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考点梳理知识点总结★考点1空气的主要成分(B)1、空气的主要成分(体积分数)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等)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红磷燃烧)实验(1)实验装置:如图。(2)涉及反应:4P+5O2点燃2P2O5(3)实验现象:产生大量白烟,待燃烧停止,整个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将c处的止水夹打开,会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广口瓶,大约占原空气体积的1/5。水倒吸不足五分之一的原因:①红磷不足②装置气密性不好③未待装置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C)1、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略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2、化学性质:具有氧化性、助燃性。3、氧气的用途①供给呼吸——登山、潜水、航空、航天、医疗等;②支持燃烧——炼钢、气焊、气割、航天等。★考点4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C)类别具体物质实验现象Fe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集气瓶预留少量水是为了防止溅落的生成物使集气瓶底炸裂。)非金属单质C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在空气中发出红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S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大量的热。(集气瓶预留少量水是为了吸收SO2,防止空气污染。)P在空气中燃烧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H2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在火焰上方放置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化合物CO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放热,在火焰上方放置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无液滴产生,迅速倒转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1、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因此物理性质存在差异但化学性质相似。)(1)金刚石:a.物理性质: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b.用途:用于划玻璃、切割金属、钻探机钻头、制装饰品等。(2)石墨:a.物理性质:石墨是深灰色,质软,导电性优良,导热性良好,有滑腻感。b.用途:用于电极、铅笔芯、润滑剂等。(3)几种无定形碳的比较:木炭燃料活性炭吸附剂焦炭冶炼金属炭黑作墨水(4)C60:分子构成的物质,一个碳六十分子由六十个碳原子构成。2、碳单质的化学性质①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②碳跟氧气反应(可燃性):a.C+O2点燃CO2(氧气充足);b.2C+O2点燃2CO(氧气不充足)。③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性):a.常见的反应:C+2CuO高温2Cu+CO2↑;C+CO2高温2CO。3、二氧化碳的性质①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态CO2叫干冰,易升华。②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般情况下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能生成碳酸,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4、二氧化碳的用途①灭火②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用作制冷剂和人工降雨。③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作气体肥料,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其余的还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氟利昂)等。5、一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①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②化学性质:a.可燃性:2CO+O2点燃2CO2;b.还原性:CO+CuO△Cu+CO2;3CO+Fe2O3高温2Fe+3CO2;c.毒性:煤气中毒由一氧化碳引起。③用途:①用作气体燃料;②冶炼金属。★考点6实验室制取氧气(C/B*)1、实验步骤①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②添加药品;③预热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④收集气体;⑤(用排水法收集时)先取出导管,再停止加热。2、注意事项①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②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导致试管炸裂;③用高锰酸钾时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④试管外壁要保持干燥;⑤加热前要先预热;⑥待气泡均匀连续地冒出时才能收集,防止收集到的气体不纯(空气无法排尽);⑦实验结束应先取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至试管,导致试管炸裂。★考点7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C/B*)1、反应药品稀盐酸跟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反应。2、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3、收集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可根据它的性质考虑:因为二氧化碳可溶于水,并且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不宜用排水法。又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4、实验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块状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③塞紧双孔胶塞;④由长颈漏斗加液体;⑤收集气体。5、注意事项①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应伸入到接近锥形瓶底部,以便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散;②反应器内的导管稍露出胶塞即可,不宜太长,否则不利于气体导出;③不加热;④集气瓶内的导管应伸入到接近集气瓶底部,以利于排净空气。6、验满、检验及净化①验满: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火焰熄灭,证明瓶内已充满二氧化碳。②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气体。8、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①原理:高温煅烧石灰石,生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②化学方程式:CaCO3高温CaO+CO2↑二级主题二、水与常见的溶液★考点9水的组成(B)1、水的组成实验探究(水的电解实验)①实验现象:两极产生气泡(正极上有气泡缓慢产生,负极上有气泡较快产生);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2。②气体检验(正氧负氢):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正极产生的气体中,发现木条燃烧的更旺,则说明气体是氧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负极产生的气体中,发现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则说明气体是氢气。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解反应):2H2O通电2H2↑+O2↑。2、实验结论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③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④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3、实验注意事项①所用电源为直流电源(如电池、蓄电池等);②水的导电性很弱,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钠或稀氢氧化钠溶液等。★考点10纯水与某些天然水(海水、硬水、矿泉水等)的区别(A)1、软水和硬水①概念: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②软水和硬水的区分方法:a.将肥皂水分别加入盛有水样的烧杯中,搅拌,产生大量泡沫的是软水,没有泡沫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③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危害:a、使用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了会使衣物变硬。b、锅炉用硬水易使锅炉内结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且易使炉内管道变形、损坏,甚至还会引起爆炸。④硬水软化的方法:a、煮沸(生活中);b、蒸馏(实验室或工业上)。★考点11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B)1、沉淀(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①静置沉淀:通过不溶性杂质自身的重力使它们从液体中沉降下来。这种方法净化程度较低,因为悬浮物不能自然沉到水底。②吸附沉淀:利用某物质(如明矾)吸附杂质,使之沉降。2、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①含义: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分离固—液型的混合物。③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口;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中下部,玻璃棒的一端轻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管口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④过滤后滤液仍浑浊的可能原因:a、滤纸破损;b、漏斗内液面高过滤纸边缘;c、仪器不洁净。3、吸附(除去水中一些可溶性杂质,如异味,色素等)①常用吸附剂:活性炭。4、净化程度由低到高依次是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加絮凝剂:如加入明矾等,作用: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使其沉降★考点12溶解现象(B)1、溶液①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②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2、溶液的组成①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质可以有多种,溶剂只能有一种。②溶质和溶剂的判断:a、液态的为溶剂,固态或气态的为溶质;b、都为液态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c、溶液中有水时,规定水是溶剂,其它的为溶质;3、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①温度:一般固体物质,溶剂温度越高,溶解速率越快。②溶质颗粒大小:溶质颗粒越小,与溶剂接触面积越大,扩散到溶剂中的速率越快,溶解速率也越快。③搅拌:搅拌或振荡能加速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速率。4、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常见物质溶解过程中的热量变化:NH4NO3溶解吸热;NaOH、CaO、浓H2SO4溶解放热;NaCl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考点14饱和溶液的含义(B)1、饱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能否继续溶解同种溶质。2、饱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能继续溶解的是不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的是饱和溶液。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注:①改变温度时Ca(OH)2和气体的转化方法与上述转化关系相反,因为它们的溶解度添加溶质、降低温度、减少溶剂添加溶剂、升高温度、减少溶质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转化方法是添加溶质和添加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Ca(OH)2溶液是稀溶液。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考点15溶解度的含义(B)1、固体溶解度①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a.条件:一定温度;b.标准:100g溶剂;c.状态:达到饱和;d.溶解度的单位:克。③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a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b外因、温度: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2、气体溶解度①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即气体体积与水体积的比值,无单位)。②影响因素:a.溶质的性质;b.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c.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考点16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C)1、%100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2、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考点17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B/B*)1、结晶的两种方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①蒸发溶剂②降低温度2、常见乳化剂洗洁精(乳化餐具上的油污)、肥皂(乳化衣物上的油污)、注意:汽油能溶解油污,含有NaOH的洗涤剂能与油脂反应。二级主题三、金属与金属矿物1、从原子结构来看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少,一般<4;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多,一般≥4。★考点18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B)1、铁与氧气的反应①常温下,干燥的空气中铁很难与氧气反应;②在潮湿的空气中,铁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生成铁锈(铁锈呈红褐色);③在纯氧中,细铁丝能够被点燃,生成黑色的Fe3O4。2、铝与氧气的反应①铝在空气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物Al2O33、铜与氧气的反应①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②在纯氧中,铜也不能被点燃★考点19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C)1、金属锈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