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中国电影发展史第五节台湾电影主讲人:刘琪台湾电影六大时期台湾电影日据时期重整时期黄金时期严峻时期新电影时期新新电影时期一、日据时期(1895~1945)(一)历史背景宝岛台湾最早的电影可以追溯到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11月,当时台湾正处于日本殖民时期,日本人高松丰次郎在台北西门町“日新新闻社”前的一片空地上盖起屋子,用从日本带来的一台放映机放映了《英杜战争》等十几部影片。从此,落后的、封闭的台湾岛上有了源自西方的先进的光影技术。在1945年二战结束之前,日本殖民统治期间的电影受到严格的控制,不仅限制台湾本土自己拍摄制作电影,对电影内容进行删减,31年之后禁止使用中国语言(包括台语)拍片等,而且高度警惕中国大陆电影的流入。在严格限制本土电影的同时,日本殖民政府拍摄大量的鼓吹日本殖民统治的电影宣传片,企图达到同化台湾民众的目的。日本政府凭借强权剥夺华语文化,将殖民化的电影活动硬生生地书写入早期台湾电影的发展史中,而且日本力量似乎主导和渗入了台湾电影行进中的每一步。(最早的电影巡回放映活动、最早的电影院芳乃馆、第一部纪录片《台湾实况介绍》、第一部故事片《大佛的瞳孔》)(二)早期状况1931年到1945年间,台湾电影基本上以日台合拍片为主,而且基本上都是以推行奴化教育的电影为主,这些成为了台湾电影人心中永远的痛。然而,早期台湾电影的发展也孕育着本土文化的觉醒和抗争。尽管日本殖民政府颁布严苛的电影审查规则、禁止放映国语和台语影片,以及禁止大陆影片输入台湾,意图扼杀台湾本土电影的创作,但是众多早期台湾电影人还是冲破樊篱破“日”而立,在夹缝中生存。1921年10月,台湾知识界创立了非武力的抗日民族运动统一战线组织“台湾文化协会”,积极地从事大陆电影输入、放映和宣传工作。返回二、重整时期(1945~1962)(一)光复背景早期台湾电影殖民化的历史,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宣告结束。光复之后的台湾电影开始进入复苏重整时期,时间一直延续至60年代初。这一时期,国民党政府首先利用权力掌握电影生产权,然后加强了电影“反共意识形态”的控制。在电影审查方面,反共意识日趋明显。(二)创作状况反共影片成为了主要的电影创作。在这一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台湾电影是三家公营电影公司,即“中影”、“中制”、“台制”拍摄的反共类电影。1950年,宗由导演了根据反动小说《女匪干》改编的第一部反共故事片《噩梦初醒》,讲述一个受共产党思想影响的女青年变节吸毒、最后暴毙路边的故事,极尽歪曲污蔑之能事。之后反映农村减租减息的影片《春满人间》以及《永不分离》、《皆大欢喜》《军中芳草》等影片,还有1954年袁丛美导演的《罂粟花》,都赤裸裸地宣扬反共,成为了台湾当局“反共复国”制片路线的典型代表。◎在政治意识主导下的反共影片,虽受到当局的赞许,但却不得人心,电影市场反映普遍不好,因此一些电影人也尽可能地巧妙转移意识形态表达。1957年的宗由导演的《归来》,影片讲述了一个孤女不计前嫌帮助舅父舅母的悲情故事,片中小演员张小燕表演出色,获得1958年第五届亚洲影展最佳女童星金锣奖,并在《苦女寻亲记》《天伦泪》中蝉联第五届第六届该奖项。从1945年到1949年的光复时期,因为物价上涨,战争南移、胶片短缺等原因,台湾电影几乎荒芜。只有台湾电影制片厂的前身还拍摄了《台风》《今日台湾》等少量新闻纪录片。其他的主要是上海电影公司来到台湾拍摄外景。《阿里山风云》因为国民党溃逃入台、新中国成立而滞留台湾,成为台湾第一部自制的国语片。50年代,台湾因为人才、技术等匮乏,本土电影生产低迷,为其他国家或地区影片的输入创造了空间。◎◎◎◎1946年台湾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之后,好莱坞影片大量涌入。1954年,台湾当局鉴于政治利益通过《国外电影片输入管理办法》,规定美国八大电影公司可以直接在台湾经营电影、香港片以国产片视之。此后台湾电影市场一度出现了以美国片占绝大多数、国语片香港居多、台湾仅占少数的局面。反共影片的宣教和美国片语言障碍,为本土台语电影的兴起提供了条件。1955年4月,歌舞剧导演邵罗辉拍摄了16毫米的黑白胶片电影《六才子西厢记》,这是台湾光复后摄制的第一部台语片。同年9月,何基明拍摄了《薛平贵与王宝钏》,上映后票房打破当时美国影片《金字塔》的纪录。这样一来,台湾各个剧团、戏院、片商纷纷效仿,掀起台语片热潮,台语片创作逐渐走入全盛时期。◎◎返回◎◎三、黄金时期(1963~1969)60年代,一方面美国正式将台湾纳入西方世界安全体系,一方面中苏关系恶化、大陆又爆发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于是台湾获得了休养生息的好机会,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电影文化逐渐走向黄金时期。(一)新鲜气象这一时期,中影公司作为国营制片机构的龙头和意识形态的代言人,率先为台湾电影带来了新气象。1963年,龚弘提出了“健康写实主义”路线,主张制片必须反映时代要求、尽量表现人性中的同情、关切等美德,引导人民向善,走向光明,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希望以此作为方向全面整顿中影创作。同时期以写实手法温情描述一批从大陆来台小人物日常生活的李行的影片《街头巷尾》的问世,恰好为这一方针提供了最好的注解。随后李行马上被聘为中影基本导演,与李嘉联合执导影片《蚵女》,而且在第十一届亚洲影展上获得最佳影片奖。(二)民营创作虽然国营机构率先发声,但是台湾电影的黄金时期实际上是由民营制片机构主体打造的。(数据见书303页)这时期的重要导演有李行,胡金铨、李翰祥和后期脱离中影公司的白景瑞等,而他们基本都出自民营制片公司。返回(三)琼瑶电影“琼瑶电影”特指的是在1965至1983年期间,根据琼瑶原著小说改编拍摄的影片。除了具备上述文艺片的特点之外,这类电影以讲述男女之间纯情、浪漫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与其它文艺片相比更有其独特之处,因此可以将这类电影称为“琼瑶文艺片”。这类影片集体制造了具有台湾特色的爱情奇幻梦境,曾经掀起一个时代的流行风潮。尤其在七十年代,琼瑶电影达到鼎盛时期,以琼瑶小说改编的文艺片一度成为了台湾电影的主流。琼瑶电影特色元素“三厅电影”——豪华客厅咖啡厅歌舞厅服装——女:清纯时尚:长发如丝双目含露娴静优雅喇叭裤高腰裙白衬衫百褶裙男:英俊帅气:长头发喇叭裤尖头鞋背着吉他大唱情歌求爱深入人心的电影主题曲——流行音乐与民月结合琼瑶作词改写诗经如《在水一方》1965年,李行导演的《婉君表妹》上映,并引起较大反响。随后,琼瑶小说开始成为电影拍摄制作的宠儿。在这一年,一共有四部由琼瑶小说改编的电影上映,另外三部分别为张曾泽导演的《菟丝花》、王引导演的《烟雨濛濛》和李行导演的《哑女情深》。《烟雨濛濛》中的女主演归亚蕾更是凭借这部影片摘得了当年金马奖影后的桂冠。这四部影片的相继亮相,也使得“琼瑶热”由文坛扩展到了影坛,成为当时电影界一时的盛况。由此,各公司纷纷抢购琼瑶小说改编版权,轰轰烈烈地掀起琼瑶电影的第一次创作高潮。在此后以李行导演为主导的琼瑶电影时代,李行、甄珍、邓光荣被称为文艺片的“铁三角”。走红——始于60年代鼎盛——70年代(严峻时期的商业追求)商业电影因为市场和观众的需求相对多元化。这一时期琼瑶式爱情片持续升温。1973年后李行又拍摄了《彩云飞》《心有千千结》《海鸥飞处》等影片,白景瑞执导了《一帘幽梦》《女朋友》《人在天涯》等影片。不仅如此,琼瑶也自组巨星公司聘请刘立立担任导演,拍摄了《我是一片云》《奔向彩虹》《彩霞满天》等十多部电影。20世纪70年代的“二秦二林”组合成为琼瑶文艺片中的金字招牌,使这几位明星成为台湾电影史上的标志性人物。秦汉: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是拍琼瑶戏最多的一个人,琼瑶让秦汉红透当时的整个东南亚,秦汉带有书生气度的潇洒外形,对事情常保持缄默的态度,都给人沉稳、踏实的印象。秦汉原名孙祥钟,祖籍四川,1946年生于上海,秦汉高中毕业后,放弃升大学的机会,毅然决定步入影圈。秦汉为艺名,《唐山五兄弟》导演姚凤磐给他改取的。1978年,秦汉因饰演《汪洋中的一条船》中的郑丰喜,获第15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第25届亚洲影展“悲剧电影演技最感人男星奖”。秦汉在《窗外》一片中成功地塑造了李立维,成为琼瑶片的男主角的上乘人选,被推崇为“少女偶像”明星。1972年,秦汉与经营化妆品公司的邵乔茵结婚,生有两个子女。1982年离婚后,儿子孙国豪、女儿孙诗雯与秦汉生活。秦汉与林青霞曾被誉为银幕上的“金童玉女”,两人也曾是情意绵绵的爱侣,但终未能成为眷属。秦祥林:“漂亮到不用演”秦祥林生来高大英俊、风流潇洒,是当年不少少女的梦中情人,更在台湾被称为“花心查理”,他主演的文艺片是票房的保证。1973年,秦祥林主演了《心有千千结》《婚姻大事》《雪花片片》3部影片。《雪花片片》使他获得了第20届亚洲影展演技优秀男主角奖。秦祥林与林青霞合演的影片有《纯纯的爱》《烟雨》《长春树》《我是一片云》《白蛇传》《奔向彩虹》《月朦胧,鸟朦胧》《秋歌》等。秦祥林与林凤娇合演的影片有《踩在夕阳里》《细雨敲我窗》《摘星》等。琼瑶评价:“秦祥林在我眼中是一个好漂亮的男人,不论脸型或眼睛都很漂亮,他的漂亮已经到了那种不用太演戏,只要站着默默地看女主角,就可以让女主角与观众都醉了的程度。”林凤娇:集所有美德于一身在其出演文艺爱情片前,却是以拍武打片为主,从小生活困苦,曾经当过书店店员和餐厅领台员的她18岁踏进影界。处女作为《潮州怒汉》,大导演李行是发掘她的恩师。1979年是林凤娇最为风光的一年,她一口气拍了《小城故事》、《早安台北》、《我踏浪归来》等6部影片,其中《小城故事》中林凤娇所饰的哑女阿秀使她众望所归夺得当年金马奖最佳女主角。1980年李行执导的《原乡人》,林凤娇身上的所有美德:谦和、淳朴、美丽、平凡尽显角色之中。导演李行曾说过:“和我合作这么多女明星,我觉得阿娇最厚道,而且重义气,红了以后不骄,肯为他人着想,这点真是难得。”进入80年代她突然间淡出舞台,一心一意做贤妻良母,1982年她生下房祖名后更是专心相夫教子,并甘愿做成龙的秘密妻子。20多年来她再也没有重回娱乐圈,并无怨无悔。林青霞:西门町逛出个“江雁容”被称为“纯情女星”、“魅力之星”、“首席玉女明星”,祖籍山东莱阳,1954年出生于台北。1972年,林青霞高中毕业后参加大学联考失利。就在那一年暑假,林青霞和几个同学逛西门町时,被星探发现。在根据琼瑶小说改编、著名导演宋存寿执导的《窗外》一片中饰演女主角江雁容。由于年龄、气质与角色吻合,且演技不温不火,恰如其分地将这个在家庭中得不到温暖的高中女学生与其语文教师之间的一段缠绵动人的师生恋情,演得很有光彩。接着,林青霞演出了《云飘飘》《纯纯的爱》《古镜幽魂》《长情万缕》《云河》《青青草原上》等爱情片,被视为玉女明星、偶像艺人。1976年后,林青霞成了琼瑶电影的女主角,接连主演了《我是一片云》《月朦胧,鸟朦胧》《一颗红豆》等影片,成为港台及东南亚华侨观众最喜爱的演员之一。1990年,林青霞因主演《滚滚红尘》获第27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我是一片云》风靡一时琼瑶电影衰败原因75年之后,蒋介石去世,台美断绝外交,当局为稳定局势,大肆开展政宣工程,台湾民众将话题注意力由个人生活转移到社会变革上来。在教育与经济能力普遍提高,阶级差距不断缩小的80年代,这种乌托邦的爱情边失去了原有的魅力。行业人才断档,制作资金匮乏制作规模缩的现象加剧了文艺片的没落影片本身:结构相对单一,故事类型化,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和心理厌倦。返回四、严峻时期(1970~1979)国际局势巨大变化国内局势巨大变化蒋介石病倒、权力格局改变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台湾席位退出中日建交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一)创作变化政治诉求的空前膨胀,导致政治宣教电影再度被推上意识形态前台1972年,蒋经国任命梅长岭接任中影公司总经理,大力推进所谓的爱国宣教电影1974年推出丁善玺导演的大型战争历史巨片《英烈千秋》,极力渲染和讴歌英雄忍辱负重坚持抗日的英勇气概,同时在激情中掩盖国民党不抗日的史实,影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