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宏观经济学》课程期末复习资料《宏观经济学》课程讲稿章节目录:第1篇导论与国民收入核算第1章导论第2章国民收入核算第2篇增长、总供给与总需求,以及政策第3章增长与积累第4章增长与政策第5章总供给与总需求第6章总供给:工资、价格与失业第7章通货膨胀与失业的解剖第8章政策预览第3篇首要的几个模型第9章收入与支出第10章货币、利息与收入第11章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第12章国际联系第4篇行为的基础第13章消费与储蓄第14章投资支出第15章货币需求第16章联邦储备、货币与信用第17章政策第18章金融市场与资产价格第5篇重大事件、国际高速和前沿课题第19章重大事件:萧条经济学、恶性通货膨胀和赤字第20章国际调整与相互依存第21章前沿课题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考核知识点:国内生产总值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简称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这一含义含有以下几方面意思:(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2(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4)GDP是流量而不是存量。(5)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6)GDP指标一般仅涉及市场上经济活动所导致的价值。2.总支出≡总产出≡总收入(三面等价原理)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都要转化为生产要素报酬和企业利润,即转化为要素提供者和企业经营者的收入,所以总产出≡总收入;最终产品的销售收入就是最终产品购买者的支出,所以总产出≡总支出。因此,总支出≡总产出≡总收入。3.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1)用支出法核算GDP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公式如下:C表示消费支出,指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包括耐用品消费支出、非耐用品消费支出和服务支出三个方面。I表示投资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还包括商业存货的变化,不包括购买债券或上市公司的股票等。另外,新住房购买是划入投资的一种家庭支出形式。G表示政府购买支出,即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但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X-M)表示净出口,即进出口的差额,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2)用收入法核算GDP收入法是从居民、政府和厂商的收入角度出发,把参与产品和劳务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各种收入加总起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收入法即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按收入法计得的国民总收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4.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3值。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考核知识点:其他衡量指标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实际上包括如下五个总量: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1.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净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新增加的价值。NDP=GDP-折旧。2.国民收入(NI)国民收入表示狭义的国民收入(广义的国民收入即GDP、GN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用于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各项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报酬(收入)的总和。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3.个人收入(PI)个人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从各种来源所取得的收入总和。PI=NI-(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或企业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4.个人可支配收入(DPI)DPI=PI-个人所得税★考核知识点:储蓄—投资恒等式1.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假定一种既没有政府,也没有对外贸易的简单市场经济。假定经济是均衡的。售出的产量可以被看作以消费支出与投资支出之和来表示的需求的组成部分。可以将其写成:收入的一部分用于消费,剩下的部分就是储蓄。这个关系可以写成下面的恒等式:恒等式(2)表明,全部收入就是在消费和储蓄之间分配的。恒等式(1)4与(2)可以合并为:恒等式(3)左边表示需求的各组成部分,右边表示收入的分配。该恒等式强调生产的产量等于售出的产量。生产的产值等于得到的收入,而得到的收入又花费在商品上或储蓄起来。从恒等式(3)两边减去消费,则得:恒等式(4)表明,在这个均衡的简单经济中,投资恒等于储蓄。2.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把政府部门考虑进来,则国内生产总值从支出角度看是YCIG从收入角度看是,YCST,这里的T指净税收入,即总税收扣除政府转移支付后的余额。可得三部门经济中的恒等关系:CIGCST。整理得:ISTG在这里,TG可看作是政府储蓄,因为它是政府收入扣除支出后的余额。它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这样,ISTG的公式,也就表示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之和)和投资恒等。3.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家庭收入用于消费支出、储蓄或支付税收。因此,收入与消费支出、储蓄和税收的总和相等,即:YCST;另外,Y与总支出的各部分之和相等:YCIGXM。结合上述两个方程可得:整理可得:IGXMSTISTGMX其中,TG是政府预算盈余,MX是从世界其他国家的借款。如果净税收(T)超过政府支出(G),则政府预算盈余就可以用来为投资提供资金。但是,如果净税收少于政府支出,本来可以用来为投资融资的资金就必须首先用来填补政府预算赤字。需要注意的是,储蓄—投资恒等是从国民收入会计的角度,就整个经济而言,事后的储蓄和事后的投资总量相等,而以后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投资等于储蓄,是指计划投资(事前投资)等于计划储蓄(事前储蓄)所形成的经济均衡状态。5★考核知识点:失业的衡量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失业指在某个年龄以上,在考察期限内没有工作,而又有能力工作,并且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只有三个条件同时成立,才能认定一个人为失业者。1.三种类型的人一个经济中的人可以被归入三种类型:就业、失业,或者不属于劳动力。按照我国规定,16周岁以下人口属于童工(不能聘用),女性55周岁退休,男性60周岁退休(可认定为丧失劳动能力而退出工作岗位)。2.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它是衡量经济中失业状况的最基本指标。计算公式为:3.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为成年人口中属于劳动力的人数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考核知识点:物价水平的衡量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水平的上升。物价总水平或者说一般物价水平是指所有商品和劳务交易价格总额的加权平均数值,这个加权平均值就是价格指数。宏观经济学用价格指数来描述整个经济中的价格水平。宏观经济学中常涉及的价格指数主要有GDP折算指数、消费价格指数(简记为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简记为PPI)1.消费价格指数消费价格指数(CPI)又称生活费用价格指数,指通过计算城市居民日常消费的生活用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变动而得到的指数,计算公式为:2.生产者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指通过计算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所有阶段上所获得的产品的价格水平变动而得到的指数。63.CPI与GDP折算指数之间的区别(1)GDP折算指数衡量所生产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而CPI只衡量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价格。(2)GDP折算指数只包括国内生产的物品,进出口并不是GDP的一部分,而且也不反映在GDP平减指数上。CPI则包括消费者所购买的所有物品。(3)二者衡量经济中许多价格加总的方法不同,CPI确定不同物品价格的固定加权数,而GDP平减指数确定可变的加权数。★考核知识点:均衡产出1.模型假设二部门经济: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易,只有家户部门(居民户)和企业部门(厂商)。企业投资是自发的或外生的,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凯恩斯定律: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社会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2.均衡产出的概念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即经济社会的总产出或总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图1均衡产出的决定图1中,在这个模型中,存货在调整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投资等于储蓄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也可用is表示。这里的投资等于储蓄,是指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国民收入核算中的is是指实际发生的投资(包括计划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7始终等于储蓄。前者为均衡的条件,即只有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相等时,收入才处于均衡状态;后者所指的实际投资和实际储蓄是根据定义而得到的实际数字,从而必然相等。★考核知识点: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绝对收入消费理论)1.消费函数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得多,用公式表示为CCY。若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可表示为:CY。(1)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MPC)指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2)平均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APC)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2.储蓄函数储蓄函数是描述储蓄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函数,用公式表示为SSY。当消费函数为线性函数时,SYCYY1Y。边际储蓄倾向(MPS)指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储蓄部分的比率。平均储蓄倾向(APS)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的比率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等于收入。(2)APC和MPC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APS和MPS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MPS。(3)APCAPS1,MPCMPS1。4.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社会消费函数并不是家户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从家户消费函数求取社会消费函数时,还要考虑以下一系列限制条件:(1)国民收入的分配;(2)政府税收政策;(3)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比例。5.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1)利率(2)价格水平(3)收入分配8(4)社会保障制度★考核知识点:国民收入的决定1.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两部门经济中收入的决定——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在两部门经济中,不存在政府部门,也不存在国外部门。由于不存在政府部门,因此可支配收入YDY。2.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三部门经济,即在两部门经济的基础上加入政府部门,需考虑政府购买、税收和转移支付等政府行为因素。政府的收入主要来自税收,税收包括两种:一种是定量税,税收量不随收入而变动;另一种是比例所得税,税收量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政府购买与转移支付一般为某一确定的值,是个外生变量。3.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四部门经济即在三部门的基础上加入净出口一项。其中,进口函数是收入的线性函数,不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数,因为包括政府的进口。出口是由外国的购买力和购买愿望决定的,本国一般难以影响。所以,出口一般假定为一个外生变量。★考核知识点:乘数理论1.各种乘数(1)投资乘数投资乘数又称为凯恩斯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2)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3)税收乘数税收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税收乘数为负值,其原因是税收增加,表明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会相应减少,因而税收变动和总支出变动方向相反。并且,税收乘数绝对值小于投资乘数和政府购买支出乘数。(4)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是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在定量税下,政府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