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本课将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组织行为学、法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贯穿其中,始终围绕劳动经济的理论与实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劳动经济与劳动管理两个层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在宏观与微观领域内劳动经济与劳动管理的出现新动向、新趋势课程安排章目教学时间第一章导论2第二章劳动力需求分析4第三章劳动力供给分析6第四章人力资本投资4第五章劳动力流动5第六章工资的确定和制度设计4第七章劳动力市场歧视3第八章收入分配差距变化的趋势、成因及对策3第九章失业3第1章导论本章要求及重点要求通过教学,使大家懂得劳动经济学的形成过程、背景、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特点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重点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0.1劳动经济学的产生劳动经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说它古老,是因为古代和中世纪的思想家们,在研究哲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农学等时,已经触及到了劳动经济问题并作了很多精辟地论述;说它年轻,如果以世界上第一本真正以《劳动经济学》命名的教科书正式出版作为现代劳动经济学的标志,今年也不过才80年。0.1.1劳动经济学的起源劳动经济学,作为一门在经济学发展的基础上分化出来的独立学科,其形成和发展与经济学密不可分。自古以来,劳动就是人们关注之最。但是,在市场经济确立之前,古代和中世纪的思想家们对劳动问题的论述与哲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农学等混杂在一起,内容十分分散。1)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劳动经济思想《荷马史诗》记载了原始社会末期的社会劳动,描述了劳动分工,歌颂了人的劳动能力思想家色诺芬的《经济论》、柏拉图的《理想国》都研究和表述了社会分工思想古罗马时期的农学家们十分关注劳动经济管理的问题2)欧洲中世纪的经济思想西欧封建社会的早期,既十分重视对于主要生产者的自由法兰克人的人身自由及个人财产的保护,规定劳动所得归农户个人所有,又把如何有效地剥削农奴作为核心,要求庄园管事充分利用土地和劳动力,督促农奴“勤于耕种”、不要“虚度工作日”,更具有劳动经济管理的倾向。西欧封建社会的极盛时期,以行会制度为代表,劳动经济思想主要是男女平等、集体福利、对某些专业匠师人数以及取得匠师身份所需的公民资格、财产状况、投资水平作出种种规定。3)重商主义的劳动经济思想①贵金属是一国财富的主要形式,而财富源于天然的禀赋和劳动创造两方面②立法保护本国的熟练技工,培训本国技工和吸引外国技工都可以增加国家的财富③以高报酬刺激劳动的发展,增加国家的财富④低利率可促使技工勤劳以及熟练度的提高,物价上涨对固定收入者的危害最大0.1.2劳动经济学的形成“古典学派”亚当·斯密系统地奠定了劳动经济的基本理论框架。大卫·李嘉图著名的工资理论,成为劳动经济学关于工资运动的规律以及劳动供给决定工资观点的直接基础。让·萨伊的市场法则论对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分析、微观经济学及其后劳动经济学说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直接的基础。斯图亚特·穆勒定型的工资基金学说促进了劳动经济学的成熟。“制度学派”埃利·里查德《美国劳工运动》(1886),考察了工会运动的发展,分析了工会在劳动力市场、劳动条件的决定方面的地位与作用等问题。开创了系统地对劳动力市场现象进行制度与组织分析的先河。布卢姆《劳动经济学》(1925)是第一本正式命名的教科书,系统地涉及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工资、劳资关系、劳工运动等内容。“凯恩斯学派”凯恩斯对就业问题在一国经济发展中作用的高度重视。凯恩斯用“有效需求不足”对资本主义国家所面临的经济萧条进行了解释,并进一步提出通过国家的干预的方式,可以实现充分就业。凯恩斯的理论开启了国家干预经济,推动充分就业目标实现的大幕。“马克思主义的劳动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社会劳动和劳动管理活动作了全面研究,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劳动经济思想和理论。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关于价值、劳动二重性、生产价格理论;关于剩余价值的研究,关于利润、地租、工资理论和劳动与劳动力的科学区分;关于资本积累理论的研究,关于有机构成的理论、劳动力商品的存在而产生的劳动力市场社会关系问题的研究等等,实现了对古典学派经济学的一场深刻的革命。中国劳动经济科学的建立过程初始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增量开始,逐渐扩大到存量。20世纪90年代以前,计划劳动经济体制占主导地位。形成阶段:我国城镇非国有企业的劳动队伍的不断壮大。迫切需求以需求为主导的市场经济体制及与其相适应的“契约合同”的劳动力市场体制。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1.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1.1劳动经济学的概念当劳动相对于劳动主体而言,它是指劳动力当劳动相对于过程来说,它是指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供求行为受市场价格信号的影响来发生变动,劳动力的市场问题成为劳动经济学的主题内容。作为劳动过程和劳动活动层面上的研究则划归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领域。劳动的范畴第一阶段:劳工经济学第二阶段:劳动经济学所指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劳动经济科学的研究对象的研究1、朱通九的《劳动经济》提到: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者的经济行为的科学。2、伊兰伯格和史密斯在《现代劳动经济学》中指出: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结果。确切地说,劳动经济学研究雇主和雇员对工资、价格、利润以及雇佣关系的非货币因素行为的反应。3、《牛津经济学词典》将劳动经济学表达为:它是关于劳动力供给和需求方面的经济问题。4、我国学者认为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在效用最大化的假设下,劳动力资源的投入——产出机理。劳动经济科学的研究对象总体而言: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简单来说:就是对劳动力市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1.2.4劳动经济学研究体系劳动经济学以研究劳动力为中心的资源利用效率和效果,涉及到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劳动力配置与再配置、劳动力的成本与追加投资,以及劳动管理等诸多问题。劳动力市场成为劳动经济学科学体系的中心。1.2.5学习劳动经济学的意义劳动经济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安定劳动经济问题是影响企业效益的关键1.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2.1劳动经济学的前提假设1)资源的稀缺性假设机会成本的理解2)人是理性的效用最大化1.2.2研究劳动经济学的一般方法1)实证研究方法:表现两个或者多个变量的实际状况,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伊朗伯格说:实证研究方法的目的实际上就是在试图发现他们的行为倾向。2)规范的研究方法:对实际所发生的东西的价值判断,依赖于通常我们所说的规范的价值判断。价值尺度是以互惠原则为基础和出发点的。互惠原则:(1)市场交易行为活动涉及的所有各方均收益,没有人在此次交易活动中遭受损失。(2)在市场交易行为活动中,有一些人获得收益,而无人遭受损失。(3)在市场交易行为活动中,既有受益者,也有损失者,但是手受益者收益的程度或数量超过损失者损失的程度或数量。1.3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1.3.1劳动经济学的特点1)劳动经济学的注意力主要投向了人们工作的范围;人们选择以及变换工作的行为;人们为工作而获得的货币和非货币的报酬方面。2)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的需求。3)对于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脱离不开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劳动力市场上的制度和全球化网络经济发展这些背景。1.3.2劳动经济学理论的新发展1)劳动经济学研究开始向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拓展。2)经济学家也在做出有关公司价值决策时考虑公司组织结构问题。1.4.1劳动经济学与人口经济学相同点:两者都是研究人的。不同点:1)研究对象不同:人口经济学是研究人口生产与再生产的经济问题,侧重点在于人口对物质资源消费的影响;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及其影响因素。2)研究范围不同:人口经济学研究的范围是所有的人;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是劳动力人口。1.4劳动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4.2劳动经济学与产业关系(劳动关系)相同点:劳动经济学的制度学派与产业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产业关系(劳动关系)来自于劳动经济学制度学派不同点:产业关系除了吸收劳动经济学的相关内容外,还吸收了社会学、法学、组织行为学的内容,它正在往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发展;劳动经济学则更注重劳动的经济分析方面。1.4.3劳动经济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同点: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经济学也就是劳动管理学,即人力资源管理。不同点:人力资源管理,是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即人力资源管理更注重于从企业利益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调配人力资源,而劳动经济学则研究的是客观的劳动力市场及其影响因素。本章小结(一)本章重点1)劳动经济学的定义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4)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5)劳动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