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的五年,是当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和促进经济全面转型的重要时期,也是积极抢抓新一轮战略机遇期,实现大跨越、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及省、市有关精神,按照《中共当涂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当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本规划纲要主要阐述全县战略部署、政府工作重点和市场主体行为导向,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全县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第一节发展基础“十一五”期间,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工业强县、东向发展、全民创业、城乡统筹战略,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坚持“大招商、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奋斗目标,为“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由“十五”期末的58.2亿元提高到175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比2005年翻了一番以上;财政收入由5.3亿元提高到22亿元,是2005年的4倍以上;财政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05年的9.1%上升到12.6%;“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45亿元,是“十五”期间的6倍以上。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核中连年位居十强县前列。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32:39:29调整为2010年的13∶63∶24,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35.8%提高到55%以上,工业在三次产业中处于主导地位。重点规划发展的十大产业,产值比“十五”末增长了4.4倍,实现了成倍扩张。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加快,房地产开发、休闲旅游和专业市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农业发展逐步走上优质、高效、生态的路子,河蟹生态养殖“当涂模式”在全国推广。节能减排完成阶段性目标任务。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县城通过“东扩西拓、北接南延”,城区框架进一步拉开,建成区面积由12平方公里扩展到1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由10万人增加到15万人;博望、太白、丹阳、石桥、黄池等一批重点镇建设面貌发生较大改变。全县城镇建设累计投资187亿元,污水、垃圾处理等一批市政设施投入使用,城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镇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城镇化水平由2005年的39%提高到48%,在全省县域处于前列。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加大土地开发复垦力度,全面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任务,拓展土地开发利用空间,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城乡环境整治提升年”等活动,完成18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我县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整合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县,被列为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县;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围乌公路、澄釜公路建成通车,青黄路完成升级改造,建成南圩大桥;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有序推进,提前四年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受益人口达46.3万。“万村千乡”流通工程全面实施,建成乡级直营店58个、村级连锁店264个。农田水利建设扎实开展,水利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被确定为全国农田水利重点县,基本完成大公圩、一五圩、陈焦圩排涝泵站等更新改造工程。全面完成乡镇、村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任务。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固定电话户户通工程,基本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改革开放成效显著。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完成48家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任务,林权制度改革等扎实推进。全民创业持续升温,企业活力进一步增强。金融改革取得新进展,被列为国家开发性金融合作试点县,组建县城乡建设投资公司和中心镇城乡建设投资公司,成功引进江阴农商行,成立新华村镇银行、同盛小额贷款公司。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一批超千万、超亿元项目落户当涂,累计实际利用县外资金355亿元,是“十五”期间的五倍多。成功举办四届石臼湖螃蟹节暨经贸洽谈会、中国·马鞍山刃模具及机械装备博览会和护河园艺桃花节,对外知名度进一步提高。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对外贸易强势增长,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2.8亿美元。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全县园区建设达50平方公里,入园企业1300多家,当涂经济开发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博望等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初具规模。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稳步推进,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由30%提高到75%,县职教中心、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学校建设项目全面推进。科技工作有序开展,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科技工作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全面完成乡镇文化站建设任务,“当涂民歌”被列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李白墓园升格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涂县被评为全国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先进县。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面完成基层医改试点和乡镇标准化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建成城乡30分钟就医服务圈。社会保障工作走在全省县级前列,初步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基本保险”累计扩面超过21.6万人次;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被列为全国首批试点县,全县总参保率达到82%,农村60周岁以上老年居民99%享受养老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位居全省首列。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5‰。此外,统计、档案、外事侨务、妇女儿童、老年、宗教、气象等社会事业都取得新进步。民生持续改善。统筹城乡就业工作取得成效,五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6.5万人,到“十一五”末,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达21.4万人,培训1.5万人次,全县五年累计新增就业岗位2.4万个。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由2005年的15553元增加到36300元,年均增长19%;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4235元增加到8590元,年均增长15%以上,继续保持全省县级首位。平安当涂建设扎实推进。认真落实稳定第一责任,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县社会治安大局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信访工作得到强化和创新,建立下行接访、涉访特困救助、网友留言办理反馈等制度,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顿不断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应急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基本形成覆盖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体系。城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逐步深入,公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继续保持“全国双拥模范县”称号,成功获得“全省文明县城”称号。“十一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依然偏小,与长三角地区发展较快的县市相比,发展差距有不断拉大的趋势,争先进位的任务十分艰巨。二是产业层次不够高,缺乏带动性强、关联度大的大企业、大项目。传统产业亟待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三是城镇建设起步较晚、总体水平偏低,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配套服务功能不全的状况。四是城乡发展还不够协调,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农民增收的任务依然很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十二五”时期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预计完成情况类别指标名称“十一五”计划目标2010年预期“十一五”年均增长(%)经济发展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15017518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美元)28003900243.财政收入(亿元)1822334.五年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亿元)300645455.利用县外资金(累计)(亿元)170355556.三次产业结构16:60:2413:63:24人民生活7.农民人均纯收入(元)64008590158.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元)250003630018社会发展9.城镇化率(%)454810.城市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251911.城镇登记失业率(%)≤4.5≤3.61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57513.人口自然增长率(‰)≤4.5≤5可持续发展14.单位生产总值能耗(%)20>2215.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5≥95第二节发展环境“十二五”时期,我县总体上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发展空间广阔、动力充足,但也是各种问题不断增多的凸显期,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一)“十二五”时期当涂面临的发展机遇国家战略和规划实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主体功能区规划加速启动,政策、体制与资本的叠加效应将逐步释放出来。同时,“十二五”期间,国家对县域经济发展、城市群和城市带建设、城乡一体化、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绿色经济、文化产业等将更加重视,都为我县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为推动经济社会新一轮跨越式大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区域一体化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我县是马鞍山市“1255”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马芜同城化对接发展的中心地带,也是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重点区域和南京都市圈的紧密型县份以及长三角协作区的新成员,这为我县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谋划分工与合作,更大规模地集聚先进生产力要素和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大交通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宁安城际铁路、宁芜铁路复线、芜申运河和芜太公路当涂段以及长江太平府航道建设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使我县对外的交通更加通畅、区位优势更加凸显、承接产业转移更加便利。多年发展打下的基础为加速起跳积累了后劲。“十二五”期间,我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将从4000美元向1万美元迈进,经济社会发展处于重要战略转型期。这一时期,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传统产业加快升级换代,城乡一体化向纵深推进,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推动下,将有力推动我县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扩大和消费水平的提升。思想统一和人心思进的氛围为跨越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全县上下跨越发展、率先发展的思想更加统一,各级干部“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忧患意识不断增强,有利于我县克难攻坚,大干快上,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二)“十二五”时期当涂面临的挑战影响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较多。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仍在延续,世界经济增长缓慢,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美欧等西方国家出现“再工业化”倾向;国家宏观政策日益趋紧,市场变化和经济不确定因素较多,这都将增加我县经济发展的难度。区域竞相发展带来的竞争加剧。各地争相抢占发展主动权,区域间的竞争更趋激烈。周边大中城市集聚能力较大,周边县(市)发展势头强劲,对我县承接产业转移和吸引资本、资源、技术、人才形成较大压力。发展要素制约更加突出。资源环境的制约将长期存在,特别是土地约束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将进一步凸显,环境容量进一步趋紧,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更加艰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绿色发展、节能减排、低碳增长是“十二五”乃至未来更长时期发展的主题,过度依赖资源高消耗、高投入的经济增长方式将难以为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紧迫。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压力加大。随着社会阶层的差异化发展日趋严重,老龄化、收入差距、利益重组等引发的矛盾和冲突日益凸现,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呈增多态势,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面临新的考验。总的来看,“十二五”时期,我县面临的发展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改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立足县情,准确把握和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民生改善与社会公平等方方面面的关系,继续保持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第二章“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第一节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战略机遇,紧紧围绕“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