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共12专题)第二部分热点链接-2-专题归纳命题拓展中考过关检测专题复习专题一中国的近代化专题二关注十九大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专题三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珍视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专题四中国对外交往史专题五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回望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专题六中外民主与法制发展史专题七大国崛起之路专题八大国关系专题九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专题十中外思想解放运动专题十一中外科技发展史专题十二纪念恢复高考探索中国教育的历史专题一中国的近代化第二部分热点链接-4-专题归纳命题拓展中考过关检测专题复习热点链接热点一2017年5月31日至7月16日,《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李大钊生平文物史料展》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专题展厅展出。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展品中相当一部分是李大钊撰写的文章、出版的书籍。比如他主编的《言治》杂志、他与陈独秀发起创办的《每周评论》、史学著作《史学要论》和《史学思想史》等。热点二2017年7月30日,由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策划制作的《伟人故里:孙中山与翠亨村》展览、《孙中山邮票展》在英国伦敦威斯敏斯特大学摄政街校区百年讲堂揭幕,这是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策划的展览首次在欧洲展出。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参赞卢海田,中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小娟,英国皇家邮协副会长PeterCockburn,伦敦华埠商会主席邓柱延OBE以及英国各界华人华侨约120人参加了开幕式。第二部分热点链接-5-专题归纳命题拓展中考过关检测专题复习专题归纳一、经济的近代化1.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统治阶级内部出现洋务派时间19世纪60—90年代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代表人物中央代表:奕。地方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口号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主要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等一批军事工业。(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民用工业。(3)筹办海军。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4)兴办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培养近代科技、军事和外交人才第二部分热点链接-6-专题归纳命题拓展中考过关检测专题复习专题归纳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破产评价(1)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2)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失败原因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根基(布新而不除旧);日本的侵略;顽固派的阻挠等地位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典型代表,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真正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第二部分热点链接-7-专题归纳命题拓展中考过关检测专题复习专题归纳2.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曲折历程阶段原因阶段特点从洋务运动到清末(1)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工业产生。(2)甲午中日战争后出现“实业救国”浪潮,初步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2)主要原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3)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近代工业。(4)提倡国货,抵制洋货的推动民族工业进入短暂的“黄金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特别是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民族工业受到重创抗日战争胜利后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没有得到恢复和发展第二部分热点链接-8-专题归纳命题拓展中考过关检测专题复习专题归纳总的特征(1)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我国民族工业总的发展是比较落后和缓慢的。(2)从行业来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3)从分布来看,地区之间的发展也不平衡。(4)从历程来看,发展艰难曲折原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受双重压迫和剥削启示要想实现中国民族工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对外打倒列强,对内推翻专制,争取国家和民族的独立第二部分热点链接-9-专题归纳命题拓展中考过关检测专题复习专题归纳二、政治的近代化1.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背景(1)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2)直接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思想主张变法图强宣传报刊《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时务报》《国闻报》等第二部分热点链接-10-专题归纳命题拓展中考过关检测专题复习专题归纳过程(1)序幕:公车上书。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领导公车上书,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从而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2)高潮: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主要内容:①政治方面,改革政府机构,裁汰冗员,任用维新人士(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②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文化方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和资产阶级思想传播,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3)结束:戊戌政变。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逮捕维新人士,杀害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变法失败失败原因(1)主观方面:中国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妥协性;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且没有军队,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2)客观方面:由于顽固势力过于强大,变法触犯了顽固派利益性质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影响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中国人民的觉醒,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认识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不通第二部分热点链接-11-专题归纳命题拓展中考过关检测专题复习专题归纳2.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目的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国领导人物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宣传报刊《民报》过程(1)兴起: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2)发展: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立了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大大推动了全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3)高潮: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取得胜利。武昌起义胜利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4)成果: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结果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被其窃取第二部分热点链接-12-专题归纳命题拓展中考过关检测专题复习专题归纳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历史意义(1)历史功绩:辛亥革命是20世纪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局限性: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使中国走上民主、富强的道路失败原因(1)根本原因: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没有形成强大的力量。(2)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与绞杀认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第二部分热点链接-13-专题归纳命题拓展中考过关检测专题复习专题归纳三、思想文化与教育的近代化魏源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爱国思想家,其编写的《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严复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译著《天演论》,书中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的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发展新文化运动背景(1)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的欢迎。(2)袁世凯为了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新旧思想发生激烈冲突目的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旗帜民主和科学第二部分热点链接-14-专题归纳命题拓展中考过关检测专题复习专题归纳代表人物(1)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发表《敬告青年》,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掀起新文化运动。(2)李大钊:发表《孔子与宪法》,1918年又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最早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3)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4)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主要内容(1)前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独裁;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2)后期:主要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影响(1)积极影响:新文化运动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新”的表现),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2)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偏见启示对古代思想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今所用,不能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解放思想,不断创新,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吸收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第二部分热点链接-15-专题归纳命题拓展中考过关检测专题复习专题归纳教育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培养科技、军事和外交人才戊戌变法时期(1898年)创办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是北京大学的前身。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清末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几个阶段的新式教育体制。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第二部分热点链接-16-专题归纳命题拓展中考过关检测专题复习专题归纳四、社会生活的近代化交通轮船1872年,李鸿章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经营新式航运业。火车1876年,英国人修建的淞沪铁路是中国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清政府最早修筑的铁路是唐胥铁路。1909年,詹天佑设计的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通讯有线电报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使信息传递更加便捷文化生活变迁照相、电影19世纪末,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镜头报刊1872年,《申报》在上海创办,它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商业性报纸,是大众传媒媒体的先驱。报纸成为了解国内外信息的主要传媒工具出版业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第二部分热点链接-17-专题归纳命题拓展中考过关检测专题复习专题归纳社会习俗变化时间辛亥革命后表现(1)剪辫放足和服饰变化: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女子停止缠足,用新式的礼服(西服、中山装、旗袍等)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2)礼节变化:废除跪拜礼,代之以握手、鞠躬礼。(3)称呼变化:革除“老爷”“大人”等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称呼(体现了人们对于平等的追求,要求改变等级制度的观念与日俱增)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