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的现状分析与发展研究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方支付的现状分析与发展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及电子商务的不断繁荣,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引人注目,但与其发展相关的学术研究的成果分布较为零散,不仅不够丰富而且较为不系统。总体看来,国外学者主要针对第三方支付体系的有效的理论与实践,电子商务环境下信用问题,法律制度、监管制度等策略展开研究;而国内学者则针对第三方支付发展历程及现状,第三方支付发展影响因素,第三方支付行业职能,第三方支付盈利模式,第三方支付行业存在问题等进行了研究。鉴于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尚缺乏统一研究的成果。本文旨在梳理国内外有关第三方支付发展的理论文献和实证文献,从而为我国第三方支付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参考。关键词: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的兴起是信息化时代最重大的金融服务变革之一,基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而迅速发展起来的第三方支付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模式,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支付习惯,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经过十多年的迅速发展,第三方支付机构已经成为我国支付服务市场的重要补充力量。现阶段,我国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我们要不断创新,创新的同时从中要借鉴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借鉴各国支付发展的经验,从而对我国第三方支付的发展起到导向的作用。一、国外学者观点综述国外对于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研究重点侧重在无形的方面,主要体现在,第三方支付体系的有效的理论与实践,电子商务环境下信用问题的研究,法律制度、监管制度等策略研究。(一)第三方支付机制的有效性研究部分学者侧重对第三方支付机制作为信用中介的积极作用进行研究,如:AnnaNoteberg(1999)在就第三方认证对信任建立的影响进行研究时发现:第三方认证的存在对于买方在网站上的购物意向具有积极的影响力。XiaoruiHu(2004)运用一个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和实证数据来研究中介服务(escrowservice)机制下买卖双方的博弈及其对交易欺诈的防范效果,该模型的基本假设是中介担保机制运营过程中买卖双方具有完美信息。研究还探讨了中介服务提供商的可行的赢利定价原则。SolomonAntony(2006)等人用实验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了采用中介担保服务的影响因素。他们的研究表明交易者使用中介担保服务主要受其受骗的感知风险、风险态度的影响。交易伙伴的信誉对感知风险率会产生负面影响,而市场欺诈率对交易者的感知风险产生积极影响。DanJ.Kim在(2005)指出电子商务的在线交易包含了许多第三方信用机构的服务,并介绍了eBay电子商务公司的第三方支付服务,eBay鼓励用户参加互联网第三方契约公司的服务,契约公司在该公司收到买方的付款前卖方可以不发送物品,另外在买方收到物品前公司不会支付货款给卖方。(二)在线信任与网络购物感知的研究CynthiaL.Cotritore(2003)将在线信任界定为个体消费者与特定交易网站之间的一种关系,其对信任的研究角度侧重于交易环境。PanlA.Pavtou(2004)将C2C网站中的整个交易群体作为一个信任的对象,广泛研究个体受到整个C2C环境、制度的影响和其行为方式。A.F.Salam(2005)研究了个体之间的信任问题,构建信任模型解释C2C交易中的信用动机、影响因素和行为的关系以及现实交易情况。另外,也有学者更为强调信任因素对网上消费者的购物行为的影响,如:MartinG.Helande:(2000)对网络消费者的行为进行了建模,从人机工程的角度分析网店环境、网络技术对消费者购物行为的影响,指出消费者对网站的感知对其最终的购买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ziqiLiao(2005)研究了消费者在电子商务中的心理与行为,指出产品内容、交易安全、价格、供货质量、IT教育水平和网络使用习惯等对消费者的网络购物意愿有重大影响。FaisalNabi(2005)强调安全性、隐私和信用是与电子商务活动相伴相生的,安全感知和隐私风险是消费者对在线交易持怀疑态度的首要原因。(三)第三方支付的监管策略研究CeceliaKye(2001)研究了欧盟对电子商务中第三方支付产业的监管政策,指出欧盟的监管主要是通过对电子货币机构的控制来实现的,其目的在于防止产生过多的不受监管的市场碎片。ZiqiLiao和MichealTowCheung(2001)研究了欧盟的第三方支付对于第三方支付的政策和管理。LauraKJohnson,EllaNevill(2011)通过对PCI安全标准委员会研究,提出合理的标准与监管是保证安全的有效措施。PCI安全标准委员会负责幵发、管理支付数据安全标准以及进行相关教育,其幵发的全面的标准,有效提高了支付卡数据安全。二、国内学者观点综述我国对于第三方支付系统的研究主要分为第三方支付发展历程及现状的研究,第三方支付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第三方支付行业职能的研究,第三方支付盈利模式的研究,第三方支付行业存在问题的研究等。(一)第三方支付发展历程及现状的研究祁砚苓(2014)在《关于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及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中梳理了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历程。于1999年成立的上海环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和北京首信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早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最早是为B2C模式的网站服务,通过收取手续费的方式盈利,将商户和银行之间建立起了联系。2004年支付宝建立,淘宝网交易额随之连年攀升,2006年交易总额超过169亿元人民币。2005年PayPal作为全世界最大的第三方交易平台开始抢占中国市场,同时国内其他第三方支付机构银联、快钱等也纷纷出现。从2001年至今,第三方支付的年交易额逐年攀升,规模持续扩大在电子支付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陈影(2014)在《第三方支付发展及其对商业银行影响研究》中指出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10年之前,第三方支付业务兴起,多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利用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良好时机,积极拓展业务范围,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形成初步规模。第二阶段是2010年之后,我国在线支付业务管理制度施行,标志着第三方支付业务走向合法化,极大促进第三方业务的繁荣与健康发展,也明确定位了其业务发展方向,使第三方支付可以在公开公平的市场环境中与我国传统商业银行进行竞争。(二)第三方支付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目前,关于第三方支付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研究内容有待深入。王培、黎学斌、陈颖波(2008)分析了影响第三方支付发展的因素,指出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有利因素包括产业处于高速成长期、产业准入门滥尚低、潜在利润空间巨大、产业链条天然优势明显等;而对于第三方支付发展的不利因素包括市场与竞争、法律与监管、安全与信用、经营与管理等方面。朱林征(2011)在《第三方网上支付及影响因素研究》中指出影响第三方网上支付发展的因素包括产业链上包括银行、商户、第三方支付运营商、用户的态度、用户对第三方支付安全性的担忧以及使用内容比较狭窄等。孙卫(2007)在《第三方支付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具体分析了个人的性别、性格、收入等因素对使用第三方支付的影响。(三)第三方支付行业职能的研究在行业职能方面,国内学者主要从信用的角度研究分析第三方支付的职能。陈艺云(2007)认为第三方支付可以是“信用缺位”时一个很好的“补位产品”。王利锋(2010)从货币信用体系的角度研究分析了第三方支付的影响,特别是对我国金融信用体系以及货币体系的作用。他认为第三方支付是现金货币的有效替代品,可以影响货币乘数的大小,还会降低现金漏出率,这样可能降低超额准备金率从而使货币乘数的计算不精确。第三方支付巨大的流通还将放大货币价值,这样极大减少市场对货币的需求。第三方支付信用中介引入了博弈理论进行研究,所以加大了第三方支付相关的信用问题的行为研究。李二亮(2006)构建了博弃论二叉树模型,通过这个模型研究了第三方支付在解决网络交易是所遇到的信用问题。黄长宇(2006)从无限期多重博弃的角度构建了一个子博弃的纳什均衡模型,通过这个模型拼究第三方支付和电子商务的长期发展的关系。凌蛇(2009)运用多种了博弃论方法,包括一次博弃和多重博弃等,全面地分析了第三方支付在解决信用问题所发挥的作用。(四)第三方支付盈利模式的研究在行业盈利模式上,黄亚娟(2006)分析总结了第三方支付的盈利模式,主要是两种模式,第一种主要是基于C2C的第三方支付模式,这时第三方支付平台只是一个信用中介,通过向客户收取手续费进行营利。到目前为止,这种模式还没有找到稳定的盈利点,当整个运作达到一定规模经济以后才能实现盈利。第二种是基于B2B或B2C的第三方支付经营模式,该模式的盈利主要是银行的利益分成和商家缴纳的服务费。到目前为止,第一种模式仍是主要的模式,但是第二种模式正在快速增长,第二种模式的发展前景引起了各支付企业的关注。除收取手续外,李文天、郎泽宇(2012)认为沉淀资金作为一笔巨大的社会资源,如果能够被合理地公开操作,将会为第三方支付机构构造一个稳定的盈利支撑点。但考虑到沉淀资金使用安全问题,他们认为成立一个专业性的金融机构,通过资金的规模效应,来公开、安全运作这笔资金,既能分散风险,又能有效实现效益。(五)第三方支付行业存在问题的研究一些学者对第三方支付行业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各界争论的重点是沉淀资金的问题。李二亮(2006)研究分析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运作流程,认为这个流程决定了资金在平台上的时间停留,这样就形成在途资金。他认为在途资金可能影响第三方支付系统的交易和运行效率,加大了第三方支付系统相应的流动性风险,如果在途资金量很大,第三方支付平台就有一定的信用风险。他的结论重点是在途资金的不利方面,没有研究在途资金对第三方支付平台带来的利润。李芳(2007)最先明确提出沉淀资金概念,她认为沉淀资金可能带来金融风险和偿付风险。有的学者研究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沉淀资金,运用了定量研究和法律属性分析,在沉淀资金估算和合意选择的基础上,构建了保证金制度和事先协商模型。套现和洗钱问题也是第三方支付平台重要的问题。吴晓光等(2010)研究分析认为网上支付行为有很高隐蔽性,这样网上的交易记录不容易记载,第三方支付就可能对反洗钱体系构成影响。学者对第三方支付的风险问题进行了研究。吴越(2009)基于第三方支付的风险特征,他把风险分为五种类型,主要是法律方面的风险、技术方面的风险、道德方面的风险、欺诈方面的风险以及盈利方面的风险。刘建伟(2010)认为我国第三方支付主要有三类风险,根据欧美控制相关方面的经验提出风险控制措施和建议。李敏(2007)根据一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了模型,还构建了包括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的模型,量化研究分析了第三方支付的风险。郭明(2010)研究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作用以及其对第三方支付行业风险控制的影响,他认为第三方支付具有的金融性质的风险,可能带来潜在的金融风险,并认为中央银行应该监督第三方支付。关于风险与问题的治理,国外学者进行了一些研究。(六)第三方支付与传统行业关系的研究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产生和发展对传统行业提出了挑战,对银行的挑战引起了各界的重视,有些学者研究分析了第三方支付企业和银行的关系。第三方支付的产生和快速发展和其具有的金融特性一定程度推动了银行业自身在这方面的发展。刘敏、王琴(2010)认为第三方支付可以降低使用银行卡交易的费用,推动了在线交易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的银行卡业务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第三方支付资金的划拨和结算加深对商业银行的依赖,反过来又促进了银行卡业务的发展,显著促进银行服务体系的极大提升。范妙星(2009)认为第三方支付平台有逃离的空间,在其为消费者提供免费服务是可以利用信用卡进行套现,对银行的盈利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有些学者对第三方支付企业金融性的探讨逐渐发展到对第三方支付和银行竞合关系进行研究以及对二者的合作模式进行探索。童卓超(2009)把努力程度和成本费用作为变量通过对第三方支付市场供应服务链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根据最优化理论构建了模型,这个模型是第三方支付和银行利益之间的分配关系,提出两者利益分配遵循的原则。张细松(2009)研究分析了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在合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