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学前儿童的社会性你能呆几天?•一、什么是社会性•儿童出生•自然人—心理社会化—社会人•社会性怎样形成?•社会性的特点•1、先天还是后天•2、是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狼孩”的形成第一节、社会性概述•社会性: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生活所形成的符合社会传统习俗的行为方式。•一、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一)、人际关系的形成----核心内容•(二)、同伴关系•(三)、性别角色•(四)、亲社会行为•(五)、攻击性行为•思考•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核心内容•A、人际关系B、同伴关系C、性别角色•人际关系包括:幼儿与成人的关系•幼儿与同伴的关系•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一)、人际关系的形成•(幼儿接触到的人)•1、亲子关系;•2、同伴关系;•3、幼儿园保教人员的关系•a、亲子关系(114页)•广义:表现在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态度•狭义:幼儿早期和父母的情感关系(依恋)•幼儿与父母的亲子关系建立•一般是通过父母满足孩子的爱、安全需要建立起来•依恋:•幼儿试图与抚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补充内容•B、依恋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0—3个月:无差别社会反应阶段•第二阶段3—6个月:有差别社会反应阶段•第三阶段6个月—3岁:特殊情感连接阶段•C、依恋的类型•a、安全型•b、回避型•c、反抗型•C、亲子关系类型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作用•1、民主型:亲子关系融洽,孩子独立、主动、自控、自信、探索•2、专制型:对待孩子的方式权威、不尊重孩子,孩子顺从、胆怯或胆大妄为•3、放任型:百依百顺,孩子自私自利、害怕困难、缺乏独立性•D、民主型亲子关系最有益于幼儿个性的良好发展•亲子交往影响因素:•a、父母的性格、爱好、教育观念•b、受教育水平和社会地位•c、幼儿自身发育水平和发展特点•2、同伴关系•两岁前同伴交往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物体中心阶段•第二阶段:简单相互作用阶段•第三阶段:互补相互作用阶段•同伴交往中的问题:交友困难•1、被忽视型幼儿:性格内向、慢性、好静、不爱说话、不爱交往•2、被排斥型幼儿:体质大、力气大、行为消极、脾气急躁、活泼•友好、帮助、分享、谦让、延时满足•按照幼儿•自我发展排顺序•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⑴婴儿期(0~1.5岁):满足基本信任克服不信任感,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⑵儿童早期(1.5~3岁):发展自主克服害羞和怀疑•有意志的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⑶学前期、游戏期(3~6、7岁):主动感对内疚感的冲突•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否则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⑷学龄期(7~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⑸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⑹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⑺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⑻老年期(65岁以上):完善感对失望厌倦感3、性别角色的形成•4、社会性规范的形成•儿童学会如何遵守规则、社会道德规范•三、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一)、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二)、学前儿童社会情感的发展•四、社会性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一)、通过儿童社会性实现儿童的健康全面发展•(二)、幼儿期社会性发展是儿童未来发展的基础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性的行为一、社会性行为社会性行为: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对他人或事件表现出来的态度、言语和行为。最初社会性微笑发生的标志——有差别微笑的出现•二、社会性行为的影响因素•1、生物性因素(性别差异导致的不同行为)•性格、气质类型产生的不同的言行•2、家庭教育(父母亲社会行为)•3、社会文化环境(大环境的影响)三、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1、亲社会行为:婴儿5个月,已经出现了认生现象。•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内容•2、幼儿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a、亲社会行为发展不存在社会差异•b、亲社会行为主要指向同伴•c、常见的是安慰和分享•2、攻击性行为:他人不愿接受的,出于故意或者工具性目的的伤害行为。•特点•a存在性别差异•b中班多余小班•c攻击性行为以身体动作为主•d以工具性攻击为主•3、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a、父母的惩罚、强化•b、大众传播媒介•c、挫折---直接原因•4、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a、榜样法•b、强化法•c、消退法•d、暂时隔离法第三节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途径•一、途径•(一)、亲子关系•(二)、师生关系•(三)、同伴关系•(一)、亲子关系•1、作用•安全感•自信心•身心健康•认知发展•健全人格•2、途径••a、哺乳•b、日常生活—亲子交往的途径•c、保育活动中的亲子关系•3、亲子交往的引导•a、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b、家长角色科学合理定位•c、克服不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教养方式:•专制型、放任型、权威型•(二)师生关系:教育教学需要而进行的交往活动•师生关系的构建:•1、关爱和宽容,良好的师生交往氛围•2、尊重、理解、平等的对待幼儿•3、互动技能(有哪些)•4、正确的评价•小明的爸爸妈妈担心小明和外面的小朋友一起玩会削弱家庭的教育作用,因此禁止小明和伙伴们进行交往。渐渐地,小明变得越来越沉默、不懂得与人交往、有时甚至很任性。•父母的这种教育方法如何?忽略了什么对于成长的重要作用?•(三)、同伴交往•帕登对游戏的分类•同伴交往的意义•1、幼儿缺少同伴,生活本能弱化•2、同伴认知同步化。•只有孩子懂孩子•3、同伴交往的有效性•你是哥哥,应该让着妹妹•同伴交往的方式•1、游戏•偶然的行为•游戏的旁观者•单独的游戏•平行的游戏•联合的游戏•合作的游戏四、学前儿童品德的发展•品德:根据社会道德规范,在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形成:1、家教•2、幼儿园教育•幼儿园的美术活动课上,幼儿们都在用心的作画、涂色,教师在来回巡视给幼儿辅导,突然张宇轩小朋友大声的喊老师“老师我向李小鹏借彩笔,他不借给我。•”张宇轩小朋友振振有词的说“我爷爷说彩笔不要给别人用”•如果你是这位教师,你要如何处理这样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