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国家规划新教材第三单元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第三单元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第七课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一、维护宪法的权威二、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第七课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1、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2、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3、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一、维护宪法的权威一个国家需要一个怎样的章程,以便更好地管理国家?入导探究活动一演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宪法乐谱有何用?一、维护宪法的权威第七课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宪法是法律的法律。——马克思一、维护宪法的权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国家内部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的变化对宪法的发展变化起着直接作用,同时国际关系也对宪法发展趋势有所影响。一、维护宪法的权威创境激趣材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依据《宪法》的规定:我国制定了《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等相关的教育方面的法律。1、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探究活动二一、维护宪法的权威1、结合材料1,谈谈你对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的认识.2、我们应怎样维护宪法的权威?(1)、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研习新课设置问题1.在我们的国家生活中,哪些问题是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2.我国宪法对这些问题都做了哪些规定?(一)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认识宪法宪法规定与确定国家性质和根本任务国家制度、社会制度和其他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及职权国家标志一、维护宪法的权威材料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一条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材料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宪法与普通法律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一、维护宪法的权威通过阅读上述材料,我们来分析:A、宪法规定的是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问题,主要包括国家性质、政权组织形式、结构形式、经济制度以及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涉及整个国家生活各个重要领域;B、材料中刑法与民法是普通法律,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而且只涉及国家生活的某一方面。通过对比得出结论:宪法从内容上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2)、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探究活动三一、维护宪法的权威1、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设置问题1、什么是法律效力?2、仔细阅读下列材料,说说我国刑法与民法的制定依据是什么。这表明了宪法与普通法律是什么关系?3、教材中宪法第五条有哪些规定?材料7表明了什么意思?一、维护宪法的权威材料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材料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条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材料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关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总结民事活动的实践经验,制定本法。一、维护宪法的权威材料7《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三条立法应当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改革开放。第七十八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分析上述各种法律条文,得出结论: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普通法律是宪法相关条文的具体化,它们的立法依据是《宪法》。(3)、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探究活动四一、维护宪法的权威1、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设置问题1.宪法的制定、修改与普通法律相比在程序上有什么特别规定?2.宪法的这些特别严格的制定、修改程序说明了什么?制定修改宪法由国家成立专门委员会起草,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普通法律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制定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法律名称宪法是国家最高权威,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它是制定其他一切法律、法规的基础。宪法与普通法律制定与修改程序的不同程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高票通过宪法修正案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第一部宪法,共4章106条我国颁布的四部宪法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第二部宪法,共4章30条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第三部宪法,共4章60条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第四部宪法,共4章138条1952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1982年12月4日材料9材料105张PPT的内容具体向我们展示了宪法修改的严格而复杂的程序,体现了其根本大法的地位和权威性、严肃性。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任何规范性文件都不能与之相抵触。宪法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国家的母法。(1)、宪法是法治的标志探究活动五一、维护宪法的权威2、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设置问题1.你知道国家的治理方式有哪两种?2.人治与法治有何不同?3.为什么说宪法是依法治国的核心?4.教材第84页案例中税务局的行为违反了哪部具体法律?为什么说该税务局也违反了宪法?法治与人治的区别治国方略区别法治人治治国基础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个人专断与独裁基础上治国特点具有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的特点,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能有效地制裁违法行为,保证社会的稳定和有序发展呈现出随意性、多变性的弊端,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治国原则体现平等原则体现不平等原则材料8领悟宪法2、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1)、宪法是法治的标志(1)、宪法是法治的标志一、维护宪法的权威2、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材料10.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其作为宪法的第五条第一款。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破天荒地的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国方略的重大转变。(1)、宪法是法治的标志一、维护宪法的权威2、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胡锦涛同志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实施20周年的大会上强调:“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首先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项根本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这是因为,宪法是法治的标志,没有宪法,就没有法治,就不可能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依法治国。在很大程度上讲,依法治国就是依宪治国,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所以,检验一个国家是否法治国家的标准,不在于它是否拥有完备的法律,而在于它是否拥有切实发挥作用的宪法。1)宪法是法治的标志2)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树立“宪法至上”观念不做宪法禁止做的事,也不拒绝做宪法规定做的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领悟宪法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1.宪法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维护宪法的权威3、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2.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宪法观念,树立宪法权威3.要把青少年作为普法教育的重点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坚决捍卫宪法庄严的天安门升旗仪式图片展示祖国首都天安门金晶用生命护卫奥运圣火温总理眼含热泪看望灾民航天勇士在神六飞天前合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维护宪法做为不同岗位上的劳动者,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就是在以实际行动热爱祖国,就是在维护神圣的宪法。跋山涉水进课堂添砖加瓦盖楼房挥汗如雨种庄稼默默无闻扫街道兢兢业业疏交通维护宪法图片展示探究活动六一、维护宪法的权威3、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设置问题1.这些图片都表达了什么情感?2.图片中的人物都在用什么实际行动维护祖国利益,捍卫宪法的尊严?3.青少年应该怎样维护宪法的尊严?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维护宪法的权威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宪法规定涉及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宪法是法治的标志实行依法治国方略首先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要把青少年作为普法教育的重点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宪法观念,树立宪法权威宪法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课堂小结李某在某中等职业学校做收发工作,他利用工作之便,隐匿、毁弃和开拆他人信件数百封,由此造成多人与学校的联系中断,影响了工作和学习,他还在同学中传播扩散了有的信件中的隐私内容,给收信人造成了不良后果。[课堂练习]设置问题1、李某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李某的行为是否违反了宪法?2、该案例对于我们理解普通法律与宪法的关系有何启发?宪法是母法,是其他法律制定的依据,现实生活中直接违反宪法的行为较少。对于中职生来说,能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自觉遵纪守法,就是对宪法最好的尊重与维护。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毛泽东1、请通过书籍、网络等渠道查找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说明宪法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说一说,你准备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做到尊重、维护宪法。[课后作业]第七课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1、依法行使公民权利2、自觉履行公民义务3、增强公民意识,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二、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1、依法行使公民权利二、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创境激趣案例1刘某与何明是同一个车间的工友。一天,刘某的钱包不见了,但怀疑被何明偷走了。但事实并非何明所偷,下班后,刘某硬将何明拉到自己家中查问此事,何明当然不承认。刘某认为何明不老实,便与其表弟一起将何明的双手反剪着捆了起来。何明呼喊“救人”,刘某又用一条将毛巾将何明的嘴堵上。就这样,刘某将何明关押了一夜,直到第二天上午才将何明放走。何明诉讼到法院,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刘某有期徒刑。一、维护宪法的权威探究活动一(1)刘某的做法有没有侵犯何明的权利?如果有侵犯的话,侵犯了何明的哪些权利呢?(2)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都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享受这些权利?1、刘某的做法严重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构成了非法拘禁罪,是一种宪法所禁止的行为。我国《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2、我国《宪法》从第三十三条到第五十条,全面而详尽地规定了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平等权利、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获得救济权利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是人之所以为人应该享有的权得,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方面:人身人格权利(如生命权、人身安全权、人身自由权、思想自由权等);政治权利与自由(选举与被选举权、参政权、议政权、出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