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科学技术观•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重点把握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本质的理解、科学的分类、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技术异化等内容。•在对科学技术本质的理解上,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是人类通过实践对自然的认识与解释,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论概括,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产品,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恩格斯将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运动着的物体,并将科学分为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他强调科学技术对哲学的推动作用,同时科学的发展受到哲学的制约和影响。•在对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的理解上,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伟大的历史杠杆和最明显的的革命力量。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促使市民社会在经济结构和社会生产关系上发生了全面变革。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新兴资产阶级与自然科学的关系以及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与科学技术的关系,预见到只有在劳动共和国,科学才能起它真正的作用,同时,科学家需要依靠历史的产物和群众的智慧。•马克思深入考察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产业技术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统治与剥削造成的技术异化现象,着重分析了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异化对自然、社会特别是人类自身所造成的影响。•机器时代工人艰辛的照片。星球大战对人的异化•人,动物,电脑共存的异化世界。•网络文化的直接异化就是耽误时间,浪费生命。如何才能解决青少年沉迷网络问题汽车带来了人的生存空间的异化•我们的时代有四种对抗,它们表明了资本主义全球秩序的荒谬性和灾难性。它们分别是:生态灾难;知识财产的私有化;私人资本对新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的操纵;社会被包容者与被排斥者之间的隔离。这四种对抗包含着当代社会异化的两种形式,即普遍的无产阶级化和特殊的无产阶级化,它们共同构成了当代恢复共产主义要求的合法性基础。•普遍的无产阶级化”是指,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类生存所依赖的共有物都被私有化了。资本的逻辑不仅造成贫困和不平等,而且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理智和物质条件。我们时代的“威胁源于我们被还原为没有实质内容的抽象主体,剥夺我们的符号本质,我们的基因基础将被操纵,将在无法生存的环境中生长。这三重威胁使我们所有人都成为无产阶级,被还原为’无实体的主体性,(substancelesssubjectivity)像马克思在《大纲》中所说的”。资本不仅威胁人的社会存在,而且也威胁到人的生物学存在。•从根本意义上说,资本主义统治是通过对他者的排斥实现的,在外部表现为对移民、落后国家的排斥,在内部表现为对妇女、少数民族、有色人种、穷人的排斥,因此,特殊的无产阶级化表现为对“被包容者”和“被排斥者”的隔离。•虽然生产力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但生态危机已经对资源和生产的无限性前提提出了挑战;虽然人类的交往范围日益扩大,但在商品化和资本逻辑的支配下,人类的文明多样性和它们的宝贵记忆已经受到空前的威胁;虽然科学技术极大地增强了人类驾驭自然的能力,但也创造了从未有过的破坏力。•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明确说:“对宗教的批判最后归结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样一个学说,从而也归结为这样的一条绝对命令: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技术不是上天给我们准备好的万无一失的工具,人类拥有和创造的一切都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历史既存在着向上发展的可能性,也存在着向下堕落的可能性。但是,传统的历史唯物主义对这点认识不足。总体上说,历史唯物主义属于启蒙乐观主义,它相信人类行为即使为自己造成困难,也一定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人类面临着可能导致自我毁灭的生态和技术危机面前,我们必须意识到,人类进步积累下来的成就与可能的巨大灾难的破坏性之间存在着不对称性,长期积累的进步成就可能在瞬间的灾难中就被摧毁。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应该强调,真正的进步不仅要追求善,而且要阻止恶。科学技术的本质与特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是一般生产力。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科学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但它和资本结合起来,就成为资本家统治的工具。•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劳动资料延长了人的“自然的肢体”,技术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狭义的技术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方法和手段;广义的技术是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类自身的方法和手段。•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能技巧、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物质设备)。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属于直接生产力,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物质性和精神性、中立性与价值性、主体性和客体性、跃迁性和累积性的统一。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自然科学的分类及其原则,论证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关系,提出自然和社会具有共同的基础即人的感性实践。同时,作为社会生产力现实因素的科学,既包括自然科学,又包括其他的科学。•学科结构由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构成。知识结构由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构成。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由门类结构和形态结构组成。门类结构由实验技术、基本技术和产业技术构成。形态结构由经验形态的技术、实体形态的技术和知识形态的技术构成。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的研究表明,科学技术在各自的发展中,不但日益多样化和系统化,而且越来越呈现出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科学的发展模式及动力•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科学发展呈现从分化到综合的整体化趋势,认为科学的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指出科学发展是内外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欧美科学哲学中,逻辑实证主义按照证实原则建立了科学发展的线性积累模式,以波普尔为代表的证伪主义者认为,科学的发展就是否定旧的,创造新的。历史主义者库恩认为科学发展是以“范式”转换为枢纽的历史过程。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科学发展模式包括硬核、保护带两个部分和正、反启发法两条规则。日本科学论中,武谷三男提出科学发展是包括现象论阶段、实体论阶段和本质论阶段的“三阶段”理论,是日本早期自然辩证法研究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累积主义:惠威尔的中国套箱模式,涓涓细流汇聚成江海。•实证主义:科学就是扩展确证无误的知识,科学是可以证实的,但可以证实的并不一定就是科学。•证伪主义:波普尔,凡是可以运用经验手段进行检验反驳的就是科学,科学是可以证伪的,但可以证伪的不一定都是科学。•历史主义的科学革命论,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科学发展是:常规科学————反常(异例)——危机——革命——常规——反常——……•相对主义的科学观:费也阿本德《反对方法》《怎么都行》。•历史主义的代表人物托马斯-库恩认为:科学发展存在着范式转换的特点,新旧范式之间具有不可通约性,范式的转换是通过科学革命的方式进行的,决定接受或放弃某种科学范式是由科学共同体协商的结果。因此,在库恩看来,科学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即科学范式的转换起决定作用的是科学群体的决断,至于科学是否反映了实在的客观规律并不是最重要的。•客观地看,科学一方面是探索自然的规律,但这种探索又是由人进行的,人对自然的认识难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可能将自然的认识一次性穷尽,随着认识的发展必然要修改过去的认识成果,因此,人类对自然的科学认识具有很大的人为特征,即相对性,但这种相对性又是尽可能的要与自然的客观性保持一致,否则,科学就会变成一种过于相对性的事物。科学共同体在进行科学决断时确实具有与人文社会科学类似性的协商过程,但它所进行的说服方式应该包含很明显的经验化特征,而不是简单的游说而已。•科学的含义与特征:“科学”的意义历来有不同的理解,但就科学作为一种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手段,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对它的内涵作出分析:•第一:就科学活动的成果而言,科学是由概念、规律和理论等组成的实证性的系统性的知识体系。•第二:就科学活动本身而言,科学是一种以探索客观世界的规律为目的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第三:就科学成果的社会应用而言,科学是一种推动社会发展的实践力量,是生产力。•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发展在纵向上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科学发展的渐进形式就是科学进化的形式,主要指在原有科学规范、框架之内科学理论的推广、局部新规律的发现,原有理论的局部修正和深化等。科学发展的飞跃形式就是科学革命形式,主要指科学基础规律的新发现,科学新的大综合,原有理论框架的突破,核心理论体系的建立等。•科学发展在横向上表现为分化与综合的统一。分化是指事物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变化,或统一的事物变成分裂的事物;综合则是指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科学发展在总体趋势上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继承是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量变,它可使科学知识延续、扩大和加深。科学是个开放系统,它在时间上有继承性,在空间上有积累性。只有继承已发现的科学事实、已有理论中的正确东西,科学才能发展,不断完善,继续前进。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才能使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出现新的飞跃,引起科学发展中的质变。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趋势和目的。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社会需要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技术体系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是技术发展的内部动力,科学对技术的先导作用。•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对国外关于技术发展模式及动力的研究,主要有技术自主论和社会建构论,进行分析评价。其中技术自主论认为技术是独立的、自我决定、自我创生、自我推进、自在的或自我扩展力量,如埃吕尔和温纳等人。社会建构论认为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如比克、平齐等人。技术自主论和社会建构论都看到了技术发展的某一方面的动力,忽视或低估了其他方面动力的作用,存在片面性。•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的发展由社会需要、技术目的以及科学进步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其中,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进步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