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学习理论•重点掌握•斯金纳、班杜拉、奥苏伯尔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什么是学习?•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狭义: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理解、探索、实验、实践等手段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广义:是人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方式。•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习环境•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第一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迷笼实验•基本观点•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而联结的建立是通过盲目的尝试错误而逐渐形成的。•学习的规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当某一刺激与某一反应准备联结时,给予联结就引起学习者的满意,反之就会引起烦恼。•练习律•是指学习者学会某种联结,练习和使用越多,就会增强这种联结,反之就会导致联结的减弱或遗忘。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效果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条件反射形成原理•中性刺激(铃声)与无条件刺激(食物)之间建立了暂时的神经联系(时间上的结合)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暂时神经联结大脑皮层食物唾液铃声暂时神经联结大脑皮层食物唾液铃声•反射的分类•无条件反射:人和动物先天遗传的生理反应。•条件反射:人和动物经过后天学习才会的反射。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条件反射的规律•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巴甫洛夫(I.P.Pavlov,1849-1936)给我一打婴儿,在良好的由我做主的环境中,无论他们的天资、能力、父母的职业和种族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或者是乞丐、小偷。3、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一句名言•华生的恐惧形成实验/艾伯特实验3、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巨响(无条件刺激)出现,引起恐惧(无条件反射)。•白兔(中性刺激)与巨响(无条件刺激)同时出现,引起恐惧(无条件反射)。•白兔(条件刺激)出现,引起恐惧(条件反射)。学习发生了。•刺激的泛化与分化3、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刺激的泛化•刺激的分化•斯金纳的经典实验4、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实验结论•条件反射观•行为的分类:应答性vs.操作性•学习观: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4、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实验结论•强化规律•正强化是指给予一个愉快的刺激,使某种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负强化是指撤消一个厌恶刺激,使某种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4、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实验结论•强化规律•惩罚是指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减少某种行为发生的概率。•消退是指以前曾被强化过的行为,如再次出现不再有强化不相伴,这种行为在家里发生的概率便减少。4、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班杜拉的攻击性实验•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生于1925年12月,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5、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的攻击性实验5、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观察学习是指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地产生学习。•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动机5、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5、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保持再现动机阶段的三种强化5、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直接学习者本人对自己再现行为能力的评估他人对示范者的评价他人对示范行为的评价•苛勒的顿悟学习理论•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第二节认知主义学习理论1、柯勒的顿悟学习理论•沃尔夫冈·柯勒(WolfgangKohler),生于1887年1月21日,逝于1967年6月11日。德裔美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也是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灵长类行为研究的先驱。1、柯勒的顿悟学习理论•顿悟学习实验•接棒取香蕉•垒箱取香蕉•黑猩猩领悟了食物与工具之间的关系。•完形-顿悟基本点•学习的实质是主体内部构造的完形。•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1、柯勒的顿悟学习理论•爱德华·托尔曼(1886年4月-1959年11月),新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整体行为模式和中介变量概念的提出,弥补了行为主义的缺陷,建构了符号理论,是认知心理学的先驱。2、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位置学习实验•为达到学习目的,必须对学习条件进行认知。2、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白鼠在迷津中的行为是根据其获得的认知地图,而不是过去的习惯做出的•符号理论的基本观点•学习是有目的的行为,而不是盲目的•学习是对“符号-完型”的认知,形成认知地图•在外部刺激(S)和行为反应(R)之间存在中介变量(O)。O代表机体的内部变化2、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3、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杰罗姆·布鲁纳,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家,是认知心理学的先驱,致力于将心理学原理实践于教育的典型代表,也是被誉为杜威之后对美国教育影响最大的人。•2016年6月5日在他的纽约家中去世,享年100岁。3、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学习观•学习的本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指个体过去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概括或经验所组成的观念结构,是人对现实世界的内在编码系统。•学习观•学习过程•新知识获得•知识转化•知识评价3、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学原则是掌握学科基本结构•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教学方法是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学习3、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知识是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引发出来的,那么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发现”。为此,教学不应当使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应当让学生自己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发现学习•一般步骤包括:•(1)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2)使学生对问题体验到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以激发探究的欲望;•(3)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4)协助学生收集和组织可用于下结论的资料;•(5)组织学生审查有关资料,得出应有的结论;•(6)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思维去验证结论,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4、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奥苏伯尔(1918—2008),美国心理学家、学者,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皮亚杰的追随者。他在心理学和学习领域最大的贡献之一是发展和研究有意义学习理论和先行组织者(advanceorganizers)(1960年以来)。4、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学习分类•根据学习方式: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根据学习内容与原有知识的关系: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概念:是指语言文字或符号所表述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旧知识)建立一种实质的、非人为的联系。•实质性的联系,是指新知识和已有知识是在理解后进行的联系,而不是非字面上的联系。•非人为的联系是指新知识和已有的知识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有意义学习如,“等边三角形的概念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已有的三角形的概念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1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2学生具有同化新知的有关观念具有潜在意义的材料3学生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4使新旧知识相互作用心理意义的获得2有意义学习•有意义学习的条件4、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先行组织者策略•含义:利用适当相关的和包摄性较广的、最清晰最稳定的材料作为引导性材料。它可以帮助确立意义学习的心向。•例:在学习者具有了“力”的基本概念之后,他就可以更好的理解“浮力”的特征和规律。第三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第三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潜能、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强调将自我实现、自我选择和健康人格作为追求的目标,并将“来访者中心疗法”移植到教育领域,创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人的潜能是自我实现的,不是教育的作用使然。在环境与教育的作用问题上,他们认为“文化、环境、教育只是阳光、食物和水,但不是种子”,自我潜能才是人性的种子。教育的作用只是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充满人情味的心理环境,使人类固有的优异潜能自动地得以实现。•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是融为一体的。•教育理想:培养“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力融汇一体”的人。这种知情融为一体的人,称之为“完人”或“功能完善者”。•教学目标:“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学生中心的教学观•教学目标在于促进学习,并非教师以填鸭式强迫学生学习枯燥乏味、琐碎呆板、现学现忘的教材,而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学习他自觉有趣和需要的知识。•学习主要有两种类型:认知学习和经验学习。认知学习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对学生自己是没有个人意义的,它只涉及心智而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因而与完人无关。•经验学习以学生的经验生长为中心,以自发性和主动性为动力,与学生的愿望、兴趣和需要结合起来,必然是有意义的学习。•有意义的学习观•有意义学习,不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罗杰斯关注的是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奥苏伯尔则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它只涉及理智,而不涉及个人意义。罗杰斯认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只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观•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不能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尽管知识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知识有同样的理解。因为理解只能建立在个体的经验背景上。•童话中的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在这个故事里•青蛙扮演的是教师的角色,而鱼扮演的是学生角色。鱼将从青蛙那里听来的新信息与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结合,构建出了“鱼牛”形象。•这体现了建构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知识是不能通过教师的讲授而传递的。要想让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必须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去自主探究,以实现个人的“意义建构”•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知识建构),即由于人们对于世界的经验各不相同,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也必然会各不相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学生观•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教学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学习观•主动建构性: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社会互动性:学习常常要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助来完成。•情境性:学习是在特定的情境中构建知识的意义和意义系统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思考:许多学生可以重复地说出各种各样的在课堂上学过的科学原理,但当要求他们独立的解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时,常常会出现各种困难。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有的学生擅长背诵公式原理,一旦遇到变化了得实际问题时就不会解决,为什么总会有这样的情况?•支架式教学,是指通过支架(教师或有能力的同伴的帮助)的协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儿童自己,最后撤去支架。•实际教学中,根据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搭建的支架,对儿童的发展才是最有效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学习支架的理论依据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