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与班主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节班级组织一、班级组织概念二、班级组织的发育三、班级组织的结构四、班级组织的特点五、班级组织的功能一、班级组织的概念(一)班级组织概念的历史考察•夸美纽斯提出了“一个教师同时教很多学生是可能的”假设;•“导生制”;•赫尔巴特使形式日趋规范;•凯洛夫:构筑了班级授课制的教学论模式•传统教育学理论对班级组织的认识混淆:教学理论视为教学组织形式;教育论视为教育对象;视为德育手段(二)班级组织的改造•19世纪70年代,班级教学遭到批判,适应个别差异的改造运动以美国为中心开始活跃起来:–“道尔顿制”:使学习者能按自定的步调学习;适当分配各门课程时间;–“圣路易编制法”:根据儿童能力在短期内随时升级;–“巴达维亚法”:设立辅导教师,以达到个别教学效果•20世纪50-60年代,教育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特朗普制:大班上课、小班讨论和个人独立研究结合,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代一的上课时间–协同教学:从固定的教学组织中解放出来,采用弹性教学组织;–活动课时制、开放课堂、个别教学、小队队教学等。班级教学与个别教学的比较个别教学班级教学师生关系教师同个别学生发生联系,难以形成学生集体。教师以班为单位进行教学,班级的人数相对固定,学生在集体中学习。学生来源年龄和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学习内容与进度缺乏计划性与系统性。年龄相同,文化程度相近,学校以“课”为教学单元,学习循序渐进、系统完整。教育管理教学活动和学习时间没有明确规定,学生入学、毕业、退学等学籍管理没有制度化教学内容按学校和年级分成许多既有系统又相对独立和均衡的部分,每部分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教学活动;学籍实行制度化管理(三)班级组织概念的界定•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单位;•学生生活及开展活动的集体单位;•学校管理工作的基本单位。二、班级组织的发育分为三个阶段:(一)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班级特点:•成员彼此缺乏充分交往,人际关系是情绪性的;•群体没有形成大家认同并愿意遵守的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差,聚合力弱。–分为两个时期:•对新的环境存有疑虑,试探、了解时期;•小团体形成时期。(二)团体要求与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师生矛盾时期•部分学生对抗班主任或教师的决定–第二时期:班主任、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一些学生不满班干部的做法,产生对立;•学生在活动中依赖性还较明显;–第三时期:学生团体间的矛盾•干部群与支持干部分学生与反对干部群领导作用的学生之间的矛盾(三)团体要求架构内的矛盾可分为两个时期:–学生团体与学生团体的矛盾•积极参加活动;争取在班级中的管理权–个性矛盾时期•开始重视谋求自我实现,愿意为了自身及其他同学的成就而共同合作;认识深浅的不同、价值观和体验的不同、个性的不同,造成了逻辑上和个性上的对立。三、班级组织的结构(一)班级的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源于班级组织的个人层面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基于成员间的需求、能力、特点的不同,并从个人的好感出发而自然形成的。–亲社会型:与班级正式群体价值目标一致;–自娱型:情绪上的好感和消磨课余时间需要聚集在一起;–消极型:与班主任、班委会发生对立。(二)班级组织的角色结构•角色常成对出现•角色的多重性和转换性•班主任和教师要强化角色意识,认真履行职责与义务•班主任和教师要善于转换角色,不以教育者自居,发挥教育民主,做到教学相长。(三)班级组织的信息沟通结构–班级信息包括知识信息和人的思想、态度、情感与行为方面的信息;–班级信息沟通的主体是单一性的,主要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复杂(四)班级组织的规模–规模过大不利于管理和因材施教,从而不利于学生培养;–小班化改革实验四、班级组织的特点•1.班级组织的目标是使所有学生获得发展;•2.班级组织中师生之间是一种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3.情感是班组织中师生间、生生之间的纽带;•4.师生交往的多面性:内容、类型、途径等;•5.班主任和教师需要用自己人格力量来组织班级活动:–正当势力;强制势力;报酬势力;参照势力;专业势力。五、班级组织的功能(一)班级组织的社会化功能–1.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2.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3.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4.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二)班级组织的个体化功能•1.促进发展功能–知识及认识的发展–情感的发展–兴趣态度的发展–社会技能的发展•2.满足需求的功能•3.诊断功能•4.矫正功能第二节班级管理的内容一、班级组织建设二、班级制度管理三、班级教学管理四、班级活动管理一、班级组织建设班级组织建设的主要工作:–1.班级组织的设计–2.指导班级建设•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3.发挥好班集体的教育作用二、班级制度管理(一)成文的制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要求,即实施常规管理;–具有基础性、强制性、实际操作性等特点;–避免控制主义的层级化管理;–定型性管理、具有普遍的规范性和约束力,是刚性的管理。(二)非成文的制度–指班级的传统、舆论、风气、习惯等,即是不成文的、约定俗成的非常规管理;–不定型性的管理,具有个别性和针对性,是柔性的管理三、班级教学管理(一)明确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任务(二)建立有效的班级教学秩序(三)建立班级管理指挥系统–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任课教师群体;–以班长或学习委员、科代表为骨干的教学沟通系统;–以学习小组长为中心的执行系统。(四)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绪、学习意志;–培养学生稳定的注意力、敏锐的观察力、高超的记忆力、敏捷的思维力和丰富的想像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自学能力和;较高的学习效率。四、班级活动管理•班级活动是班级群体为了满足彼此的需要,有目的地作用于客观事物而实现的相互配合的动作系统。其特点是:–一种交往活动;–活动目的的一致性,产生了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与规范;–活动的时空具有一致性;–班级在活动中分工合作、互相配合,责任依从;–导致一系列社会心理现象,产生良好和健康的人际关系。•班级活动的种类多种多样;•活动具有极强的目的性和严格的要求,班主任和教师要加强对活动的管理和指导,确保达到应有的成效。第三节班主任工作一、班主任的角色作用二、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集体的操作方法三、班主任的自我教育一、班主任的角色作用(一)班主任是学生全面成长的关护者–关心学生的学习;–关心学生的品德、能力、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的发展;–使班级工作按正常轨道运行;–对学生的各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教师具有以下责任:–教育的责任;–培养的责任;–发现的责任;–激活的责任;–夯实的责任。(二)班主任是对学生产生全面影响的教育因素–教学生学会做人、做事;–以自身的行为向学生提供教育信息,为学生提供形象示范;–靠自身的威望激发不学生接受教育,形成自我教育能力。(三)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应明确自己不是单纯的管理者,而是在教育的同时行使管理和育人之职;•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班主任要经常找机会接触班级成员。二、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集体的操作方法(一)创造性地设计班集体目标–以提高素质、发展个性为导向,制定适合班集体实际水平的发展目标;–制定各科教学、班级教育工作、班级活动工作目标体系,为班级教育和教学过程提供可操作、可测度的质量指标和合格标准;–引导学生设计“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和发展目标,激励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既要注重提高班集体的整体发展水平,又要为集体中每个成员精心设计个性发展目标,并创造达到合理个人目标的机会和条件。(二)合理地确定班级角色位置–科学地诊断班集体人际关系的现状;–重视班级骨干队伍的建设;–丰富班级管理角色;–正确对待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采用群体心理疏导或首领角色转换等使它的目标、价值规范等与班集体整合。(三)协调好班内外各种关系–协调好班集体内的各种组织和成员的关系;–协调好与各任课教师及学校其他部门、其他班级间的关系;–班主任要协调班集体与社会、家庭的关系;–班主任还要协调好班级内各种活动和事务。(四)建构“开放、多维、有序”的班级活动体系•活动主题的确定要贴近社会生活;•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能适应并促进学生的发展;•活动类型要丰富多样,为学生发挥潜能提供舞台;•明确活动中“主体地位”与“主导作用”的关系。(五)营造健康向上、丰富活跃的班级文化环境•营造文化性物质环境;•营造社会化环境;•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把学生作为交往的主体;–设计内容充实、频率高的交往结构;–班主任与学生应建立充满信任的关系。•营造正确的舆论和班风;•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三、班主任的自我教育•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自身修养为基础,通过自己的价值观念、人品、学识、态度、行为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二是通过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使学生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班主任自我教育的建议:–主动建构新型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有较强的人格魅力;–有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

1 / 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