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概论第十三章+族性与社会分层_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十三章族性与社会分层2第一节族群与族性族群种族族群特质族性的含义3一、族群族群是相信分享共同的历史、文化或祖先的人群具有如下要素:(1)共同的名称;(2)共同祖先的神话;(3)共享的历史记忆;(4)共同的文化元素;(5)历史家园的联系;(6)团结感4民族就是一个带有家园感情与拥有政治自生天生权利的族群,而家园则是他们拥有独占权的地理区域5国家(state)常与民族(nation)组合起来指称为民族—国家(nationstate)的实体作为一种政治组织类型,国家通常指一个人群,他们分享一种共同的文化背景,并由他们都认为合法的政治结构所统一。它在文化上可以是异质的,更可能的情况是,包括几个不同文化或族群成员6民族则是共享共同的象征认同、文化、历史和宗教的一个人群。民族或民族—国家观念是随着西欧民族主义兴起而形成的,民族—国家概念将一种族群意识形态与一种国家组织联系起来。7对于族群/民族身份的确立存在三种分类体系:(1)国家分类体系所确定,主要目的在于有效的行政管理,在法律上和权利上保障不同族属的平等地位,如苏联、中国所实行的民族政策;(2)学者分类体系所探讨的族群,与采用法律形式之命名相当不同,但有时学术与国家之间也存在协商与共谋的关系;(3)族群自身的主观认定,即族群自身的自我分类8当族群被假定具有生物性基础时,就被称为种族(race)利用体质差异而认为人类存在着地位差异的看法,即对具有生物差异群体的歧视就是种族主义(racism)9一个族群的出现,通常有两种方式:(1)一个现存族群的一部分分裂而形成一个新族群;(2)两个或更多的现存族群的成员融合而形成一个新族群。101每一族群都有决定或表达成员身份的方式,用来证明或指明群体成员身份的显性因素,就称为族界标志(ethnicboundarymarkers)112族群象征主义3(1)族群会消失(2)人们在族群之间迁移,个体和社区能够并的确在族群之间迁徙(3)产生新的族群12族性(ethnicity)涉及代代传承的文化特质,如宗教、饮食、语言、性情、服饰、民俗、族群起源以及共同的祖先和社会经历;是基于假定的世系和基于这一背景与他人享有共同的目标,而将自身视为或被他人视为某一群体的组成部分13第二节族群认同与族群关系族群认同的产生族群理论族群关系14一、族群认同的产生族群认同(ethnicidentity)存在着将社会划分为“我们”与“他们”类别的一种强烈的心理或情感成分。通常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考察族群认同:(1)族群认同的情境性;(2)族群特质;(3)族群认同的流动性;(4)族群类型。15二、族群理论族群归属感是个人认同的根基。族群认同主要来自于天赋或原生性的情感纽带,如亲属关系、共同的语言、超自然的信仰、起源的叙事与神话等,所以族群感情所造成的认同有时不易改变范登堡将族群纽带视为亲缘选择的一种扩展16(场景论模式强调族群认同的另一个特质——族性的情境性和工具性——即族群认同的多重性、层次性17第一,从族群关系的特征与模式来看,所有族群都是以本族中心主义的标准评判其他族群。第二,所有族群的人都会刻板化地看待其他族群,本族群和他族群都被以夸大或以不准确的方式描述,往往强调本族群的正面特征,而强化他族群的负面特征。18第三,在许多国家,族群政治是常见的,成为在政治过程中一些行为和策略的通用标签,在组成政府或行使管理时都必须考虑到族性。第四,族群关系更习见的状态是族群竞争,通常因竞争而导致族群冲突,并最终在竞争政治权力和财富方面引发冲突。19为了在现有政治结构中解决族群冲突,通常采取两种形式:族群同质化与族群的政治调适。族群同质化(ethnichomogenization)指在某一特定区域或国家内,一个族群试图消除竞争族群的过程。一般有涵化与同化两种类型20政治调适是可行的和道德上可接受的解第一,政治调适使某族群感到与其他族群的社会平等感,不会认为本族群的语言或文化制度正受到他族群的威胁或侵蚀;政治上,他们相信集体政治权利是21第二,政治调适使族群之间不存在经济福利受到遏制或剥削的情况。第三,一般来说,多民族国家面临的问题并不在于当初的创造,而在于日后的维持,以及消除影响民族国家政治稳定的一些相关因素。22第三节社会分层分层标准社会分层类型社会分层理论23一、分层标准韦伯描述了财富、权力、声望三种基本指标,作为衡量社会不平等的维度。在弗瑞德(MortonFried)的倡导下,根据社会不平等的层次,大多数人类学家依据他提出的分类方案区分了三种类型的社会:平权社会、等级社会和分层社会24平权社会(egalitariansocieties)的主要特征是社会规范强调彼此分享和人与人之间平等在财富和权力方面,个体差异或群体差异较小,但并不是说这些社会就不存在社会分层25平权社会少有财富、权力和声望独占的大概原因是:第一,游动生活性质(如季节性迁移)阻止了大量个人财产积累。第二,由于食物采集者没有独占领土的观念,所以能够在任何地方采集。第三,技术水平低,阻止了大量食物的储存26等级社会(ranksocieties)通常依据社会地位、职业、财富而将人们分为不同层级的群体,社会成员根据等级的高低而拥有不同的社会声望,并且认为这种等级是天生注定的27第一,亲属关系是决定等级的重要原则,个人的社会地位通常是由出身决定,并第二,从等级社会的形成过程来看,社会的生产力集约化是导致社会等级产生的重要原因。第三,和社会转型存在着密切关系28分层社会(stratifiedsocieties)的主要特征是社会赏罚与分配形式相当不平等。两种不同类型的分层社会:阶级社会和世袭社会291世袭社会(caste)是等级社会发展到极致的结果。一个人出生时就被划入只能从事特定职业、实行内婚、存在层级秩序的群体之中,社会流动几乎就不存在。世袭制度的基本特征:世袭成员身份直接与经济话题如职业、工作量、有价物的控制相关;同一世袭成员享有同样的社会地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强烈的世袭成员认同感,世袭等级的居住与社会分隔等一致的生活方式。302奴隶制封建制阶级社会31功能主义理论解释这一问题的基础是社会体系的整合性质。社会之所以存在分层,是因为它有助于整个社会的福祉32受到的批评:首先,分层社会并不一定将最大的回报给予处在最重要职位的人其次,功能主义认为分层体系有效地将合格的个体置于重要的角色,但没有认识到分层体系对于低层群体成员的障碍最后,功能论观点基本上是民族中心主义的假设,即所有社会的人都被激发最大化地追求财富、权力和声望。事实上,有些社会并不如此33冲突理论解释的前提是所有社会都有变迁和冲突的自然倾向存在分层是因为占据高层等级的人能够利用其财富、权力和声望来剥削低层人民。上层通过利用或威胁维持统治,加强其特权地位34功能论解释维持社会现状,强调分层的肯定层面,自然得到上层或既得利益群体的拥护冲突论则强调否定层面,敦促政府采取行动,释放低层人民的潜力,以消除社35复习思考题12如何理解族群、民族、国家与种族的概念?345678361[英]埃里克·人民出版社,20002[美]本尼迪克特·源与散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3[英]厄内斯特·译出版社,20024台北:联经出版有限公司,20035迈克尔·C·霍华德(MichaelCHoward).北:弘智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6[美]菲利克斯·——民族、部族和族2003377DenisDwyerandDavidDrakakisSmith(eds).1996EthnicityandDevelopment:GeographicalPerspectivesChichester:JohnWiley&Sons8GaryFerraro2001CulturalAnthropology:AnAppliedPerspective(4thedition).Belmont,CA:Wadsword/ThomsonLearning9MontserratGuibernauandJohnRex(eds).1997TheEthnicityReader:Nationalism,MulticulturalismandMigrationCambridge:PolityPress10ThomasHEriksen1993EthnicityandNationalismLondon:PlutoPress11JohnHutchinsonandAnthonyDSmith(eds).1996Ethnicity.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2ConradPhillipKottak1994Anthropology:TheExplorationofHumanDiversity(6thedition).NewYork:McGrawhill3813DavidLevinson1998EthnicGroupsWorldwide:AReadyReferenceHandbookPhoenix,Arizona:TheOryxPress14DavidLevinsonandMelvinEmber(eds).1996EncyclopediaofCulturalAnthropologyNewYork:HenryHoltandCompany15SerenaNandaandRichardLWarms1997CulturalAnthropology(6thedition).Belmont,CA:West/Wadsworth16RaymondScupin2000CulturalAnthropology:AGlobalPerspective(4thedition).UpperSaddleRiver,NewJersey:PrenticeHall17WernerSollers(ed).1996TheoriesofEthnicity:AClassicalReaderNewYork:NewYorkUniversityPress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