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老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追求人生的从容与诗意解读老子大连理工大学侯铁珊教授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生活的时代略早于孔子。曾在周朝做过管理图书的史官,后因不满于当时动荡变革的社会现实而悄然退隐,不知所终。“知者不言”一生仅著一本书《道德经》!一本书仅五千字!一、老子其人老子公元前570(?)---(?)释加牟尼公元前563----483孔子公元前551----467苏格拉底公元前469----399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庄子公元前335----275公元前六世纪公元前五世纪公元前四世纪公元前六到四世纪:伟大的轴心时代!神秘的北纬30度。老子挺“各”。老子很另类。老子很幽默,很老小孩。老子的话特“似非而是”!老子的智慧是人生智慧的颠峰!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71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他(指老子)带来了一种逆向思维、另类思维乃至颠覆性思维(不如说是理性思维)的方法。一般人认为有为、教化、孝慈、美善、坚强、勇敢、智谋(还有理想、奋斗、拼搏、努力、向上、积极、奋进、价值、进步、发展、争先、楷模等等)是好的,(值得鼓励与赞赏的),他偏偏从中看出了值得探讨的东西。一般人认为无为、纳于言、不智、愚朴、柔弱、卑下(还有虚静、节欲、不争、不恃、不为先等等)是不好的,他偏偏认为是可取的。他应属振聋发聩、语出惊人之人。你可以不认同他,却不能不思考他。他带来了“无为”这样一个命题,这样一个法宝。他提倡的是无为而无不为,是道法自然,是不争故能与之争,是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他的辩证法出神入化,令人惊叹。他的透视性眼光入木三分,明察秋毫。他带来了真正的处世奇术,做人奇境,以退为进,以柔克刚,以无胜有,以亏胜盈,宠辱无惊,百挠不折。他帮助我们智慧、从容、镇定、抗逆、深刻、宽广、耐心、宏远、自信、有大气量、有静气与定力。孔子(儒)阳、刚、热有为、教化、孝慈、美善、坚强、勇敢、智谋、理想、奋斗、拼搏、努力、向上、积极、奋进、价值、进步、发展、争先、楷模老子(道)阴、柔、冷无为、纳言、不智、愚朴、柔弱、卑下、虚静、节欲、不争、不恃、不为刚柔相济,以柔克刚,内刚外柔名修儒家实用老庄中华文化《易经》源头:群经之首儒家:孔孟---理学道家:老庄释家:佛学中国人灵魂的两面:儒家道家活动的、有为的、相信的一面静观的、无为的、怀疑的一面孔子:思想家,敎人做好人。老子:哲学家,敎人做智人。老子:散文诗大师、警句大师。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似非而是”!纯熟的智慧、深遂的哲学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大巧若拙,大辫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淡然其若海,然若无止。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这些似非而是的话,来源于道的哲学。老子说明道:“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君,事有宗。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稀,则我者贵。”以老子的观点,人类的愚蠢是从把宇宙原始的统一性切分为善、恶、美、丑,有、无、长、短,大、小、多、少,等等开始的。老子刁慈“老滑”的哲学却产生了和平、容忍、简朴的崇高理想,这看来似乎是矛盾的。这类教训包括愚笨者的智慧,隐逸者的长处,柔弱者的力量,和熟悉世故者的简朴。中国艺术的本身,和它那诗意的幻象以及对于樵夫渔父的简朴生活之赞颂,都不能脱离这种哲学而存在。我们有过一个真正的高人,他留下的话非常非常少,而且一大半是听不懂的话,但他却是中国诸子百家之首。老子之所以出现了让孔子都仰望的高度,与他的理论方式有关,他的简约,他的宏伟,他的神秘…十几年前,美国纽约时报评选全世界自古致今的大作家,中国的老子名列第一。据联合国敎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被译成外文且发行量最大的第一是《圣经》,第二是《老子》。由此可见老子创造的是全人类的思想巅峰。中国人如果失去对老子的文化记忆,是最可怕的世界级笑话。辩证思维(阴阳论)进与退顺与逆福与祸静与躁得与失荣与辱智与愚有与无欲与理伸与屈对与错为无为是与非刚与柔二、关于《道德经》《道德经》原文分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从第1章到第37章,下篇《德经》从第38章至第81章。《道德经》的全部内容,主要是阐述“道”和“德”的深刻含义,它代表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道德经》???道:本、源、规律德:道的体现与运行。亚瑟.华理把《道德经》译为“ThewayandIt’spower”,“道及它的力量”,很准确。经:经典。老子所描述的“道”,是从本体论的角度出发,阐明他的宇宙观,也包括人生哲学和修养方法的原理。他认为“道”是无形无象的,但却是宇宙的本源,万物化生都是出于它的运动和变化。“德”的基本内涵,是本体的道具体到天地万物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性,即具体体现。三关于“道”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规律法则定律…说表达描述…永久恒长规律掌握了,为什么描述出来就不是真正永久存在的那个规律了?规律不可表述吗?大道无形!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知者不言!只可意会(悟!),不可言传。爱因斯坦与牛顿相对论时空弯曲论经典物理学时空绝对论相对真理绝对真理无限接近,但永不重叠欧式几何学与非欧几何学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三角形内角和不为180度!普遍与特殊!莫把特例当普遍真理!知也有涯!学无止境!真理不可穷尽,只能无穷接近。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水,渊,深且黑。深刻再深刻,洞察奥妙。道就是到底,就是究竟。过问究竟了,就是在问“道”了。进入了“到底”、“究竟”,即进了终极关怀、终极期待、终极追寻。为什么?终极?哲学科学数学神学宗教道是本源、本体,亦是本质。它是高于一切、涵盖一切的概念。这个终极概念,既无限大(大一),又无限小(小一)。它无形无象,不可感觉,只可感悟、思辨、分析,甚至不可描述(道可道,非常道!)。“寂兮寥兮,字之曰道。”大道无形!道不可名,不可言,但可知(悟)。有限与无限可见(感知)不可见(不可感知)悟!抽象(思维)!道,老子哲学体系的核心。道:宇宙观。法则与规律。宇宙来源:“无”是天地的始基,有是万物的根源。现代宇宙学:宇宙生于无。宇宙来源于奇点(零点)。空间、时间、物质在零点是不存在的。时空是可以拉伸与压缩的。故,常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奥妙;常从“有”中去认识道的端倪。道道生万物道法自然自然无为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道神否佛否控制宇宙的本体法则定律规律很唯物很客观为什么要寻“道”?•为获得一巨大参照或依据。以己为照,易不知足,易嗔,易混(不清、不明)。以“道”为据,则看得开、解得开、想得透,即易明白。“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无所不包不断变化无尽无穷走向反面(阴阳转换)人生有限世无限,人生无常道有常。一切都有规律、法则,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有希望,又都不必奢望。从容镇定。•“道”,智慧之源!最根本的思维方式。多元思维,不钻牛角尖,不一条路走到黑。想得开!•道是世界与人生的主心骨,有道即有定力。“道”更是一种信仰!敬畏“道”。玄学?哲学?科学?宗教?信仰?…“道”是什么?四、关于辩证法(阴阳论)“一阴一阳谓之道。”《易经》太极生两仪阴阳交抱冲万物事有万中皆有阴阳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第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22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26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智不割。28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40章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41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58章《易经》之卦,有五十六卦都以对反为序。乾坤、泰否、益损、需讼、既济末济…老子引易入道,《道德经》中两两对反的概念竟有八十五对以上:同异、无有、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美丒、虚实、弱强、盈冲、动静、天地、开阖、荣辱、古今、清浊、曲全、弯直、洼盈、敝新、多少、静躁、轻重、结解、救弃、雌雄、白辱、行随、嘘吹、強赢、载隳、壮老、祥恶、左右、吉凶、歙张、废兴、取与、厚薄、实华、盈竭、生灭、贵贱、明昧、近远、存亡、阴阳、坚柔、得亡、成缺、巧拙、辫讷、生死、寒热、母子、牝牡、亲疏、利害、正奇、祸福、善妖、大小、终始、徳怨、治乱、智愚、先后、上下、俭广、进退、主客、彼此、损益、正反、天人、成败…昭昭昏昏、察察闷闷、有餘若遗、有为无为、有道无道…老子从万(事、物、有)中发现了对反现象,并从中寻求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从而建立了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性的辨证法思想。它发端于《易》,成体系于《老子》。宇宙是分为阴阳的---一分为二宇宙是一个整体---整体论,合二而一阴阳相交相抱产生万(事、物、有)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相转化,内因是根据阳极则阴生,阴极则阳生,物极必反(盛极而衰,否极泰来)辩证法,亦即阴阳论,亦是相对论。世间之万皆相对,分阴阳,才有区别。“是非”相应相生,“彼此”相对又无分别。看人皆非,看己皆是。看人非,常忽略己非。若常反省自身,一切皆明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万物之始,故有对与不对,可与不可。万物成形后,人为的“是非”观念,便构成了许多不正的名称,而其名称的变更,本无一定,故“无物不然,无物不可”。为而不争,为而不恃,不敢为先。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做人做事之基本辩证法:相对论或辩证法,依赖主观。人在宇宙中,即是宇宙演变中的一种表现,又是宇宙的观察者。是观察者就有主观意识。为了认识外部世界,就要有概念,以区别万事万物,于是就有了两两对反的概念,这就是相对论。北海若:从道的立场说,万物无贵贱;从物的立场说,物类均贵己而贱人;从世俗的立场看,贵贱取自外物而不由己;从差别的眼光看,万物自以为大的,便是大,自以为小的,就是小,那么万物便无所谓大小之别。庄子《秋水》万物无穷尽,时间无止期,得失无一定,终始无可寻。不以小为少,不以大为多。不为遥远而烦闷,不为当下而强求。有得不喜,有失不忧。不以生为乐,不以死为悲。故:知者不言,不言以敎?不言而言,无成见机心之言。大道是不可名称的(言之无益),雄辩者不用是非之论屈人(辩之无益),“至人之人”的仁爱无心而发(仁无心),“清廉之士”的廉洁无迹可寻(廉无迹),“大勇之人”不尚血气之勇(勇无血),也无伤人之心。祸与福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受宠了,取胜了,荣耀了,得利了,心欢喜。人逢喜事精神爽!真爽!真得意!一不小心,行无节制口无遮拦,麻烦说来就来,祸从天降。荣、誉、得、胜,来之不易。来了就是我的,我们看住它、护住它。看住它护住它就得付代价,就得随时准备为荣誉而战,为尊严而战,为权力而战,为利益而战。要防范,神经就得紧绷。心成天紧张,疑神疑鬼心绪不宁,“福”已然是祸。放得下的,心大。荣辱一如,得失一如,毁誉一如,祸即是福

1 / 1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