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无限好老年人的合理用药21世纪的特点是全世界人口走向老龄化的步伐加快。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老龄化给我们医学工作者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A老年人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一、药物的吸收由于老年人胃肠黏膜萎缩,肌张力下降,从而使胃肠蠕动减弱,胃排空速度减慢,使药物进入小肠延迟,药物在小肠中吸收减慢,因而可使某些药物如扑热息痛等的达峰时间延长,血药峰浓度降低。也可使某些在胃中代谢的药物如左旋多巴因胃排空减慢而有效吸收减少。与此相反,由于胃排空减慢,可使主要在近端小肠吸收维生素B2的吸收增加。二、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老年人体内药物分布的特点是:水溶性药物分布容积减少,脂溶性药物分布容积增加。如水溶性药物锂盐及水杨酸盐由于中央室的分布容积减少,浓度增加而容易产生毒性。脂溶性的药物如苯二氮卓、巴比妥类、吩噻嗪类、西地兰及利多卡因等,在老年人体内分布容积增大,更易在体内蓄积而出现中毒反应。三、药物的代谢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脏发生多方面的变化。从20~80岁肝脏重量减轻约35%,肝血流量从30岁后每年减少0.3%~1.5%,在65岁时减少达40%。老年人肝微粒体酶活性下降。经肝代谢的药物如巴比妥、左旋多巴、三环抗抑郁药、苯妥英、消炎痛、扑热息痛、地高辛、利尿药、华法令、普萘洛尔及茶碱等,老年人服后肝清除率均降低、半衰期均延长、血药浓度升高、毒性反应增加。因此,老年人服用以上药物,剂量都应适当减少,并密切观察其不良反应。四、药物的排泄大多数药物及其代谢产物都经肾脏排泄,因此,肾脏功能状况直接影响到药物的排泄。老年人肾实质重量减少,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4年4月第23卷第4期ChinJGeriatr,Apr2004,Vol.23,No.4287在40~80岁之间减少10%~20%。老年人肌酐清除率也下降。由于老年人肾功能的上述变化,直接影响到药物在肾脏的排泄,使药物在体内蓄积,血药浓度升高,消除半衰期延长,比非老年人更易发生药物副作用。常用的主要由肾脏排泄的药物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其他大多数抗生素、地高辛、普萘洛尔、金刚烷胺等B合理的用药原则一、正确诊断是正确治疗的基础老年人常患有多种疾病,求医时往往有多种主诉,有的甚至自己不能准确地诉说病情。因此,医生在接诊老年患者时,必须耐心仔细地询问患者或其家属,以尽可能详细地了解患者的病史及用药情况,结合必要的理化检查,全面地综合分析,作出正确的诊断,明确指征,制订出合理的治疗方案。二、合理选用药物及给药方案老年人往往需要同时合用多种药物进行治疗。因此,应抓住主要矛盾,尽可能减少用药种数,以减少可能发生的药物相互作用产生的不良反应。应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大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多黏菌素及某些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老年人治疗方法应尽量简单,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多药联用。三、注意用药剂量原则上老年人剂量应低于成年人,且应从小剂量开始。应根据患者健康状况、病情、体重、肝、肾功能等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给药剂量和给药间隔,做到剂量个体化。一般应为成人剂量的1/2~3/4,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应为成人剂量的1/2~1/3,视个体情况而定。四、避免滥用补药老年人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体弱多病,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适当进补对保健有一定作用。但要恰到好处,切忌过偏、过猛。世界上没有什么“长生不老药”、“万能滋补药”。人参虽有滋补作用,但若用之不当,也会适得其反。五、注意记录患者用药史,避免重复用药,防止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老年人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异常症状,应提高警惕,仔细询问原因,如系药物引起应及时停药,查明原因,及时调整用药方案。C常见药物易对老年人造成的不良反应一、抗高血压药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可高达35%~69%,因此,抗高血压药是老年人常用的药物。老年人对降压药的耐受性差,压力感受器反应障碍,故易产生体位性低血压,进而可导致晕厥、昏迷、衰竭或骨折。如多沙唑嗪、咪诺地尔、甲基多巴等均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反应,因此老年人应酌情减少剂量。老年人由于动脉趋于硬化、血管直径变小,阻力增加,血管弹性下降,血流量减少,因此降血压药宜从小剂量开始,以免造成心脏血管意外。二、抗菌药青霉素类药,老年人使用大剂量时更易发生神经毒性反应,表现为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肌肉痉挛、抽搐甚至昏迷。大剂量青霉素钠可致血钠过多,特别是心功能差的老年人还可引起钠潴留和心力衰竭。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均有肾毒性和耳毒性,尤其是老年人有时可造成不可逆的反应。三、强心苷类药常用的强心苷类药物有地高辛、黄夹苷和西地兰等。老年人对强心苷比较敏感,且由于其肾功能降低,排泄缓慢,服用小剂量即可出现恶心,且中毒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比年轻人高。因此,老年人应用强心苷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且应避免与噻嗪类排钾利尿剂合用。Thank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