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的创立》说课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科举制的创立》说课稿《科举制的创立》(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四册内容。)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它在隋朝时创立完善于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按士族出身取仕到按才选拔官吏的一大发展,它在我国绵延了一千三百多年,在清末才被废除,对我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在我国古代特别是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目标本文按序介绍了五位隋唐帝王在科举制度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及科举制的深远影响。课文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①科举制的诞生②科举制的完善③科举制的影响(2)能力目标①通过搜集古今选官制度、用人制度的有关资料,从中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的能力及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交流劳动成果,从中培养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进步的意识。②通过讨论科举制的影响从中探究其对我们今天人事制度改革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及从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的能力。③让学生表演《科举考试》、《殿试》等历史短剧,通过角色的扮演,使学生从中获得极为丰富的情感和精神历程,不但渗透了知识点的理解,也从中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④通过让学生亲手制作“科举制发展线索图”,并给予诠释,从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整合知识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我国古代用人制度的一大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原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学习科举制度的深远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鼓励学生要勇于开拓进取,不断创新。3、教学重、难点及处理(1)重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在科举制的创立与逐步完善过程中,隋朝的历史任务是破旧立新,确立科举制度,用人权力收归中央,中央突破门第的限制制度,按考试成绩择优选才,但隋朝不经常考试,录取的人不多,各科考试的内容和方法尚未形成制度。唐朝的历史任务是继承发展、健全科举制度——扩大国学规模、扩充考生来源、增加考试科目、丰富考试内容、严格考试制度等。关于此重点内容,我主要是通过课前搜集资料法和互动讨论法,在学生自学并展示自学成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质疑,然后再指导其深入讨论,释疑而解决的。(2)难点:科举制的作用及影响由于本套教科书前面的内容中没有介绍士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加上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程度的限制,因此本课的难点是学生难以理解隋唐时期选官方式的进步意义和对中外的深远影响,关于这一难点的处理,我主要是采用对比法,结合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两种制度的对比讨论,得出科举制的进步所在,从而达到难点的突破。二、说教法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实现创新素质培养目标,我采用了“自学—指导”模式,该模式主要由自学、质疑、讨论、指导、释疑五个环节构成。在这个流程中,“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贯穿始终,在此模式下,为了“激其情,发其智”在这中间,我主要使用了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网络教学法等。二、说教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古代科举考试、播放录像片段《中华五千年》和《范进中举》等,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及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理解及渗透。2、活动教学法通过分组收集资料、表演历史短剧、动手制作线索图等活动,使学生感到课堂的生动有趣,更增加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3、网络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把教学内容直观、形像、生动地展示出来,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观,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起到化难为易、化抽像为具体的作用。总之,在这整个过程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的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这同时也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使他们学会自己探索知识,发现规律,逐步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三、说学法初一学生对历史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一方面带有儿童的特点,希望老师讲课内容新鲜、充实、饶有趣味,最怕空洞的说教;另一方面已具有接受较系统的知识,理解一些问题的能力,但看问题不深刻,不全面。根据以上特点,我对本课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学法:分组合作学习法、对比学习法、体验性学习法及联系实际法。三、说学法1、分组合作法根据教材内容教师设计分组收集资料并分别安排任务,同时可给学生必要的指点和帮助,学生在充分预习新课基础上,自由结成学习小组并解决该组任务,更可以组与组交流预习成果,达到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2、对比学习法通过对比“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的区别,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渗透。3、体验学习法通过让学生表演历史短剧、再现历史这一活动,使学生以一种体验历史的形态,当历史主人翁,不但增强课堂的生动性,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情感和精神历程,更渗透了对知识点的理解。4、联系实际法历史教学应为现实服务,将历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使遥远的历史更贴近学生,更为学生所接受。本课特设了小型课题作业法:自拟建议书,此是对本课内容的升华,更是以史为鉴,让学生谈对当今学校考试制度及人事制度改革的现实意义。总之,本课的教学方法是史实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以情境为主线;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以活动为实现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经过分组展示,全体课堂参与者的观摩、思考、讨论、研究、分析、对比甚至冲突、争论,使每个学习者都经历了一个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升华知识的学习过程。四、说教学过程遵循人类认识过程的普遍规律和学生认识活动的主要特点,按照“自学—指导”的互动教学模式,我把教学过程分为课前:指导预习;课上:导入新课、展示成果、质疑讨论、小结巩固;课下:课后深思。共三部分六个环节。四、说教学过程1、课前导学本课采用“自学—指导”教学模式并尝试研究性学习。在课前预习中,教师将班级分为五个小组,采用分组合作的方法,一组负责收集隋唐以前我国采取的选官方式的有关资料。二组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科举考试究竟怎样考,并负责排演历史短剧《科举考试》和《殿试》;三组负责整理及动手描绘“科举制发展示意图”并给予诠释;四组负责了解科举制的影响及排演小品《看榜文》;五组采访相关单位,了解中外近代人事制度与科举制度的关系。2、课堂教学(1)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学生“中国古代说法中的人生四大喜事,具体指什么?”(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紧接着问,“中国古代书生是如何金榜提名?”(科举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紧接着给出连续的设问:(到底科举制如何诞生?科举制又如何考?影响又如何?等等,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内容),由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导入新课。(2)展示成果①科举制的诞生按预先安排,教师请第一小组展示预习成果,派组代表介绍我国隋唐以前采用什么方式来选拔官吏,对不清楚或不完整的地方教师要鼓励其他同学给予质疑和补充。教师在肯定及点评的基础上给出讨论题:“同学们如何认识这种制度,它存在哪些弊端?”引导全班学生讨论得出正确结论,从而自然地过渡到科举制诞生这一子目上。②科举制的完善由第二小组展示预习成果,表演历史短剧《科举考试》和《殿试》,教师给予肯定及点评并鼓励学生在尚不明白的地方向台上的同学提问,台上自答或请同学、老师代答,从而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学会学透。为了加深知识点的巩固,教师请第三组同学代表上台展示“科举制发展示意图”并诠释。教师也鼓励其他同学上台交流自己的预习成果,从而达到比较、完善知识的效果。③科举制的影响请第四组学生代表表演小品《看榜文》,教师在肯定及点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课文中科举制的三点正面影响,其后,教师播放《范进中举》录像片段来加以补充,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不仅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关于科举制的对外影响方面,教师在请第五组同学代表上来汇报预习成果的基础上,稍做点评,让学生了解科举制不仅在我国乃至世界都影响深远。(3)质疑讨论估计到学生对科举制的进步意义理解不够透彻,教师专门设计对比题供学生讨论:请对比“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的区别所在及最大的受益者是谁?从讨论中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4)小结巩固教师请一同学上台对本课进行小结,也鼓励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教师对学生发言给予肯定及点评,最后教师给出自拟的知识框架供学生参考交流。科举制度诞生完善影响板书设计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隋炀帝时设进士科唐太宗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武则天首殿试和武举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考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改善了用人制度3、课后沉思——小型课题作业法:建议书大屏幕显示:同学们了解了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以后,请想一想:你对我们现在学校的考试制度和当今的人事制度,有什么合理化的建议吗?能否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有关的建议书或计划书。(这是我设计的一个课外研究性活动,通过给学生布置小型课题作业法,让学生在对科举制的学习过程中探究其对我们今天学校考试制度和人事制度的现实意义。这样就使科举制度的历史意义升华为现实意义,对学生的现实生活给予震撼和指导,从而既达到知识的巩固和升华,又达到以史为鉴的历史教育目的。)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