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学原理2会计科目与账户1.会计的确认与计量2.会计记录的方法3.财务报告4.会计循环过程学习目标第三章会计处理方法一、涵义会计确认(AccountingRecognition)是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辨认和确定经济信息是否进入会计系统并确定如何进行记录的过程,即将某一会计事项作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及利润等会计要素正式加以记录和列入报表的过程。第一节会计确认二、会计确认的分类1.从会计信息处理过程角度分类——初始确认、再确认会计记录会计报告经济交易与事项会计信息使用者(账户)(财务报表)初始确认再确认会计的再确认是在初始确认的基础上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对各项数据进行筛选、浓缩,并确定是否最终作为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内容。2.从确认对象角度分类——初始确认、后续确认、终止确认以机器设备为例:购入机器设备持有机器设备机器设备报废初始确认取得固定资产时原始成本的价值确认后续确认在使用过程中的固定资产折旧、后续支出以及减值等的确认终止确认固定资产处置(出售、投资等)或报废的确认1.可定义性——符合某一要素的定义2.可计量性(measurability)——具有可靠的计量属性(标准)3.相关性(relevance)——实质性地影响决策行为4.可靠性(reliability)——如实反映经济活动会计确认的标准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会计确认的基本标准,是指适用于所有会计要素的确认标准,此类标准强调不同会计要素确认的共性内容,具有普遍适用性。第二层次为各个不同会计要素确认的具体标准,此类标准强调不同会计要素确认的特殊性,具有针对性,如收入的确认标准等。可定义性是指被确认的项目必须符合某一会计要素的定义。如确认“材料”为资产,则材料必须符合资产的定义等。可计量性是指被确认的项目应当具有可靠的计量属性(计价标准)并能客观的加以计量。计量属性指长度、重量。体积、价值等。具有会计意义的计量属性指计量客体的价值计量特征,如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或现值等其中的某些属性。相关性是指所确认的相关信息能够“导致决策差别”。也就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有用,并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可靠性是指所确认项目的相关信息应如实反映经济活动,并且可验证和不偏不倚。(三)会计确认的基本标准1.该生产线能够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2.该流水线已经购入(交易已经发生)——拥有或控制上述两条符合“可定义性”确认标准3.购入该流水线除支付买价外,还支付了运输费等,其实际成本可以准确计量,客观——符合“可计量性”确认标准4.该流水线作为企业的资产应该在会计期末作为会计信息披露——符合“相关性和可靠性”确认标准结论:该流水线符合资产要素确认的四个标准,该流水线属于企业的资产要素内容。注意:在确认一项资产时,一般应同时确认一项负债或所有者权益或收入的增加,或同时确认另一项资产或费用减少举例:企业为生产新产品购入一套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四、会计要素的确认1.资产的确认2.负债的确认3.所有者权益的确认4.收入的确认5.费用的确认6.利润的确认五、会计确认的基础1.会计确认基础会计确认基础,又称会计处理基础,简称会计基础,是指确定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与费用,从而确定损益的标准。2.会计确认的种类现金收付基础——收付实现制应计基础——权责发生制※问题提出对象——收入与费用的确认条件——收入的取得和费用的形成与其款项收付不在同一期间依据——会计期间假设20××年6月12日销售商品80万元,7月20日收到货款。这是6月的收入还是7月的收入呢?20××年12月12日支付下一年的报刊杂志费。这是20××年的费用还是下一年的费用呢?(1)现金收付基础(收付实现制)是按费用和收入是否在本会计期间已经支付、收入货币,而不管其应否计入本期损益为标准,来处理有关经济业务的一种会计确认基础。特点:凡是本期实际以现金付出的费用,不论其应否在本期收入中取得补偿,均应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凡在本期实际收到现金的收入,不论其应否归属于本期,均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适应范围:非盈利行的机关、事业和团体单位。(2)应计基础(权责发生制)它是按本会计期间发生的费用和收入是否应计入本期损益为标准,来处理有关经济业务的会计确认基础。特点:凡在本期发生而且应从本期收入中取得补偿的费用,不论其是否已经在本期实际付出货币资金,均应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凡在本期发生而且应归属于本期的收入,不论其是否已经在本期实际收到货币资金,均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按应计基础处理有关收入与费用的经济业务,将使各有关会计期间损益的确定都更为合理。3.两种会计确认基础运用比较两者核算原则,处理业务的标准不同。•收付实现制强调货币资金的实收实付;•权责发生制强调收益的发生和为了获得收入而发生的费用相配合。权责发生制(accrualbasis)(1)收入确认——以收入取得的权利形成为标志,而不论款项是否已经收到(2)费用确认——以费用承担责任的发生为标志,而不论款项是否已经支付现金收付制(cashbasis)(1)收入确认——以收到现金的时间为标准(2)费用确认——以支付现金的时间为标准四、两种会计确认基础运用比较举例(1)收到某客户上个年度所欠的货款50000元,存入银行;(2)以银行存款支付本季度短期借款利息费用9000元;(3)以现金预付下年度的报刊费1200元;(4)赊销货物一批,价款10000元,约定3个月以后收讫;(5)根据销货合同,收到某客户的购货定金20000元(系收到银行存款);(6)计算确定本月应负担的设备租金为2000元;(7)计算确定本月应负担的报刊费100元。交易序号现金收付制权责发生制收入费用收入费用(1)50000(2)90003000(3)1200(4)10000(5)20000(6)2000(7)100合计7000010200100005100利润598004900会计确认的其它要求一、配比原则某个会计期间或某个会计对象所取得的收入应与为取得该收入所发生的费用、成本相匹配,以正确计算在该会计期间、该会计主体所获得的净损益。作用:配比原则作为会计要素确认要求,用于利润确定。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会带来一定的收入,也必然要发生相应的费用。有利得必有所费,所费是为了所得,两者是对立的统一,利润正是所得比较所费的结果。配比原则的依据是受益原则,即谁受益,费用归谁负担。受益原则承认得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并非所有费用与收入之间都存在因果关系,必须按照配比原则区分有因果联系的直接成本费用和没有直接联系的间接成本费用。直接费用与收入进行直接配比来确定本期损益;间接费用则通过判断而采用适当合理的标准,先在各个产品和各期收入之间进行分摊,然后用收入配比来确定损益。二、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支出效益仅及于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是为了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应转化为本期费用,由本期收入来补偿并列入利润表。资本性支出则是与几个会计年度收益相关的支出,应先转化为资产的成本,并列于资产负债表,然后随着资产连续不断地在不同时期的使用,逐渐、分次地转化为不同时期的费用,由不同时期的收入补偿。如果把收益性支出当作资本性支出就会虚减本期费用,虚增本期资产和利润。反之,如果把资本性支出当作收益性支出就会虚增本期费用,虚减本期资产和利润。第二节会计计量一、涵义根据被计量对象的计量属性,选择一定的计量基础和计量单位,确定应记录项目金额的会计处理过程。IASC:“为了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确认和列示财务报表的要素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二、计量单位以货币计量为主,但也不排除以实物量度、劳动量度作为辅助量度。货币具有名义货币和实际购买力货币两重性,会计计量时应选用哪种货币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会计计量以法定的名义货币作为计量单位。三、计量属性(measurementattributes)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历史成本也称“实际成本”,是指企业为了取得某项资产并使其达到可使用状态所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历史成本是会计计量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计量属性,其一直是国际和我国惯例中的基础性计价标准。重置成本,是指在当前生产条件和市场供求状态下,重新购置某项相同或类似持有资产所需发生的全部支出。可变现净值也称“预期脱手价值”,是指资产在企业正常经营过程中可实现的未来现金流入扣除相应现金流出后的净额,也就是资产的销售价格减去在销售过程中支付的各种费用后的金额。现值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简称,是指资产在企业正常经营过程中可实现的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扣除相应现金流出量现值后的净额。公允价值,是指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三、计量单位与计量属性的结合(1)会计计量单位名义货币单位(面值货币单位)——指以面值表示的流通货币量度单位,其不考虑不同时期货币单位购买力的变化。不变货币单位(一般购买力单位)——指以一般购买力表示的货币量度单位,其考虑了不同期间货物实际购买力的变动。(2)会计计量模式指进行会计计量时所采用的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的组合方式。主要的会计计量模式历史成本——名义货币单位模式(即通常所说的历史成本会计模式)重置成本——名义货币单位模式历史成本——不变货币单位模式等。一、涵义会计记录是对会计对象进行记录的手段。在手工记账程序下,包括下列专门方法:(1)设置账户;(2)复式记账;(3)填制和审核凭证,(4)设置和登记账簿,(5)成本计算,(6)财产清查。第三节会计记录二、会计核算方法的组成内容(一)设置账户根据会计对象的特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科学的确定会计对象分类项目的过程,是分类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的专门方法。资产货币资金成品资金生产资金储备资金固定资金存放在企业的现金存入银行的存款仓库储存的材料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账户【会计信息的存储器】仓库存放的包装物包装物(一)设置账户(二)复式记账对发生的每笔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在相关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登记的专门方法。500500银行存款原材料经济业务:企业用银行存款500元购买材料。(三)填制和审核凭证保证账簿记录正确、完整的方法审查经济业务合理、合法性的方法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人员的职责经济业务会计凭证账户(四)设置和登记账簿按经济业务发生的顺序,分门别类的在账户的载体——账簿中记录的专门方法。经济业务会计凭证账簿(内设账户)(五)成本计算归集一定计算对象上的全部费用,借以确定其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专门方法。原材料1080/4件总成本:1000元+80元=1080元单位成本:1080元╱4=270元经济业务:购入A材料4件,买价1000元,支付运费80元。记账成本计算(六)财产清查通过盘点实物等查明财产的实存数与账存数是否相符的方法。账面(买价1000元,运费80元。共计4件。)原材料1080/4件盘点实物(4件)账实核对会计核算方法的应用程序记账凭证经济业务取得转换原始凭证登记登记账簿设置账户复式记账财务报告财产清查成本计算编制资料收集转换阶段储存计算阶段整理报出阶段1.经济业务发生后,先要取得合法凭证;2.根据设置的账户,按复式记账方法登记账簿;3.根据账簿记录进行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在账实相符基础上编制财务报告。一、涵义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财务会计报告是对日常核算的总结,是在账簿记录基础上对会计核算资料的进一步加工整理。第四节财务报告1.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财务状况,是指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总额及其构成、负债总额及其构成、所有者权益总额及其构成。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