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断与药物治疗备份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断与药物治疗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孙相如2帕金森病─21世纪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的致残性疾病3一.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断:目前我国应用的诊断标准为英国脑库(UnitedKingdomParkinson’sDiseaseSocietyBrainBankClinicalDiagnosticCriteriaforIdiopathicParkinsonDisease),因为此标准是基于病理学确立的,其诊断的正确率可达90%左右。4(一)符合标准1.运动减少:自主运动启动缓慢,并伴有重复动作的速度和幅度的进行性减小;2.至少具备下列一项:(1).肌强直;(2).4~6Hz静止性震颤;(3).姿势不稳,但应排除由原发于视觉的、前庭的、小脑的、或由本体感觉的障碍引起的姿势平衡障碍。5(二)排除标准1.有反复卒中发作病史,并伴随帕金森样特征的阶梯式进行;2.反复的头部外伤史;3.肯定的脑炎病史;4.动眼危象;5.症状发生时应用抗精神病药物;6.多于1个亲属受累;67.持续缓解;8.病后3年,严格限于一侧的体征;9.核上性凝视麻痹;10.小脑体征;11.早期严重的自主神经损害;12.早期严重痴呆伴随有记忆、语言和行为障碍;713.Babinski征;14.在CT扫描上,有脑肿瘤或交通性脑积水;15.对大剂量L-dopa无效(如能排除吸收不良);16.MPTP暴露史。8(三)支持标准确诊PD需要三项或三项以上:1.单侧起病;2.有静止性震颤;3.疾病呈进行性;4.持续地不对称,开始受损侧最重;95.对L-dopa治疗有良好的反应(70~100%);6.严重的L-dopa引起的舞蹈(异动症);7.L-dopa疗效持续5年或更长;8.病程10年或更长。10二.PD的非运动症状(一)重新认识PD的病理学HeikoBraaketal(2003)对PD传统的病理学观察提出了挑战,Lewybody形成、分布的广泛形式,远超出以前传统神经病理学对PD描述,即:最初变性部位在中脑黑质致密带,通常累及脑干色素神经元。11通过研究大量尸检的的脑,根据lewybody及其轴突的分布,提出了PD脑组织受累的进行过程,并分为6期:1期:累及延髓的迷走神经运动背核和舌咽神经核;2期:1期加上中缝核的尾端、蓝斑下核;123期:以前的病理改变加上累及黑质緻密带;4期:进一步累及经内嗅觉皮层和海马CA2区;5期和6期:进行性累及新皮层。在检查过的大量病例中,指示病变逐步、进行性,并呈较为广泛地累及,而非很少有变化的定型的模式。13BraakH,GhebremedhinE,RubU,BratzkeH,DelTrediciK.StagesinthedevelopmentofParkinson'sdiseaserelatedpathology.CellTissueRes.2004Oct;318(1):121-134.1415研究所有病例,均为临床诊断的PD,病理至少为第3期;提示:两个较早的分期,其临床特征是极难捉摸的或确实是临床沉默的。目前已确认,PD广泛的病理学损害已超出了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系统损害的范围,而是与多种神经递质改变相关联。16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蓝斑(LC)胆碱能神经元—丘脑底核(NBM)迷走神经运动背核(DMN)桥脑脚核(PPN)嗅区大脑半球(特别是海马)脊髓和周围的自主神经系统五羟色胺能神经元—中缝核(raphe)17提示:①在PD中有些症状先于运动症状发生,如睡眠障碍、嗅觉损害、便秘、抑郁等,有些可有助于早期诊断;②上述神经元结构损害引起的症状,对多巴胺能药物无效。18(二)PD对多巴无反应的运动和非运动症状1.运动症状步态障碍跌倒冻结步态姿势不稳语言和咽下损害192.PD复杂的非运动症状A.神经精神症状淡漠、焦虑、惊恐发作快感缺失、抑郁谵妄状态幻觉、错觉、妄想痴呆冲动控制障碍20B.睡眠障碍快速眼动(REM)睡眠期行为障碍(RBD)过度的白天嗜睡(EDS)生动的梦境失眠不安腿和周期性肢体运动21C.自主神经症状直立性低血压排尿障碍,如尿急、尿频、夜尿症性功能不良、性欲亢进(很可能药物性)发作性出汗皮脂溢干眼症22D.胃肠道症状流口水味觉丧失咽下困难便秘大便失禁23E.感觉障碍疼痛嗅觉障碍视觉分辨缺陷F.其它各种疲劳复视视觉模糊体重下降、体重增加(常与药物相关)24结论:诊断时应注意到PD的非运动症状25三基因分型与诊断PD绝大多数为散发,约10%的病人有家族史,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少数家系为双基因遗传、性染色体遗传和线粒体遗传。其中常显致少有5型,已克隆出3个致病基因: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SNCA)基因UCH-L1(ubiquitincarboxy-terminalhydrolaseL1)基因LRRK2(leucine-richrepeatkinase2)基因26常隐PD4个基因型,均已被克隆。有:parkin基因PINK1(PTEN-inducedputativekinase1)基因DJ–1基因ATP13A2基因27家族PD致病基因定位与克隆基因型基因位点遗传方式致病基因Lewy小体PARK1/44q21-23ADα-synuclein有PARK26q25.2-27ARparkin极少有PARK32p13AD?有PARK54p14ADUCH-L1不清楚PARK61p35-36ARPINK1不清楚PARK71p36ARDJ-1不清楚28基因型基因位点遗传方式致病基因Lewy小体PARK812p11.1-13.1ADLRRK2部分有PARK91p36ARATP13A2不清楚PARK101p??不清楚PARK112q36-q37AD?不清楚PARK12Xq21-q25X连锁?不清楚PARK132p12?HTRA2不清楚——双基因遗传DJ-1/PINK1不清楚29四功能影像学诊断PET和SPECT可以协助诊断(一)评估突触前多巴胺能系统的功能①¹⁸F-dopaPET:测定末梢多巴胺脱羧酶的活动;②用含烷基示踪剂的PET和SPECT能够评价突触前的多巴胺转运体的可利用性;③用¹¹C-DHTBZ的PET能检查囊泡单氨转运体(VMAT₂)的密度。30(二)PD中5-羟色胺能、去甲肾上腺素能和胆碱能机能;(三)检出临床前病例;(四)PD的小胶质的活动;(五)监察PD的进行;(六)机能重建方法的探索;(七)痴呆和PD;(八)不典型的PD综合征。31323334353637五.鉴别诊断(一)首先要区别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1.病史中外伤、中毒、药物、脑血管病等因素;2.临床上的异常体征超出PD范围,如锥体束征等;3.影像学改变:PD病人CT正常MRI:黑质緻密带变薄或消失(中脑轴位平面),T2加权像低密度,白质信号改变(短T1),占37.2%(102例报告)。38(二)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根据美国BrainBank病理资料证实,每100例临床诊断的PD,只79%病理诊断为PD,其中误诊最多的是PSP,占12%。1.PSP的临床特点:(1)病因尚不明了;(2)发病年龄50~70岁;(3)首发症状是姿势平衡障碍,动作慢,运动不能、强直,静止震颤少见;39(4)中轴肌肉强之,颈、躯干强直,直立时身体后仰,与PD的屈曲姿势相反;(5)核上性眼肌麻痹,特别是两眼向下凝视困难,眼球活动受限,眼球运动障碍为本病特点,但其多发生在病程晚期;(6)构音及咽下困难早期出现;40(7)认知功能障碍出现晚,进行性加重,可有视空间障碍,痴呆;(8)可有额叶皮层损害,强握、摸索,精神心理障碍、抑郁、焦虑、淡漠;(9)病程:病后6~7年死于肺炎。412.实验室检查:(1)MRI:中脑前后径缩短(矢状位),上桥脑背盖部异常信号;(2)PET:额叶葡萄糖利用率降低,与尸检病理结果一致,认知障碍与额叶损害有关。42(三)路易体痴呆路易体痴呆(LBD或DLBD)是80年代中末期发现的新的疾病单元,1991~1995正式定名为LBD,在所有痴呆中占第二位,仅次于AD,约占25%~30%,分两型:I型(单纯型):皮层、皮层下核团LB较多,但NFT和SP稀少;Ⅱ型(AD并发型):皮层、皮层下LB丰富,而NFT、SP也相当多见,达到AD诊断标准。431.临床表现:尚未见到发病率的报道,比AD发病早,60岁以前发病,起病慢,具备以下临床症征:(1)痴呆:认知功能损害,社交活动、职业技能障碍,记忆力减退或丧失,时–空间技能障碍,症状出现缓慢、波动大。Ⅱ型有皮层损害:失认、失语、失用;44(2)锥体外系症状及体征:动作缓慢、运动不能,肌强直、无静止震颤或轻微为另一特点;(3)如先出现认知障碍,后出现PD,应诊断LBD;(4)如先发生PD,后出现认知障碍,则归类为PDD45(5)晚期出现精神症状,如:抑郁、焦虑、妄想,幻觉较AD多见,有学者认为:特别是应用L-dopa后很容易出现幻觉、效果又差的病例应高度怀疑为LBD;462.实验室检查:(1)EEGLBD多异常,AD多正常;(2)SPECT颞叶血流减低;(3)PET葡萄糖代谢,额顶颞减低;枕叶亦减低、扣带回受累也较明显,此二点与AD不同;(4)L-dopa对LBD未见有效报道。47(四)多系统萎缩(MSA)1.包括三种疾病OPCA橄榄–桥–小脑萎缩SND纹状体–黑质变性SDSShy–Drager综合征临床诊断PD病例中,7–20%病理诊断为MSA。482.MSA的临床症状:(1)发病年龄40~60岁;(2)临床症状:PD综合征小脑共济失调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体位性低血压肢体无力构音、吞咽障碍,重症可见喘鸣认知功能下降;49(3)诊断:OPCA、SND、SDS三者具备或二者具备都可以诊断MSA,如果三者单独出现,则分别诊断OPCA或SND或SDS。(4)死亡原因:吞咽障碍引起的吸入性肺炎,突发喘鸣,咽喉肌麻痹窒息。50(五).皮质基底节变性1.CBD又称为皮质基底节细胞变性(CBGD);(1)病因未明,极少有家族史;(2)平均患病年龄60岁;2.临床特点:(1)病程分三个阶段:51早期(1~3年):不对称性手足笨拙、僵硬、强直或抽动;中期(3~5年):肢体肌张力障碍、强直、动作减少、锥体束损害和皮层感觉障碍;末期(5~8年):认知障碍、额颞叶精神–神经、精神–行为障碍。52(2)予后不佳,多死于支气管炎、球麻痹、呼吸衰竭;(3)少数不典型病例有失语、各种皮层功能损害症状,额颞叶痴呆。533.影像学所见:(1)MRI:不对称性额顶叶萎缩,中脑、脑桥半侧萎缩;(2)PET:病变部位葡萄糖摄取降低,丘脑、颞叶海马摄取减低54(六)关岛肌萎缩侧索硬化–帕金森症候群–痴呆综合征(Guam–ALS/PDC)1.发生在西太平洋关岛区、日本,近年已下降。2.临床表现:(1)中年发病;(2)ALS帕金森症候群并发痴呆;(3)ALS可先发病几年后并发帕金森痴呆;(4)亦可先发生帕金森痴呆,后发生ALS。55六.PD的药物治疗(一).首先强调综合治疗的原则,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心理治疗等。其中应首选药物治疗,因为:1.较快地改善症状;2.对打破本病病理生理改变的恶性循环、维持基底节的正常功能有针对性;3.目前本病不能治愈,治疗应瞻前顾后,不要只顾眼前。56(二).用药原则药物治疗的目标是延缓疾病进展、控制症状,并尽可能延长症状控制的年限,尽量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和并发症。1.坚持小剂量开始、“剂量滴定”、“细水长流、不求全效”的用药原则;用药剂量应以“最小的剂量达到满意的效果”为凖;同时也要避免,长期有效治疗量以下的低剂量,让病人充分感受到药物所带来的效果。572.除遵循一般原则外,应强调个体化。药物的选择除了考虑病情特点外,还需考虑病人的年龄、遗传预计寿命、职业、就业状况、经济承受能力等。3.药物的特点4.遵循持续DA刺激的理念,避免脉冲样刺激。58(三).常用治疗药物1.神经保护治疗一旦诊断PD应及早进行神经保护治疗。目前主要的药物是司来吉兰(Selegiline),它是单胺氧化酶B型(MAO-B

1 / 10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