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AntimicrobialSensitivityTest安康检验:余金杰电话:17785162621邮箱:jinjie.yu@ankanglab.com药敏试验的概述第一章第一节药敏试验的定义药敏试验简称药物敏感试验(或耐药试验)。旨在了解病原微生物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或耐受)程度,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药物的微生物学试验。一种抗生素如果以很小的剂量便可抑制、杀灭致病菌,则称该种致病菌对该抗生素“敏感”。反之,则称为“不敏感”或“耐药”。当前,“对症下药”已经变得难以奏效。首先,致病菌的种类发生了改变,一种疾病可以由多种病原菌所引起,包括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其次,感染人群发生变化,从健康人群到老年人、长期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放疗、化疗的人群,临床症状常常不典型;最后,早期不规范使用抗生素,也会导致临床症状不典型。对症下药第二节还能轻松对症下药吗?与此同时,“对菌下药”又难以获得满意效果。耐药菌尤其是多重耐药菌的出现,使临床医师按照抗生素的作用机制选择1~2种抗菌药物不能覆盖常见的病原菌。因此,药敏试验成为临床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对菌下药第三节药敏试验的意义BDAC②指导临床医生合理选择抗生素,AST的结果为“耐药”,则应更换药物。④监测耐药性,分析耐药菌变迁,掌握耐药菌感染病流行病学,控制和预防耐药菌感染发生和流行。③提供所选择药物的依据;①可预测抗菌药物治疗的效果,“敏感”治疗可能有效;“耐药”可能失败;药敏试验常用方法第二章第一节药敏试验常用方法01Kirby-Bauer法(K-B纸片琼脂扩散法)和直接纸片药敏法纸片扩散法02琼脂稀释法和肉汤稀释法。稀释法03抗生素浓度梯度法-E试验(E-test)抗生素浓度梯度法为了解致病菌对哪种抗菌素敏感,以合理用药,减少盲目性,往往应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其大致方法是:从病人的感染部位采取含致病菌的标本,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上,于一定条件下培养;同时将分别沾有一定量各种抗生素的纸片贴在培养基表面(或用不锈钢圈,内放定量抗生素溶液),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结果。由于致病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在药物纸片周围便出现不同大小的抑制病菌生长而形成的“空圈”,称为抑菌圈。抑菌圈大小与致病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成正比关系。于是可以根据试验结果有针对性地选用抗生素。YAOMINSHIYANDAZHIFANGFA第二节药敏试验大致方法试验原理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测试菌的琼脂平板上,纸片中所含的药物吸收琼脂中水分,溶解后不断向纸片周围扩散形成递减的梯度浓度。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测试菌的生长被抑制,从而形成无菌生长的透明圈即为抑菌圈。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测试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药对测试菌的MIC呈负相关关系,即抑菌圈愈大,MIC值愈小一、纸片扩散法判定标准一、药敏实验的结果,应按抑菌圈直径大小作为判定敏感度高低的标准。表一药敏试验判定标准具体对于不同的菌株,及不同的抗生素纸片需参照NCCLs的标准或者CLSI标准。二、药物敏感实验判定标准参考表1,多黏菌素抑菌圈;在9毫米以上为高敏,6—9毫米为低敏,无抑菌圈为不敏。抑菌圈直径(毫米)敏感度20以上极敏15~20高敏10~14中敏10以下低敏0不敏试验原理将药物混匀于琼脂培养基中,配制含不同浓度药物平板,使用多头接种器接种细菌,经孵育后观察细菌生长情况,以抑制细菌生长的琼脂平板所含药物浓度测得MIC。MIC:稀释法所测得的某抗菌药物能抑制被检菌肉眼可见生长的最低浓度二、稀释法试验原理E试条是一条5mm×50mm的无孔试剂载体,一面固定有预先制备的,浓度呈连续指数增长稀释抗生素,另一面有读数和判别的刻度。将E试条放在细菌接种过的琼脂平板上,经孵育过夜,围绕试条明显可见椭圆形抑菌圈,圈的边缘与试条交点的刻度浓度即为抗生素抑制细菌的最低浓度。三、抗生素浓度梯度法-E试验结果判断和报告读取椭圆形抑菌圈与E试验试条的交界点值,即为MIC值三种方法的比较纸片扩散法稀释法E-Test优点缺点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成本较低;无需特殊设备;灵活选择抗菌药物;结果容易理解标准化方法,结果可靠;检测菌的范围更广;定量检测;更好地反映菌株耐药程度操作简单;定量检测不适用于生长较慢或生长速率不同的菌株以及某些苛养菌操作费时费力成本太高,常规试验很难应用;局限性,主要用于苛养菌或厌氧菌对任何分离的可疑病原菌,若不能从该菌的种属特征可靠地推知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就需要进行药敏试验。以下情况不必进行药敏试验:正常定植菌与感染的关系不明确时;污染菌;已知细菌对某种抗生素天然耐药;已知细菌对某种抗生素全部敏感。第二节哪些细菌需要做药敏试验?第三节安康检验微生物检测目前我中心开展的微生物检测主项目众多,比较常见的有血培养(需氧、厌氧)、幽门螺旋杆菌培养、骨髓培养、中段尿+菌落计数、大便常规培养、霍乱弧菌培养、咽拭子、痰培养、脑脊液培养、穿刺液培养、胸腹水培养、浓汁及创伤、眼耳分泌物、前列腺液培养、念珠菌培养、一般细菌培养、肥达氏反应、外斐氏反应等数十种。药敏小结药物敏感实验后,应选择高敏药物进行治疗,也可选用两种药物协助使用,以减少耐药菌株。在选择高敏药物时应考虑药物的吸收途径,因为我们药敏实验是药液直接和细菌接触,而在给患者用药的时候,必须通过机体的吸收才能使药物达到一定的效果,所以在给患者用药时,高敏药物一定要配合适宜的给药方法,这样才会达到好的治疗效果。医院获得性感染第三章医院感染的定义医院感染(NosocomialInfection,HospitalInfection)的概念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2001,MOH)院感医院感染(NosocomialInfection,HospitalInfection)的概念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2001,MOH)第二章医院获得性感染(医院内感染)院感医院感染日益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广大医务工作者面前。目前我国每年大约有5000万住院病人,其中约有500万患者出现医院感染,每年造成的额外的医疗消费约100亿人民币。在美国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在5%~10%,每年造成的额外的医疗消费约为175~350亿美元。除了经济上的损失以外,更严重的是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危害。第二章医院获得性感染(医院内感染)新加坡最严重院内感染,“医院幽灵”无处不在近日,新加坡中央医院遭遇建院史上最严重的院内感染,该院近期病人中22人患上丙型肝炎,其中4人因并发症和败血症死亡。这一事件引发国际医院界对于丙型肝炎院内感染的探讨。事件背后有个疑问,新加坡这样医疗体系较为完善的国家,为何会发生如此严重的事故?如何避免院内感染这个“医院幽灵”?近年我国发生的几起重大院内感染事件一、西安交通大学一附属医院八例患儿死亡2008年9月3日起,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9名新生儿相继出现发热、心率加快等临床症状,其中8名新生儿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相继死亡,1名新生儿经医院治疗好转。调查认为:该事件为医院感染所致。事后撤销该院院长和主管副院长的职务;免去医务部、护理部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的职务;免去医院新生儿科主任、护士长的职务;交大一附院补偿每位死亡患儿家属18万元。二、安徽宿州“眼球事件”医院感染管理之痛2005年12月11日,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眼科的医生和来自上海的眼科主任医师徐某等人为10名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第二天护士发现10名患者的眼睛发生感染!其中9名患者应施行眼球摘除手术,另一名患者施行玻璃体切割手术。三、非典型性肺炎(SRAS)2003年2月首次发现SARS于广东后波及香港等地,并迅速蔓延到世界27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03年5月18日12时,全国内地共累计报告非典型肺炎病例4698例,其中医务人员917例,死亡224例。在SARS防控中17名医务人员以身殉职。SARS失控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SARS的最后控制也是得力于良好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时任卫生部部长免职、北京市长免职,各地政府和医院相关责任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处分或处理。医院获得性感染(医院内感染)•医院内感染:指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依感染来源分:1)交叉感染:由医院内病人或医务人员直接或间接传播引起的感染;2)内源性幡然或自身感染:由病人自己体内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3)医源性感染:在治疗、诊断或预防过程中,因应用的医疗器械等消毒不严而导致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