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演示文稿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材料作文审题赣县中学胡玉英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托尔斯泰晚年时,仍坚持写作。他每天坚持看日出,看太阳吐出万丈光芒,看太阳从山林冉冉升起,听小鸟啁啾,呼清新空气。如此,他精神振奋,精力充沛,开始了一天新的工作。观日出竟成了托尔斯泰每天必做的功课,他也因此身心得到了释放。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涵作文,不得抄袭和套作,不少于800字。审题:1、材料中写托尔斯泰坚持每天看日出,听鸟鸣,呼吸新鲜的空气,获得生命的激情与写作的动力,看日出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这应是材料的中心部分。2、从题目要求的角度而言(自选角度)。首先,我们可以从托尔斯泰的角度来分析,托尔斯泰写作一直坚持到晚年,与他的对人生的感悟、对社会的思考有关,也与他的精力充沛有关,而这些都得益于他每天坚持看日出,在这个过程中,初升的太阳,小鸟的歌唱,清新的空气等大自然每天的全新的一面都给他启迪与力量。其次,我们可以从大自然与人的关系,大自然对人的生命价值的理解与思考角度去确定立意。再者,我们也可以从两者的辩证角度立意。•3、就文体而言,写成散文应是最好的选择,当然,这需要有较好的文笔做基础。其次,是写成论文。再次,则为记叙文。当然,应尽可以地选择自己较为擅长的文体。•4、对材料的应用问题可以根据具体情总而定,但不能只是就材料作扩写式就可以。如果是写散文当然就个别地方进行充分想像展开是可以的,只要与文意有关。而写成议论文则必须由材料引发开去,要点到材料,但又不能对材料过多引用或展开。如果是记叙文的话,那只有文意有关即可,不一定要用到材料本身了。快速审题策略之一不同类型材料作文的审题给材料作文的审题,首先要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一要吃透比喻义,二要抓住引伸义,三要突出关键义。如果是记叙性材料,就要看它写的是什么对象,反映了怎样的主题,表达了作者何种倾向;如果是议论性材料,就要想一想它的论点是什么;如果是寓言、诗歌、新闻性材料,要通过文中的对话、抒情或点睛之笔分析把握其含义。(一)、记叙性材料,则了解所记叙的人、事及表现的中心。1、抓住关键性语句,分析基本立意关键性语句是指所给材料的中心句和关键句。在区分这些关键性语句时,要注意联合复句、偏正复句或联合句群、偏正句群的辨识。例1: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注意联系社会生活实际。①在美国阿拉斯加一个自然保护区,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狼消灭了。②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③十几年后,鹿群由4000只发展到40000只,但它们体态蠢笨,没有了昔日的灵秀。④植物也因鹿群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⑤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⑥人们只好把狼再请回来,鹿又四散奔逃,但却恢复了蓬勃生机。这是个叙述性材料。纵观全段文字,⑤⑥两句是关键性语句,句⑤从反面说明错误做法导致的不良结果,句⑥用转折复句从正面指出恢复生态平衡所收到的良好效果,由此不难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例:根据下列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苏东坡少时读了一些书,觉得自己见多识广,颇有点飘飘然,竟不知天高地厚,很自负地写了副对联贴在门上:“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对联贴出不久,来了位白发老人,他将手里拿的一本书翻开向苏东坡请教。苏东坡接过一看,书上的难字、僻字很多,有的根本未见过,顿时面红耳赤,深悔自己的狂妄与骄傲,他马上在门前对联上加了四个字,变成:“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对这则材料,如果从苏东坡前倨后恭,立即改联这个角度去分析,可以提炼出:人应具有知错就改的勇气。如果仅从苏东坡题写对联和修改对联的角度去看,可以提炼出:少年苏东坡才智超人。但这两个立意只有前一个是基本立意,只有它能全面概括或体现整个材料的主旨,是最佳角度,而后者则是偏离材料主旨的。我们只有从前一个角度去挖掘,并在切合题意的基础上,在论证、结构和语言上下工夫,才能够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二)寓言类材料,则要求理解其寓意,围绕寓意议论题目1:阅读下面一篇寓言,根据要求作文。山坡上有一具大树的残干,据说树龄有400多年。当初它只是一株树苗,经历了无数次风霜雨雪的摧残,曾14次被闪电击中,然而却顽强地成了一棵巨树。可是后来飞来一群小虫,用微小而不停止的攻击结束了大树的生命。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2)字数不少于700字。首先要把这则寓言的信息进行整合。巨树不惧雷电,却毁于小虫,可见微小而不停止的功击力量惊人,因为“小”,人们通常重视程度不够,而一旦意识到问题出现,回天业已无力。社会和人生中,不是有许多这样的道理吗?如此,核心观点也就提炼出来了。题目2: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这则寓言分两个层次:第一层讲一只蜗牛好高骛远,立志大而不当,结果两次“宏伟”的计划都因不切实际而最终流产;第二层讲这只蜗牛从此一蹶不振,最终死于草丛之中。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造成蜗牛悲剧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立志不切实际;二是不肯脚踏实地,不肯从干好平凡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三)格言警句类材料,则要求从三言两语中挖掘其深刻含义。例如:《古今谭概》载蜀人杜涓倡酒令中有这么一句话:“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句话虽是一个反面观点,却也是一个“格言”,从中我们可以挖掘出这是一种只管自家、不管他人的个人主义、本位主义。或者我们进行扩散性思维,发挥想象,就会想到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单位、部门中,还存在着一些连自己“门前雪”也不扫的人。他们在工作中,擅离职守,应做的份内事也干不好,或者干脆不干。像这样,哪能谈到去管“别人瓦上霜”?如果说,每个人把自己门前的雪打扫得干干净净,那么整个院子就干净了;每个人干好自己的份内工作,整个工作也就干好了。从这个角度去反向思维,也就是要求每个人就是要“各人自扫门前雪”,这样,文章也就有了新意。(四)原文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一种比喻,要我们找出与之相似的社会现象。(自然现象是喻体,则要找本体)例如:春天雨水勤,田里禾苗长得很好,但是你再看看田埂上的青草,由于雨水多,也长得不错,正跟庄稼争水份与养料呢!但这个不要紧,把它锄掉就完了。可不能因为杂草多了,“肥”了一些,就抱怨雨水多了,勤了。这是一种自然现象,讲的是雨、草、苗三者的关系。没有雨水,则草苗俱亡,有雨则草苗俱长,关键是把草锄掉。由此,我们联想到如今的社会现象,现在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这是“及时雨”,从而发展了经济,满足了人民的需求,这“苗”是好的,但也出现了一些“杂草”,比如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腐朽东西等,这就要我们正确认识与处理政策(雨)、成绩(苗)、问题(草)三者之间的联系,这样主题就深,意义就大。•例2:与但丁、莎士比亚齐名,被称为世界诗坛三大巨匠之一的歌德,享年83岁,就在他逝世前的7个月,才完成了大型歌剧《浮士德》下卷的创作———补写完了难度较大的第四幕,使他的创作生涯达到了自己的颠峰。•他的好友爱克曼在问及歌德的创作经验时,歌德只说了一句话:“我的创作好比推一块石头上山,石头不停地滚下来,我又推上去。”•歌德的回答非常简单,却给人很多启迪。请根据上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首先就要弄清歌德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是个比喻,它把创作的过程比作上山推石头,石头不停地滚下来,又推上去。这就道出了创作的艰辛。伟大的作家总是为自己树立更高的创作目标,向更大难度的创作高峰挑战,这样才能创作出更为辉煌的作品。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会经历反复的失败,甚至创作出现迂回、倒退的情况也是有的,但真正伟大的作家不会失去向上攀登的意志,这就需要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毅力。提取论点。歌德成功的秘诀实际上印证了一个普遍的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想成就一番大事业,没有上山推石头的那股韧劲和毅力,都是不可能成功的。这样推理,论点就可以提炼出来了。比如“百折不挠方为英雄本色”、“坚忍不拔才能走向成功”、“人生就是要向自我挑战”、“挑战人生的极限”、“人生的目标永远在巅峰”等都可以作为论点。(五)一题多材料作文例1:1.夜莺正唱得欢的时候,一只鹫猛扑下来,说道:“鸣叫得这样悦耳动听的鸟儿,吃起来味道一定好极了。”2.听说某地有一个大和尚,曾同友人一起登楼观江景。友人问:“江上的船究竟有多少?”和尚闭目答道:“只有两条,一条装着名,一条装着利。”3.有些青年看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后就心灰意冷,消极埋怨;碰上不顺心的事,便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产生怀疑,动辄说道:“我算看透了。”初看三个材料各自独立,没有什么共同之处,难以用一个中心统摄三个材料;但细细想来,异中也有相同的地方:鹫的猜想凭主观臆断,和尚为名利障目、武断下结论,有些青年更是思想片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三个材料的“共性”是思想方法片面。多从哲学的角度思考,往往容易找到“共性”,因为哲学是最概括的。有些材料表面上是对立的,但都统一在一个共同的话题之中,找到统一点,也就找到了聚合点,议论的中心就可确立了。例2: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材料“1”说明环境可以改变人,环境对人的影响;材料“2”说明人可以不被环境影响。两则材料虽然对立,但都统一在“人与环境”这个话题之上,“人与环境的关系”就是两则材料的中心。对于多则材料,关键是要找出它们的最佳结合点,即“共性”的东西,综合考虑,这样才符合命题者的意图。但最佳结合点未必就是立意,议论的角度可结合论题的现实意义去考虑,这样写出来的文章针对性强,有时代气息,也会有一定的深度。例3:阅读下面几则材料,然后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鲁迅说:“无论什么事,如果连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说:“我在这一点上就像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他面前块块都变成纯金。”一位历史学教授曾给学生讲:“如果你能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这里第一个材料谈的是积累要长期坚持;第二个谈的是积累大有价值,绝不会徒耗时光和精力;第三个谈的是多积广积出成就。三个材料都有自己的个性,但它们的共性却是积累。于是我们可以这样立意:治学要注意积累。(六)、漫画材料必须看准例1: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所给漫画的题目是“摔了一跤”。画面上画的是:一个孩子不慎踩了西瓜皮摔倒在地。站在孩子旁边,分别代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三位大人,同时发出“出事了吧!”的惊呼。要求选择一个角度,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范围作文。•对这幅漫画,一些考生理解比较肤浅,有人写成了环保,有人写成了和谐。其实,画面内容可从两个角度理解:一是从青少年自我成长与教育的关系的角度,确定立意为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怀与教育;二是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不恰当态度的角度,可确定立意为关心、教育孩子不可过度,不能溺爱。这便准确地理清了孩子成长与家庭、学校、社会的关系。事实上,“摔跤”之类的挫折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不必大惊小怪,只要正确对待,适度引导,那放飞的风筝必会高飞而不断线。可见,正确理解画面内容,进行合理的联想、引申和参悟,对漫画议论文的审题、立意非常重要。例2、仔细观察下图,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这张画的图题是《游戏机老板的眼睛》,老板讲的话是“——21岁,进去玩吧!”,小孩手举的牌子上的文字(含数字)分明写的是“12”(岁)。第一步,综观全图,整体把握。如果图中有文字说明、图题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