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参考港口城市的发展历史表明,港口的兴盛与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相辅相成。本期政务参考聚焦临港经济发展,简述相关概念,列举长江流域主要港口发展定位。★参考之资★临港经济:是以港口码头为中心,以港口城市和经济腹地为依托,以邻港区域为载体,以金融和港航相关产业为支撑,发挥港航和综合运输的优势,利用临港的资源禀赋,参与产业分工和贸易交流的开发性、区域性经济。临港经济两大主要特征:第一,临港经济具有典型的外向型经济特点,有强大的产业聚集能力。港口作为海陆交通枢纽,通过廉价水运,与周边地区形成集疏运输体系,促进区域间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的沟通和交流;第二,临港经济具有区域经济特点,有较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港口已经成为现代交通领域中最重要的交通点和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港口发展阶段划分:第一代港口指1950年以前的港口,其功能为货物的转运、临时存储以及货物的收发等,港口是运输枢纽中心。第二代港口是指20世纪50至80年代的港口,这一代港口除具有第一代港口的功能以外,增加了使货物增值的工业、商业功能,港口成为装卸和服务的中心。第三代港口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这一代港口除具有第一代、第二代港口的功能以外,加强了与所在城市以及用户之间的联系,使港口的服务超出以往的界限,增添运输、贸易的信息服务与货物的配送等综合服务,港口成为物流中心。第四代港口提出于20世纪90年代,处理的货物主要是集装箱货物,发展策略是港航联盟与港际联盟,生产特性是整合性物流,具有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的航道与码头设施,密集的全球性国际直达干线,内外便捷联结全球的公共信息平台。港口管理模式:1.公共服务港:政府公共部门不仅投资、维护和管理港口基础设施和所有经营性设施,而且还是港口具体业务的直接经营者。2.设备港:政府公共部门负责投资、维护和管理港口基础设施和所有经营性设施,而私人部门通过租赁大型的经营设施和设备从事港口生产性业务。3.地主港:政府公共部门负责港口规划和投资港口基础设施,把港口经营权出让给私人部门,并收取特许经营费和租赁费。私人部门通常获得特许权后,长期租用港口土地、基础设施并自行解决经营所需的所有岸上设施,提供港口经营服务。国内近年在唐山港京唐港区、上海港洋山港区、嘉兴港乍浦港区、广西钦州港、南通洋口港等地探索采用地主港管理模式。4.私人服务港:政府部门除保留规划职能外,完全退出港口领域。私人部门投资和拥有包括港口土地、基础设施和经营性设施在内的全部港口资产,并完全按照私人部门的商业目标进行港口经营。成熟港口应具备的基本功能:运输功能;商业和贸易功能;工业功能;衍生的其他功能,如服务、金融等。长江流域港口产业发展主要路径:以航运业为主导的物流服务型,就是以航运业为主导,并带动仓储业、贸易业等港口关联产业发展的临港产业发展路径。该发展路径,出现最早,分布最多,多以自由港吸引货物进出,以发展转口贸易为主导,增加商业收益。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实力型,或由“以航运业为主导的物流服务型”路径转型过来的,在这种情形中作为带动临港产业群中港口关联产业和港口派生产业发展的双因素之一的临港工业,一般以轻型制造业为主;或是在港口开发建设初期就发展临港工业,这些临港工业既可能包括轻型制造业,也有可能包括重化工业。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一体化型,当临港制造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受成本因素和市场导向的影响,港口城市的临港制造业开始萎缩,面临产业升级和改造,同时,由于此时港口城市已具有很高的辐射力,临港空间的扩大,使这种改造、升级成为可能,于是“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实力型”路径开始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一体化型”发展路径转化。内河临港产业空间布局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内河港口仅有码头作业区供船舶停靠。随着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供货物中转储存的陆域面积增加,在港口作业区外围形成专门的临港物流空间。此时,港口对城市的经济贡献主要局限于物流、仓储等直接业务本身,港城关系相对简单。交通区位引导下的运输成本最小化是临港空间拓展的主要动力。第二阶段,港口运输成本优势吸引运费敏感的加工制造业在港口周边集聚,在港区外形成相对独立的临港(工业)生产空间。加工制造业吸引资本、技术、劳动力集聚本地,为城市带来经济增长、就业岗位和配套服务需求,使临港空间与城市的关系变得密切起来。第三阶段,临港工业和港口中转贸易对城市的经济贡献越来越明显,政府出于对临港产业的扶持培育目的,在港口附近设立专门的开发区,赋予其相应的土地、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特殊的管理手段,使之成为产业集约化程度高、产业特色鲜明、集群优势明显、功能布局完整的现代化产业分工协作区和实施工业化的有效载体。第四阶段,随着内河临港产业由“以低端制造业为支柱的原材料工业型”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一体化型”升级,相关货物、人员、资金、技术的流动日益频繁,政府为确保经济的竞争力,实行区港一体化管理,在贸易、物流、出口加工等方面实行更加便利的政策,以促进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出口加工业等的发展。图:内河临港产业空间的构成要素与功能组织临港产业内部规划:1.依港兴业,港产对接。以港口为枢纽进行布局,港区、物流区、产业区由内而外逐层分布。2.延伸链条,专业分区。以原有产业为基础,依托港口发展与基础产业相关联的产业门类,形成相应的产业分区。3.依产聚核,多级配套。依托产业发展在产业区形成一个综合服务中心,作为整个临港新区的核心,同时,在各个产业组团与居住组团配建服务中心。4.逐步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从起步阶段配套服务,产业区配套部分商业、居住功能;到发展阶段功能支撑,增加商业、居住、办公功能;再到成熟阶段发展引领,增加商务、研发、文化、娱乐功能。★他山之石★长江流域主要港口发展布局:我国内河港临港产业区主要以长江流域为主,长江经济带现建有泸州合江临港工业园区、重庆市港城工业园区、宜昌白洋工业园、荆州松滋临港工业园区、岳阳城陵矶临港产业区、武汉阳逻新港、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九江城西城东两个港区、安庆江南产业集中区、芜湖江北产业集中区、江阴临港新城、太仓港港口开发区等10余个临港产业区,产业发展主要以物流、装备制造、现代服务、化工为主。临港产业区名称规模功能定位主导产业沪州合江临港工业园区规划面积19.85平方公里以化工业为龙头、以物流业为纽带、机械加工业和综合轻工业协调发展的开放式、循环型产业集中发展的临港工业园区精细化工、涂料化工、重庆中小企业创业、机电产业、物流重庆市港城工业园规划面积11平方公里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物流中心电子电器、物流装备、汽车零部件、造船、综合物流宜昌白洋工业园规划面积80.66平方公里集科研孵化、生产制造、商务服务等功能齐全的现代生态工业园区精细化工、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荆州松滋临港工业园区规划面积76.76平方公里行政管理、商贸物流、生活居住、科技研发和教育培训功能于一体的,第三产业发达、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产业新区新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精细化工业、纺织化工业为支柱武汉阳逻新城规划面积106平方公里武汉东部地区的综合新城,现代港口和物流枢纽,重要制造业基地,宜居的生活城国际集装箱转运、机械制造、钢材加工业、纺织业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规划面积44.3平方公里建材、机械制造基地,立足黄石、服务鄂东、面向武汉城市圈的现代物流和水铁公联运中心物流、建材、机械制造岳阳城陵矶临港产业区规划面积110平方公里长江中游区域性临港型综合交通枢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创新发展示范区现代港口物流、智能机械装备、节能环保设备、出口加工九江城西港区规划面积51平方公里集高水平的城市新区、高层次的产业聚集区、高标准的口岸商务服务区于一体的现代临港新城物流、石化、纺织、电力、建材、造船、机械、电子安庆江南产业集中区规划面积216平方公里打造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端休闲业基地;建设宜业、宜居、宜商、宜游的现代化滨江新城先进制造业(机械、设备等)、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临港物流芜湖江北产业集中区规划面积约216平方公里生态型现代滨江新城、世界级深绿产业基地新型化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江阴临港新城规划面积125平方公里产业、仓储物流、先进制造业、商务贸易的现代化港口新城石油化工、精密机械、工业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太仓港港口开发区规划面积218.9平方公里现代化的滨江新港城、品牌化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化的港口物流基地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