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虽然目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法越来越多,但是药物治疗仍然是基础治疗、最为重要和首选的方法之一。不仅仅要求医生,患者本人以及家属也要熟悉常用的心血管疾病用药的知识,如药理作用、适应症、禁忌症、毒副作用及应用注意事项等。治疗心血管疾病常用药物,常按药物作用机制进行大的分类,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类、β-阻滞剂、硝酸酯类、利尿剂、α-阻滞剂、强心药及洋地黄类、调血脂药物、抗心律失常药、钙通道阻滞剂、心肌营养药等。也有按具体疾病的治疗药物选择进行分类,如降血压药物、治疗冠心病药物、治疗心功能不全药物、抗凝抗栓药物等,不同分类各有其优点,这就要求临床医师对药、对病都要掌握,在诊疗指南的框架内,个体化治疗,最终实现治病、“救人”的目的。下面根据药理作用机制的异同,重点介绍主要的药物。一、血管扩张剂血管扩张剂是现代心血管病治疗学的基础,该类药物通过各种机制最终导致动脉和/或静脉扩张,降低体、肺循环血管阻力,降低心脏负荷,改善血流动力学效应,不仅广泛用于治疗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和肺动脉高压,也是治疗心力衰竭、休克和改善脏器微循环的重要措施。不少血管扩张剂能直接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氧,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良药。根据其作用机制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①直接作用的血管扩张剂;②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③影响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AAS)的药物。④其他具有扩张血管作用的药物如钙离子拮抗剂、β-阻滞剂等。●直接作用的血管扩张剂本类药物主要包括硝酸酯类、硝普钠和肼酞嗪(肼苯哒嗪)类及其他药物,分述如下:(一)硝酸酯类本类药物主要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近年来也用于治疗高血压、心衰和休克等。其作用机理是通过与血管平滑肌上的特异性硝酸酯受体的巯基(SH)结合,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使三磷酸鸟苷(GTP)转化为环磷鸟苷(cGMP)增加,后者通过减少Ca2+进入细胞内或通过加强肌质网对Ca2+摄取增加,使细胞内Ca2+减少,从而使血管扩张;通过影响前列腺素系统使前列环素释放增加,后者有强烈的血管扩张作用,以扩张静脉为主,通过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前负荷,兼有较轻的扩张动脉作用,降低后负荷,心肌耗氧量减少,从而改善心肌缺血。硝酸酯类可通过选择性扩张心外膜的粗大冠脉和侧支血管,解除冠脉痉挛和消除狭窄血管的正常张力增高(减轻动力性狭窄),可改善心内膜下的缺血。硝酸酯类药物的常见副作用包括头晕、头痛、面颊及颈部潮红;严重时表现为持续头痛、恶心、呕吐、心动过速、烦躁等。不同个体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副作用发生程度有较大差异。常用制剂有以下几种:1.硝酸甘油(nitrog1ycerin):治疗心绞痛可立即舌下含服0.3—0.6mg,若无效,隔5—10min可重复剂量;治疗心肌梗死为5—25mg加于5%葡萄糖液250—500m1内缓慢静滴,一般滴速为10—30ug/min。预防心绞痛可用缓释剂和药膜胸前贴敷,如硝酸甘油缓释片2.5mg,每日2次;硝酸甘油贴敷5-10mg贴胸,每日1次。其他尚有硝酸甘油喷雾剂、2%硝酸甘油软膏等多种剂型供临床不同情况使用。不良反应:常见有眩晕、头晕、昏厥、面颊和颈部潮红;严重时可出现持续的头痛、恶心、呕吐、心动过速、烦躁;而皮疹、视力模糊、口干则少。过量时口唇指甲青紫。眩晕欲倒,高度乏力,心跳快而弱,发热甚至抽搐。下列情况应慎用或禁用:①脑出血或头颅外伤,因本品可升高颅内压;②严重贫血患者;③青光眼,因本品可升高眼内压;④梗阻性心肌病时可加重心绞痛;⑤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患者。服本品时要防止体位性降压。中度或过量饮酒时,本品可导致血压过低。长期含服可产生耐药性,需调整剂量,但停药需逐渐减量。2.硝酸异山梨醇酯(异舒吉,isosorbidinitrate,isordil):作用与硝酸甘油相似,但较持久,属速效长效硝酸酯类,一般用法为5—10mg,舌下或口服,每日3—4次,必要时可增至每次20—30mg。静脉滴注为30mg加于5%葡萄糖液500m1内,以10—30μg/min滴注。副作用与硝酸甘油相似,但较轻。3.单硝酸异山梨酯(mononitratele1antan异乐定):本药最大优点是口服后不被肝脏灭活,药物血中浓度恒定,胃肠道吸收完全,生物利用度几乎达100%。对血压和心率影响小,副反应轻微,偶有头晕、头痛、口干等症状。口服后有效血流动力学作用长达8—9h,半衰期为4—5h,是硝酸异山梨醇酯的8倍,其效果优于长效硝酸甘油制剂和硝酸异山梨醇酯,尤适用于预防心绞痛和心绞痛缓解期的治疗。一般剂量为20mg,每日2次。(二)硝普钠硝普钠(sodiumnitroprusside):属强效血管扩张剂。主要用于高血压急症的紧急处理和治疗严重高血压。直接扩张小动脉和小静脉,作用迅速,一般用量为25—50mg加于5%葡萄糖液250—500m1内,避光滴注,开始时滴速为10—15μg/min,视病情、血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和病人反应调节剂量,常用量为20—100μg/min.连续滴注一般不宜超过72h。本药应新鲜配制,溶液保留时间为6—8h,超过8h应弃置。用药期间一定要监测血压、心率等,根据病情和药物发生作用情况调整用药。一般用药时间不超过1周,以免发生氰化物蓄积,尤其是伴有肾功能不全时更要慎重。(三)其他直接扩张血管药吲哒帕胺(indapamide,natrilix,寿比山,钠催利):属脂溶性利尿降压药,具有Ca2+通道阻断和利尿双重作用。本药属长效制剂,每日1次口服2.5mg即达降压作用。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时,部分患者发生低血钾,要加以注意,尤其是已有低血钾的患者。由于药性温和,对心率无明显影响,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用法为2.5mg,每日1次口服。●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简称α-阻滞剂)中只有α1阻滞剂广泛用于临床,其中应用最多是哌唑嗪。该类药物不仅具有扩张动脉作用,且有扩张静脉作用,对脂质代谢影响不大,尤适用于高血压并动脉硬化和冠心病患者,对心衰也有一定疗效,常用制剂如下:1.哌唑嗪(prazosin,minipress):选择性作用于突触后α1受体,使容量血管和阻力血管扩张,从而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使血压下降。此外,本药也具有磷酸二酯酶抑制作用,因此对心脏有正性肌力作用。对心率、心输出量、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均无明显影响。口服后吸收迅速、2—3h达血药浓度峰值,半衰期约3-4h,由肝代谢。用法:首剂服0.5mg,应在睡前服用,剂量不宜过大,以免产生“首剂现象”,病人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虚弱、出汗、头晕等症状。若无不良反应,视病情逐渐加量,常用量为1.5—6mg/日,分2—3次口服。最大剂量为15mg/d。2.三甲唑嗪(trimazosin):从小剂量开始,先25mg,每日2—3次,最大剂量900mg/d,一般用量为200—300mg/d。3.特拉唑嗪(terazosin,高特灵):开始剂量为1mg,每日1次,可渐增至10mg/d,若20mg/d无效,则应改用其他药物或与其他药物联用。4.乌拉地尔(urapidil):兼有α1、α2受体阻滞作用,与肼苯哒嗪合用可治疗高血压急症。开始口服剂量为2.5—5mg,每日3次,最大剂量为7.5mg/日。乌拉地尔静脉制剂目前较为常用,主要用于重症高血压和心衰患者,可静脉推注或滴注。5.酚妥拉明(Phento1amine,regitine,苄胺唑啉,立其丁):口服为25—50mg,每日3—4次。静注剂量为5—10mg加于5%葡萄糖液40m1内缓慢注射。静滴剂量为5—30mg加于5%葡萄糖液250—500m1内滴注。●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药物(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inhibitors,ACEI)其主要药理作用包括:①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使血管素张素I(AngⅠ)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阻,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同时,升高Ang-(1-7);②抑制激肽酶Ⅱ(kininaseⅡ),使激肽降解灭活受阻,激肽(如缓激肽)积聚,使血管扩张;②使前列腺素(PG)E和PGE2的代谢产物PGE—M增加,血管扩张;④扩张冠脉,增加心肌灌注,其可能机制是分解内源性缓激肽,使PGI2合成增加;⑤ACEI增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对压力感受器影响少,故降压时不伴心动过速;⑥对血脂有良好作用,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降低血糖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更适用于伴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ACEI不仅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近年来也广泛用于治疗心衰,其可能机理包括:①神经激素作用:抑制血循环中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减少醛固酮分泌,抑制组织内RAS刺激前列腺素生成,降低交感神经活性;②中心血流动力学效应,通过降低血管阻力(后负荷)和降低心室充盈压(前负荷),减轻心脏负担;⑧周围血管效应:增加周围血流,改善肌肉代谢,增加肾血流量,改善心肌代谢;④减少心律失常。ACEI对缺血心肌也有保护作用,业已用于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治疗,其作用机理包括:①改善缺血区心肌灌注;②缩小心肌梗死范围;②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功能,减少心肌耗氧量,减轻早期左室扩张及梗死的扩展;④清除自由基,减少心肌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⑤减少血小板聚集和强化内皮松弛因子作用,防止冠脉内血栓形成。一般认为,心衰和心肌梗塞病人ACEI应使用小剂量,视病情适当增减剂量,这与单纯治疗高血压病不同,ACEI制剂包括:1.贝那普利(benazapril,洛汀新):本品是一种前体药,水解后成活性物质贝那普利拉(Benazeprilat),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阻止血管紧张素I转化成血管紧张素II,使全身外周血管舒张,降低血管阻力,产生降压作用。贝那普利主要经过肾脏代谢消除,贝那普利拉主要经肾和胆汁消除,洛汀新是第一个经肝、肾双通道排泄的ACEI,安全性高,很少受年龄和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肌酐消除率30-80ml/min)及肾病综合征的影响,肝硬化所致肝功能不全者,贝那普利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均不受影响,以上这些病人均不必调整剂量。用法:每日1次,每次10mg,口服。国家九五攻关项目课题:洛汀新原发性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治研究项目(CCPACH)是由国家科委立项,卫生部组织,北京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负责执行的九五医学攻关项目。该研究共覆盖24万人群,研究时间长达5年。其中高血压患者系统治疗部分共入选了3486人,洛汀新组1831人,CCB组1655人。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血压控制水平日趋明显,洛汀新对各种年龄、各种类型的高血压患者均有显著的疗效,降压效果不受性别影响,对各种类型的高血压患者总有效率达90%。该研究证明:洛汀新治疗后75.7%的患者收缩压达标,洛汀新使收缩压降低15mmHg;87.4%的患者舒张压达标,洛汀新使舒张压降低10mmHg;整个实验当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同时洛汀新使患者室间隔和左室后壁肥厚程度明显减轻(P0.05),左室心肌重量亦明显减轻(P0.05),表明洛汀新显著减轻左室肥厚(LVH)、改善心脏的舒张功能,对心脏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长期治疗可以降低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此项国家九五攻关项目课题研究还证实,在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洛汀新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洛汀新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到第24个月副反应发生率仅有1.6%,总发生率与安慰剂相似,这和洛汀新突出的双通道排泄特点有密切关系。2.卡托普利(captopril,capoten,巯甲丙脯酸):于1982年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衰,口服吸收快,吸收率为60—75%,服后1—1.5h达峰值,半衰期1.7h,静注为1.9h,主要由肾排出。用法:开始应小剂量6.25mg,每日2-3次,渐增至12.5mg,每日2-3次,最大剂量为100mg/d。副作用包括皮疹、咳嗽、味觉异常,偶有粒细胞减少、蛋白尿、高血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