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一节外生殖器外生殖器指生殖器官的外露部分,称为外阴(一)阴阜为耻骨联合前方的皮肤隆起。青春期开始生长呈倒三角形分布的阴毛。(二)大阴唇为两股内侧一对纵行隆起的皮肤皱襞,内侧面湿润似黏膜。皮下为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含丰富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外伤后易形成血肿。(三)小阴唇为位于两侧大阴唇内侧一对薄皮肤皱襞。表面湿润,无毛,富含神经末梢。四)阴蒂由海绵体构成,可勃起。阴蒂头富含神经末梢,为性反应器官。(五)阴道前庭为菱形区域,前为阴蒂,后为阴唇系带,两侧为小阴唇。阴道前庭有:1.前庭球2.前庭大腺向内侧开口予阴道前庭后方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的沟内。性兴奋时,分泌黏液起润滑作用。正常情况下不能触及此腺,若腺管口闭塞,形成前庭大腺囊肿或前庭大腺脓肿。3.尿道外口4.阴道口及处女膜阴道口位于尿道外口后方的前庭后部。其周缘覆有一层较薄黏膜皱襞,称处女膜。处女膜孔可因性交或剧烈运动而破裂,并受分娩影响,产后仅留处女膜痕。女性内生殖器位于真骨盆内,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和卵巢。(一)阴道是性交器官,月经血排出及胎儿娩出通道。位于真骨盆下部中央,为上宽下窄的管道,前壁长7~9cm,与膀胱和尿道相邻;后壁长10~12cm,与直肠贴近。上端包绕宫颈阴道部,下端开口于阴道前庭后部。宫颈与阴道间的圆周状隐窝称阴道穹隆,分前、后、左、右4部分,后穹隆最深,与直肠子宫陷凹紧密相邻,临床上可经此处穿刺或引流。阴道壁自内向外由黏膜、肌层和纤维组织膜构成。黏膜层由复层鳞状上皮覆盖,无腺体;有许多横行皱襞,伸展性较大;受性激素影响有周期性变化。肌层由内环和外纵两层平滑肌构成。纤维组织膜与肌层紧密粘贴。阴道壁富有静脉丛,损伤后易出血或形成血肿。二)子宫是孕育胚胎、胎儿和产生月经的器官。位于盆腔中央,前为膀胱,后为直肠,下端接阴道,两侧有输卵管和卵巢。宫底位于骨盆入口平面以下,宫颈外口位于坐骨棘水平稍上方。当膀胱空虚时,成人子宫的正常位置呈轻度前倾前屈位,主要靠子宫韧带及骨盆底肌和筋膜的支托作用。子宫是有腔壁厚的肌性器官,呈前后略扁的倒置梨形,重约50g,长7~8cm,宽4~5cm,厚2~3cm,容量约5ml。子宫上部较宽称宫体;宫体顶部称宫底;宫底两侧称宫角。子宫下部较窄呈圆柱状称宫颈。宫体与宫颈之比,女童为1:2,成年妇女为2:1,老年妇女为1:1。宫腔呈倒三角形,两侧通输卵管,尖端朝下通宫颈管。宫体与宫颈之间形成最狭窄的部分称子官峡部,非孕时长约1cm,其上端因解剖上狭窄称解剖学内口;其下端的子宫内膜转变为宫颈黏膜称组织学内口。妊娠期子宫峡部逐渐伸展变长,妊娠末期可达7~1Ocm,形成子宫下段,成为软产道一部分。宫颈内腔呈梭形称宫颈管,成年妇女长2.5~3.Ocm,其下端称宫颈外口,通向阴道。宫颈下部伸入阴道内称宫颈阴道部。未产妇的宫颈外口呈圆形;已产妇受分娩影响形成横裂。1.组织结构宫体和宫颈的组织结构不同。宫体壁由内向外分为子宫内膜层、肌层和浆膜层3层。子宫内膜分为致密层、海绵层和基底层3层。内膜表面2/3为致密层和海绵层统称功能层,受卵巢性激素影响发生周期变化而脱落。基底层为靠近子宫肌层的1/3内膜,不受卵巢性激素影响,不发生周期变化。子宫肌层较厚,非孕时厚约0.8cm,由大量平滑肌束和少量弹力纤维组成,分为内层(肌纤维纵行排列)、中层(肌纤维交叉排列)、外层(肌纤维横行排列)3层。子宫收缩时压迫血管能有效控制子宫出血。子宫浆膜层在子宫前面,形成膀胱子宫陷凹;在子宫后面,形成直肠子宫陷凹。宫颈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含少量平滑肌纤维、血管及弹力纤维。宫颈管黏膜为单层高柱状上皮,黏膜内腺体分泌碱性黏液,形成黏液栓堵塞宫颈管。黏液栓成分及性状受性激素影响,发生周期变化。宫颈阴道部由复层2鳞状上皮覆盖,表面光滑。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接处,是宫颈癌的好发部位。2.子宫韧带共有圆韧带(有维持子宫呈前倾位置的作用)、阔韧带(有前后两叶,其上缘游离,外1/3部移行为骨盆漏斗韧带或称卵巢悬韧带。卵巢内侧与宫角之间的阔韧带称卵巢固有韧带或卵巢韧带。在输卵管以下、卵巢附着处以上的阔韧带称输卵管系膜。在宫体两侧的阔韧带中有丰富的血管、神经、淋巴管称宫旁组织。子宫动静脉和输尿管均从阔韧带基底部穿过)、主韧带(在阔韧带的下部,横行于宫颈两侧和骨盆侧壁之间。为一对坚韧的平滑肌和结缔组织纤维束,是固定宫颈位置、防止子宫下垂的主要结构)和宫骶韧带(含平滑肌和结缔组织,短厚有力,向后向上牵引宫颈,维持子宫前倾位置)4对。若子宫韧带、盆底肌及其筋膜薄弱或受损伤,可导致子宫脱垂。(三)输卵管为一对细长、弯曲的肌性管道,位于阔韧带上缘内,内侧与宫角相连通,外端游离呈伞状,与卵巢相近。全长8~14cm,是精子和卵子相遇受精的场所,也是向宫腔运送受精卵的通道。输卵管由内向外分为间质部(潜行在子宫壁内部分,长约1cm,管腔最窄)、峡部(细而较直,管腔较窄,长2~3cm)、壶腹部(管腔宽大且弯曲,长5~8cm,内含丰富皱襞)、伞部(长1~1.5cm,开口于腹腔,开口处有许多指状突起,有“拾卵”作用)4部分。(四)卵巢成年女性卵巢约4cm×3cm×1cm大,重5~6g,灰白色。卵巢有生殖功能和内分泌作用。卵巢表面无腹膜,由生发上皮覆盖。上皮深面有一层致密纤维组织称卵巢白膜。再往内为卵巢实质,外层称皮质,内层称髓质。皮质是卵巢的主体,由各级发育卵泡、黄体和它们退化形成的残余结构及间质组织组成;髓质由疏松结缔组织及丰富的血管、神经、淋巴管以及少量与卵巢韧带相延续的平滑肌纤维构成。第三节女性生殖器官血管、淋巴和神经(一)血管及其分支内外生殖器官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卵巢动脉、子宫动脉、阴道动脉及阴道内动脉。盆腔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并在相应器官及其周围形成静脉丛,并相互吻合,使盆腔静脉感染容易蔓延。供血动脉血管来源卵巢动脉自腹主动脉(左侧卵巢动脉还可以来自:肾动脉)子宫动脉髂内动脉前干分支阴道动脉髂内动脉前干分支阴部内动脉髂内动脉前干终支淋巴分布与生殖器官淋巴的流向女性生殖器官和盆腔有丰富的淋巴系统,淋巴结沿相应血管排列,成群或成串分布。分为外生殖器淋巴与盆腔淋巴2组。1.外生殖器淋巴(1)腹股沟浅淋巴结:(2)腹股沟深淋巴结:2.盆腔淋巴分为髂淋巴组(由髂内、髂外及髂总淋巴结组成)、骶前淋巴组(位于骶骨前面)和腰淋巴组(位于腹主动脉旁)3组。阴道下段淋巴主要汇入腹股沟浅淋巴结。阴道上段淋巴与宫颈淋巴回流相同,大部汇入髂内及闭孔淋巴结,小部汇入髂外淋巴结,并经宫骶韧带汇入骶前淋巴结。宫体、宫底、输卵管、卵巢淋巴均汇入腰淋巴结,小部分汇入髂外淋巴结。宫体两侧淋巴沿圆韧带汇入腹股沟浅淋巴结。(三)内外生殖器官神经支配3由躯体神经和自主神经共同支配。1.外生殖器的神经支配主要由阴部神经支配。2.内生殖器的神经支配主要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第四节骨盆女性骨盆是支持躯干和保护盆腔脏器的重要器官,又是胎儿娩出时必经的骨性产道,其大小、形状直接影响分娩过程。女性骨盆较男性骨盆宽而浅,有利于胎儿娩出。韧带连接骨盆各部之间的韧带中,有两对重要的韧带,一对是骶、尾骨与坐骨结节之间的骶结节韧带,另一对是骶、尾骨与坐骨棘之间的骶棘韧带,骶棘韧带宽度即坐骨切迹宽度,是判断中骨盆是否狭窄的重要指标。妊娠期受性激素影响,韧带松弛,有利于分娩。(二)骨盆的分界坐骨棘间径是衡量中骨盆大小的径线,又是分娩过程中衡量胎先露部下降程度的重要标志。(三)骨盆的类型根据骨盆形状分为4种类型。1.女型为女性正常骨盆,最常见。入口呈横椭圆形,入口横径较前后径稍长。骨盆侧壁直,坐骨棘不突出,耻骨弓较宽,坐骨棘间径≥10cm。我国妇女约占半数。2.扁平型较常见。入口呈扁椭圆形,横径大于前后径。耻骨弓宽,骶骨失去正常弯度,变直向后翘或深弧型,故骨盆浅。我国妇女约占25%。4.男型少见。入口略呈三角形,两侧壁内聚,坐骨棘突出。耻骨弓较窄,坐骨切迹窄呈高弓形,骶骨较直而前倾,出口后矢状径较短。骨盆腔呈漏斗形。第五节骨盆底(一)骨盆底由多层肌肉和筋膜构成,封闭骨盆出口,承托并保持盆腔脏器于正常位置。骨盆底由外向内分为3层。1.外层由会阴浅筋膜及其深面的3对肌肉(球海绵体肌、坐骨海绵体肌、会阴浅横肌)及一括约肌(肛门外括约肌)组成。球海绵体肌收缩时能紧缩阴道又称阴道括约肌。2.中层为泌尿生殖膈。由上下两层筋膜及其间会阴深横肌及尿道括约肌(环绕尿道,控制排尿)组成,其中有尿道和阴道穿过。3.内层为盆膈。是骨盆底最坚韧的一层,由肛提肌及其内、外面各覆一层筋膜组成。有尿道、阴道和直肠穿过。肛提肌构成骨盆底大部分。每侧肛提肌自前内向后外由耻尾肌、髂尾肌和坐尾肌3部分组成。肛提肌起最重要的支持作用。因肌纤维在阴道和直肠周围交织,有加强肛门和阴道括约肌的作用。第二单元女性生殖系统生理妇女一生划分为胎儿期、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性成熟期、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7个阶段。中肾管退化,两条副中肾管发育为女性生殖道。3.月经初潮:为青春期的重要标志。通常发生于乳房发育2年后。此时月经周期常不规则。第二节卵巢功能与卵巢周期性变化一)卵巢的功能卵巢是女性的性腺,其主要功能有产生卵子和产生性激素。(二)卵巢周期性变化1.卵泡的发育及成熟:自月经第1日至卵泡发育成熟称卵泡期,需10~14日。2.排卵:卵细胞被排出的过程称排卵。排卵前卵泡黄素化,产生少量孕酮。排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左右。3.黄体形成及退化:排卵后卵泡液流出,卵泡壁塌陷,卵泡颗粒细胞和卵泡内膜细胞向内侵入,周围有卵泡外膜包围,共同形成黄体。在LH排卵峰作用下进一步黄素化,形成颗粒4黄体细胞及卵泡膜黄体细胞。排卵后7~8日(相当于月经周期第22日左右),黄体体积和功能达高峰,直径1~2cm,外观色黄。若卵子未受精,黄体在排卵后9~10日开始退化。黄体退化时黄体细胞逐渐萎缩变小,周围的结缔组织及成纤维细胞侵入黄体,逐渐被结缔组织取代,组织纤维化,外观色自称白体。排卵日至月经来潮为黄体期,一般为14日。黄体功能衰退后月经来潮,此时卵巢中又有新的卵泡发育,开始新的周期。(三)卵巢性激素的合成及分泌卵巢合成及分泌的性激素均为甾体激素,主要有雌激素(雌二醇(活性最高)及雌酮,雌三醇是雌二醇代谢产物活性低)、孕激素和少量雄激素。1.雌激素的生理作用:①促进子宫肌细胞增生和肥大,使肌层增厚;增进血运,促使和维持子宫发育;增加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②使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增殖;③使宫颈口松弛、扩张;宫颈黏液分泌增加,稀薄,易拉成丝状;④促进输卵管肌层发育,加强输卵管平滑肌节律性收缩振幅;⑤使阴道上皮细胞增殖和角化,黏膜变厚;增加细胞内糖原含量,使阴道维持酸性环境;⑥使阴唇发育丰满,色素加深;⑦协同FSH促进卵泡发育;⑧通过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正负反馈调节,控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⑨促使乳腺管增殖,乳头、乳晕着色;⑩促进水钠潴留。2.孕激素的生理作用:①降低子宫平滑肌兴奋性及其对缩宫素的敏感性,抑制子宫收缩,有利于胚胎及胎儿在宫内生长发育;②使子宫内膜从增殖期转化为分泌期,为受精卵着床做准备;③使宫颈口闭合,黏液分泌减少,性状变黏稠;④抑制输卵管平滑肌节律性收缩频率和振幅;⑤加快阴道上皮细胞脱落;⑥促进乳腺小叶及腺泡发育;⑦孕激素在月经中期具有增强雌激素对垂体LH排卵峰释放的正反馈作用;在黄体期对下丘脑、垂体有负反馈作用,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⑧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兴奋作用,可使基础体温在排卵后升高0.3~0.5℃。临床作为判定排卵日期标志;⑨促进水钠排泄。3.孕激素与雌激素的协同和拮抗作用:孕激素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女性生殖器和乳房的发育,为妊娠准备条件,二者有协同作用。雌激素和孕激素有拮抗作用,雌激素促进子宫内膜增殖及修复,孕激素限制子宫内膜增殖,使增殖期转化为分泌期。还表现在子宫收缩、输卵管蠕动、宫颈黏液变化、阴道上皮细胞角化脱落以及水钠代谢等方面。4.雄激素的生理作用:青春期开始,雄激素分泌增加,促使阴蒂、阴唇和阴阜发育,促进阴毛、腋毛生长。雄激素过多会对雌激素产生拮抗作用,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