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三顾茅庐》,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具体的阐述。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三顾茅庐》。教材分析《三顾茅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历史英才”的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旨在让学生通过历史故事的学习感悟人物的优秀品质。《三顾茅庐》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一部由历史小说改编的课文,讲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文中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本课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阅读,细节描写是本文的重要特色。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方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强化写作技巧的一个很好的素材。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阅读感悟能力。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历史人物故事兴趣浓厚,尤其是对故事中的英雄人物更是情有独钟。对这类课文的学习,孩子们热情高涨,主动参与,有较强的表达欲望。但学生对于历史故事及背景了解较少,在感悟人物特点及形象、环境烘托的作用时,还需要老师点拨引导。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三顾茅庐、蜿蜒起伏等。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用上“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3、初步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过程与方法:借助具体的语言文字,在教师的引导下感知课文内容,理解环境烘托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在深入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为: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教法与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这一理念,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1、以读促讲法。课表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抓住重点词句隆中景色的优美。2、启发引导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起主导作用。”在多种读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感悟各种景物与诸葛亮之间的联系。3、情境创设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语文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想象,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将听、说、读、思有机的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勤思,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教学准备“PPT教学流程: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本课需要三课时完成。本节课,我要执教的是第一课时。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以四个环节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揭题。中国历史上曾有一个叫做“三国”的时代,那是一个战火纷飞、英雄辈出的年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经典故事:三顾茅庐2、板题。提醒学生注意顾、茅的写法。生齐读课题。师:你能理解三顾茅庐的意思吗?(预设1:不能。没关系,别着急,读完课文后你一定会知道。预设2:能。指名回答。你是怎么知道的?)【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趣的谈话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同写课题,揭示课题,既能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随后复习旧知,引导学生整体回顾课文内容,顺势进入第二个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提出要求、自由读文。2、出示词语,检查效果。相机教学生字:恭。3、出示填空,概括大意。【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按要求读文后,集中出示词语,是为了检查初读的效果,指名读词语后,让学生自主强调易错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相机范写生字,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本环节的最后,让学生再读课文,目的是概括文章大意,教会学生概括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三、感受环境,体会作用。1、师:我们常说人杰地灵,诸葛亮是一位旷世奇才,那他的住处也一定独具特色,请同学们读读文中描写隆中景色的句子,想一想,这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用横线画出来并圈出描写这些景物特点的词。出示: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1)交流(山冈、松林、溪流、竹林)(2)怎样的山冈?怎样的松林?怎样的竹林?怎样的小溪?(3)这里的景色秀丽宜人,谁来读好这句话?(4)这段话仅仅是描写景色吗?你们看作者把山冈比作什么?(卧龙)看到“卧龙”一词你想到了什么?其实真正等待时机腾飞的是——(诸葛亮),人们称诸葛亮为——(卧龙先生),松林:坚定、贞洁、长寿的象征。溪流:奋勇向前、不怕困难。竹林:正直、坚韧、万古长青,生长速度极快(竹根在地下生长3——5年才会破土而出。)诸葛亮虽然——身居隆中,其实他——时时关注国家大事,等待时机——出山,为统一中原——出力。师:这就是我们写作中常用到的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3)隆中的景物写得如诗如画,让我们身临其境,下面我们也来模仿这种写法,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指名说1-2名)【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使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收获。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时,抓住景物山冈、松树、竹林、溪水及它们的特点,在反复朗读中感受诸葛亮的性格特点。景色片段的练写,切实注重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强化了学生的写作技巧。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四、推荐阅读、作业设计。1、收集刘备和诸葛亮的资料。2、阅读三国故事。【设计意图:叶圣陶曾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觉读书。”这样的课外阅读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将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实现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板书设计:8、三顾茅庐【设计意图:好的板书是师生双边活动情况的缩影,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我的板书力求简洁精练。根据课文内容,我抓住关键词进行板书,既突出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又凸显了课文的中心,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进而辅助了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以上只是我的教学预设,最终采用的方法,可能会根据课堂上学生的生成稍作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还望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