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总论一、考核知识点(一)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的定义;2.管理学的研究对象;3.管理的性质;4.管理的职能;5.管理者的角色;6.管理者的技能。(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古典管理理论;2.行为管理理论;3.现代管理理论。(三)道德与社会责任1.道德与崇尚道德的管理;2.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3.提升员工道德修养的途径;4.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四)全球化管理1.国际化经营的内涵、特征与动机;2.国际化经营中的环境;3.国际化经营的竞争战略。二、考核要求(一)管理与管理学1.识记:(1)管理:管理作为一种实战,它需要艺术性、创造性、灵活地应用科学理论,不能生搬硬套。含义、本质、对象(选择题)(2)管理的基本职能:含义:计划与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各种职能的含义(了解):①决策职能通过方案的产生和选择以及通过计划的制定表现出来;②组织职能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③领导职能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④控制职能通过对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⑤创新职能是通过组织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来表现其存在的,对一个有活力的组织来说,创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2.领会:(1)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也是各种社会组织中的管理的共性。(2)管理二重性的含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一方面,管理是由许多人进行协作劳动而产生的,是由生产社会化引起的,是有效地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这是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进行的,这是他的社会属性。(3)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管理是有规律的、客观的、长期探索经验总结形成的关于管理的一般规律的知识体系。(4)管理者的角色(多选题):①人际角色(正式权力)包括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②信息角色包括监督人、传播者、发言人;③决策角色包括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5)管理者的技能含义(单选题):①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②人际技能是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③概念技能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识记:(1)霍桑试(实)验的含义与目的: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试验(照明强度的变化对生产率几乎没有影响);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其他因素对产量无多大影响,而监督和指导方式的改善能促使工人改变工作态度并增加产量);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影响生产力的最重要因素是工作中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而不是待遇和工作环境);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大部分成员都自行限制产量,工人对不同级别的上级持不同态度,成员中存在小派系)。(2)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P22(上年考过)(3)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P24(4)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有五个条件:a.不是单一技术或技能,而是一簇相关的技术格技能的整合;b.不是物理性资产;c.必须能创造顾客看重的关键价值;d.与对手相比,竞争上具有独特性;e.超越特定的产品或部门范畴从而为企业提供通向新市场的通道。P24(考过)2.领会:(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5个要点、一般原则:工作定额,标准化,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P13(简答)(2)亨利·法约尔一般管理(组织管理)理论要点:P15(了解)①企业的基本活动和管理的五种职能:这六种基本活动是a.技术活动,指生产、制造和加工;b.商业活动,指采购、销售和交换;c.财务活动,指资金的筹措、运用和控制;d.安全活动,指设备的维护和人员的保护;e.会计活动,指货物盘点、成本统计和核算;f.管理活动,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②管理的14条原则: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3)马克斯·韦伯行政组织管理理论要点:P17(了解)a.存在明确的分工;b.按等级原则对各种公职或职位进行法宝安排,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指挥链或等级体系;c.根据经过正式考试或教育培训而且是获得的技术资格来选拔员工,并完全根据职务的要求来任用;d.除个别需要通过选举产生的公职以外,所有担任公职的人都是任命的;e.行政管理人员是“专职的”管理人员,领取固定的“薪金”,有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f.行政管理人员不是其管辖的企业的所有者,只是其中的工作人员;g.行政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的规则、纪律和办事程序;h.组织中成员之间关系以理性准则为指导,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组织与外界的关系也是这样;(4)人际关系学说的3个要点:P19(多选)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②企业中存着非正式组织;③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周围人的关系。(提高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工人的满足度)(5)现代管理理论主要党派(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核心能力理论)的基本观点。(名词、简答)1、数量管理理论:它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果(如先进的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技术、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做出最优规划和决策。数量管理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①运筹学(数量管理理论的基础):是一种分析研究的、实验的和定量的方法,专门研究在既定的物质条件下,为达到一定目的,如何最经济、最有效地使用人、财和物等资源。②系统分析:其特点是,解决管理问题要从全局出发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制定出正确的决策。一般包括以下步骤:确定系统的最终目标,同时明确每个特定阶段的目标和任务;必须把研究对象视作一个整体,一个统一的系统,然后确定每个局部要解决的任务,研究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总体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寻求完成总体目标及各个局部任务的可供选择的方案;对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迁出最优方案;实施组织所选方案。③决策科学化:是指决策要以充足的事实为依据,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对大量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遵循科学的程序,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从而做出正确决策。2、系统管理理论:是指运用系统理论中的范畴、原理,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特别是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的理论。这一理论的要点如下: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的;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3、权变管理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力图研究组织与环境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量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它强调管理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环境寻求相应措施的管理模式。4、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的本质是由顾客需求和期望驱动企业持续不断改善的管理理念。它包括以下几个要点:关注顾客;注重持续改善;关注流程;精确测量;授权于员工。5、学习型组织与传统型组织具有明显的不同:①在对待变革的态度上,传统组织认为,只要还管用就不要改变它,而学习型组织认为,如果不变革那就不管用了;②在对待新观点的态度上,传统组织认为,如果不是产生于此时此刻就拒绝它,而学习型组织认为,如果是产生于此时此刻就拒绝它;③在关于谁对创新负责上,传统组织认为,创新是研发部门的事,而学习型组织认为,创新是组织中每位成员的事;④传统组织的主要担心是发生错误,而学习型组织的主要担心是不学习不适应;⑤传统组织认为产品和服务是组织的竞争优势,而学习型组织认为学习能力、知识和专门技术是组织的竞争优势;⑥在管理者的职责上,传统组织认为,管理得职责是控制别人,管理者职责是控制别人,而学习型组织认为,管理者的职责是调动别人、授权别人。(三)道德与社会责任(考过案例,关注“三鹿”事件)1.识记:(1)道德的概念:道德通常是指那些用来明辨是非的规则或原则。(2)功利观、公平观、权利观、综合观的含义(选择题)功利观的含义:这种观念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做出。权利观的含义:这种观念认为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前提下做出。公平观的含义:这种观念要求管理者按公平的原则行事。综合观的含义:这种观念主张把实证(是什么)和规范(应该是什么)两种方法并入到商业首先中,即要求决策人在决策时综合考虑实证和规范两方面的因素。(3)道德准则的概念:是表明组织的基本价值观和组织期望员工遵守的道德规则的正式文件。(4)社会责任的概念化:P36(名词解释)如果一个企业不仅承担了法律上和经济上的义务,还承担了“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我们就说该企业是有社会责任的。(5)古典社会责任观与经济观的含义(名词解释)古典观(纯经济观):一个阵营主张企业只应对股东负责,企业只要使股东的利益得到满足,就是具有社会是责任的表现,至于其他人的利益,则不是企业所要管的和所要管的。社会经济观:主张企业承包要对包括股东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如消费者、供应商、债权人、员工、所在社区乃至政府等)负责。2.领会:(1)崇尚道德的管理的特征(选择题、简答):①把遵守道德规范看作责任;②以社会利益为重;③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④视人为目的;⑤超越法律;⑥自律;⑦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2)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多选)P30①道德发展阶段:道德发展分前惯例层次(只受个人利益的影响)、惯例层次(受他人期望的影响)和原则层次(受个人用来辨别是非的道德准则的影响)三个层次。其中遵守规则以避免受到物质惩罚、只在符合你的直接利益时才遵守规则两个阶段属于前惯例层次;做你周围的人所期望的事、通过履行你允诺的义务来维持平常秩序两个阶段属于惯例层次;尊重他人的权利,在自身价值观和权利的选择上,置多数人的意见于不顾、遵守自己选择的道德准则,即使这些准则是违背法律的两个阶段属于原则层次。②个人特征:价值准则(关于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基本信念)、自我强度(用来试题一个人的信念强度)、控制中心(用来度量人们在多大程度上是自己命运的主宰)③结构变量:压力越大,管理者越可能降低其道德标准。④组织文化:最有可能产生高道德标准的组织文化是那种有较强的控制能力以及具有承受风险和冲突能力的组织文化。在弱组织文化中,管理者可能以亚文化准则作为行为的指南。⑤问题强度:a.某种道德行为造成的伤害(或利益)有多大?b.有多少人认为这种行为是邪恶的(或善良的)?c.行为实际发生并造成实际伤害(或带来实际利益)的可能性有多大?d.行为后果的出现需要多长时间?e.你觉得行为的受害者(或受益者)与你(在社会上、心理上或身体上)挨得多近?f.道德行为对有关人员的影响到的集中程度如何?(3)提升员工道德修养的途径(论述、案例)P34①招聘高道德素质的员工②确立道德准则③设定工作目标④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⑤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估⑥建立正式的保护机制(4)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的关系,知道原理,保护消费者权益。①古典观下的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古典观所指的企业社会责任范围是相当狭窄的,企业只需并且只能对股东承担责任。在持古典观的人看来,如果一个企业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股东的利益,那它就是尽了最大的社会责任;相反,如果一个企业从事一些社会活动,或为社会利益着想而把资源从企业中转移出去,则它不仅损害了股东的利益,而且更为严重的是,损害了其他社会群体的利益。所以,在古典观那里,企业的社会责任指的就是利润取向,企业的唯一目标是追逐利润,使股东的利益达到最大,在这样的过程中就自然给社会带来最大的福利。②社会经济观所指称的企业社会责任范围很广,它包括了所有的利益相关者,企业承包不仅要对股东负责,还要对其他利益相关者负责。在多数情况下,企业从事社会责任活动要付出代价,并且很难使成本及时得到补偿,这意味着有关企业要额外支付成本,直接给当期利润造成不利影响。但若我们换一个角度,事实上,企业在力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