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诗人(生平、风格等)掌握常识(典故、修辞、表现手法等)把握意境(景、事、情)理解词义、句义鉴赏古诗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七看”:看诗题、看注释、看诗眼、看背景(论世)、看诗人(知人)、看典故、看手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吟诵意象想象与联想意境明情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之感。“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心犹壮”的乐观与旷达。(二)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步骤与方法:1、吟诵感悟2、把握意象:月、乌、霜、江枫、渔火、寒山寺、钟声、客船。分析意象:通过分析表状态及修饰性、限制性词语,逐次把握意象特点3、想象与联想4、品味意境、把握诗情:首先描述画面,其次把握意境。明确:描绘了一幅秋夜寒江图:秋天的夜晚,月亮落下,乌鸦啼叫,秋霜满天,枫树与渔火映衬着独自愁眠的诗人;远处山寺传来的钟声让孤寂的诗人心烦意乱。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意境,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愁”----羁旅之愁总结:吟诵感悟—把握意象—发挥想象与联想—品味意境、把握诗情自主赏析合作发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相应题目。题李世南画扇①蔡肇②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wù]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乡村秋景图:小溪从两山之间潺潺流出,林中秋风萧瑟、树叶飘落,一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画面呈现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常用表述意境的术语雄浑壮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幽清明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沉郁孤愁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和谐静谧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开阔苍凉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高远辽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二组概念: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晦涩、深远、空寂、幽静、宁谧、朦胧、萧条、明快、荒凉、冷寂借助意象,品味意境。认知精妙词语体会意境认知精妙词语:生动、富有表现力词语(动词、形容词、数词、叠词、虚词等)“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沈德潜)一要重点关照动词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的蓬勃春意写出来了。二要关注修饰语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例3: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一个“忽”字,突出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三要关注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课堂作业: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请采用意象组合及词眼品读法对颈联进行赏析。颈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王国维称之“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故用“大”;边塞荒凉,没有奇观异景,烽火台的浓烟更醒目,一个“孤”写出景物单调;一个“直”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没有山峦林木,黄河一览无余,所以“长”;一个“圆”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和“直”,把诗人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