规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卓越类”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型高质量应用型技术人才,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2011年10月,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名单,全国共有133所高校入选,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榜上有名。2012年2月,教育部共批准362个本科专业或专业类加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体现我校办学特色的土木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2个本科专业位列其中,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等3个专业2011年已列入安徽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2年又有城市规划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两个专业获批进入安徽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此外我校建筑学专业2012年已向教育部正式申请加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虽然暂未获批,但已做好了实施准备。至此,我校参与国家、省两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业数实际已达到7个,(实施和准备实施专业共8个),分布于十一个教学系(院)中的6个。目前在获教育部批准实施的两个专业中给水排水工程专业采取全专业覆盖进行试点;土木工程专业先选择2个班试点,成熟后再推广覆盖至全专业。两个本科专业学制均为四年。4.培养模式我校本科工程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采用校企联合的培养模3式,培养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阶段。本科工程型工程师培养模式为:四年制本科采取“3+1”模式,即在校学习3年,在企业学习实践和毕业设计累计1年。在企业学习阶段,实行双导师制,由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在企业培养阶段的学习与实践。(1)校内培养阶段成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或试点班,实行单独管理,按单独制定的培养方案进行培养,高年级跟随导师结合工程项目和课题进行科研训练,1年在企业顶岗工作并完成学位论文,试点专业要成立培养指导小组,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培养。(2)企业培养阶段企业培养是“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重要环节,是学校培养向企业后延、企业人力资源向学校前伸的联合培养方式。学生通过在企业分阶段、分层次的实习和学习,了解工程实际需要,熟悉工程设计、工程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职业素养、分析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管理能力等工程综合能力,从而具有独立从事具体工程领域内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等能力。企业遴选按照行业发展需要,主要选择省内外相关专业领域知名企业或研究单位。学校通过多种方式与企业合作,建立一批高水平且相对稳定的校外培养基地。参加企业安排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整参与某一个项目或子项目的设计、施工、应用研究的全过程,并从各个环节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联合培养按照“化整为零、由少到多、分时分段”的原则进行4校企联合培养。根据企业需求以及学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确定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按培养要求,学生可以分不同阶段到不同企业进行1周至3个月的中短期课程学习或工程实践,也可按双向选择原则,在企业进行3个月至1年的专业实习或工程实践。在企业培养过程中,企业为学生配备企业导师,由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在企业培养阶段的学习与实践,并由双方导师共同为学生确定研发方向或课题,指导学生的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校企合作模式建立校企合作联盟,探索校企间人才培养、科研开发等多方位的共赢合作模式。吸收企业及行业专家加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参与指导专业发展规划、制定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企业聘任部分资深专家作为学校师资参与专业技能教学;将企业待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如项目设计、研发等)转化为综合设计题目;企业接收完成专业课程学习以及基本技能培训的学生顶岗实习等。二、组织管理为保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成立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领导、指导和协调“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卓越计划实施的日常管理工作,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各试点专业成立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工作小组和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试点专业具体实施工作。1.学校成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5委员会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务处、研究生处、人事处、财务处、团委、学生处、校友办公室、各试点学院等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建设领导组,并成立相应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领导、指导和协调“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工作,具体包括审定和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培养方案、研究配套制度与机制、提供保障措施等重要事项的协调和落实等工作。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具体负责卓越计划实施日常管理工作。2.各试点专业所在系(院)成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教学改革领导小组为保证卓越计划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各试点单位均成立了由院长、教学副院长担任正、副组长,企业资深工程师、专业负责人、相关教授等组成的试点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教学改革领导小组,通过系(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具体负责本学院试点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的制定及教学组织实施等工作。组织机构宏观决策机构组织实施机构校卓越工程师计划建设领导组教务处等有关职能部门院(系)专业系(教研室)监督机构校教学督导组系(院)教学检查组校教学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6三、政策措施1.机构保障成立学校、系(院)二级领导机构,统筹负责“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试点工作,完成校内外各单位和部门的工作协调和质量监控。加强对各教学环节的指导、检查和协调工作。2.制度保障为切实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依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并结合我校实际,形成了《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讨论稿)》。《若干意见》经过广泛研讨,吸收了工程教育专家和企业专家的建议和意见,提出了适合我校“大土建”特色的“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理念,即实施秉承一个校训、实施一体两翼模式和强调三种能力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若干意见》从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组织管理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包括实施“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改革工程”、“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育工程”等六大工程和“卓越计划专项资金保障”、“卓越计划考核机制保障”六大保障在内的21条意见。按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招生、选拔、分流培养、学籍管理、实践实习和就业等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完善培养方案,制定学校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标准实现矩阵、教学大纲、实习大纲和质量监控体系等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教7学文件。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保障条件,从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实践平台、专项基金等方面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从制度上全面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3.师资保障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需要,制定了明确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出台了具体政策措施,建立了一支具有工程实践和扎实理论知识的教师队伍,聘请了企业优秀工程师作为兼职教授和指导教师,努力提高专业课教师中具备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教师比重。目前与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相符合的教师评聘与考核等政策,对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教师实施的专项激励政策等尚待逐步建立和完善。4.经费保障加大教改经费支持力度,着力推进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相关的各项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学校专设了试点专业列支项目经费,每年每专业列专项经费150万元,为该计划的实施提供经费支撑。设立专业培训基金,选派教师赴企业、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挂职锻炼和学习进修。质量工程、工程教育改革、特色专业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等经费可支持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和出国进修。加大对实习经费支持力度,保证学生实习或企业挂岗实践需要。对实施卓越计划的系(院),除日常教学运行经费外,参与“卓越工8程师培养计划”培养的每位学生每年增加200元教学业务费补贴,用于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和企业实习实训。5.基地保障学校整合学科、科研、教学与产业资源,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外优秀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积极申报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以试点专业为主体,确定一批行业核心企业作为学校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联合培养单位,通过正式协议明确任务和责任,使学校与企业形成紧密型校企联合培养单位,建立培养基地,确保校企联合培养目标得到全面落实。四、培养模式1.学校培养标准和专业培养方案。(1)培养标准按照工业界对工程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要求,遵行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规律,按照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结合我校办学定位、优势与特色、服务面向等,制定与我校土木工程、建筑学和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特色相适应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标准和培养标准实现矩阵,并将其进一步细化为知识能力大纲,按照培养标准实现矩阵要求,编制每门课程教学大纲,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将知识能力大纲落实到具体课程和教学环节。知识方面:主要包括数学或逻辑学的基础知识;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或)前沿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的基本知识;专业知识;为专业服务的其他知识。能力方面:主要包括终身学习的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9能力;批判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具体工作的能力;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清晰思考和用各种方法准确表达的能力;对通用技术的应用能力;至少一种外语的应用能力;组织、管理与领导能力等。素质方面: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全人格,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工程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社会责任感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较好的专业素养,了解专业领域技术标准,懂得工程问题对全球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具备良好的国际实视野,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以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2)培养方案制定原则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遵行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规律,坚持基础知识、工程能力、综合素质协调发展,全面提高的原则;坚持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优化的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特别加强工程实训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注重发挥学生特长的原则,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各专业培养方案,使其符合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要求。按照学分制管理思想制定试点专业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标准构建新的课程体系。遵行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特征,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