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德尔分离定律(类型题)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题型一: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操作技术1.用豌豆进行遗传试验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B.自交时,雌蕊和雄蕊都无需除去C.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D.人工授粉后,应套袋2.科学研究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等。在孟德尔探究遗传规律的过程中,导致孟德尔发现问题的现象是()A.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B.具一对相对性状亲本杂交,F2表现型之比为3:1C.F1与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1D.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3.下列对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孟德尔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C.孟德尔为了验证所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能够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4.一株“国光”苹果树,于开花前去雄,并授予“黄香蕉”品种苹果的花粉,所结实口味应是A.二个品种混合型口味B.仍为“国光”苹果的口味C.“黄香蕉”苹果口味D.哪个为显性性状就表现为哪个的口味题型二:交配类型及应用5.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可采用的方法是()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度④检验杂种F1基因型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C.杂交、测交、杂交、自交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题型三:分离定律的实质6.某种基因型为Aa的高等植物产生雌雄配子的数目是()A.雌配子:雄配子=1:1B.a雌配子:a雄配子=1:1C.A雌配子:A雄配子=1:1D.雄配子多,雌配子少7.分离定律的实质是()A.F2(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B.F2性状分离比是3:1C.成对的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8.下列杂交组合(遗传因子E控制显性性状,e控制隐性性状)产生的后代,哪一组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会发生性状分离()(A)EE×ee(B)EE×Ee(C)EE×EE(D)Ee×Ee题型四:相对性状....的区分9.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兔的长毛和短毛B.玉米的黄粒与圆粒C.棉纤维的长和粗D.马的白毛和鼠的褐毛10.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水稻的早熟与晚熟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C.绵羊的长毛和细毛D.小麦的抗病和易染病题型五:显、隐性状的判别211.对隐性性状的正确表述是()A.后代中表现不出来的性状B.后代中不常出现的性状C.杂种F1未出现的亲本性状D.F2未出现的亲本性状12.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玉米子粒,而非甜玉米果穗上却无甜玉米子粒,原因是()A.甜是显性B.非甜是显性C.相互混杂D.相互选择题型六:关于配子13.一只基因型为Aa的白羊产生了400个精子,含A的精子有A.400B.200C.100D.50题型七: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表现型=基因型+外界环境14.下列对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B.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C.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D.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题型八:基因型的推断15.高粱有红茎和绿茎,如果一株高粱穗上的1000粒种子种植萌发后长出760株红茎和240绿茎,则这株高粱的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ARr×RrBRr×rrCRr×RRDRR×rr16.已知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在杂交试验中,后代有1/2的矮茎,则其亲本的基因型是()ADD×ddBDD×DdCDd×DdDDd×dd17.牛的无角性状(B)对有角性状(b)为显性。有角母牛和无角公牛交配,生了一头有角小牛,则这头公牛无角的基因型是()AbbBBBCBbDBb或bb18.鸡的毛腿(B)对光腿(b)为显性。现让毛腿雌鸡甲、乙分别与光腿雄鸡丙交配,甲的后代有毛腿,也有光腿,比为1:1,乙的后代全部是毛腿,则甲、乙、丙的基因型依次是()ABB、Bb、bbBbb、Bb、BBCBb、BB、bbDBb、bb、BB题型九:自交类19.杂合体Aa,逐代自交3次,在F3代中,纯合体比例为:()A.1/8B.7/8C.7/16D.9/1620.已知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种子,其数目之比为1:2,则将这批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假定结实率相同)其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种子数之比为()A.1:2:1B.3:2:1C.3:5:1D.4:4:121.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子代中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的是()题型十:图表分析题22.某校学生在学校调查了人的拇指能否向背侧弯曲的情况,他们以年级为单位,对各班级统计结果进行汇总和整理,见下表:3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双亲均为拇指能向背侧弯曲双亲只有一个拇指能向背侧弯曲双亲全为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拇指能向背侧弯曲4804800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288448全部子代均为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你根据表中第组婚配情况调查,就能判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2)设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a,请写出在实际调查中,上述各组双亲中可能有的婚配组合的基因型: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题型十一:概率的计算——计算概率的一般方法23.先天性聋哑是一种隐性遗传病。若一对夫妇双亲均无此病,但他们所生的第一个孩子患先天性聋哑,则他们今后所生子女中患此病的可能性是()A100%B75%C50%D25%24.某男子患白化病,他父母和妹妹均无此病,若他妹妹与白化病患者结婚,则生出患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A1/2B2/3C1/3D1/425.视神经萎缩症是一种显性遗传病。若一对夫妇均为杂合子,则生正常男孩的概率是()A25%B12.5%C37.5%D75%26.现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已知男方父亲患白化病,女方父母正常,但其弟也患白化病。那么这对夫妇生出白化病男孩的概率是()A1/4B1/6C1/8D1/12题型十二:遗传系谱图的考查27.下图是一个遗传家图,该遗传病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为显性基因,a为隐性基因。请回答:(1)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是性基因。(2)3号的基因型是。(3)7号是纯合子的概率是。28、右图是某遗传病的系谱图(受基因A、a控制)。据图回答:(1)该病是由性基因控制的。(2)Ⅰ3和Ⅱ6的基因型分别是和(3)Ⅳ15的基因型是它是杂合子的机率为,IV17将为杂合子的机率为。(4)Ⅲ11为纯合子的机率为。(5)Ⅲ12和Ⅳ15可能相同的基因型是。(6)Ⅲ代中12、13、14都正常,那么Ⅱ7最可能的基因型是。(7)Ⅲ代中,11与13是关系,婚姻法规定不能结婚。若结婚生育,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个体占。4题型十三:杂合子连续自交n后代,纯合子、杂合子比例如:Aa的杂合子自交n次,其Fn中杂合子占(1/2)n;纯合子占1—(1/2)n;其中AA占1/2[1—(1/2)n],aa占1/2[1—(1/2)n]。若逐代淘汰aa,则Fn中AA占(2n-1)/(2n+1),Aa占2/(2n+1)。29、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个体,至少连续自交几代后纯合子的比例才可达95%以上()A3B4C5D6题型十四:基因受到环境的影响或与性别等相联系的问题。30、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S表示短食指基因,TL表示长食指基因)。TS在男性为显性,TL在女性为显性。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A.1/4B.1/3C.1/2D.3/431、人类中非秃顶和秃顶受(B、b)控制,其中男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非秃顶,而女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秃顶。控制褐色眼(D)和蓝色眼(d)的基因其表现不受性别影响。回答问题:(1)非秃顶男性与非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2)非秃顶男性与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32.玉米幼苗绿色(A)对白色(a)是显性。以杂合体自交产生的种子进行实验,其中300粒种子种在有光处,另300粒种子种在黑暗处,数日后,种子萌发成幼苗,统计结果如下:绿色幼苗白色幼苗黑暗处生长的幼苗数0297有光处生长的幼苗数22373请分析回答:(1)从理论上推论:杂合体自交产生的种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所得幼苗理论上表现型及其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表中第一行的实验结果为什么不符合上述理论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上述实验结果说明:生物的性状受__________控制,同时又受______________影响。孟德尔分离定律(类型题)答案1-5CBABB6-10DCDAC11-15CBBCA16-20DCCBB21.B23-26DCBD29.C30.A22.(1)一,拇指能向背侧弯曲(2)Aa与Aa,AA与aa,aa与aa27.(1)隐性(2)Aa或者AA(3)1/328.(1)隐性(2)Aa,aa(3)Aa或者AA,2/31/2(4)0(5)Aa(6)AA(7)近亲,1/231.(1)非秃男BB,非秃女BB,非秃女Bb,秃男Bb(2)秃男Bb,非秃女Bb32.(1)AA:Aa:aa=1:2:1。(2)绿色:白色=3:1。(3)因为没有光,植物无法合成叶绿素。(4)基因型的,环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